东边进攻中亚及印度,西边则一直打到了埃及、希腊并与罗马人起了冲突。
他的错误就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可以两线作战……西边打一下,东边打一下,结果国力兵力损耗太甚被罗马人大败赶出了地中海。
此时安条克三世一听大宛要俯首称臣,马上就同意了。
他高兴的对将军阿凯夫斯说道:
“瞧,塞琉西帝国又增加了一大片版图。”
“等我打下了印度,我们就会到达亚历山大都没能征服的地方!”
阿凯夫斯则有些犹豫的说道:
“陛下,大宛一直对我们存在敌意。”
“他们在这时向我们示好,可能只是想利用我们。”
安条克三世回答:
“那又能怎样?”
“如果我们不竖立自己的威信,又怎么能让他们臣服?”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容许那个丝国染指中亚。”
“准备好你的长矛吧,我的将军!”
“把他们赶出去!”
阿凯夫斯应了声,就退下去准备了。
沈兵这边一点都没察觉到外面局势的变化。
此时城外已是风起云涌积极备战了……大宛出兵五万,安息出兵五万,塞琉西出兵三万。
塞琉西出兵三万并不少,至少他们乃至大宛等国都不觉得少。
因为高傲的塞琉西帝国以为他们的兵能以一挡十,以三万步兵对付几倍的游牧骑兵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出兵三万对付丝国五万骑兵那还是给足丝国面子了,其目的是要干脆且迅速打赢这场仗以震摄大宛等国,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中亚的王者。
沈兵是没想到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他们几国联合在一起来对付秦军……史上也不是这么着啊,李广利攻打大宛时没其它国家帮忙,只有康居在那虎视耽耽想乘其虚弱时咬上一口。
沈兵又哪里会想到,此时的形势与汉朝时不一样,于是战局也就完全不同了。
此时的沈兵正忙着构筑蓝氏城的防御。
蓝氏城做为秦军的前进基地而且是水源和粮仓,是必须守住的,否则有一天大军到两百余里外攻大宛,敌人却攻蓝氏……秦军便前功尽弃了。
几天后,就听王贲报告道:
“大将军,据侦骑回报,有支奇怪的军队正朝蓝氏城进军。”
沈兵随口反问了声:
“有何奇怪之处?”
王贲回答:
“此军……大多为步兵,只有少量骑兵。”
“步兵一手持盾一手持数十尺的长枪,看着便如刺猬一般。”
沈兵不由一惊,道:
“马其顿方阵?”
王贲回答:
“马……其顿?属下未曾听过。”
“不过据闻确是排成方队,说是方阵倒十分贴切。”
沈兵又问:
“他们对我等可有敌意?”
王贲回答:
“确有敌意。”
“我侦骑靠近时便被其弓弩手射了回来。”
沈兵又问:
“其距离我军还有多远?”
王贲答:
“一百余里,约三日才到。”
“另外,安息与大宛似也有动静。”
于是沈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不清楚安息、大宛与塞琉西之间的关系的话,可能还会以为塞琉西部队是来打安息或大宛的。
但沈兵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安息已是塞琉西的属国,大宛又是在安息的另一侧……
于是塞琉西军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蓝氏城。
沈兵不知道为什么塞琉西军队会突然出兵蓝氏与自己作对,但他却知道自己不能再浪费时间任由塞琉西往前推进了。
因为沈兵知道,塞琉西这种马其顿方阵虽说行动缓慢,但这密密麻麻的枪阵对骑兵而言几乎是牢不可破的坦克……
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带着五万左右的步骑混编的队伍打垮了整个波斯数十万大军……传闻说波斯有百万大军,不过百万大军肯定是夸张的说法。
如果让塞琉西军队到达蓝氏城,那么那些马期顿方阵就会一队队在城外像长城一样将蓝氏城围起来。
到时沈兵手里的骑兵就只有往外冲……
不冲的结果就是被困在城内一天天耗尽粮食饿死。
而冲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骑兵冲马斯顿方阵也是找死,而且死得更快。
所以,对付这种部队就只有一种方法,不能让它靠近并包围蓝氏。
第四百九十九章 各个击破
沈兵马上召集部下开了个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革庾、妫录等一干人。
这并不是沈兵希望他们能出什么主意,而是表明一种对他们信任的态度……如果重要的军事会议不邀他们参与而是直接下达命令,那是不是不把他们当自己人?
沈兵大概介绍完情况后,革庾就皱着眉头说道:
“此战只怕对我等不利,先有塞琉西精锐步卒又有大宛、安息精骑,其步战骑战皆不可小觑。”
“而我等兵力不及其半数不说,还尽是骑兵……”
此时秦军虽不知安息与大宛出兵多少,但却知道安息有十万兵大宛有六万兵。
妫录打断了革庾的话:
“我等也有步卒,蓝氏三万降兵,虽说不堪大用,但守城善可!”
革庾摇了摇头:
“蓝氏三万降兵原本便与安息、大宛交好。”
“若是让他们守城,只怕第一时间就把蓝氏大开城门降了!”
革庾说的没错,这场战不能指望蓝氏降兵,甚至连新降的数千月氏骑兵都不足以信,因为他们也同样与安息交好,同样也有反叛的理由。
所以,若真要说秦军有多少兵力,就只有沈兵带来的五万三千人。
而安息等国的军队却有十三万,是秦军的两倍还多。
兵力还是次要的,因为秦军常干以少胜多的活,这也不是第一回 了。
重要的是这次面对的敌人都是精锐……
马其顿步兵不用说了,大宛或许会差些,安息骑兵却是能击败罗马克拉苏的。
这样的强强结合而且是各兵种,面对秦军相对当一骑兵的确更有优势。
比如:步兵擅长攻城、围城,就可以直取秦军驻守的蓝氏。
而因为水源的问题蓝氏又是秦军必守。
骑兵擅长野外机动作战,安息、大宛骑兵便可在城外成为马其顿步兵的辅助,甚至可以断了秦军的补给和外援。
退一步说,安息与大宛仅用骑兵与秦军作战,仗着其兵力及熟悉地理的优势胜负便是未知之数。
王贲、剺两人也知道这一点,脸上都显慎重之色。
沉默了一会儿,革庾就拱手说道:
“大将军,属下以为我等首先应将蓝氏降卒收押以免其乘势作乱。”
“月氏降军则可出城作战。”
“蓝氏由神武军防守,其余兵力则尽数出城作战!”
“如此方有可能取胜!”
革庾是个匈奴人,其表述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说的不是很清楚。
但沈兵却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收押蓝氏降卒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将月氏降兵派出城作战也是让他们无法在城内作反。
然后神武军虽只有三千之数但会操作火炮又拥有“霹雳火球”,守城就不用担心。
没有守城之忧后,其余五万骑兵在外才能放心厮杀。
沈兵只问了声:
“若是如此安排,革庾以为该如何应对塞琉西步军?”
革庾回答:
“自然是以骑军战之。”
“其步卒行动缓慢,我等依骑兵之利在其左右扰袭。”
这是匈奴常用的战术,简单的说就是不冲阵不强攻,粘着它放箭杀伤其有生力量。
这战术若是在其它场合或许有用,在这时候……
沈兵指着地图说:
“若塞琉西不顾你方袭扰,却在安息、大宛骑兵的掩护下直逼蓝氏城下并将蓝氏包围,我等又该如何破之?”
革庾只“这……”了一声就无言以对了。
此仗与草原不同。
草原可以随走随补给,不需要担心城池被攻的问题。
这仗难就难在又要攻又要守。
因为蓝氏一丢就意味着大军要缺水了,这几乎就意味着游戏结束。
而只要马其顿步兵将蓝氏一围……外面的骑军就进不来,里面的部队也出不去。
剺说道:
“为何我等不用火炮去对付那些步卒?”
王贲回道:
“火炮虽好,却只有十门。”
“对付三万步卒,只怕力有未逮。”
沈兵一共带了十门火炮,这些火炮原本是打算用于攻大宛城墙的。
不过火炮本身也不太适合用于野外作战。
确切的说是此时的火炮。
因为它们存在重量大、射速慢等缺点。
粗略计算,一次战斗若面对敌人方阵可以完成十次齐射,那么十门火炮就能射出一百发炮弹,这一百发炮弹就算全部命中且每发炮弹能击毙十名敌人……敌人的损失也只有一千人。
真实战场上杀敌数要比这少得多,能打死打伤两、三百名敌人就相当不错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