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但完全由楚民新建一座城池又不是好事,因为这些楚民很可能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体。
  虽说不至于造反,但很容易与其它地区私斗。
  于是沈兵又建议将寿春城内的农民迁一部份出去与这些楚民混杂在一起……
  这其中有许多学问,而且还需要远见。
  其实沈兵并没有这样的远见,只不过是这些问题在现代都发生过属于地理上很平常的问题,古人通常没有整理及系统的学习于是知道的不多。
  这让扶苏对沈兵的敬佩又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这时就有亲卫来报:
  “公子,副将,楚国使者项梁求见。”
  扶苏不由一阵疑惑,他作为秦国公子自然也听过项梁这个楚国将军。
  他之所以疑惑是因为项梁这使者有什么事跟杨端和谈就成了,为何还要来见沈兵?
  不过扶苏当然不能拒人于门外,当下点头道:
  “见!”
  项梁却不知道扶苏在帐内……扶苏是秦国公子,其行踪自然不能随意让外人知道,此时却是被项梁给撞见了。
  项梁见帐见案前有两个年轻人,正中一个十余岁少年当然不会是沈兵,另一个若是沈兵……为何还对这少年如此恭敬?
  于是第一时间便觉得这少年身份非同一般。
  沈兵拱手代为介绍道:
  “项将军,这位是大秦公子扶苏。”
  项梁脑袋“哄”的一声,当下就施礼道:
  “项梁不知是公子,失礼之处请公子恕罪。”
  公子扶苏举了下手,道:
  “无妨,项将军此来可有要事?”
  项梁望了沈兵一眼。
  沈兵开门见山的问道:
  “项将军可是为降秦而来?”
  项梁面带惭色拱手不言,扶苏听了却吃惊的望向沈兵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沈兵笑道:
  “项将军若是有意降秦,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项梁哪里还会不知道沈兵说的“大好时机”指的就是扶苏,于是赶忙朝扶苏一拱手:
  “公子在上,请受项梁一拜。”
  “楚王与项氏无意与秦国为敌。”
  “若秦、楚能就此罢战,楚王启愿俯首称臣,与项氏一同远避江东。”
  “望公子为秦楚军民着想,在秦王面前为我等美言几句以免杀伐。”
  扶苏从没处理过这样的大事,一时手足无措,用求助的眼神望向沈兵。
  沈兵没有插手,他认为这也是扶苏历练的一个过程,而且扶苏必须要有自己主见及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扶苏也从沈兵的眼神中读懂了这些,然后强自镇定下来,想了想就回答道:
  “秦、楚两国若能休兵自是好事。”
  “但此事滋事体大非扶苏能下定论。”
  “不过扶苏可就此事禀明大王,再由大王定夺!”
  “此事若成,对秦、楚两国都是件好事,扶苏自是责无旁贷!”


第二百八十七章 难题
  沈兵当着项梁的面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沈兵不确定项梁知道多少……这指的是沈兵与楚王启之间的协议。
  沈兵猜楚王启不会把这事告诉项燕,于是项梁当然也不知道。
  开玩笑,楚王启要是把这事跟项燕说了,那项燕只怕就一拍脑袋:
  “好你个贼子,我道楚军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败于秦军,原来是你这厮与沈兵暗通关系……”
  楚王启这不是嫌命长吗?
  而且要是这么一说,项燕就算不追究之前兵败的责任,也不可能再支持楚王启甚至跟随跟他一同降秦了。
  于是沈兵也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说的就楚国降秦并保留江东之地一事。
  等项梁走后,沈兵才将此事告诉扶苏。
  扶苏听完后只瞪大了眼睛吃惊不已,良久才赞了声:
  “副将好计策。”
  “秦楚两军何止百万,如此大战却原来尽在副将掌控之中。”
  沈兵笑着回道:
  “谈不上掌控。”
  “若是掌控,我等汝阴一战便不至于如此惊险了。”
  “我领着神武军差点便全军覆没!”
  扶苏微微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
  此时他才明白用兵之凶险,就算沈兵如此算计、如此机智却依然要以命相搏。
  心下感叹一番后就问道:
  “副将,此时扶苏该如何应对?”
  沈兵回答:
  “当然是回邯郸向大王禀报啊!”
  “公子若是能促成此事,便是大功一件。”
  “不过……切莫居功自傲。”
  扶苏当下对沈兵施了一礼:
  “多谢副将,扶苏受教了。”
  沈兵这说的是。
  扶苏这才十几岁,其自幼读圣贤书极少历炼。
  如今首次上战场任监军便立下灭楚大功……无论是谁都难免喜形于色,若真在嬴政那表现出来只怕就要让他失望了:
  “才只是参与灭楚就乐得忘乎所以了,哪有一点王者气概!”
  “人家王翦立了多少功?沈兵又立了多少功?都没像你这样的!”
  ……
  于是立了功非但不是好事还可能变成坏事。
  因为嬴政对扶苏的要求是“大王”而不是普通的“臣子”,所以“胸怀天下”比立功本身重要得多。
  扶苏不是傻瓜,一点就透马上就明白了这点,于是就知道怎么做了。
  果然,当扶苏返回邯郸如此这般的向嬴政一番述说后,嬴政表面大喜心下却想试试扶苏的反应:
  “做得好!楚国若降,一统中原便大局已定。”
  “那江东不过菏泽之地,昌平君忠心耿耿又立此大功,要求封地并不为过。”
  接着嬴政又问扶苏:
  “公子今趟促成楚国降秦实乃大功一件,不知要何奖赏?”
  扶苏赶忙拜道:
  “父王,楚国降秦首功当属沈兵,扶苏不过只是引路人而已,不敢求赏。”
  “何况此事若成,秦、楚两国便休兵止戈生灵免遭荼炭,这便是对扶苏最好的奖赏!”
  嬴政开始听得还挺合心意的,不想末了扶苏又加上那一句,让嬴政心下略有不快。
  嬴政其实不喜欢的就是扶苏的仁慈,或者说是这种没底线的仁慈。
  这或许与嬴政从小在赵国长大有关,在那种担惊受怕随时都可能送命的环境下长大,其性格自然就是“利益至上”、“适者生存”。
  扶苏这种仁慈在嬴政眼里就是妥妥的“妇人之仁”,是种不成熟的表现。
  但想想,又觉得这得慢慢来。
  毕竟扶苏才送到沈兵那一个月,有这样的进步已相当了不起了。
  更因为扶苏这样的表现,嬴政才相信扶苏所说的这些都是发自内心……这就是扶苏的性格,只不过在转变的过程中。
  一念至此,嬴政就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嬴政不知道的是,他却无意间掉进了沈兵挖下的坑。
  沈兵其实也有想过提醒扶苏注意“仁慈”的问题,但一想,扶苏这要是转变太大、太快反而不像扶苏了,嬴政难免起疑。
  于是……
  接着嬴政就像想起什么似的对扶苏说道:
  “对了,太傅已完成出使齐国之行,昨日刚回邯郸。”
  “此刻正在东城,赵高会带你前去。”
  扶苏一愣,然后应了声便随赵高出了殿。
  等赵高带着扶苏离开后,嬴政便摇头叹道:
  “好你个沈兵,居然连寡人都被你蒙在鼓里。”
  “昌平君这着棋确是厉害,谁又能想到沈兵这厮居然能设计让其当上大王?”
  “此计一成,楚国便是寡人囊中之物了!”
  另一方面,赵高其实是知道嬴政想试试扶苏,看他是否还会继续跟着淳于越。
  于是一路上就对扶苏展开了“洗脑”攻势:
  “公子有所不知,太傅被派往齐国出使,却是赶着来回的。”
  “一路风餐露宿来去匆匆,完成使命之后便又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一回到邯郸便急着要赶去寿春,若非知道公子即日便至,此时太傅已在路上了。”
  “公子有太傅为师,实乃公子之幸,大秦之幸!”
  扶苏被赵高这么一说就糊涂了。
  原本嬴政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如果不喜沈兵便不会派扶苏到寿春任监军,刚才听到楚国要降的消息之后也不会乐得连声夸赞。
  但为何嬴政又让他去见淳于越?
  此番赵高又如是说……
  要知道这赵高可是嬴政的心腹,几乎寸步不离其身旁,若说有什么人了解嬴政的话那便非赵高莫属。
  赵高这话,是不是说嬴政还是有意让他跟淳于越游历而非沈兵?
  扶苏带着满腹狐疑随着赵高来到东城。
  淳于越正在殿中焦急的等着,一看到扶苏进来便赶忙迎了上去:
  “臣参见公子,公子别来可好?”
  扶苏回施道:
  “有劳太傅费心了,扶苏很好。”
  淳于越闻言便如释重负道:
  “如此甚好,臣昨日才收到公子送来的书信,还道公子在寿春为人所难。”
  “如今看来,公子已然解决难题了。”
  “臣甚是欣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