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沈兵没有多想,说道:
  “我等应立时增援蒙武军。”
  杨端和立时就将目光投向了沈兵。
  沈兵马上就明白了杨端和的意思:
  “上将军是说,以大梁军增援蒙武军?”
  “属下非是抗命,只是大梁军行军速度缓慢,只怕……”
  杨端和回答:
  “所以还需要黑甲军。”
  这一来沈兵就没话说了。
  要赶去增援肯定必须要有骑军,而秦军大多都是步兵,骑军较少。
  比如杨端和十万大军拥有的骑军还不到一万人。
  这一万人主要是用作侦察和应急使用,比如秦军后方突遭敌军袭击,步兵一时半会赶不到,那就派骑军前去增援。
  杨端和解释道:
  “我担心此乃楚军的调虎离山之计,是以主力骑军暂且不动。”
  “若只以步兵增援又唯恐不及。”
  “是以先以黑甲军救援,随后便有三万大梁军跟进。”
  沈兵虽是不太乐意,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最佳方案。
  原因是如果派出杨端和的骑军步军去增援而黑甲军与大梁军留在汝阴,便会存在协同、指挥不畅的问题。
  这问题在古时尤为突出,比如黑甲军与杨端和的河内兵,两者分属两个指挥系统,先不说指挥风格不同,情报共享及命令下达都是个麻烦事。
  但黑甲军和大梁军都由沈兵指挥前去增援城父,就可以省了许多麻烦。
  沈兵只得回了声:
  “属下这就去准备,一个时辰后出发。”
  大梁军与黑甲军需要准备的东西其实只是粮草,自身需要的粮草再加上供给蒙武军的粮草。
  如果没有粮草的话,前去增援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蒙武军缺的不是人而是粮。
  于是三万大梁军随军携带的就是一车车的粮食。
  可想而知这很容易成为楚军的进攻目标。
  临行时沈兵召集了魏呴、陈端几人开了个会,讨论该以什么方式行军。
  魏呴和陈端两人十分有默契,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
  “布骑混编一同行军。”
  “一千黑甲军在前,左右两侧各一千护送。”
  “并四处派出探子,一旦探到敌情并收拢部队应战!”
  这是传统的行军方式,各国都是这么做的,将骑兵作为步兵的耳目以及应急部队。
  但沈兵却没说话。
  魏呴不由疑惑的问了声:
  “副将以为有何不妥?”
  沈兵回答:
  “项燕非寻常人,他定会猜到我军会前往城父增援。”
  “且汝水由楚军控制,楚军随时都可以渡过汝水牵制我军。”
  陈端说:
  “可是副将,楚军若是渡过汝水,岂不在我军与蒙武军的夹击之下?”
  沈兵回答:
  “所以才是牵制。”
  “他们随时都可以再由汝水撤回东岸。”
  魏呴点了点头:
  “楚军这么做,可以尽其所能消耗我军军力及士气,并阻止蒙武军重振旗鼓反攻城父。”
  沈兵接着说道:
  “而且不难猜,楚军派过汝水的还是骑军。”
  “且数量可能还不少。”
  魏呴和陈端纷纷点头。
  沈兵这些猜测合情合理。
  只有速度更快的骑兵才有可能起到牵制作用,比如机动到某地摆好阵势要战,等敌人结阵做好准备时又突然跑得没影,又或者在前方某地设伏……
  步兵就很难做到这些。
  之所以沈兵还认定骑兵数量不少,是因为如果骑兵数量少了,比如只派出两千,那只需要黑甲军前去应战就够了,大梁军可自顾自继续行军,于是就起不了多少作用。
  因此,楚军这些骑军要能起到“牵制”的作用,首先就是要能压制住黑甲军。
  以楚军的战力对阵秦军,有把握压制就必须两倍甚至三倍的兵力。
  沈兵问:
  “楚国骑军可会骑射?”
  魏呴和陈端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陈端很肯定的说道:
  “魏楚两国时有摩擦,是以我等对楚国骑兵十分熟悉。”
  “其也是与我等一般,骑射大多为臂张弩。”
  这就是战国的特色。
  别看秦攻魏时楚国会前往救援,其实很多时候两国之间也不和甚至还有大小规模的战争。
  沈兵说:
  “如此甚好。”
  “我等身着黑甲不惧楚骑弩箭,而我方弓箭却可以伤敌。”
  “是以我等何不以骑制骑?”
  魏呴不由一愣:
  “副将的意思是……”
  沈兵点了点头:
  “以黑甲军抢先接敌,使敌人无法牵制我步军运粮。”
  陈端不解的望向沈兵,说:
  “黑甲骑军可以骑射,若是与敌骑作战或能以少胜多。”
  “但汝水绵延数百里,我等不知敌骑在何处渡河,又如何能抢先接敌?”
  沈兵摇头说道:
  “我等不需知道敌军在何处渡河,敌军自会来寻。”
  魏呴和陈端闻言不由再次朝沈兵投来不解的目光,哪有敌人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沈兵则笑着说道:
  “楚军希望粮草不会落到蒙武军手里,这才全力截杀运粮队。”
  “但若黑甲骑军携数百辆装满粮草的马车先行北上呢?”
  魏呴和陈端两人不由“哦”了一声。
  显然,楚军不会任由这批粮草落到蒙武军手里,所以必然会派出骑军来截杀。
  只是这些楚国骑军不知道的是,他们才是被截杀的对像。


第二百一十七章 项络
  军情紧急,黑甲军只准备了半个时辰就出发了。
  他们随军带着两百辆运粮车。
  只不过说是运粮车其实只有一部份带着粮食,大多是带着箭矢……黑甲军作战需要大批箭矢。
  当然,外人不知道这些马车运的是什么,甚至除了陈端之外黑甲军都不知道。
  陈端临行时还大声冲部下喊道:
  “蒙武军有难,我等务必在两日内将粮草运到!”
  于是这还能有错?
  马上就有奸细将情报飞鸽传书到楚军手中。
  项梁收到情报后没有迟疑,当下就命项络带早已准备好的一万骑军渡过汝水准备应战。
  这项络是刚由江东增援而来的江东子弟兵。
  江东子弟因为生活在水网密林处大多不擅骑术。却总有些人例外,比如这项络便出身于马商且爱马如命,这单名“络”字便是马笼头。
  由于家世原因,这项络自小便好骑术,作为江东子弟当然也是熟读兵书,用其统领骑军正是恰到好处。
  此时项络一得命令,便意气风华的领兵渡河。
  在渡口马嘶人喊忙得不亦乐乎时,项络就与部将一起看着地图讨论方略:
  “敌人首批粮草已由黑甲军押送北上,兵力三千。”
  部将疑惑的问:
  “黑甲军?他们不是水军么?”
  项络回答:
  “他们原本便是魏国骑军,在沈兵置下之后才被训练为水军。”
  “此时又转为骑军。”
  部将闻言不由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说道:
  “据闻黑甲军的藤甲几乎遍布全身,不但轻便还能挡箭矢……”
  楚军在牵城曾经败在黑甲军手下,当然知道这些。
  不过话还没说完,项络就回答道:
  “这又如何?”
  “此次是骑战。”
  “且我军兵力过万而黑甲军不过三千。”
  “何况黑甲军还得护着粮草……”
  若是有东西需要护着那便是牵绊,对骑军而言就会影响机动性和灵活性。
  部将们纷纷点头。
  这的确与水战不同,何况黑甲军之所以能在水战中获胜,相当一部份原因是有车轮战船及拍竿。
  接着项络就布署了一个简单的对敌方略:在阮桥镇设下埋伏迎敌。
  这方略看似简单但实则却有文章。
  要到阮桥镇先要过一座桥,其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山。
  这样的地形十分适合楚军设伏,其骑兵可以分两部藏在小山内,待敌军过桥后再围而歼之。
  若秦军想退,却因后方只有一座桥一时无法撤出,于是便处于尴尬的境地。
  众部将哄然领命,然后带兵直奔阮桥镇。
  不过项络这却是小看秦军了,这么明显的伏击地又怎能瞒得过秦军?
  阮桥镇距离汝阴不过百余里,以黑甲军的速度第二日便赶到了此镇。
  陈端一看这地形就令大部队停了下来,然后派出几队轻骑前去查探。
  这几队轻骑根本就不需要上山,他们只在山脚附近查探一番就知道必有埋伏。
  楚军有上万骑军,骑军的蹄印或许能掩盖,但战马路过时留下马尿马粪却无法面面俱到全部清除。
  黑甲军前身就是魏国骑兵,而且还是骑兵精锐,当然知道如果查探。
  不久这几队轻骑就返回向陈端报告:
  “校尉,前方有大批敌军埋伏。”
  “应该就在左右两座山林内。”
  陈端点了点头,暗道果然让副将算准了,这些楚军这么快便送上门来。
  他看了看地图,就下令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