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校尉为何以为我等该先楚后齐?”
  沈兵回答:
  “若我先攻齐国而楚国全力援齐,那么齐国便会与秦一决死战。”
  “于是大秦便当真以一敌二。”
  这个很容易理解。
  谁都不愿意亡国,齐国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齐国,秦国当然能轻易将其击败。
  但若齐国之后再加上楚国相助……就可能会是场像即墨一样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六国里如果论军事最强,毫无疑问是赵国。
  但论综合实力最强,则是楚国。
  楚国最不缺的就是粮、兵器装备,所以可以全力助齐。
  这时李信反问:
  “难道先楚后齐便不是真的以一敌二?”
  沈兵问:
  “敢问将军,楚国可缺军粮或是兵器?”
  李信摇头道:
  “自是不缺。”
  沈兵又问:
  “楚国可缺兵士?”
  李信又摇头:
  “不缺。”
  如果说楚国缺什么的话,那就是稳定的政局以及像秦国一样统一的指挥……
  正如之前所言,楚国各贵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及相当高的自制权。
  出战时军队也是由各贵族派出然后拼凑在一起作战。
  这样作战就难免各自为己方利益考虑形如一盘散沙。
  反观秦军,却是全国之兵都归嬴政,于是便万众一心抢着立功晋爵。
  但这些当然不需要沈兵考虑。
  沈兵接着反问:
  “既然楚国不缺军粮、不缺兵器,也不缺兵士,那齐国暗中助楚又能有何作用?”
  李信哑口无言。
  沈兵继续说道:
  “若先齐后楚,则需两战而胜。”
  “而先楚后齐,亦即我军灭楚,失去楚国暗助的齐国便孤掌难鸣。”
  “到时齐国只怕不需我大秦出兵,便会举国来降了!”
  王翦点头赞道:
  “此言有理。”
  “齐国一向偏安一隅,若我军已灭楚……他自知实力与我大秦相去甚远,便是战也徒劳,还不如降了。”
  “继而那燕国与代国也会如是想,于是便一战平天下。”
  李斯点头说道:
  “本相赞同校尉之言。”
  “此时燕、代、齐三国都寄希望于楚。”
  “希望楚国能挡住我大秦攻势亦或两败俱伤。”
  “若我军能大败楚国……便大局已定矣!”
  “先楚后齐,与擒贼擒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沈兵暗道果然不愧是一代名相,只三言两语就把沈兵要说的重点说清楚了。
  如果把燕、代、齐、楚等不管什么国不国的一古脑儿的看成敌人。
  用李信说的那一套“先易后难”一个个打的话,那就是场消耗战。
  先灭代、后灭燕,再灭齐。
  等打到楚国时秦国军力也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兵士也疲惫不堪了,到时就胜负难料。
  但是,只要把楚国这个蛇头给砍了,其它各国霎时就失去了希望。
  到时就算秦军不攻,让它们再发展个几年又能怎样?
  它们还能变出什么花来?
  王翦微微点头,不过他还是说道:
  “李将军和校尉所言皆有道理,此事选待往后再作讨论!”
  其实根本不需要再论,只是有嬴政在下面坐着他王翦无权做主而已。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军魂
  会后嬴政带着李斯找到王翦,问:
  “上将军以为沈兵之言如何?”
  王翦回答:
  “微臣以为沈兵所言句句在理。”
  “我大秦已征战多年,尤其灭赵损耗国力最甚。”
  “此时若是再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只怕国力有所不支……”
  嬴政点了点头。
  此时的大秦本应休生养息,等恢复些元气之后再战。
  但形势却将秦军拖了进来,于是身不由己的一场接着一场打。
  若不是沈兵以水攻灭魏再水淹楚军使秦军以极小的代价接连获得大胜,秦军只怕早已“国力不支”了。
  所以,沈兵说的擒贼擒王速战速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顿了下,嬴政又问:
  “上将军可有灭楚方略?”
  王翦面带迟疑之色,想了想就回答:
  “禀大王,用兵之道,贵在因时因地。”
  “微臣久在魏赵,对楚用兵尚无仔细思虑。”
  “不过微臣以为,楚非寻常大国,非做举国决战之心,不能轻言灭之。”
  王翦这话是半真半假。
  真的部份是作战要“因时因地”,且王翦因为与赵国作战的确更熟悉赵魏一带的地形和气候对地处南方的楚国不熟。
  假的则是“尚无仔细思虑”并有意示弱……这是王翦保持低调的策略。
  嬴政奇道:
  “楚国政局不稳且最近接连大败。”
  “其先于大梁被水淹十万,后又在牵城被沈兵打得狼狈不堪。”
  “如何还要以举国决战之心才能灭之?”
  王翦回答:
  “禀大王。”
  “楚虽疲弱,然年年有战族族有兵。”
  “且楚乃分治之国,非但世族封地有财有兵,即或百越部族也是城邑林立互不统辖。”
  “如此,我等便是打下寿春俘了楚王,楚国也未必告灭……”
  嬴政皱了皱眉打断王翦的话:
  “寡人只说攻占寿春俘了楚王。”
  “百越部族往后再提也不迟。”
  “以上将军之见,灭楚需要兵力几何?”
  王翦想了想,就回答:
  “举国之兵,四十万。”
  史上王翦是说六十万。但此时秦国的兵力也只有四十万,王翦就算想往多里说也没法多说。
  嬴政对此颇感意外。
  一向威风八面的王翦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沈兵都能以三千水军大败一万楚军,王翦居然要以四十万大军才能灭楚?
  要知道那楚军才不过三十万大军……
  再细看王翦,已满脸皱纹尽显老态,于是心下就明白了。
  嬴政也不多说什么,随后便带着李斯离开。
  回到帐篷后,嬴政便感叹了一声:
  “上将军是老了,已不复当年之勇矣!”
  便是李斯巧舌如簧,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说王翦不老吧,那就反对嬴政的观点。
  说王翦老了吧,又担心得罪王翦这个实权人物……
  于是李斯只对嬴政一鞠,轻叹一口气表现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算是回答。
  嬴政来回走了几步,就问李斯:
  “丞相以为,灭楚之战谁堪领兵?”
  这一来李斯就明白了,嬴政这是要放弃王翦了。
  如果是王翦听到这话应该长舒一口气,因为以他的军功及手中的权力,反倒是这种“被放弃”也就是削了兵权才安全。
  李斯想了想,就回答:
  “杨端和、李信、辛胜,皆可独挡一面。”
  嬴政又问:
  “此三人谁最佳?”
  李斯想了想,就回答:
  “杨端和最佳。”
  嬴政问:
  “为何不是李信?”
  李斯回答:
  “李信虽是谋勇兼备,却无沈兵相助。”
  嬴政哈哈大笑:
  “丞相无愧国之良相,与寡人不谋而合。”
  沈兵那还不知道这些事。
  他回到黑甲营营地时就见兵士们用一阵欢呼欢迎沈兵。
  沈兵初时还有些莫名其妙,他不过只是出去几个时辰而已,用不着这么热情吧。
  在见到魏呴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魏呴激动得浑身发抖,跪在沈兵面前施了一个大礼,其它兵士也齐唰唰的跪倒了一片。
  沈兵赶忙上前扶起魏呴,问:
  “左校尉为何行此大礼?”
  魏呴回答:
  “校尉有所不知,大王念黑甲营杀敌有功,记黑甲营集体功一次,另将我等家眷放出双桂巷。”
  双桂巷就是收拢魏降军家眷的地方,差不多也可以算是人质营。
  此时秦军将黑甲营家眷放出也就是还其正常人的身份,同时也是对黑甲营的信任,甚至还可以直接享受晋爵的封赏,也难怪他们会如此激动。
  魏呴接着说道:
  “属下惭愧,若不是校尉的提点,属下等何年何月才有今日。”
  “校尉大恩……”
  沈兵举手拦住了魏呴:
  “左校尉言重了。”
  “你等已是秦军,立功封赏本就是常理之事。”
  “左校尉不必放在心上。”
  魏呴连连点头称是,但看着沈兵的眼神却并非如此。
  沈兵不喜欢欠别人的,同样也不喜欢别人欠自己的。
  否则这心理上会有种负担很多事情都无法正确、理智的做出判断。
  但现在的局面却不是他能左右。
  不过……他们觉得怎么样也怎么样吧,反正总比恨自己要好。
  黑甲军在牵城又守了一日,就受命返回大梁。
  之所以返回大梁一是因为黑甲军也需要上岸休息,二是这样守着牵城没有太大的意义……牵城防御已经由秦步军加固,楚军再想拿下已不是那么容易。
  更何况,有黑甲军在,楚军任何对黄河西岸的偷袭都是徒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