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想像:只要切得足够多,上游冰层便会因为无法顶住储水的压力而崩溃。
孥或许不知道这些理论,但他长期从事破冰有了经验知道这些规律,于是在大拐弯处“切”得尤其密集……
其它部位也就是下游隔三十步才切一“刀”,尤其是大拐弯处则是间隔十步。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拐弯处是阻住水流的“重灾区”,若是碎冰在这里再次将河水阻塞并封冻,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白费甚至再次凿冻会更困难。
说“更困难”是因为破冰之后又堵上会使很多地方都是冰水混合状态,不仅不容易操作且冰块更易崩溃难以预估,平添了许多危险。
因此,大拐弯处隔十步“切”还不算,还要竖着来几“刀”。
而且这横纵向必须得同时切,“铁箱”不足时甚至不得不分为左右两半甚至三个部份慢慢来。
王翦有些困惑,问孥原因,孥回答:
“若是横向‘切’完再纵向‘切’,那融水往横沟一流便又冻上了。”
“如此反复会有许多麻烦。”
“只有横纵同时操作,水才会源源不断由沟渠排出。”
王翦闻言不由大点其头。
这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精通,隔行如隔山说的还真不假。
在大拐弯处足足折腾了两天,再往上“切”的时候孥就十分小心了。
每次都是所有准备做完将闲杂人等尽数撤离,然后再派几个动作快的人快速点火。
最后看了看情况,孥就向王翦报告道:
“大将军,已到破冰引流的最后时刻了。”
“是现下便引流还是等上几日?”
这问的就是可有通知下游军民做好十足的准备。
要知道此时河道下游也同样因封冻堵塞,这一下把储积了一个多月的水放下去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王翦想了想,就反问了声:
“若迟几日引流是否会出问题?”
孥回答:
“属下不敢保证。”
“原因是天气寒暖无法估计。”
“若突然转寒上游河道再次大面积封冻,只怕又要费上许多功夫了。”
这话王翦能理解。
时间方面王翦倒是不担心。
因为大梁和邯郸的粮食还能坚持几个月。
王翦担心的是如果放过眼前这引流的机会也许就没有下次了。
比如突然来了波寒流又封冻三里,等秦军折腾了几天把这三里“切”完又封冻个五里……
越往后天气肯定是越冷,可以想像封冻速度也越快。
到时若凿冰的速度赶不上封冻,就全都白忙活了。
但如果说准备吧……下游肯定没准备好。
邯郸那边倒是没多大关系。
邯郸已设好烽火台,只要上游发现大水马上就会给发出预警,部队就会撤往已经储好粮的高处。
问题在于大梁。
之前嬴政为了时间充裕所以与大梁约定两个月。
而现在却只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引水,只怕……
王翦心下做了个权衡:
若现在不放水就可能永远也放不了,于是就满盘皆输。
而现在放水大梁城可能因为准备不足而遭受损失,但很明显围在城外的楚军的损失会更大,秦军获胜基本毫无悬念。
这一比较王翦认为不该再拖延,于是当机立断下令:
“此时引水!”
孥应了声,就挥动小旗朝部下发去信号。
“腾”的一声,一处处火头被燃起。
此次点火与之前不同,之前是一道道整齐的“切”,此次却是在堤坝上集中了几处。
孥解释道:
“这便有若在堤坝上凿出几个缺口。”
“这些缺口的裂痕会彼此相连,进而使整个冰堤崩溃!”
果然就像孥说的那样,火点燃后还没过多久冰面就传来了阵阵“嘎嘎”的崩裂声。
响了好一会儿又沉寂了,就在众人疑惑时,突然几块巨冰冲天而起飞到半空,四散飞射的碎冰甚至都打到两岸数十步外王翦藏身处,吓得一众亲卫赶忙上前护着王翦。
这状况显然也出乎孥的意料之外,只吓他赶忙躲在树后。
接着冰层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似的一层压一层,碰撞声不绝于耳。
不久只听“腾”的一声,一道河水就如喷泉似的倾泻而下,水柱越来越大,很快就与碎片混在一起一时分不清哪些是水哪些是冰。
水线带着碎片飞快的向两岸扩散,只吓得兵士们慌忙逃窜,有几个跑得慢的被卷了进去瞬间就没了影。
过了好一会儿孥才回过神来,惊魂未定的向王翦报告道:
“大将军,成了,引水成了!”
王翦点了点头。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就看这一路奔腾往下的河水能否起作用了。
另一边的沈兵当然不知道河水已经来。
此时部队的士气比之前好了许多。
这是人的一种惯性思维。
在最初改变时也就是秦军刚被楚军包围时会紧张一阵。
但随着一天天过去,他们发现被包围也就那样,进而就想当然的以为往后的日子也差不多,于是很快就不放在心上了。
只有沈兵知道,这才是危机的开始。
好在自己已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是不知道王翦在上游的凿冰进行得怎么样了。
为了提前做准备,他们这些工程兵又在制作木筏……之前的木筏因为缺木材拆了造投石机,现在就将城内倒塌的房舍拆了制木筏,有点瞎折腾的意思。
苍奇怪的问了声:
“师兄,为何又要制木筏?”
“难道楚军要水攻大梁不成?”
沈兵没有告诉他答案,只是交待道:
“做好你的事,勿要关心楚军如何。”
“你已是工师,手下有百余人,他们都为你马首是瞻。”
“你若是失职……只怕连楚军都看不到你!”
苍应了声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德
这时城外突然出现了一片骚乱,接着就听城头有人大喊:
“水,大水!洪水来了!……”
那一刻沈兵的脑袋慢了半拍,难道是上游已经凿冰放水了?
这不能啊!
约定的时间是一个月后!
不过想了想沈兵又觉得这也正常。
凿冰引流可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这要是在现代那还相对容易,炸药往冰层里一装,想什么时候引爆就什么时候引爆。
但这时代几乎依靠人力凿冰,一不小心引起冰层的连锁反应整个裂开了不就把水往下了吗?
想到这沈兵心下就释然了。
接着沈兵又兴奋起来,这大水一来楚军就要完了,大梁之围也就解了……
此时杨端和刚得到报告匆匆赶来,看到沈兵就点了下头示意跟上。
沈兵哪敢迟疑,放下手中的活就跟着杨端和往城头爬。
登上城头居高临下一望,城外洪水果然已经扑天盖地的漫了过来,最明显的是护城河,它上游的广武涧已经被郑国用岩石堵上了,此时却依旧流得漴漴作响,很明显是其它方向的水汇集到河道里。
再往远处一望,楚军军营已是一片大乱,叫声、喊声及马嘶声,站在城头虽看不见水却能看到楚军慌乱的往南退去。
秦军治军严格没怎么动,但也是军旗乱摇寻求命令。
杨端和没有迟疑,当下就命令:
“收兵回城!”
“打开城门!”
城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然后秦军就如潮水般的往城内涌来。
但是水流上涨的速度远比秦军撤退的速度快,不一会儿护城河的水就漫过了吊桥往城里灌,而且看那势头似乎还在上涨。
情急下沉兵赶忙回头大喊:
“麻绳,木材!”
工匠们虽是不明白沈兵要这些东西做什么,但还是应了声就将麻绳和木材往城墙上搬。
沈兵也不多说什么,取过一段麻绳这头绑在女墙上另一头绑在原木中接着往城下一滚……木材丢到水里浮在城墙脚下。
当下就有几名在水里挣扎的兵士抱住了木材探出头直喘气。
秦军兵士的弱点就是不会水,再加上又全副武装所以在水里很难求生,这一来就算是抓到救命的稻草了。
众人一看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纷纷照着沈兵的样子将原木、木板等绑着吊放下城墙。
只是有人投得太急,一棍子甩下去当场就砸到几个人头,只气得杨端和破口大骂。
好在这水来得快去的也快……这主要是从上游冲下来的一个洪峰,由于冲势过大无法在大梁这个大拐弯处改变方向这才冲上岸。
半个时辰后这道洪峰就渐渐的小了。
那些被冲得七零八落的秦军三五成群的进城,却已是个个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只剩下半条命,城外还留下了许多尸体。
杨端和却不怒反喜,因为如果城外的秦军都被冲成这样,那人数更多且没有城墙为据点全是搭帐蓬的楚军又能怎样?还有楚军的粮草又会怎样?
杨端和想的没错,楚军大营已被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