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不过只要过一段时间事情就会好转。
  因为他们发现秦军兑现承诺给他们分粮……于是就慢慢放下戒心。
  李岩才下去不久,就见魏呴匆匆上来。
  他赶到杨端和面前拱手道:
  “将军,听闻将军要收粮,属下以为万万不可。”
  “百姓若是手中无粮便可能作乱,在此关键时刻……”
  听魏呴这么说杨端和反而更放心了。
  杨端和不傻,他知道如果魏呴是假降,哪里还会管你秦军是不是激起民愤。
  甚至秦军惹了民愤那就正好,到时魏呴振臂一呼百姓便听其号令了。
  可现在魏呴一知道此事就前来提醒杨端和,就足以证明他已经站在秦军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杨端和笑了笑,朝沈兵扬头道:
  “这却是啬夫的意思。”
  魏呴这时才看到沈兵坐在一旁,不由一脸疑惑,似乎是不相信沈兵会出这馊主意。
  沈兵解释了一番后魏呴才恍然大悟。
  “啬夫此言有理,的确该实施配给制。”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将军放心。”
  “此时我军实则与大梁军民在同一条船上了。”
  “百姓生我军活,百姓乱我军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识趣自寻死路?”
  沈兵这话是个暗示:
  秦军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后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内乱的话,那么第一时间就会带着百姓和俘虏一起死。
  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
  首先是关押俘虏的大牢,那是让魏军自行构筑设的营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没有什么大牢足够关押二十万人。
  所以魏兵其实是被关押在一处山坳里,两头用木栅栏封着,不远处便是内河,还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当然这人工河同样是魏兵挖的。
  只要一有不妥,秦军随时可以放水淹了魏军俘虏。
  另一边的家眷,则是聚在一群木房区,秦军只要放一把火就能将其化为灰烬……
  这不是说杨端和残忍,而是有时必须得这么做才能保命。
  有句话叫“要敢战才能止战”。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话,谁都会来欺负你,于是麻烦反而越来越多。
  此时秦军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们手里必须抓住魏军俘虏的把柄有足够的威摄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杀戮。
  沈兵这么一说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危险时你越是说好话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带点火药味还会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回答:
  “啬夫此法甚好,是属下多心了。”
  “不过,将军……属下有个不情之请。”
  “此事可否交予属下去做?”
  “属下定与百姓说明情况并将粮食尽数收来。”
  沈兵将目光转向杨端和,这可不是他能做的决定。
  杨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适。
  魏呴在大梁的名声本就不错,此时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说明情况……当然会少了许多麻烦,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点头同意:
  “我自是信得过魏将军,此事便由你去办!”
  魏呴赶忙拜道:
  “谢将军。”
  然后又小声对沈兵说了声:
  “谢过啬夫。”
  沈兵赶忙回礼。
  等魏呴离开后,杨端和便问了声:
  “你看这魏呴如何?”
  沈兵回答:
  “据闻便是他带兵前往偷袭广武山?”
  杨端和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他身上的箭伤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赞道:
  “有勇有谋,难得的一名武将。”
  “只可惜那魏王假有眼无珠,如此将才在身边却不知重用,输得也不冤枉。”
  杨端和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又问:
  “此人可用吗?”
  沈兵颇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杨端和这个将军居然要问自己?
  不过沈兵还是回答:
  “属下以为可用,但不是此时。”
  杨端和只是回了句:
  “如此甚好。”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略
  此时城墙下方的战事已停了,不出意外是秦军战胜,兵士们发出阵阵直冲云宵的欢呼。
  杨端和却连看都不看一眼,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眼光还是直直的盯着面前的地图,良久才缓缓问沈兵:
  “啬夫可知此战难在哪?”
  沈兵回答:
  “依旧是粮草!”
  杨端和点了点头,接着又问:
  “说说难在粮草的原因。”
  沈兵看了看地图,回答:
  “此战大将军南下增援大梁极为困难。”
  “这魏国水网皆是东西走向,亦即大将军若要从邯郸攻往大梁,便要一道道水网逐层击破。”
  “以大将军之能,虽破水网容易,但守水网却难!”
  “而且越靠近大梁越是困难。”
  杨端和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其实是魏国地理上的优势,只是魏国不知道利用被楚国利用罢了。
  此时的楚军在水网沿河布设兵力,以王翦之能再加上有浮桥相助,要突破一层、两层防御并不困难。
  问题在于每突破一层都要防止楚军从水路绕后偷袭……
  楚军的特点除了兵多将广外便是擅长水战。
  要知这楚军可是生活在长江、淮河一带水网密布的人家,其航运十分发达。
  黄河一线不适合航运的原因是其四季都有汛期:春季有春汛由于在桃花开时发汛于是又称桃花汛,入夏后雨季一直延伸至秋季便有夏秋汛,冬季又有凌汛。
  一年四季都没几天是风平浪静的,水量时大时小且不定期,会给航运造成很大的麻烦。
  而长江的汛期则主要集中在雨季,其它时候便有河水清澈、水流平缓、水量稳定的优点,于是游泳、泛舟、制船等对楚人来说都是寻常事。
  有这基础,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水军也就不难了。
  反观秦军则是来自缺水的西北地区,大多是旱鸭子,让他们打步仗或许天下无敌,打起水仗来那就捉襟见肘。
  于是,楚军就可以利用这优势让水军四处出击,在水网中时而穿插时而偷袭,让秦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便是名将王翦面对这局面只怕也是一愁莫展。
  尤其王翦大军深入楚地也就是靠近大梁时,随着其后方补给线越拉越长便越容易遭到攻击。
  应对这种情况,就只有改变攻击方向也就是像以前一样由西向东进攻。
  但此时秦国的粮食和军队都集中在邯郸,若先移师咸阳再攻安邑再攻往大梁……那只怕都要数月之后了。
  何况如此一来,几乎便是把邯郸让给楚军。
  沈兵接着说道:
  “楚军凭水网之利挡大将军,而我军亦凭大梁之利挡楚军。”
  “是以便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楚军只能围城等我粮尽,于是依旧是粮草问题。”
  杨端和置下的十万秦军不只占据大梁坚城及周边水网,还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素质要比楚军好得多,楚军便有二十五万之多也无法撼动。
  于是就像沈兵说的那样,谁也奈何不了谁只能干耗。
  杨端和手指地图在北面画了一条线,说道:
  “若我分出一部北上接应大将军呢?”
  沈兵反对道:
  “将军,此着甚是凶险。”
  “楚军若是用水军之利沿途骚扰再利用水网将我军分割……”
  接着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就算秦军素质再好,但被分割成互相无法支援的几块,就只有被各个击破。
  杨端和不由叹了一口气。
  他又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只是不太愿意承认而已。
  因为如果这不行那也不行,就只有死守一条路。
  如果死守可以的话也没问题,守上几个月楚兵就退兵了。
  问题是死守同样是死路一条……楚军不断往内压缩秦军空间,城外大片良田都秦军没关系,秦军的粮食只会越吃越少。
  楚军却只要这么围着大梁城便可坐等明年的收成,到时甚至都不需要从楚国运粮。
  另一边,楚军的项燕也是这般打算的。
  虽然他在发起试探性进攻后有些沮丧,因为秦军士气和战斗力半点都不见减弱。
  见此项燕不由抱怨了声:
  “魏王假这个废物。”
  “不仅没能消耗秦军实力却还白送了一座坚城及粮食给秦军。”
  “早知道就该赶在秦之前将大梁占了!”
  部将建议道:
  “将军,若秦军可决堤水淹大梁,我等为何不也如是操作?”
  项燕摇了摇头,说:
  “秦军又岂会像魏王假那般愚蠢?”
  “他们定是守住上游河口要地防我水攻。”
  “到时,他们只需将河道阻塞便淹不了大梁。”
  “何况此时天气渐寒,北地河道不出几日便会封冻,河水量小又如何能有作用?”
  部将听着不由心下叹服,暗道原来将军为这一仗也是做足了功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