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和裴行俭交流了个眼神,齐声道:“末将领命。”
李道宗高兴的道:“哈哈……我就知道你们会同意。你们二人一文一武,最好配合。嗯,不用怕兵力不足。”
“这里在萨珊国大后方,唯一能威胁到你们的突厥吐火罗国被我们的大军隔绝在西北方。”
“你们在这里最大的敌人就是流窜的马匪和起歹心的小部落,五千人马足够统治这里。”
“我还许你们动用一部分物资,招募不超过本部三倍数量的扈从军,帮助你们作战巡逻。”
地位较高的薛仁贵说道:“谢大总管,末将能必誓死完成任务。”
李道宗连忙摇头道:“不不不,不要誓死完成任务,这里不是大唐本土而是域外之地,人家的地我们没必要死守。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跑。”
薛仁贵惊讶的道:“那这个通道……”
李道宗解释道:“这个通道也只是为了多留一条后路准备的,并不是必须,失去一段时间也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人活着,事不可为就先撤走打游击,或者来本部请求支援再把城池夺回来。”
薛仁贵若有所悟的道:“您是说,这里是饵?”
李道宗道:“你就当是饵吧。来之前夏国公给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你们也可以参考一下。”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薛仁贵和裴行俭两人都是眼前一亮:“夏国公不愧是用兵大家,只凭此十六字就可见一斑。”
裴行俭补充了一句道:“就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逃兵,背上骂名。”
李道宗道:“没有万用的兵法,都是相实相机而用。比如现在,我们是来帮别人打仗,弃城而走死的也是异族之民,死就死了。”
“只要事后我们在找机会把城夺回来,打赢这一仗,就没人能说什么。你们驻扎在疾陵城也是如此。”
“但一定要记住一点,地可以丢远洋船舰队运送来的物资不能丢,必须要及时送回总部。还有,小心萨珊国的人。”
裴行俭道:“喏,末将记下了。”
李道宗道:“那就休息一晚点齐人马明日一早出发。”
“喏。”薛仁贵和裴行俭就一起离开。
到了帅帐外面,薛仁贵拱了拱手道:“守约的大名在京师我就久有听闻,今日能一起共事实乃幸事。”
裴行俭恭敬的道:“薛将军的大名我才是如雷贯耳,夏国公亲自举荐,攻打高句丽和薛延陀之战又屡立战功,深得枢密使器重,被誉为将帅之才。”
“我不过是以读书之人,从未上过战场。还需要将军多加指点才是,若有那里做的不对,您一定要指出来。”
薛仁贵笑道:“守约谦虚了……走,咱们走着说。”
两人一边聊着各自对这次的看法,一边往军营方向走去,越聊两人就越是开心。
薛仁贵觉得这个人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没有文人的迂腐之气,反而想当的务实,对军事理论理解也非常有一套。
裴行俭则觉得薛仁贵虽然是个武将,说话有理有据实乃儒将,且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尤其是对领兵用兵都有着很深的见解,将帅之才非浪得虚名。
两个人有才的人一拍即合,聊的那叫一个开心。
进入军营后他们先看到了一片用白布围起来的地方,看着进进出出的医护人员和脚步虚浮的士兵,两人的神色就凝重了不少。
薛仁贵道:“行军打仗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土不服,以前就经常遇到这种问题,但都没有这次严重。近五分之一的人生病,实在恐怖啊。”
裴行俭深以为然的道:“是啊,幸亏朝廷准备充足,护理人员充足药物也足够,否则真会引起大乱的。听说这个建议是夏国公提的?”
薛仁贵道:“是他提议的,夏国公经常说以后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打的就是后勤。以前我还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道理,现在总算是知道一些了。”
裴行俭羡慕的道:“夏国公学究天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真想去聆听他的教诲啊,将军的境遇让某羡慕。”
薛仁贵叹道:“没有夏国公就没有某的今日,只可惜近十年来他已经很少授课了,我也很久没能听他教诲了。”
裴行俭道:“可惜……只是他编著了许多书籍,为何独独不把自己的兵法写出来呢?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
薛仁贵笑道:“我也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用兵是件危险的事情,他懂的太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还不到写兵书的时候。不过在出发之前我听说他已经开始动笔了。”
裴行俭惊喜的道:“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这一仗打完回去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他的新书。”
两人先去兵营点齐了人马,好好的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人出发去了疾陵城。
李道宗继续忙着建设叡蜜城,这里将会作为大月氏都护府的驻地,必须要把防守措施做好。
不过他并没有在这里筑城的意思,按照在做好的计划,这里也只是临时落脚点。日后疾陵城才是大月氏都护府的驻地所在。
那里靠近海边,可以通过更加便利的海上运输获得本土的支援。但叡蜜城也不能放弃,这里将会作为前进要塞存在。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长远计划,现在还是先站稳脚跟,并打赢和阿拉伯帝国的这一战,打响大唐的威名才行。
大唐的代表到达,周边各个势力和国家自然都要派人过来觐见,并商议各家出多少人,出多少粮草等问题。
只是七天时间就有五十多个国王、首领、头领级的人物到达,虽然有些头领管辖的人口不过万余,但能在本地生存下来也不可小觑。
再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吗,小势力多了聚集在一起力量就很大了。所以李道宗都一视同仁,每个人刚来的时候他都亲自接见了一次。
之后就把这些人交给了王玄策,让他这个专门的外交大使和那些人谈。
“我大唐做事最公允,不会让任何盟友吃亏。凡是出兵、支援军需粮草的,都按照多寡支付相应的报仇。”
“想要钱我们可以给你们足够多的钱币,当然,要是信得过我们也可以要货票,皇商行的货票。
“拿着票就可以去大唐境内的任意一家皇商行兑换相应的商品。琉璃、瓷器、丝绸、茶叶、香水、钟表……各种奇珍异宝都可以兑换,不用排队。”
听到货票,很多势力的头领眼睛都冒出了精光,瓷器、丝绸、茶叶、钟表之类的都好说。
香水是限量出售,不排上一个月的队别想拿到货,运气不好有时候要排上三两个月。
而琉璃更是排队都排不上,每个月放出的货只有五百件,虽然数量比之前多了许多,但依然供不应求只能去拍卖,能不能拍到还要看运气。
而这两种商品恰恰是最值钱的,尤其是香水,西方的大贵族最喜欢用它来遮提味儿,一瓶就能卖上百金币。
哪怕跑一次商只带回一瓶香水一件琉璃器,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关键是可以用这东西和大贵族搭上线,好处比直接卖钱更多。
但以前他们一直靠运气拿货,要是货票真的能如他所说可以在大唐随时提到货,那可真是赚大了。
什么,你说还要自己跑到大唐去提货太麻烦?没关系,你嫌麻烦可以把票卖给我溢价收购,就是几张纸而已,带着我们不嫌累。
可以说这一招大唐已经用过很多次,无往而不利。远征的军队轻松就能在当地获取到足够的军需物资,消耗的不过是几张纸而已。
现在把这一套拿到大月氏这里更是好用,要知道从汉朝开始这里的人就开始靠丝绸之路当二道贩子过日子,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大唐的货物是多么的抢手。
所以各个势力出兵出钱都非常的积极,很快就筹集到了足够十万人吃半年的粮食。
本来只准备招募五万的扈从军也变成了七万,没办法,很多势力硬塞也要把人送过来,不收就坐在帅帐门口不走了。
等帅帐把人收下,他们转身就美滋滋的去领货票。不就是人吗,死了再生,这样赚钱的机会可不多。
萨珊王伊嗣俟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嫉妒的都快要发狂了,之前他邀请这些人出兵攻打大食人,一个比一个拒绝的快。
什么民少兵寡,什么家底薄吃的都不够,反正就是变着花样的不愿意出力,现在唐人一来什么都有了。
不过还好的是虽然他是个没谱的人,但至少也知道萨珊和大唐的差距,不敢把火气冲着大唐发,反倒是把那些势力给恨上了。
接下来李道宗也没有急于出兵,一来水土不服这么严重需要时间恢复;二来新招募的扈从军要进行训练,起码要让他们听得懂号令。
这可把渊盖苏文给累坏了,这一群乌合之众,愁的他差点把头发揪光。
不过不管怎么说,磕磕绊绊一个月后总算是能站的齐,听得懂号令了。战斗力有多少不敢说,当个炮灰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点就是等待火炮到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