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仗打完差不多就到秋季了,天气逐渐转凉,刚好班师回朝。
西征军要远行万里,等春季再出发还没走到目的地天气就热了。刚过完年顶着寒风上路,可以在夏季到来之前赶到大月氏都护府。
西征军出发大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安静多少,国内各种大动作大建设不断。
钱如流水一般花出,张鸿这个钱袋子都有些扛不住了,不停的劝说大家稳一点。
其他人当着他的面答应的很好,转头该干啥就干啥,要钱的文书是一份接一份的往户部送。
户部门口天天都挤满了来要钱的人。
话说岳山这边,终于写完了《汉武大帝》,检查完没有问题之后就拿着去见了李世民。
这部书真的是大部头,有三十多万字。
李世民本想每天看一点,结果翻开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一口气看完之后忍不住为汉武帝叫好。
“真乃旷世奇书也。”
“怎么个奇法?”长孙无垢附和的问道。
“角度奇,看过此书让人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汉武帝的一生,知道他为什么伟大。”李世民道。
正在兴头上的他就给长孙无垢分析了一番这书奇在哪里,而汉武帝又伟大在哪里。
首先这部书对历史背景介绍的很清楚,汉朝的局势、匈奴的情况、汉朝周边各国的情况。
甚至连气候变化都描写了出来,并把汉武帝的很多政策和气候联系在一起进行解读。
比如汉武帝时期恰逢全球气候变冷,天气变的反常,继续用以前的耕种方法种庄稼,减产还是轻的,稍微严重点就是绝收。
面对这种困境,他组织专业人员寻找新的耕种方式。比如按照垄种庄稼,等出苗后就用给庄稼培土,后天增加根系的深度。
种种措施下来,总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庄稼种植问题,虽然减产是难免的,但起码不会绝收了。
还有汉武帝为什么要急于求成,一年的时间往河套地区迁徙了七十万户百姓?
他不知道这么做会造成大量百姓死亡吗?
知道,可不这么做没办法。
因为气候异常导致中原连年大灾,而外部又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有限的资源要么用来赈灾,要么用来充当军需打仗,二选一的问题。
汉武帝选了第三个答案,把灾区的人迁徙到肥沃的河套地区。
灾民得到了安置,河套得到了开发变成了大汉新的产粮区,大汉有限的资源可以用来打匈奴。
至于因为迁徙死亡的无辜百姓,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可以说汉武帝在堪称遭遇天谴的情况下,打出了大汉的天威。
当然,也指出了他的很多缺陷,比如人才培养方面就做的不行。
到了后期居然挑不出堪用的大将,连李广利这种只能说合格的将军都拿来当统帅使。
也因为缺少合格的统帅,后期他不得不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家底已经快打空了,必须休养生息。
这部书对李世民来说借鉴意义实在太大了,他可以从其中找到适合大唐的方法,也可以以此为标准勘误自己的政策。
所以他才会这么的爱不释手,才会这么兴奋。
第818章 松赞干布的选择
吐蕃,吉曲河湾地。
吹着舒适的凉风松赞干布脸上露出惬意的表情,但很快就隐去化为悲伤。
“大相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迁都计划吗?”
禄东赞遥望前方的沼泽地道:“终生难忘,臣现在还记得当时赞普意气风发,意欲消灭象雄、苏毗二国一统高原,建立一个属于我们吐蕃的强大国家。”
“您还说一旦完成国家统一,就会把都城从山南迁徙到吉曲河湾地。”
松赞干布似乎想起了高兴的事情,笑道:“我还记得当时你很惊讶,这里一片沼泽怎么能作为都城。”
禄东赞道:“是啊,没有任何人能想到这里可以作为都城,只有赞普您。您说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最适宜居住。”
“之所以会成为沼泽是因为充沛的水流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只要开挖沟渠把多余的水引走,沼泽就会变成肥沃的土地。”
“到那时吉曲河湾就会成为吐蕃的中心和膏腴之地,有此地就能确保我吐蕃数百年基业。”
“您还说要在玛布日山上修筑一座和大唐永安宫一样的宫殿,作为吐蕃的王宫。”
松赞干布道:“是啊,可是这些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计划之中了。”
禄东赞默然。
开发改造吉曲河湾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和物理,但陷入战争泥潭的吐蕃连军需物资都无法保障,又哪来的资源来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
在大唐的扶持下象雄、苏毗两国到现在都未能被消灭,反而是吐蕃先支撑不下去,不得不向大唐称臣纳贡方才求得喘息机会。
而因为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吐蕃内部那些贵族起了异心,小动作不断,他这个赞普每年都会遇到三五次刺杀。
国内的政治动荡也让他们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想法化为泡影。
他们知道这背后少不了大唐的挑唆,但形势比人强,又能如何呢。
禄东赞叹了口气,问道:“您真的决定了吗?”
“我……咳咳……”松赞干布正想说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躯也开始晃动似乎要摔倒的样子,周围的人赶紧过来搀扶,被他挥退了。
“我也不想、不甘,可我的身体就快要撑不住了。”
禄东赞没有说让他好好养病之类的废话,而是说道:“克增十三岁就参与处理政事能力出众,必能继承您的大业,臣亦会如效忠您一样效忠于他。”
克增在吐蕃就是储君的意思。
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松赞干布有欣慰但更多的还是悲伤:“贡日贡赞能力出众,若没有大唐他必定能一统高原完成我未竟的大业,可是唐人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啊。
“国内的旧贵族虎视眈眈,只要我死了他们必然会作乱。象雄、苏毗也会再次兴兵,甚至大唐都会亲自出手一举覆灭吐蕃。”
“如果我还年轻,自然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贡日贡赞是我惟一的儿子,他还都没有子嗣……我不能让家族血脉断绝在我手里啊。”
禄东赞知道他决心已定,也不再劝说。况且松赞干布这样的想法,难道他就没有吗?
他去过好几次大唐,知道它是多么的强大,只要它想吐蕃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之所以留着吐蕃是为了牵制象雄和苏毗,让高原始终出于内乱流血状态。
现在它解决了周围所有的势力,曾经强极一时的突厥、高句丽,横行一方的薛延陀、铁勒诸部、契丹、回鹘、吐谷浑,西域诸国,南方的南越诸国……
稍微大一点的势力不是被消灭就是肢解,小势力全部臣服。
现在的他已经能腾出手来收拾高原,吐蕃自然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
只要松赞干布这个赞普死亡,大唐马上就会出兵消灭吐蕃。然后在这块土地上设府建衙,把这里变为大唐的领土。
而他们这些吐蕃的旧权贵要么投降要么死,但被迫投降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被迫也就意味着要失去大多数的财富和权势,甚至还有直接被杀掉的风险。
最好的办法是主动投降,不论是出于哪方面来考虑大唐都要优待主动投降的势力。
百济就是最好的例子。
百济王几百年搜刮的财富全部保留了下来,还拥有高级贵族的头衔。如果没有野心,在大唐也能作为世家权贵传承下去。
而大唐对于有能力的降臣降将也是不吝信任的,只要肯效力一样能成为国之重臣。
“大相,听说唐皇很欣赏你的才华,数次想让你留在大唐任职?”
“是的,但臣忠于赞普又岂会留在他国效力。”
“你的忠心我毫不怀疑,所以……要劳烦你再去一趟唐国了。”
禄东赞早就猜到了这一点,并不觉得惊讶。
只是他的心情很复杂,递交内附国书,这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数遍吐蕃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如果真要选择内附,他宁愿揽下这个不光彩的任务。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我的要求不高,让贡日贡赞活命,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臣就算是死也要保护好克增。”
松赞干布表情好看了不少,他还是很相信自己这个老搭档的信誉的,说出来的话必然会做到。
有他保护,起码自己的血脉能传承下去了。
“去吧。”
“是。”
吐蕃派出大相禄东赞为使节来长安朝觐天子,这件事情最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自吐蕃称臣以来他每隔一两年都会来一次,算是熟人了。
然而等即将到达京城的时候,禄东赞一改之前的低调,公开宣布他是代替赞普递交内附国书的。
并且把这件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
对这个消息长安百姓很是高兴也倍感骄傲,但也仅此而已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