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唐 (步兵长)


  不过很快他就没时间感慨了,他中举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没一会儿就有许多人过来和他道贺。
  还有许多同年发来帖子邀请他参加聚会,这些人情往来根本就躲不开,他必须要去参加。
  就在他忙着应酬的时候,刘奎走进了渭水书院去见了一个让他不敢相信的人——岳山。
  “院长,学生不辱使命,回来交差。”
  岳山高兴的都:“秉文你回来了?快来坐。”
  “谢院长。”刘奎大大方方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等他坐好岳山问道:“皇榜出来了吧,有没有上榜?”还没等他回答,又说道:“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结果了,肯定没中对不对。”
  刘奎道:“院长英明,一猜就中。”
  岳山无奈的道:“你呀,我知道你志不在此,要不是为了完成我给你的人物,你连科举都不会参加。”
  “其实你应该好好考的,考中了又不是非要做官,还能向大家证明你的才能,当年你陈师兄就是这么做的。”
  刘奎谦虚的道:“院长,谬赞了,陈师兄大才岂是我能望其项背的。”
  岳山知道他的性格,也就没有在继续劝说,而是道:“不做官也好,好好做学问将来必成一代大家。”
  “无功兄年岁渐渐老了精力不济,你可以先跟着他学习管理书院,等过几年接替他成为院长。”
  刘奎很是感激,但坚定的摇头道:“让院长失望了,学生无心于此,我更希望向天下弘扬华夏文化。”
  岳山道:“好好做学问接掌书院,不就是弘扬华夏文化吗。”
  刘奎道:“不一样,我的目标是向化外之民传播华夏文化,以华夏文化教化四方蛮夷。”
  “听说东胜神州上生活着殷商后裔,他们忘记了历史忘记了华夏的荣光。”
  “我已经和数十位志同道合的师兄弟约好,一起去那里为他们带去华夏文化。”


第799章 关系户大聚会
  对于刘奎的志向岳山能做的只有支持。
  事实上刘奎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书院弟子,在很多年前就一直有学子立志弘扬华夏文化,并身体力行的去做。
  尤其是在他写出《华夏文明》这部书之后,这种事情就成了一种潮流。
  岭南的教化工作推行的如此顺利,书院的弟子居功至伟,八大书院之一的广州书院就是以这些人为基础创立的。
  还有高原三国、新马岛海域、西域,北方的大汉国、坚昆国等等,都有书院的弟子去传播华夏文明。
  嗯,这个大汉国和汉朝没有关系。因为该国的人体型高大威猛,所以自号大汉国,这个大汉是身材高大的汉子的意思。
  坚昆国就是后来的黠戛斯汗国在叶尼塞河旁,以李陵后人自居,对中原王朝非常向往,去年他们的首领失钵屈阿栈还亲自来大唐朝觐。
  对于他们的到来李世民非常高兴。
  流落在外的华夏血统建立的国家重新回归,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华夏文明》这部书的正确性,又扫除了一个争霸天下的障碍。
  就封失钵屈阿栈为坚昆都护府大都督、左屯卫大将军,隶书燕然都护府管辖。
  (历史上确实有这两个国家,也是大唐的藩属国。)
  岳山一开始也很惊讶,这行为看起来怎么那么像西方基教的传教士啊,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原因所在。
  现在是大唐,不是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的热血和风骨犹存,文化和民族血液里扩张的基因还存在。
  这二十年间大唐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培养出来了天朝上国的自信。
  还有就是,虽然详细的世界地图还没有流传出来,但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大陆,中原只是其中的一隅。
  而书院古往今来都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一般人更加清楚。
  岳山的新学在其中也起着引导作用,龙首四句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座右铭,《华夏文明》更是被这些人视作指路明灯。
  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培养出这种以弘扬华夏文明为己任的文人一点都不奇怪。
  对于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岳山只有支持的份,怎么会反对。
  所以,虽然很遗憾又一个优秀的学子离开,他还是坚定的给予了支持。
  他的支持可不仅仅是放人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他们的家人会得到照顾,家里有兄弟想来书院读书的免试录取,还有各种书籍、物资的支持。总之就是要让他们走的没有后顾之忧。
  之前所有和学院申请去边荒区域,教化传播华夏文明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受到类似的帮助。
  而且书院也会对这些人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到了蛮荒之地如何自保,如何展开工作,都传播哪方面的学问。
  文学、天文学之类的都可以传播。
  为了传播学问,甚至可以用金银珠宝、茶叶、丝绸、瓷器、玻璃、钟表等等贵重物品收买那些异族首领和权贵。
  但严禁把工学技术传播出去,这是硬性要求。
  就是为了防止异族学会技术翻脸不认人,然后反过来用这些技术和大唐做对。
  刘奎他们要去的是东胜神州,岳山还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孙福才,让他尽量配合他们的工作。
  胜海侯孙福才是大唐通往东胜神州航线的实际掌控人,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补给岛屿全都再他的掌控之中。
  就算到了东胜神州他的话也是一言九鼎,不管是大唐过去的人还是当地土民,他说话都管用。
  有他帮衬着,刘奎等人的教化工作会好做的多。
  刘奎他们走了没几天,书院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开始了。
  ……
  四姓坪火车站,一列火车‘呜呜’的停靠在站内,千余名士子从车上下来,不少人都回头用惊叹的目光看着这列绿色的铁皮车。
  一名年轻士子感慨的道:“早就听说京畿有奇物名为火车,无需人畜之力可载千万吨重物奔驰如飞。初听还以为是谣传,今日一见方知是自己见识太少也。”
  他旁边一名士子也下意识的接话道:“是啊,我也是早有耳闻一直不敢相信,亲身乘坐才知道所言非虚。据说此物乃夏国公所造,果然不愧是神仙中人啊。”
  说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大生知己之感。
  “某邓州廉生虹,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哦?那可真是太巧了,咱们还是半个乡亲,某复州王堂。”
  两人都属于山南道,还真是半个老乡。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这里见到家乡人他们自然是非常开心。
  互相见礼重新认识过后,廉生虹问道:“可是复州竟陵王堂王时升?”
  王堂惊讶的道:“正是王某,廉兄是如何知道王某的?”
  廉生虹苦笑道:“说起来咱们两个可真算是有渊源,我并不是因为你的才名才听说的王兄,而是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了。”
  王堂道:“哦,敢问其详?”
  廉生虹语气复杂的道:“家父曾经在竟陵游历,听说了王兄苦学不辍感动县学教谕的事迹,回去后时常用这件事情教导与我。”
  “所以我对王兄可谓是闻名已久,没想到今日在此得见本尊,真是缘分啊。”
  王堂瞠目结舌,好半晌才摇摇头道:“这还真是……缘分呐。”
  有了这个缘故在,两人的关系就变得更加亲密了。
  实际上廉生虹刚才话里已经很给王堂留面子了,只说他感动县学教谕,却没说是怎么感动的。
  王堂家境贫寒,虽然朝廷分的有地,但奈何父亲肢体残疾不便劳作,只有母亲一人忙里忙外养活一家几口人,日子过的可想而知。
  这样的家庭情况自然就没钱送他去学堂读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就帮母亲干活懂事儿的早。知道读书才是出路,就利用闲暇的时间翻墙去村里的私塾偷学。
  偷听的多了总会被抓住,私塾先生就训斥了他几句。读书人吗,都喜欢掉书袋子,训人的时候难免会夹杂一些‘圣人之言’。
  结果王堂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张口就把后面的语句给背下来了,而且是一口气背了数百字,没有丝毫错误。
  那个先生大惊,连忙又询问了他很多东西,结果他都对答如流。先生知道自己遇到读书的种子了,就决定要收他当学生。
  当然了,这个先生也不是动了爱才之心,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升学率。
  要是能把弟子送进县学,那他的私塾就可以打出名气,能招收更多的弟子了。
  但不管怎么说王堂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跟随这个先生学了半年。
  十岁的时候被这个先生带着参加了县学考试,虽然成绩不突出但也算是考进去了。
  然而别忘了他的年纪只有十岁,在一众十五六乃至二十岁的同学中间,他就显得很突出了。
  县学的教谕一打听他的情况也是非常惊讶,当场就收他为徒。并且四处为他扬名,使他的事迹名传当地。
  后来他也争气,在县学名列前茅接连考中生员和举人,只是在今年的道试中折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