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逸很是疑惑,不知道他为什么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些木船怎么办那是枢密院和兵部的事情,问他有什么……不对。
他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捕捉到了蔡阳话里的意思。
这些退役的木制战舰自然不能扔了,放那烂掉也不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掉。
海军战舰的用料、工艺都是最好的,这些退役战舰甚至比新打造的商船都好用。
如果自己家族能买几艘,不管是拿来武装封国的舰队,还是用来改装成商船,那都是天大的好事。
想到这里,他朝蔡阳鞠躬道:“谢蔡兄提醒,此情逸记下了。”
蔡阳大笑道:“哈哈……都不是外人,这么客气做什么。”
李孝逸踩了踩脚下的蒸汽船,状若无意的问道:“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机会能买到这种船啊。”
蔡阳失笑道:“铁甲船的打造速度有点慢,想全部换装还需要几年时间。这些木壳蒸汽船海军还需要再用几年,给没有船的将士们训练用。”
李孝逸也不失望,道:“那也就是说几年后还有机会吗。不急,我等得及,只希望到时候蔡兄帮忙美言几句。”
蔡阳倒也没有拒绝:“如果上面真有这方面的计划,我必全力助梁郡公一臂之力。”
李孝逸笑道:“谢谢,蔡兄此言我记下了,将来可不能赖账。”
蔡阳正想说什么,就见到远处一艘快船一路疾行朝他们靠拢,就让人去问是怎么回事儿。
没多久快船就有一人登上蒸汽船,是一名信使。
“蔡兄有公务处理我就不叨扰了,我去下面看看船用蒸汽机和火车用的有什么区别。”李孝逸识趣的道。
“好,等会儿我去找梁郡公。”蔡阳也没有挽留。
等他离开信使才把带来的消息告诉了蔡阳。
云麾将军王大虎策反了盘踞凌牙门的王家大管事王表,拿到了王家违法犯罪证据,并在夜里抓捕了准备逃离的王应源。
看到这个消息蔡阳露出了狰狞的笑容:“终于抓到了一条大鱼,老子憋屈这么久,这次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
“去,请梁郡公过来,就说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他。”
李孝逸很快就又回来了:“不知蔡兄有何好消息要告诉我?”
蔡阳把王虎写的信函递给他道:“你看看吧,是不是好事。”
李孝逸接过来一看,也忍不住露出喜色:“真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某先谢过大都督及南洋舰队的将士们。”
“我代替兄长做主了,王家的产业全部折算成钱粮,一半捐赠给南洋舰队的兄弟们。”
蔡阳也忍不住动容,那可是至少十几二十万贯的钱粮,说给就给了?
“梁郡公此言当真?”
李孝逸正色道:“不敢诓骗蔡兄。我在南洋也已经两月有余,对将士们的辛苦也都看在眼里。”
“对你们的付出非常的感激,一直想为大家做点什么。只是能力有限,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这种方式了。”
蔡阳大笑道:“好兄弟,难怪夏国公如此盛赞于你,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一些了,我代将士们谢谢你。”
李孝逸道:“是我应该谢谢你们才对。”
蔡阳道:“咱们也别谢来谢去了,都记在心里就行了。你说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李孝逸知道对方是在考校自己,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逃走的应当不只是王应源一人吧?”
蔡阳道:“确实不只是他一个,但背景这么深的他是第一个。”
李孝逸道:“搜集证据,连人证带物证一起送到京师去,咱们要把举刀的理由送到圣人手里。”
“然后封锁南洋,清剿所有盘踞在南洋诸岛上的势力。”
蔡阳似乎有些犹豫,道:“没有朝廷的旨意,这么做不好吧。”
李孝逸阴恻恻的道:“我们主动开战自然不太好,要是别人主动造反呢。”
蔡阳恍然大悟,举起大拇指道:“高,果然不愧是夏国公盛赞的大才,真是高。”
蔡阳在南洋经营了数年可不是开玩笑的,仗着官方的身份还是做了许多事情的。
比如对南洋的情况掌握的非常清楚,某个岛上盘踞着几个海枭,他们大致有多强的实力,背后是谁在支持。
这些信息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借着李孝逸的手送到京城去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些更细的没有送出去。
因为这些东西涉及到一些比较下作的手段,不方便让太多人知道。
比如他用某种手段把某个海枭的心腹策反,比如和海岛上的某些土著有联系。
这些事情平时都是悄悄做的,不为外人所知,现在就需要这些暗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某个海岛上的土民部落,突然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围攻盘踞岛上的海枭。
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大唐水师恰好巡逻到了这里,听到了厮杀声,过来阻止杀戮询问情况。
土民就开始控诉海枭的罪行,海军一一查证居然是真的。
得,也别客气了,抓起来。
还有某海枭的心腹检举揭发他私藏兵甲弓弩训练死士,把地点和人数都说的一清二楚。
甚至连他们刻意制造仇恨,鼓动土民偷袭登岸海军的消息都有。
蔡阳听说后就一个字,查。
结果自不用多说,抓起来。
没多久诸侯王和朝廷派遣的第一批接管封地的人员也到达了。
浩浩荡荡数百艘大小船只,载着近十万人和各种物资到来,弥补了南洋水师人手不足的缺点。
并且这些人还带来了朝廷的旨意,彻查南洋逆贼。
双方一拍即合,对整个南洋进行了大清扫。凡是未在南洋舰队这里备过案的,一律剿灭。
主犯当场处死,资产封禁移交给诸侯王。
南洋这么大封出去的土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那些还没有迎来自己真正主人的土地上面的海枭怎么办?
一样杀。
财产一半上缴国库,剩下一半所有出力的人一起平分。
得知还有这种好事,诸侯王那边别提多积极了。正发愁资源不足呢,这就有现成的便宜捡了。
而且他们对钱是最不感兴趣的,缴获的金银珠宝之类的都给了南洋舰队,他们只要资源和人口。
双方各取所需,配合的别提多开心了。
有人笑就有人哭,盘踞南洋海岛上的海枭们就成了惊弓之鸟,想出各种办法逃命。
可是在朝廷的绝对实力面前都是徒劳无功。
屠刀一旦扬起,很容易就会失控。原本只是杀海枭,但南洋舰队对某些土民也是充满了仇恨,顺道一起给屠了。
一开始诸侯王还有些不乐意,觉得这样杀伐太重了,不吉利,传出去也不好。
但是当他们在部分土民那里搜出大量金银后就闭嘴了。
啥,不吉利?我们要相信科学。
对名声不好?犯我大唐着虽远必诛。
一时间整个南洋都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这一轮杀戮整整持续了半年多。
具体死了多少人没人知道,知道的人也都永远把真相埋在了心里,大家都不知道就等于没杀。
但有一点变化很显著,就是曾经遍布海岛的土民突然少了许多……准确的说是只剩下了不足五分之一。
在蔡阳和诸侯王给朝廷的联合奏报里这些土民不是死了,而是被海枭欺凌躲进深山老林里去了。
当然了,这些人可不只是无脑杀戮,各种各样的铁证都被收集的很整齐。
谋逆、杀人、偷税漏税、袭击官兵……反正怎么严重怎么来,每一家都背着几十条杀头的罪名。
非但如此,还把这些人的幕后之人也挖了出来,证据一并送到京师。
他们在南洋掀起血雨腥风的时候,京城也不太平。
朝廷先是提前半个月公布了第二批封赏名单,果然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没有担任要职的侯爵及以上贵族全都在分封之列。
这就是一剂强心针,让这些权贵更加激烈对南洋海枭势力发起攻击。
随着一份又一份的证据传来,越来越多的藏于幕后的权贵、世家豪强被揪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头路好走了。诸侯王调转枪口,开始那这些幕后势力开刀。
琅玡王氏这个传承上千年,出过几百位名人几十位皇后的庞大世家第一个被诸侯王给推倒。
而且王家更多违法乱纪的罪证被搜出,让那些想为他们说话都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最后还是太子觉得不能牵连过重,只诛杀首恶,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收回琅玡王氏所有的特权,没收他们的大部分财产,只留下少部分给他们以作生计使用。
在太子的一再求情下,皇帝才不得不改变了主意。但又补充了一条处罚,把琅玡王氏分拆成数支迁移到天下各处安置。
这件事情让李承干收获了巨大的声望,朝野无不称赞其乃仁厚之君,有此储君乃万民之福。
琅玡王氏这样的千年世家毫无抵抗的被推倒,再次让天下人明白了一件事情:
皇权已经彻底压倒了世家。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