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唐 (步兵长)


  岳山惊疑不定的道:“你不觉得用盗墓贼有违伦理道德吗?”
  “谁说的?盗墓贼本来就该死,能用他们的手艺为华夏文明做贡献那是便宜他们了。也算是废物利用,怎么就违反伦理道德了。”王绩诧异的道:
  “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样迂腐不化的想法,可你新学创始人的身份不符啊。”
  岳山连忙解释道:“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是怕你们有。”
  王绩道:“别把别人想的那么迂腐,至少我们新学派不这样,你放心去找盗墓贼。”
  岳山这才进宫找到李世民把计划说了一遍,讨了两道旨意。一道是从大牢里提取盗墓贼,另一道是调派一个营的府兵随同保护考察组。
  拿到手谕,他先去了一趟枢密院。
  他这样的大佬自然没有人敢刁难,一路顺畅把调兵的事情给敲定,一个营的精锐禁军明天一大早就能到达军校待命。
  然后他又去了六扇门。
  六扇门的人很热情的招待了他,虽然已经不是督帅,但当初的情谊还在,再说他这样的实权派大佬去哪都会被供起来。
  只不过有当年的情意在,六扇门对他的事情更多了几分上心。
  听说他要找盗墓贼,还是高手中的高手,马上就调出卷宗找了几十个高手任他挑选。
  不要觉得数量多,盗墓大多都是跨区域流动作案,基本都归六扇门管辖。全大唐大多数盗墓贼都关押在这里,数量自然少不了。
  岳山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要,盗墓贼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些盗墓贼是真的穷凶极恶,无所顾忌什么都干。有些盗墓贼纯粹为了求财不愿意伤人;还有些甚至非常的迷信,认为盗墓有损阴德,会拿出一部分做好事。
  后两种还有一些可原谅的余地,前一种绝对不能姑息。
  就这样挑挑拣拣,找到了十个盗墓高手。
  唐朝对盗墓的处罚力度很大,动墓地就是流放,挖开就是三年以上,动棺材就是死刑。如果敢动有名有姓的权贵家的坟墓,铁定死刑。
  这十个盗墓贼都属于已经判了死刑的那种,就等着问斩了。突然得到一个活命的机会,自然是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不放。
  岳山对他们提出了几十条非常苛刻的要求,他们都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且还感恩戴德。
  之后就是挑选前考古人手,除了文字研究院的部分名宿,还需要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员。
  对书院来说这根本就算不上事儿,很容易就挑选出了几十名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
  然后岳山伪造了一处遗迹现场,让他们进行模拟实验。
  毕竟盗墓和考古在勘探挖掘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要求也不一样。
  盗墓的目的是为了求财,且有抓大放小之说,就是只要最值钱的别的不管,会对遗迹造成巨大的破坏。
  前世西方的所谓探险家实际上就是盗墓贼。
  考古是为了还原一段古代历史,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必须要尽可能的保护好遗迹不受损毁。
  直接让盗墓贼进入殷商古遗址,将会是一场灾难,必要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受培训的不只是盗墓贼,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才是考古真正的主力,盗墓贼不过是工具人而已。
  整个培训工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结束,效果非常明显。不但让他们知道了考古是怎么回事儿,还针对不同的情况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工具。
  等一切都准备好,考古队在禁军的保护下出发前往河南道相州安阳,进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古。
  本来岳山是最适合带队的那个人,只是李世民是肯定不会放他离京的,只能让文字研究所的一个名宿带队。
  把考古队送走后岳山又转身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虽然甲骨样本不足甲骨文的研究已经陷入停滞阶段,但还有其他研究工作可以做。
  比如金文到篆文再到隶书的演变过程……搞清楚这些有助于倒推甲骨文的意思。
  而且别忘了现在是唐朝,而不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现代社会。
  前世发现甲骨文的时间太晚,有太多的东西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就包括各种古老的语言和民间传说。
  比如经常说的吟诗作赋中的‘吟’的方法就失传了,后人只能根据些许的记载推测。
  提前一千三百年发现甲骨文,帮助实在太大了。
  现在大唐境内和周边的原始丛林里,还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原始部落。他们说着最古老的语言,流传着最古老的传说……里面很可能就有来自于几千年前的殷商的线索。
  虽然大唐的科技水平远比前世要落后太多太多,但在研究甲骨文上还真就比二十一世纪更有优势。
  总的来说,研究甲骨文不仅仅是研究甲骨,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
  需要的人手自然也非常多,光靠研究院二三十个人和那几十个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后续还要招更多的人进来。
  但眼下岳山并没有准备扩大队伍,起码在拿到更多的样本,在甲骨文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之前,是不准备大肆宣扬的。
  他必须要保证华夏文字研究院在这件事情上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放开这方面的研究,让更多人加入进来。
  原因很简单,信不过那些世家。
  要是提前把消息传出去,那些世家肯定会发了疯一样挖掘遗迹,就算朝廷禁止他们也敢偷着挖。最终对殷商遗迹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只有研究院取得话语权成为唯一的权威,让世家明白就算他们私下研究也没有什么用,才能公开。
  就在岳山潜心研究文字的时候,朝廷也是大动作不断,几个接连不断的大消息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眼球。


第739章 吐蕃使节团
  渭水河码头,因为火车的开通这里渐渐的有从码头往综合性城市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店铺围绕火车站建成,相配套的居民区自然也出现了。
  按照正常发展规律来说,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带来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乃至出现局部混乱。
  直到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派人过来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后在出现类似的事情就有迹可循了。
  前世建国之初因为缺少基建经验,出现过许多次此类的阵痛。更因为对未来预期过于保守,导致基建缺乏前瞻性,为后续的扩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最典型的就是城市道路规划,三十年前大家都觉得四车道太奢侈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甚至不少人在报纸上抨击政府。
  然而十多年后大家就发现四车道还是太保守了,八车道都堵车。
  面对这种情况都束手无策了,咋办?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只留了四车道的空间,没有预留扩建的空间啊。总不能把道路两侧的房子都拆了吧。
  只能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打补丁,凑合着过日子。
  很多地方不停的拆拆拆,因为旧楼房改造还引起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这里面当然有万恶资本家的因素,但本质上还是为几十年前的短视买单。
  但经验就是通过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几十年后中国在基建的长远规划上领先全世界。
  例如,某地突然在荒郊野外多了一个地铁站出入口,而且好多年都一直这样放着,以至于让人误会是某个人为了捞钱故意搞出来的。
  然而把时间线拉长十年,就会发现这里已经高楼林立,十年前被人为是捞钱的地铁站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后来随着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大家才知道,原来我们国家对基建的规划已经看到了几十年后。
  现在看似无用的基础设施,是为了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后服务的。
  火车对大唐来说是全新的事物,谁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它所带来的改变,只能慢慢的摸索。
  还好有岳山这个穿越者,虽然前世他不是当官的对这方面了解也不多,但他知道火车必然会让一大批枢纽城市兴起。
  渭水码头很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火车站而兴起的地方。所以他早早就提醒过李世民,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李世民对他的意见非常的重视,抽调了松江长史贾宜章担任万年县丞,说是县丞实际上只负责渭水码头周围这一亩三分地。
  贾宜章最早是棣州渤海县令,因为是外来人被手下架空成为背锅侠,后来岳山去棣州重用于他。
  他也算是全程参与了棣州的初期建设,后来朝廷在江南搞了个申城,就把他抽调过去。
  他是大唐少有的既参与了棣州建设,又参与了申城建设的官吏。只是因为缺乏背景,能力也确实不够突出,官运一直不是很好。
  后来朝廷把发展起来的申城从杭州切割出来成立了松江州,他才因为功劳和资历当上了松江长史。
  这次朝廷要找人管理渭水码头,可着实废了不少心思。
  没办法,这个位置太尴尬了。
  渭水严格来说属于万年县管辖,渭水码头只是万年县下辖的一个城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