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唐 (步兵长)


  这五条渠是用来把‘八水’的水引入长安供城内人使用,同时还起到防火救火作用的。
  其中三条是隋炀帝年间修建的,还有两条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修建。但现在是贞观年间,李隆基的娘都还没出生呢,自然也就没有那两条渠了。
  所以现在长安的水路格局是八水三渠绕长安。
  当初开挖三条渠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根本就没有设计漕运功能,只能勉强行走一些花船和小舟。
  因为渭水是八水里唯一直通黄河的,所以长安城最大的码头就在渭水河畔。货物运送到码头在换成马车什么的运送到长安。
  从渭水河码头到长安城有七八十里的距离,实难住了不少人,也让长安城的物价凭空涨了一成。
  在刚刚设计火车的时候岳山就考虑过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修在哪里。一开始想修一条从四姓坪到长安的铁路,但只是想想就放弃了,不实用啊。
  后来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修在渭水河码头到长安城之间。
  在这里修一条铁路,既能发挥火车的作用,也能让大家见到它的作用习惯它的存在。
  对此邓建自然也没有意见,和岳山商量了各种细节之后就离开了。
  回京之后他马上就去求见了李世民,把情况一五一十的汇报了一遍,李世民经过考虑之后同意了这个计划。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邓建写了一封奏折在早朝时候当朝奏报,然后群臣讨论——该有的过场还是要走的。
  虽然过程遇到了些许麻烦,很多守旧的大臣提出质疑,但见过蒸汽机或者知道火车的那些大臣一致同意,这个决议自然也是通过了。
  之后就是勘探沿途的环境规划具体的路线,这件事情岳山全程参与了进来。
  虽然他也不懂,但起码见过火车,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能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
  事实上他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他们处于节约钢材的目的想把这条铁路修的直一点。
  但岳山很清楚铁路对沿线经济的促进作用,刻意绕了一点路,把沿途几个重要的城镇都给串联了起来。
  虽然邓建等人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正因为不明白才不敢反对,都同意了他的计划。
  之后就是征地了,与其说是征地不如说是置换,这个年代不是活不下去了可没谁愿意卖自家的地。沿途经过谁家的耕地全部置换到别的地方。
  仅仅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这一个月大家也没有闲着,大概估测了一下两地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开始提前浇铸钢轨。
  还要准备枕木、碎石子等等东西,还要给沿途经过的河流修桥等等。
  等征地工作完成,前期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
  在没有举行任何奠基仪式的情况下,大唐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工了。


第730章 李世民乘火车
  铁路这东西岳山也没修过,也没见别人修过,大家都没经验,只能按照老思维老办法加上一定创新来尝试。
  老思维老办法是打牢固的地基,就按照修筑驰道的标准来。
  先把路面夯实,铺上一层细沙继续夯,然后在铺碎石子,上面垫枕木铺设钢轨。虽然进度比较慢,但足够安全。
  这里还有几件比较有趣的地方,其中之一是火车掉头问题。
  现在的蒸汽火车头还不具备双向行驶的能力,走到头之后必须要调头才行,这就是个大难题了。
  岳山前世也是只见过火车跑没见过它调头啊,这可咋整?
  然后还是田顺谷等人想到的办法,修一个大转盘,把火车开到转盘上旋转一百八十度再开下来就行了。
  岳山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修了一个大转盘试了试,发现还真行。
  虽然不知道前世的火车是怎么调头的,但这个大转盘确实解决的这个问题。所以修筑铁路的时候,也同时在渭水河码头和长安这边修建了大转盘。
  还有一个是担心有人在铁轨上放石头等障碍物把火车顶翻——某些抗战神剧上就出现过类似的镜头。
  岳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几分钟就被田顺谷等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在火车头前方加一块挡板,稍微大一点的东西会被挡板给推走,特别小的根本就不用理会,直接就碾碎了。
  如果还害怕有人在上面放树桩之类的……那就只能让开火车的人多留意路况,同时加派巡逻人员了。
  第三个问题是载人车厢的窗户,总不能用木头封死吧?用纸糊肯定不行。岳山找到长孙无垢,从玻璃制作厂定制了大量的加厚玻璃。
  第四个就是轨距——两条铁轨间的距离。
  前世关于轨距有很多传说,有说是两匹马的屁股宽,有说是古罗马车辙印的宽度等等。
  国际标准轨距是多少岳山忘了,没办法,那个数字并不是一个整数而是有整有零,不是专业人员谁记它干啥。
  再说了这个标准只是从一开始延续下来的,宽一点窄一点都行。
  所以在当初考虑铁轨、制造火车的时候,岳山根据估测设定为一米五的轨距。以后大唐的轨距标准都要按照这个来,甚至整个世界都要接受这个标准。
  具体的场景是这样的:岳山两手拿着一把铜尺比划了一下,说了句就一米五了。
  然后这个过程被一旁的田顺谷给完整了记录了下来,不知道后世人看到这一段记录会是什么心情。
  火车轨距居然是这么定下的,太……随意轻率草率了吧。
  轨道铺设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问题——这条铁路不是比笔直的,中间有不少小弯曲,这要带弧度的钢轨。
  这么厚的钢轨折弯本就不容易,还要折成固定的弧度,两根的弧度还要一样,把大家给难住了。
  总不能现场测量制作模具浇铸吧,虽然不是不行,但也太耽误事儿了。
  然后岳山就带着一群工匠‘发明’的折弯机,一个很简单的机械装置,能够调整角度加工出同一弧度的钢轨。
  也幸好现在有了蒸汽机,可以借用机械的力量,否则就算有折弯机也折不动钢轨这种大家伙。即便有了折弯机,也要先把钢轨烧红然后才能折的动。
  总之,这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卡了他们几天的工期,解决之后整个工程就顺利了许多,基本没有在遇到什么难题。
  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这条八十里长的双向轨道终于修好。
  然后就是怎么把火车头和车厢弄到车轨上。这可真把大家伙给难住了……总不能用人抬过去吧。
  岳山也是直拍脑门,又失误了啊。就应该直接修一条从四姓坪到长安城外的火车道,起码和长渭线(长安——渭水)连在一起,方便把火车开过来啊。
  而且接下来的几年,位于四姓坪的蒸汽机厂将会是大唐唯一的火车制造工厂,修一条铁路既能用来试验火车,也方便运输。
  不过现在临时修铁路是来不及了,只能打造了一辆超大型的马车,把火车和车厢一节一节的运到位于长安城外的火车站。
  就这二三十里的距离,花了他们四五天的时间才把火车运过去。
  四辆火车,最小的那个五米的火车头是专门用来拉人的,车厢也比较少只有八节。
  三辆大车头是客货两运,比如最大的二十米火车头前五节为拉人,后二十五节拉货,共三十节车厢。
  至于二十米的车头拉三十节车厢合不合适,谁都不知道,只能通过慢慢测试来调整。
  之后就是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了。
  修筑铁道的时候朝廷没什么反应,但并不意味着没人关注,事实上整个朝野的目光都在盯着这里。
  现在铁道修好了,火车马上就要开通,这种历史性的时刻李世民怎么能缺席,他必然要亲自来过来亮亮相的。
  先把火车站收拾干净,火车也重新洗刷干净,同时上面也装满了货物——这些货物都是皇商行临时调拨过来的。
  毕竟空车过去太难看了。
  当把一切都准备好,去请李世民过来剪彩的时候又出问题了。
  “啥?你说你要亲自乘坐火车去渭水码头?”岳山惊讶的道。
  “对,有问题吗?”李世民道。
  “问题?问题大了去了。你是大唐的圣人,没有任何准备就出行太危险了。”岳山道。
  “你是说没有准备就出行太危险,而不是火车有危险是吧?”李世民道。
  “这有区别吗?这种时候抓字眼没有任何意义。”岳山有些恼怒的道。
  “怎么没有意义。要是说火车有危险我可以不去乘坐,要是说守卫问题,你完全不用担心。我现在就可以派骑兵先一步去渭水码头戒备。你就说行还不是不行吧。”李世民道。
  岳山意外的道:“你是认真的吗?”
  “对。”李世民正色道:“对于修筑铁路一事朝野不少人都是反对的,这很不利于它的推广,我有必要亲自乘坐一次表明我的态度。”
  “同时我也能邀请朝野的一部分贤达之士同往,等他们亲自乘坐过,亲身体验过火车的便利,就不会反对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