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眼睛一亮,他不看好报刊,但对这个简便价格低廉的印刷术感兴趣,要知道书院太需要这东西了:“快说说这个新式印刷术是怎么回事儿。”
岳山道:“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再把蜡纸铺在白纸上刷墨就可以了,一张蜡纸差不多能印刷六七十份。”
王绩一拍桌子兴奋的道:“这么简单的方法你怎么早说啊。”
这东西原理太简单了,岳山只是这么一说王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开始反过来抱怨他怎么不找点把这个点子拿出来。
岳山所说的正是曾经风靡几十年的蜡纸油印术,原理非常简单,适合小批量印刷材料。
建国前解放区缺少铅等材料,只能用这种方法印刷宣传材料,这玩意儿为兔党立下过汗马功劳。
建国后因国力原因广大校园和政府机构依然大量使用这种技术,印刷试卷、材料什么的。
岳山读中学高中的时候电脑打印还没有普及,他们学校组织模拟考试什么的经常自己印刷试卷。
他因为字写的好看,经常被各科老师叫过去刻蜡纸,所以对这玩意很熟悉。
只是读大学后就没摸过去了,等他当老师那会儿电脑打印全面普及,蜡纸印刷彻底被淘汰,他就把这种堪称BUG级别的印刷术给忘记了。
穿越后光想着干大事儿,反而没有想起这种简单的神技。
还是刚才王绩说印刷报纸成本高才猛然想起,有这么个东西。
……
王绩雷厉风行,马上把马聪从实验室揪出来,亲自盯着岳山他们两个制作了一套蜡印工具。
没有蜡纸的问题也好解决,蜡印说白了就是孔版印刷的一种,找几张纸用尖刀刻几个字就可以了,只是这种普通纸没有蜡纸好用耐侵蚀而已。
把刻好字的纸放好,刷上几遍墨汁再揭开果然,下面那张白纸上果然印着几个清晰的大字。
见蜡印术确实可行,他才答应岳山会尽快组织人手把报刊给办起来。
刚开始他之所以不看好报纸,不是因为他知道报纸的好处,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了。
真以为古代人傻子,不知道把自己的作品印刷出来送给别人能宣扬自己的学问?问题是负担不起那个开销。
尤其是岳山想搞的这个报刊,万贯家财都不够用。
按照他的思路,报纸的价格不能高于十文钱,否则几乎不会有人买。
前期报纸销量很定很低,能卖出去百十份就不错了。不管是誊抄还是雕版印刷,平均每份的价格六七十文不止。
卖出去一份就赔五六十文钱,一百份就是五六贯钱。这可是五六贯,不是五六文。
一个壮汉去码头扛一天麻袋也才几文钱,棣州商业繁华工人工资高也才十文钱左右,一百天才能挣一贯钱。
就算销量扩大十倍,每期一千份,均价也要在三五十文左右。卖十文钱一份,一期就要赔三五十贯钱。
五千份往上的销量才能把成本压到十几二十文,同样要赔三五十贯。
想把成本压低到十文钱以下,太难了,起码每期要卖上万份才行。传说中的一文钱一份想都别想,印报纸的纸墨钱都要好几文。
就算岳山有钱也不是这种折腾法。
至于卖广告……暂时想都别想。
但有了蜡纸印刷术成本就直线下降,节约的人工且不去说,只说材料。
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字体可以写的很小,黄豆大都没问题。同样一片文章,用雕版印刷需要几页纸,用蜡纸印刷只需要巴掌大一块地方。
仅纸墨两项就能节约好几倍的成本,运作好了说不定还真能不花钱就把报刊给搞起来。
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不赔钱,或者赔钱的数量在承受范围内,都可以搞报刊。
新学太需要话语权了,有了报纸王绩敢拍胸脯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旧学说彻底赶出京城。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你的学说连京城的门都进不去,指望什么和别人竞争。
尤其是在科举制大兴的背景下,谁的学说能占领京师,谁就是胜利者是主流。
王绩又拉着岳山仔细聊了一下报刊的情况。
最终确定报刊名字为渭水学报,暂时分文学、格物、时政、小说四个版块。
前面几期当成校报来办,并免费把送给京城的读书人阅读。
等摸清里面的门路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办报技巧之后,在邀请各大名家学文章争取一次性打响报纸的名声。
其中关于稿费这方面两人起了争执,岳山提议给稿费。王绩认为我花钱报纸帮你宣传学术思想,帮你扬名,不收你的钱就不错了,哪有倒贴钱的道理。
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想法很奇葩,事实上在古代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信息流通很差,诗词文章能全国畅销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只在局部地区有名声,所以书不好卖。
想靠出书赚钱,那就是做梦。
真正能考诗词文章发财的,纵观历史凤毛麟角。比如宋朝某位大诗人,娼妓倒贴钱请他玩,等他死了还集体凑钱把他安葬。但这样的人又有几个?
那时候想出书就要自费,自己花钱把书印出来送到书馆卖钱,基本上就是赔钱赚名声。
《徐霞客游记》就因为徐霞客没钱出书,差点失传。后来还是他孙子把已经散失的手稿一页一页重新收集齐全出版,这本书才能流传下来。
岳山办报纸,不但不收那些作者的钱,还给人润笔费,确实是开了历史先河,王绩反对也是正常的。
不过岳山很轻易就说服了他,报纸没有技术含量,我们可以办别人也能办,白鹿书院为首的世家不会看着我们占据话语权。
所以我们可以提前用润笔费笼络住一大批文人学者,不给别人超越的机会。
至于润笔费的出处,岳山表示这笔钱他个人出了。家里的钱多的都要生锈了,不花留着干嘛。
岳山都这样说了,王绩还能说啥,干吧。
等把一切都商量好,岳山回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为了不吵醒李丽质他原本准备去厢房睡一晚,可到家后才发现自己房间里的等还亮着,李丽质还在等着他回来。
这一幕让他非常的感动,人生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其中绝对有‘晚上回家有人留灯’这一项。
……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东方万里之外的海域,一支庞大得舰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劈开巨浪向着前方快速驶去。
第652章 火烧兵库港
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舰队,九十米巨舰两艘,六十米大舰八艘艘,二十米到五十米战船上百艘,二十米一下小船就只有探索航道打探情报的快船,亦有三二十艘。
整支舰队不见一丝亮光,不闻一丝声响,只有船体破开巨浪的声响。
急速航行了半夜,站在了望杆上的了望手忽然发现前方黑暗的水面上亮起了一簇火光,且火光好似被什么东西给遮住了一样,时隐时现。
了望手默默数了一下火光隐现的频率,脸上露出喜色,和搭档说了一声就快速从杆子上爬下来。
“校尉,东南方发现我军探马信号,距此十里。”
那名校尉马上转身进了才船舱,在一间舱房门口停下,敲了敲门道:“将军,东南方十里有我军探马。”
“吱呀。”门被打开,一身皮甲的刘仁轨从里面走出来,道:“走,去看看。”
几人顶着迎面吹来的海风站到甲板上,刘仁轨拿出望远镜朝东南方望去,很快就发现了那处亮光。
“传令全军减速,派快船去察看情况。”
他一声令下,三盏气死风灯被升起。接到信号的船突然‘活了’过来,无数人从船舱跑出来,开始降帆、调整船速等等。
这么大的动静几乎没有发出太多的声音,除了个别指挥人员之外,其他人都默默执行命令。
大船在海上急速航行,惯性特别大,减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速度真正降下来,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距离那处火光也只剩下不到五里的距离。
这时一名身着文官服饰的中年人来到刘仁轨身后,道:“刘将军,到地方了吗?”
刘仁轨头都没回的道:“高天使你醒了。”
高天使全名高表仁,曾任新州刺史。知道这个人的不多,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但记载的事情却值得所有人敬佩。
原本的历史上他出使日本,要求当时在位的舒明天皇面朝北跪拜迎接李世民的圣旨。
当时日本已经有了不臣之心,给隋唐的国书里甚至出现了日出之国皇帝见过日落之国皇帝这样的话,舒明天皇怎么可能会跪拜接旨。高表仁当场训斥他并拒绝宣读圣旨,他只能无能狂怒。
这件事情一直拖了两年,舒明天皇不得不派人把他礼送回大唐。
类似的事情这一世也同样发生了,只不过时间变成了去年。过程差不多,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原本的历史上高表仁是孤立无援,只靠心中的一口正气支撑,离开日本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一世棣州水师占领了新马岛,大唐的商船往来不绝。高表仁出使之前就已经和棣州水师有过沟通,他到了日本也始终和水师保持联系。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