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危险的事情岳山和李道彦自然不会去做,所以虽然他嘴上说去见造船大匠,实际上是大匠过来见他们。
一番折腾之后,岳山在自己的穿上见到了几位造船大匠。
“见过胶东公,见过清水候……”几位工匠紧张的给两人行礼。
李道彦依然坐在那里喝着自己的茶,连看都没看这些人一眼,更别说搭理他们了。岳山暗自摇头,起身道:“免礼,诸位都是国之大才,无需拘束。坐下说吧。”
“不敢不敢,在贵人面前哪有我们坐的份儿,站着就行,站着就行。”打头的那名五六十岁模样的老人受宠若惊的道。
“那好。”岳山也没有强求,他知道真让这些人坐下了,这天反而没办法聊了。
岳山并没有直接就和他们聊造船的事情,而是唠家常缓解这些人的紧张情绪。
他的年龄很具有欺骗性加上态度和蔼,没一会儿这几名工匠就恢复了正常。通过聊天岳山也知道了这几人的大致信息。
这批船工是同一个家族姓梅,世代造船为生,原本在苏州府镇江的船厂做工,这次被朝廷打包调到了棣州。
打头的那个是梅家的领头人也是技术最好的造船大匠,叫梅艨。
他后面的那几位以此是他的弟弟梅艟,长子儿子梅江,次子梅河,侄子梅湖,侄子梅泊……
见几人不在紧张,岳山才开始聊正事:“请诸位过来是想聊一聊船厂的事情,知道把你们调去德……棣州的目的吗?”
“上官没有说,不过小老儿除了造船什么都不懂,所以大胆猜测应该是要在棣州建造船厂。”梅艨胆子大了不少,上前回道。
“你猜的没错,朝廷调你们过来就是要在棣州新建一处造船厂,一所很大很大的船厂。”岳山肯定了他的猜测。
“那是小老儿一家的荣幸。”梅艨激动的道。
梅艟等人也欣喜不已。
虽然他们家世代造船技艺精湛,然而卵用没有。苏州府会造船的人太多了,他们梅家在那边就是普通的工匠。
工匠技术再好依然是工匠,随便来个小吏都能欺负他们。
棣州不同这里贫穷造船业为零,虽然在这里新建造船厂会很辛苦,但收获也比较丰厚。
以自己家族的工匠为骨干建立的船厂,那他梅家就是功勋啊。以后在船厂也能获得一定话语权,这样一来他梅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对于他们的想法岳山也能了解一二,一切都源于匠籍。
匠人一直是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古人早就已经发现了。管仲划分户籍属性的时候特意把工匠单列出来造册,也就是匠籍。
匠人的子子孙孙永远是匠人,必须要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必须从事祖上从事的工作。以此来确保手艺不会失传。
但管仲在颁布匠籍的时候也同时制定了附加条款,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所以当时匠籍是非常吃香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士农工商成为主流。虽然匠籍还存在,但那些附加的优厚待遇全部被取消。
工匠的地位直线下降,匠籍的地位也就比贱籍高那么一点。
入了匠籍的工匠日子连平民都不如。平民可以选择种地、读书、经商等等行业,只要有那个能力行行都可以做。
入了匠籍的人家是真的惨,子孙后代也是匠籍不能转行,遇到的主管心善了还好,遇到那种比较苛刻的,日子也就比乞丐强。
历史上不给工匠发工资导致的惨案简直数不胜数。
可以说一入匠籍祸及子孙,民间手艺高超的艺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入匠籍给朝廷干活。
现在那些拥有匠籍的工匠,大多数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即便是改朝换代他们的身份也无法改变。还有少部分是朝廷强制入籍的。
岳山知道这种情况不对,也已经有了改变的计策。不过这个实现计策需要很长时间去运作,眼下不急。
很不巧的是梅家就是匠籍,据说从三国东吴时期就是造船的工匠,一直传承到现在。
不过造船在任何时代都是高端技术,他们家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绝对不差。起码比木工、石匠、泥瓦匠之类的强太多了。
岳山可是见过工部直属工匠的样子的,那就是一群叫花子。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总是不满足的。和普通工匠比起来梅家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了,可他们更想如普通人一样生活。
当然,这也不算错,毕竟人往高处走。
而且这家人不光敢想,还敢去做。
岳山和段纶的关系比较好,从他那里打听到一个消息,梅家是主动要求来棣州的。
当时工部从苏州府船厂抽调工匠,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乡背井,梅家是第一个报名的而且是举族迁徙。
知道这一点后岳山也非常高兴,他最喜欢这种敢想敢做敢搏命的人。因为这种人不会拘泥于既定成规,敢于创新。
而岳山要建的这座造船厂恰恰不是什么正经的船厂,它是要造海船的。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船体结构。
关键是岳山对海船的了解也不多,他只知道大体的轮廓,至于如何实现需要技艺精湛的匠人凭借经验去填补。换成那种老成守旧的工匠还真不合适。
而今天岳山把梅家的人叫过来,也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对新式海船的看法。如果因循守旧那就把他们当成普通匠人对待,如果有想法就重用。
想到这里岳山问道:“梅大匠,你们造过海船吗?”
“造过,战船、河船、海船小老儿都造过。”梅艨连忙道。
“那你能和我说说海船和河船有什么区别吗?”岳山又问道。
第350章 海船
“区别?”梅艨想了一下才回道:“确实有一些不同,海船的船舱比较低矮。”
“还有呢?”岳山追问道。
“还有?清水候恕罪,小老儿实在不知道了。”梅艨赔罪道。
岳山有些失望,倒没有怪罪梅艨。他知道不是梅艨有意欺瞒自己,而是中国古代很晚才掌握制造海船的技术。
别看唐宋时期海贸发达,但那时候的海船也是在河船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只能在近岸行驶无法进入深海。
虽然他知道这些,但还是抱着万一的想法问了一句,看古人有没有意识到海船和内河船的区别。结果很让他失望。
不过也紧紧只是有些失望,并没有别的想法。没有意识到才正常,要不然还要他这个穿越者做什么。
今天他找梅艨的目的,不正是要给他灌输海船的概念吗。
“为什么海船的船舱比较低矮?”岳山问道。
梅艟见岳山没有生气,松了口气,回道:“海上风浪大,船舱低矮一些不容易翻覆。”
“原来如此。”岳山轻笑道。这个道理其实他早就知道,现在提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了一步步把话题引到创新上去。
“除了把船舱建造的低矮一些,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抵御风浪的能力?”
“有,增加吃水。所以一般行船都会在船舱装满货物,要是没货可装也要装石头增加吃水。”说到专业知识,梅艨的回答很利索。
“既然要增加吃水,为什么要把船底造成平的,尖船底不是吃水更深吗?”岳山进一步引导道。
“清水候有所不知,河道水深有限,尖底船装不了多少货船底就触碰到河底了,还怎么行走。”梅艨道。
“河道水深有限行不了尖底船,难道大海也不行吗?”岳山终于抛出了这次谈话的核心问题。
“尖底船?大海?”梅艨陷入了思索,不一会就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大叫道:“妙啊,妙,我怎么就没想到的呢。”
其他人还没什么,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正闭目养神的李道彦被吓了一跳,要不是岳山在他当场就发飙了。
不过即便如此脸色也黑的吓人,不过这会儿已经没人搭理他了。
梅艟等人也不是笨蛋,先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内心的激动比当新郎官还甚。
岳山把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松了口气。梅家的人不但脑子灵活,还不是因循守旧的人,这样一来新式海船就有着落了。
“原来清水候您才是造船大家,梅某班门弄斧惭愧惭愧。”清醒过来的梅艨羞愧的道。
“梅大匠过誉了,其实我对造船一窍不通。但正因为不懂才能看到河海的不同,从而想到海船的问题。”岳山谦虚的道:“这正是旁观者清,而你们则是当局者迷罢了。”
“出出主意我还行,但尖底海船能不能造的出来,看的还是诸位。”
“清水候过谦了,小老儿厚颜,不知道能否请您讲一讲这海船。”梅艨显然是不信,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个要求就有点过分了,有偷学他人技艺的嫌疑。但他造了一辈子船的他对岳山提出的海船实在太感兴趣了,明知道这样问不恰当,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问完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忐忑的看着岳山。
“呵呵……我说的都是真的,我只能告诉你们我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我的看法。至于可不可行,如何实现,还需要你们去研究。”岳山摇摇头说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