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们震惊不已。
为什么那么多将门会支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创办的军学院,难道仅仅是因为皇帝的支持吗?
他们马上就否定了这个猜测,这种可能性不大。
很快他们就打听到了事情的真相,一个让他们不敢相信的真相。
清水候训练了一批平均年龄十一二岁的学子,正面交锋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百骑司。
将门派人过来其实是想学习他的练兵方法。
这个消息震的苏定方二人目瞪口呆,他们想了一万种可能,没想到真相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这个世界太荒谬了。
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了解到岳山的神奇经历后,他们一改消极的状态,主动打探起岳山的事情来。
知道的越多就越是震撼,也终于了解了军校和百骑司的由来。
同时也隐约的明白,皇帝把百骑司交给岳山训练恐怕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内中肯定有更深的算计在。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百骑司的物资清单的时候,更加坚信了这个猜测。正常军队三倍的物资消耗,皇帝和清水候在下一盘大棋啊。
而他们两个莫名其妙成了奇葩上最重要的两颗棋子……
想到这里他们就感到一阵热血澎湃,这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啊,一定要好好训练不能浪费这样的机会。
想通了这一点的两人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积极参与训练,主动帮助马不四等人分担任务……
而两人也果然不愧是大才,很快就摸清楚了训练要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从马不四那里得知两人的转变,岳山终于放下心来。他确实有点害怕两人都是执拗的性子不肯妥协,那样他就不得不舍弃二人重新物色合适的将领了。
现在看来能成为优秀统帅的人思想要比一般人开明的多,这么快就接受了全新的练兵方式,并作出配合。
他们彻底融入新的团体,总算是把岳山解放了出来,可以去忙别的事情了。
……
四姓坪旁边,龙首山脚下,一处远离人烟的角落,有一幢新起的大院。院落的大门上悬挂着一个牌匾,上书:龙首山医学院六个大字。
这里被岳山下了禁令,无故不得靠近。
“孙道长,生物书看完了吗,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岳山来到一名老道士面前,恭敬的问道。
“哦,原来是清水候,老导游是远远,失礼失礼。”孙思邈把视线从书本上移开,茫然了一会儿才清醒过来,连忙说道。
“哎,我说过许多次了,道长乃是前辈高人,无需那么客气。”岳山无奈的道。
“呵呵……”孙思邈轻笑一声没有反驳,而是转移话题道:“这生物真乃当世奇书,内中所写比神神怪怪还要让人震撼,但尚不能辨别真假。”
“不瞒你说,我读此书犹如读天书一般,能看懂的不足百之一二……清水候来的正是时候,老道有许多不解之处正想向你请教。”
“请教不敢当,交流吧。”岳山谦虚的道:“虽然这本书出自我手,但内中记载却非我所著,大多是我凭记忆默录他人之著作罢了,也因此许多内容我也并不了解,可能无法为道长解惑。”
“无妨,只要比老道懂的多就行。”孙思邈说道:
“敢问清水候,这细菌为何物?”
第264章 医学院1
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不只是看他担任了多高的官职。武士蒦当上了宰相不一样被权贵阶层排挤;李达康当上了市委一把手,不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只有人脉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当岳山聚集了一大帮大儒编撰大字典,当他成为长乐长公主的驸马,当李世民亲自去军校考察,当朝中数十位将领和他做交易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大势已成。
许多人再次调整了对他的态度,有人正式把他列为了竞争对手,有人想和他搞好关系,有人想投入他的门下……
而王知远老道长则颇为后悔,他早就和岳山达成了结盟协议,可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拖了那么多天都没有把人手给岳山送过去,导致双方合作的项目迟迟无法开展。
要知道李世民不只是去考察了军校,还去了书院,如果当时道学院已经开始授课,如果医学院组建完成……
这一拖延不要紧,可是错过了一个在李世民面前露脸的机会。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老道长很快就收起了后悔的情绪,用最快的速度挑选了十名对道学和物理有所研究的人送到了书院。
医生自然也没忘,他把自己手里掌握的最优秀的医者全都送了过来。
岳山自然非常开心,马上新开设了两门课,教授道德经和庄子。至于吕前昌等对物理有研究的,则补充进了物理教师队列,总算是补齐了教师队伍的最后一块短板。
医学院也在同一时间开学,只不过眼下里面的医者全是道家的人,学生也是道家的小道童。
岳山并没有着急对医学院进行改革,医术在这个年代是独家秘术不会轻易对外传授。想让这些医者拿出真本事,很难。
必须要有一个威望足够的人镇住他们,他们才会乖乖听话。而这个人在没有比孙思邈合适了。
而孙思邈也没有让岳山久等,几天后就出现在了龙首山脚下。
孙思邈游历天下治病救人研究医术,向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皇帝想找他都要靠运气,但不包括道门。
游历天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难。没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支持,不是饿死就是被乱兵劫匪给杀死。他的后盾就是整个道门。
每到一地,他都会和当地的道门打招呼顺便去修整一番。所以他的行踪一直为道门所掌握。
无巧不巧的,最近一段时间他恰好就在关中一带活动,王知远很轻易就找到了他。
找到他并不代表就能说服他留下来,不过这个对穿越者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一本生物书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从此岳山又多了一项工作,给孙思邈上课,专门讲生物。
岳山的生物书很简单,且内容也不完整,但对于唐朝的人来说完全是划时代的东西。
比如细菌、病菌的提出……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东西太晦涩难懂了,可对于孙思邈来说犹如醍醐灌顶。这两样东西完美诠释了疾病的诞生和传播问题,也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疾病的本源问题。
当然了,他也不是这么草率就相信别人的话的人,岳山设计了几个经典的场景对比才说服了他。
比如对有外伤的人,一组采用时下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用水清洗伤口之后上金疮药。一组用高度白酒清洗伤口,然后上金疮药。
结果第一组的人大部分都发炎了,有些都开始溃脓。第二组居然有三成的人伤口没有发炎,剩下的人炎症也明显比第一组要轻,没有一个溃脓的。
第二个场景是,医疗场所。第一组是时下最普通的意料场所,三个字概括:脏乱差。第二组是岳山设计的,进行严格卫生管控……
结果毫无悬念,第二组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远超第一组。
通过几组简单却有效的对比,岳山成功证明了细菌和病菌是存在的,也成功说服了孙思邈。
除了生物书,他还有第二个大杀器,那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在古代是一个大的种类,所有外感类的疾病都包括在内,其中就包括好几种瘟疫。而张仲景用毕生心血研究出了医治伤寒的方法。
可惜的是三国时期纸张还不普及,书籍大多用竹简书写普及不易。加上当时又是乱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很快就遗失了。
晋朝王叔和是第一个发现并推广这部医书的人,但他发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整部的伤寒杂病论还要到宋朝才被整理出来。
岳山把这个日期提前了几百年。
之前他就已经和李世民达成了共识,研究医术为长孙无垢治病。李世民自然会动用朝廷的力量收集医书,其中就有些不知道哪年月的残破竹简。
经太医辨证,其中有许多就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把重复的内容去掉,剩下的总结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完整的伤寒杂病论了。
对于医者来说,应该没有谁能拒绝的了这部医书。
在折服孙思邈之后,岳山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编撰两部巨著,一部是本草纲目,另外一部是千金方。前者是介绍药物的,后者是记录疾病和药方的。
对于这个提议孙思邈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而有孙思邈带头,那些原本对岳山爱答不理的医者也争着抢着要加入进来。
这待遇,岳山只能说搞科研的有时候也是很排外的。
第二项改革就是授徒问题,中医向来是言传身教,一个师父医生也带不了几个徒弟。岳山把这个模式改了改,采用书院那种授课模式。一个先生带二三十米学生。
这自然招致了医者们的反对,就连孙思邈都不支持他。
不过在岳山拿出详细的计划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可以一试。毕竟这是后世中医科大学成熟的授课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