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们再有钱也没用,因为士兵是不能直接把军粮带在身上的,而是统一交给后勤部门管理。
交什么粮食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兵部规定。兵部说只能交粟,你交小麦人家不要。
在这种情况下元从禁军想给自己加餐都不可能,也一样一天两餐,肉食不常见。
一天两餐见不到油腥,就意味着必须减少训练量,否则会把人给练死的。而且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体力也不可能处在巅峰状态。
再反观书院的学生,一日三餐每天有肉,再配合上适当的训练,体力处于年龄段的巅峰状态。
这一增一减之间,百骑司在体力上虽然有优势但也不再是碾压情况。
还有一个胜点就是学子队相互熟悉,将近两年同吃同住同学习默契非常的高。百骑司则是从三万人里选出来的,说是一盘散沙也不为过。
一方能发挥出百分之一百甚至一百二的战斗力,一方只能发挥出百分之四五十的战斗力。这场演习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最后一点是战术优势,而学子队的战术优势就体现在枪盾上。
一群才十岁出头的孩子,还要学习文化课,根本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练习兵器和复杂的阵型。
如果是使用长刀什么的作为兵器,别说组成阵型了,可能刀都拿不好。
而强盾兵则是所有兵种里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出效果的。
有人说月棍年道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
意思是枪要练习一辈子才能用得好,说枪法最难练。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岳山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句话绝对不适合军队。
刀剑之类的需要大量的金属,成本太高。长枪呢?一根木棍一个小小的金属矛头就可以了,几乎没有成本。
刀剑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才能使的好。长枪呢?只需要训练两个动作就可以了,刺和收,如此往复循环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所以十天半个月就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长抢手。
至于用长枪格挡敌方攻击之类的……完全不需要考虑。战场上那么多人,长枪又那么长,根本就没有挥舞的空间,再精妙的枪术也没用。
反而是最简单的刺和收才是杀伤力最大的招术。只要把对手捅死了,自然不用考虑防守问题。
而且长枪兵也不是没有一点防守,盾兵就是他们的防线。
持盾的士兵站在最前排什么都不做,只要举盾抵挡敌方攻击就可以了,攻击就交给身后的长枪兵。
初唐时期长枪正在逐渐取代造价更高的长戟,但还没有形成专门的长枪战术。甚至很多精锐部队都都愿意使用长枪这种武器。
到了后世,长枪兵才逐渐成为战场主流,这也是为什么唐朝之后的朝代动不动就爆兵的原因。长枪兵太廉价太好训练了。
言归正传,岳山是穿越者,自然知道长枪兵的精妙之处。
所以他在训练这些学子的时候没有搞什么花里胡哨的,直接采用了枪盾结合。即便只是体育课或者早操的时候训练一小会,将近两年下来也是个合格的长枪手了。
至于阵型训练,也非常的简单,就俩字:抱团。
开战之初就一起抱团,被冲散之后就和身边的人抱团。只有抱团枪兵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事实证明岳山的策略是有效的,一百名学子确实打败了百骑司,这还是在百骑司作弊的情况下。
当然了,这场演习从头到尾都是不公平的。
最大的不公平就在于,这群学子没有上过战场,真到了战场上可能站都站不稳,怎么可能发挥出全部战斗力?
正因为他们知道是演习,最多就是挨一顿揍不会死,才敢放下所有的恐惧和百骑司打。
可现在谁会在意这一点呢?
大家只看到了一群十岁出头的‘文弱’学子打败了精挑细选出来的百骑司。
那边敬君弘终于训完了百骑司,重新来到高台之上。
第248章 现代练兵方法(二合一)(5/7)
“臣驭下不严教下无方请圣人治罪。”重新回到高台,敬君弘跪在李世民面前说道。
在初唐一般只跪拜神和祖宗,跪拜活人的情况很少,即便是迎接圣旨也就是鞠躬行礼就行了。
此时敬君弘直接跪在李世民面前,可见这场失败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大到了他必须用自己尊严来为元从禁军挽回一点点颜面。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把百骑司交给清水候训练了吧?”李世民严肃的道。
虽然他不知道岳山和敬君弘之间发生了什么,但从种种迹象上来看双方肯定发生了不愉快。那么该支持谁还用问吗?肯定是自己的女婿啊。
更何况刚刚自己的女婿还获胜了。
“是臣愚钝未能体会圣人深意。”敬君弘脸色一阵变换,最终垂头说道。
“现在知道也不晚。”说完李世民就转过身用学子队的例子来教育起李承干和李泰小哥俩。
敬君弘眼中露出挣扎的神色,很快就被深深的无奈所取代。然后他来到岳山面前,单膝跪地道:“君弘浅薄之前多有得罪,还请岳候看在我还算恭敬的份上,原谅某这一次。”
“敬将军起来说话。”岳山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上前拉着他的胳膊想把他扶起来。
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敬君弘本不想就这么起来,但见岳山态度坚决怕自己强行抵抗会伤到对方,不得站起来。
“敬公。”岳山改一个更亲切的称呼,叹息道:“我们每个人都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产生分歧在所难免。但我们能走到一起既是志同道合也是缘分,不管之后会发生什么,我都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善始善终。”
“岳候别说了,某惭愧。请您放心,以后如若在发生类似事情,就让我万箭穿心不得好死。”敬君弘羞愧的道。
岳山摇摇头,轻笑道:“不必如此,我是信得过敬公的……”
周围的人神色各异的看着这一对老少,当着皇帝的面接党,确实很诡异。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岳山是何等的信任。
现在所有人的人都在考虑一件事,为什么?
岳山到底做了什么让李世民这么纵容他,皇帝不应该视权力如禁脔吗?
用妖法迷惑?不可能。李世民表现的很正常,岳山也一直很低调从未结交朝臣。
问题还是出在治国方针上。
这一点非常明显,之前李世民不停召集中枢重臣讨论国事,商量未来该做什么。可自从和岳山一番长谈之后,他就不再这么做了。
之后他的行为就变得极具目的性,各项政策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关联,可李世民推行的态度非常坚决。
这只能说明一个情况,皇帝已经想好了接下来好几年的国策,现在只是在布局。
可岳山到底给李世民说了什么,居然让皇帝这么快就制定好了国策?难道就不怕出错吗?
从那天开始身份足够的人都在打探相关的消息,可那次李世民把所有人都赶走了,在现场的只有帝后和岳山三人。
嗯,据说长乐长公主也在,可除非活腻了,没人敢打她的注意。
不知道消息的人一直干着急,知道消息的人闭口不言,让朝中重臣心中都没有底儿。
政治有时候就是玩心理战,皇帝在猜臣子的心思,臣子也在琢磨皇帝的想法。
以前虽然也不能说可以把李世民的心思猜个七七八八,但大方向还是能把握住的。只要顺着这个大方向走总不会出错。
现在是完全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他们这些人自然心中忐忑不安。
尤其是长孙无忌,他发现李世民对他没有以前那么倚重了。许多事情都不再和自己商量,直接就下旨了。
这让他非常担忧,有时候甚至都在想要不要把岳山给干掉,这样朝局就能恢复到他熟悉的节奏里。
抱着同样念头的不只是他一个,许多大臣都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最后都打消了。
主要是岳山太低调了,从来没有对权力展露过野望,反而天天躲在家里搞书院研究学问,这完全是把自己孤立起来的表现。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我对权力没有兴趣,无疑和你们陷入政治斗争中去。你们别惹我,我也不会怎么着你们。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愿意和他结私仇。
更何况皇帝连最宠爱的嫡长女都嫁给他了,要是把他给弄死,帝后两口子还不爆炸了。
到时候很可能自己也会跟着陪葬,只会便宜了其他人。
但这些中枢重臣也慢慢的达成了一个共识,不能让岳山出现在朝堂上担任任何实际职务。一旦有这方面的苗头,大家就一起出手把他撵出去。
你聪明看得比我们远,我们不说啥。你可以影响皇帝的决定,我们也认了。但绝对不能在容许掌握实权。
总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了吧?
李世民应该是猜到了些什么,所以才会放任岳山去做哪些在外人看来很过分的事情。
岳山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即便是知道也也不会说啥。他很清楚凭借自己的能力是玩不过这些老狐狸的,能混到现在的地位全靠穿越着带来的优势。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