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需求量特别少,完全可以让岳府的仆人在家里制作好然后放在罐子里送过去。一罐子就能用上许久,也不用担心泄密问题。
还有其他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在外界加工好,密封送进作坊里。
然后给孙大狗建一间专门的工作室,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进入。他在工作室把材料按照比例搭配好,再拿出来交给专门的人捣碎,然后加工成墨块。
这么做既方便了书院,又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还能最大程度的保密。
对了,为了防止有人用孙大狗的家人威胁他。岳山准备把他的家人全弄到书院来工作。
对于这个要求,孙大狗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自家孩子居然能来书院这种神圣的地方工作,这家书院还是县候开的,祖坟冒青烟啊。
当然了,这些工作岳山全交给了于志明去做,他只负责做决定。
那边张大春也很快就按照岳山的讲解制作出了一小块雕版。
岳山估测大约有十二开的样子,上面雕刻的是论语第一篇。没有任何的花纹等多余东西,全是密密麻麻的阳文字体。
“好,开始试验。”岳山有些激动的说道。
随着他一声令下,张大春亲自下手带着几名学徒忙活了起来。
调和墨汁,用刷子把雕版全部刷上墨,然后取出一张白纸轻轻的放了上去。几十双眼睛都紧紧的盯着张大春的一举一动,眼睛里充满了期盼。
张大春紧张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深吸了口气稳住情绪,慢慢的把纸放在了雕版上。
然后他又拿出一个刷子轻轻的在纸上刷动,那专注的神情和细腻的动作,他老婆看见了估计都会嫉妒这张纸的待遇。
把纸刷了一遍确保和阳文紧密接触之后,他放下刷子。看了一眼岳山等人,再次深吸口一起,伸出双手捏住了纸张的一角。
这一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岳山也兴奋的有些口干舌燥,结果马上就要揭晓。阳文雕版是否可行就在此一举了。
张大春猛的把纸揭了下来,自己都没敢看,直接展示给了众人。
当大家看清上面的东西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了欢呼声。
“哦……成功了,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张大春这才把纸翻过来仔细看上面的内容,然后露出狂喜的表情。
“清水候,成了,成了。”
看着兴奋的众人,岳山也欣慰的点了点头。确实成了,这也纸上上清晰的印着论语第一篇的内容。
但也不是完美无瑕,还是有些小问题的:“是成功了,但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你看这纸上面还是沾上了墨迹,有些字出现了重影……这些都需要改进。”
“接下来你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印刷的速度……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你们就开始着手制作雕版。四书五经、百家典籍……都要制作雕版出来。”
说到这里,岳山转头看向于志明道:“志明,这里你要亲自盯着,张大匠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有书籍的问题,你也要和古易做好沟通,让藏书馆按时提供各种书籍。”
藏书馆被岳山交给教研组负责,眼下还不对外服务,想从里面借书必须要经过古易同意才行。
于志明也明白雕版印刷的重要性,忙不迭的就应了下来。
之后岳山又鼓励了大家几句才离开印刷坊。
雕版印刷他没有和制墨一样采取特别的保密措施,没必要。这玩意儿对于唐朝的人来说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看到印刷出来的书籍,很容易就能猜到是怎么做到的。
况且他还巴不得这项技术能迅速推广到全国,然后把书籍的价格变成白菜价。
不过暂时他并不准备让印书坊印制书籍,毕竟是自己搞出来的技术,起码要收割一轮才能对得起自己啊。
先把雕版做好再说,然后大批量的印制书籍,数量大了之后在一股脑的推出市场大赚一笔。
而且到了那时候想必他的《独尊儒术》已经问世,雕版印刷刚好锦上添花再帮他刷一次声望。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之后的几天岳山就一直在各个产业之间转悠,看看他们的工作进度,顺便指点一下。
他最关心的玻璃烧制的进度也在缓慢而有序的前进。炉灶已经半干,就剩最里面还有些湿度,推测最多三天就可以使用了。
包大林制作了许多的原材料,岳山估计了一下足够烧一炉的了。
不过毕竟是做实验一炉肯定不够,他就让包大林继续加工原材料,等炉灶晾干了就开始动工。
就在等待的期间,军学院那边传来消息,整个工程终于竣工可以使用了。
岳山马上带人过去检查验收,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就派人通知敬君弘:
军校开学了。
第229章 点石成琉璃
军校要开学了,敬君弘那叫一个兴奋当天下午就赶过来和岳山汇报工作兼讨论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俩人躲在房间里讨论到半夜才终于定下了大致的计划。
开学日期选定在四月初一,也就是五天之后。在这期间敬君弘负责把学校彻底清理干净,采购教学用品和生活用品。
最重要的就是衣服,一种名为作训服的特殊设计服装,取消了外衣的下摆只剩下一个大褂,裤子完全暴露在外面。还有特制的皮鞋,没有别的要求,只要透气耐磨。
至于为什么要现在才准备服装和鞋子……因为这些东西是训练时候用的,必须贴身才行。只能在人员确定后量体裁衣,所以才拖到现在。
总而言之,这五天敬君弘是一刻也别想得闲。本来他还想拉着岳山一起忙活。只是第二天他去找人的时候却发现,岳山宣布闭关了。
他只能悻悻的离开,心中则暗骂岳山不够意思。
然而这次他是真的冤枉岳山了……
岳府,某个把守森严的小院,某个房间,岳山和包大林两人正在忙碌着。
“大郎,现在怎么做?”包大林擦了把汗说道。
“先把火升起来,不要用大火,先小火把炉灶的温度升上来。”岳山吩咐道。
包大林拿了一些碳放在炉灶里点着。这边岳山再次把材料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装了大半坩埚。
炉灶内的温度越来越高,等到里里外外都变热了之后,岳山看看差不多了,就用钳子夹着把坩埚放进了锅炉里面。
这是炼铁用的半封闭式炉灶,只留了添柴孔、进气孔出气孔,还有就是取放坩埚的小门。这样才能降低散温,让炉内的温度升的更高。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随着时间流逝,整个房间的气温都变得燥热起来。汗水顺着脸颊如流水一般的往下淌。
“老包,来喝点水。”岳山早有准备,舀了两碗淡盐水,自己喝一碗递给包大林一碗。
包大林赶紧接过水一饮而尽,然后继续埋头盯着火势。他不知道自家大郎要干什么,但不好奇不多嘴是他紧守的做人格言。
只要按照大郎说的去做就行了,他让自己看着火,那就把火看好。
岳山不停的观察着坩埚里的变化,可大半个小时过去了,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变化。明知道烧玻璃需要最少六个小时的时间,他还是忍不住着急。
而且看到烧火的包大林,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很确信这不是错觉。可是想了半天总是不得要领,就愈发的焦躁。
这时包大林重新往炉灶里添了几块木炭,为了加快木炭的燃烧,他拿出一根铜管对着炉灶猛吹起来。
看到这一幕,一道雷电在岳山脑海里闪过,他懊悔了拍了一下脑门。难怪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是没有风箱啊。
前世农村还普遍烧地锅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风箱,岳山十五岁以前家里还在用这玩意儿。
别小看那个小小的木头箱子,对烧火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你先看着火,我出去一趟。”岳山留下一句话就往外跑。
到了门外被冷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赶紧有退回来把架子上的衣服给披在身上。
出门后就找到自家会木工的仆人,指挥他制作风箱。
风箱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几块木板拼接成长方体的木箱,里面有一块充当活塞的木板,两根拖动活塞的木棍……就成了。
如果在活塞上沾上鸡毛之类的,可以有效增大风速。
即便岳山家的这位仆人木工技术不好,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制作好了一个。主要是木板是现成了,节省了大量时间。
之后他就让仆人帮忙把木箱送到工作室门口。把人撵走后他才把风箱搬了进去。
“来来来,老包快搭把手把这个风箱摆上。”一进门岳山就招呼道。
包大林赶紧过来帮忙,在岳山的指挥下把风箱摆在了炉灶门口。又用一节竹筒把出风口和炉灶连接在一起。
安装好之后岳山试着拖了两下,只听呼呼的声音想起,大股大股的风吹进炉灶。里面木炭发出耀眼的红光,火苗的上方也浮现了橘红色光泽。这就说明温度达到了一千度。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