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是被他这样唬住的,王绩、刘子通无不是如此。现在又多了个王知远。
但王知远是真的以为岳山对道门有很深的研究,居然产生了继续和他研讨学问的想法。
岳山可没功夫把时间浪费在这方面,眼看情况不对干咳一声主动把话题扯到了正事儿上面:“咳咳……学问咱们改日在探讨,现在还是先说正事儿要紧。”
“呃……好吧。”王知远有些失望,但想到道门的未来还是坐直身躯说道:“前昌昨日转达的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清水候有何计划?”
“很简单,我可以在书院开设专门的学科,由道家弟子担任先生,教授道家学问。”岳山说道:“我还准备另外开设一家医学院,专门研究治病救人之术。道家名医辈出,可以派一些医道圣手进来。”
是的,一转手岳山就把开设医学院的目的变成了帮助道门。
“不知道我道门需要付出什么?”王知远沉着的问道。
“第一,把道门的医学典籍抄录一份交给医学院。”岳山说道。
“研究治病救人之术乃是积善行德之事,我可以答应。还有呢?”王知远点点头道。
“第二,把孙思邈道长请过来到医学院任职。第三,在朝堂某些事情上,我希望王宗主能和我保持一致。”岳山说道。
最后这一条是临时添加上去的,为了取得王知远的信任。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
在书院开设道门学科,另外开设医学院让道门医术高手去任职,都是在帮道家扬名。
医学院啊,简直就是刷声望的绝佳之地。可以说这两条不管谁看,都会认为是在帮道门扬名。
可是岳山提出来的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抄录道家的医学典籍,二是把孙思邈找到。这算什么条件?
就算岳山不提这个条件,为了争抢在医学院的话语权,为了更好的扬名,道门也会把门内珍藏的医学典籍拿出来。
至于孙思邈,那完全是捎带的不值得单独当做一个条件去谈。起码在王知远等人看来是这个样子。
等于说岳山白白在帮道门打工,王知远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种好人吗?肯定不会。
而岳山自然也不会告诉他,建立医学院不是我帮你们,而是你们在帮我。更不会告诉他,我想用医学院帮皇后和我未来的老婆治病之类的……
让道门以为医学院是他们付出了很多条件才争取来的机会,那么他们会更加认真工作,努力研究医术。
如此既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又让道门以为亏欠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岳山就必须要提出另外一个条件作为交易的筹码。所以他才临时添加了第三条,在朝堂上你们要支持我。
在王知远看来,岳山准备用书院开设道门学科和医学院为筹码,换取他们的支持。这个交易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简直就是双赢的局面。
虽然在岳山心中,双赢就是我赢两次的意思,但只要王知远不知道就行了。
交易吗,本来就是你情我愿就可以了。至于谁吃亏谁占便宜……反正不是我吃亏就行。岳山美滋滋的想到。
王知远衡量下一下双方的筹码,摇了摇头说道:“不够,清水候的筹码不足以换取我道门在朝堂上的支持。”
“那就再加一条,天下每一间道观都可以派遣一两名弟子进入医学院学习医术。王宗主以为如何?”岳山沉吟了一会儿,艰难的说道。
利用治病救人宣传自己宗派的思想,吸引信徒,这是许多宗教都会使用的手段,道门自然也不例外。
天下有多少道观即便是王知远这个领袖都不清楚,但就以一千家计算,也意味着医学院要为道门培养最少两千名会医术的弟子。
而这些弟子回到各自的宫观治病救人,又将会给道门创造多大的声望,吸引多少信徒……想想王知远都觉得自己醉了。
吕前昌兴奋之下差点就跳起来同意了,不过还好他没有忘记真正能那主意的是他师父。于是用热切的目光看着王知远,希望他能答应这个条件。
王知远毕竟是一派领袖,即便心中已经同意,嘴上却始终不肯松口:“还不够。”
岳山脸色马上就拉了下来,生气的道:“王宗主,我把你当前辈才会如此谦让。如果你贪得无厌,那我看这交易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了。请吧,大家都很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王知远显然是没想到岳山的脾气会这么火爆,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爆炸了。但他也觉得自己确实有些理亏,连忙赔礼道:
“清水候息怒,是贫道的不是,咱们再商量,再商量。”
“还有什么好商量的?为道门培养医术人才,你知道我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吗?给天下每一间道观培养两名医者你知道是多大的开销吗……”
说道这里岳山愣住了,心里好似在计算什么,过了一会儿才慌忙说道:“不行不行,这开销太大了我可承担不起。给道门培养医者这事儿就此作罢,咱们换个条件。”
“别别别,就这个就这个,花费问题清水候不用担心。所有道门子弟的束脩和花费全有我道门自家承担,不需要你出一文钱。只要医学院能为我道门培养医者就可以。”王知远连忙说道。
“这……真的不用我出一文钱?”岳山怀疑的道。
“真的,只要清水候能做成上面这三件事情,那在朝堂之上我道门也不会让你失望。”王知远道。
“这……”岳山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心不甘情不愿的道:“好吧,希望王宗主能信守承诺。”
于是一场交易就此达成。只可惜这个年代不流行和香槟,否则他们一定会开个百八十瓶庆祝一番。
等王知远一行人兴高采烈的离开,岳山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双赢?赢两次?不,我要赢三次四次。
第224章 筹划医疗体系
双赢三赢四赢是怎么赢的呢?
道门顺利入彀,接下来只要稍微制造一点矛盾就能让儒家产生危机感,逼迫他们进行改革。至于儒家会不会上当,这一点毋庸置疑,有历史为证。
当年韩愈和柳宗元改革儒家之所以能进行的如此顺利,就是因为皇帝尊道崇佛给儒家带来压力,广大儒生也普遍认同改革。
现在岳山就是在模仿当时的环境,给儒家带来危机感。只要危机感够深,儒家会主动拥护他改革的提议的。
这是和道门合作真正的目的,算是一赢。
建立医学院本来是岳山的事情,按照常理应该他求着道门出人出力出技术。结果被他搞成了在帮助道门扬名,人家还要反过来感谢他。
这是赢两次。
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民医疗水平,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全民平均年龄……这也是岳山一直想做的事情。
可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唐朝是纯农业社会,维持庞大的军队已经让国家很吃力了,吃力到连官僚体系的工资都无法承担。
是的,唐朝只有京官才能领工资,地方官员上到刺史下到最基层的佐史都没有工资的。
国家会专门划拨一块土地给地方官当做职田,职田的收入就是地方官的工资。
直到宋朝情况才有所好转,职田和工资双重发放。到了明朝才取消职田制度,全部改为发放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是没有能力支持岳山另外搞一个医疗体系出来的。
而且就算有这个闲钱,也没有人会支持他。
古代官僚体系对人口增长有着‘独特’的理解,死多少人都无所谓,我使劲鼓励大家生就行了。死五个就鼓励大家生十个,这样算下来总人口还增加了五个。
相比于通过医疗提高人类寿命,单纯的生孩子提高总人口成本反而更低。
毕竟生病吃药什么的要花很多钱,生孩子就简单了,怀孕生下来就行。至于生育造成的死亡……还是那句话,死了就死了,这个死了还有别的人生。
当然了,并不是古代官僚就真的漠视生命,而是生产力的低下决定了他们只能这么去考虑。
还是那句话,纯农业社会无力承担全民医疗体系。
岳山想搞医疗建设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自己出钱肯定是不可能的,医疗体系建设是吞金巨兽,就算他的产业扩大一百一千倍也负担不起。
但有一个势力可以,且他们还很乐于这么去做。
那就是宗教势力。
佛道势力遍布全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足迹。道观寺庙覆盖全国,简直就是最佳的医院场所。
他们还有钱,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各种善男信女的供奉,大富豪给的捐赠等等……说他们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
这些钱存在道观寺庙里太浪费了,完全可以拿出来干点利国利民的实事儿。
佛道会不会听他忽悠,岳山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只要是宗教就有传播信仰的需求,治病救人无疑是刷声望最好的办法。既可以讨好朝廷,又可以收买老百姓。
后来的基督教也用过类似的手段,那时候的传教士或是懂医术、或是懂天文知识,或是掌握着较高的科学技术……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