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韩愈和柳宗元出现。两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有趣的是柳宗元自幼好佛,韩愈虽然讨厌佛教但他很看重实际承认佛教的长处加以吸收。
所以在他们两个的手里,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进一步交融在一起,和道家思想一起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二人之后,儒家文化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最终在宋朝达到巅峰。
不过那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眼下儒家正被道家压的几无还手之力。
了解了这些岳山大喜,如此他改造儒家遇到的阻力岂不是更小?
顿时他就改变了主意,吹还是要吹的,但不能在那么无脑吹,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都要写。
所以他把这本书一分为二,第一本讲的是独尊儒术的必要性。
先是介绍了历史背景,什么夏商周什么春秋战国,还肯定百家争鸣带来的文化繁荣,又介绍了秦始皇的的功绩。
然后指出了秦汉虽然完成了国土的统一,但思想上还不统一。原因就出在了百家争鸣上,大家各有各的信仰,思想无法达成一致。
长此以往国家必然还会分裂,这时候就需要完成思想上的统一。
百家思想,哪个更适用呢?
岳山又介绍了百家显学的优缺点,比如法家过于严苛,墨家过于理想化,道家过于清高,兵家、阴阳家等等也各有各的不足。
唯有儒家,就各方面来说最中庸平和,它强调的礼法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最终儒家胜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面又讲了独尊儒术所带来的好处,比如社会结构日趋完善,民心逐渐统一等等。反正在尊儒的情况下,创造了灿烂的中原文明。
这就是第一本书的内容,用来拍儒家的马屁顺利融入儒家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但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精髓在第二部 书里。
第211章 谋算儒家(2)
李世民快速的翻完了这本书,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他很不满岳山把儒家抬的如此之高,可心中却又隐隐被他给说服了。
他不甘的问道:“儒家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好?”
“你是圣人,儒家具体如何应该比我清楚。”岳山说道。
李世民沉默了。是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他尊崇的道家在大方向上确实能给他不少指引,但在处理具体政务的时候用的还是儒家那一套。
然而他绝对不愿意承认道家不如儒家,这岂不是说自己的老祖宗劳资不如孔子吗。尤其是想到那些掌握儒家话语权的世家,想到他们对皇族的轻视,他就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岳山自然明白李世民在想什么,于是笑道:“还有一本书呢,圣人何不一起看完。”
李世民这才想起有两本书,听岳山的语气难道第二本写的是儒家的不足?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书翻看起来。
果然……看到里面的内容他露出了笑容。正如他所想,第二本书写的大多都是儒家的不足以及改造方法。
儒家自然有许多不足,身为穿越者的岳山在清楚不过。比如一家独大所带来的傲慢,比如敬天法祖很容易演变成思想的僵化,比如为了话语权无脑打压其他学派……
而且岳山还举出了实际的例子。
其中一个是东汉耿恭的事迹。耿恭这个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绝对是大英雄。
此人镇守西域数次打败北匈奴,期间恰好赶上老皇去世新皇登基,国家忙着治丧就没有及时派出援兵。
结果不但北匈奴再次来袭,原本降服的车师也再度反叛一起夹击。耿恭带着几百兵卒坚守孤城,在数万人的围攻下坚守了数月。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夸耿恭多么英勇,而是为了有力的证明儒家思想的缺点。
几个月后新皇终于稳住了朝局。于是就有人上书该派援军去西域了,不需要多,只要八百人就能挽回局势。
然而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有一大群书生反对朝廷派军。为了迫使朝廷不向西域增援,书生们开始串联。最后动员了三万人读书人一起上书反对这件事。
以东汉的识字率来说,三万读书人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了。
他们使用的理由也非常可笑,派兵去西域劳民伤财,还不如直接放弃西域,啥事儿都没有了。
难道这些读书人真的不知道西域的重要性吗?并不是,但他们还是串联起来上书反对。
原因是什么?打压兵家抢夺话语权。为了儒家的利益,他们已经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了。
岳山就是要用这一点说明真的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传人都会干出什么蠢事儿来。
还举了晋朝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东海王司马越的例子。司马越之前的事迹就不说了,只说他死的时候恰好赶上五胡乱华。
五胡气势正盛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保存有生力量,然后徐徐图之。司马越在撤退途中死了,按说都到这时候了也别管那么多了,找个地方埋了吧。
可有人就不同意了,一大群读书人非要按照礼法把司马越埋在祖坟里。当时掌权的也是读书人,于是可笑的一幕出现了。
十几万大军加无数的家眷又掉头回去了,结果被匈奴逮了个正着。不但司马越被从坟里刨出来暴尸荒野,十几万精锐大军也被杀了个精光。
要知道司马越的大军已经是当时晋朝最强大的一股军队了,他们的覆灭直接导致晋朝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很搞笑吧?就是这么搞笑,这就是读书人干出来的事情。
之后还有掌握儒家文化解释权的世家豪强把祖逖气死,给武悼天王冉闵泼脏水等等事情。
可以说这本书里岳山一改常态,把儒家的那些传人黑了个遍,而且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有儒生要说了,这些都是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和儒家思想没有关系啊。
岳山在书中自然也有所提及,为啥儒家的传人这么容易就把经给念歪了?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人念歪经,而是无数个。
那必然是因为儒家思想存在很大漏洞,或者这是独尊儒术的必然后果。
之后他把话题转移到了儒家和百家的关系上。外敌永远对我们虎视眈眈,孟子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来保护我们创造出来的文明,这就是需要兵家。
内部也需要律法惩治不法之徒保护大家的安全,法家也是离不开的。道家就更不用说了,一个‘道’字就道尽了一切。其他诸子百家也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完全否定它们的先进之处。
然后顺理成章的引起了结论,儒家为本百家为用。
可以说这八个字就是岳山最终的目的,也是他对文化改造最核心的地方。
原本他以为要潜心经营几十年才能提出这个结论。但当他知道儒家的地位还在道家之下,只比佛家高那么一点的时候,就提前亮了出来。
当然,他并没有天真到以为读书人都会听他的,这是不可能的。他的目的是先提出这个理论,在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印象。
然后在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天长日久自然会有效果。
另外一个原因是提前亮出自己的立场,有助于吸引志同道合者。
儒家为本百家为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太难。看他一个人可能一生都无法做到。
他需要更多的盟友。
李世民终于看完了第二本书,他一句话都没说,合上书盯着岳山看了许久。一直把岳山看的心里发毛了才陡然道:“你想当广成子。”
岳山一愣,这是哪一出?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广成子是黄帝的师父,他指点黄帝治理国家最终成为天下共主。在岳山的新编神话里广成子是修道者,因为帮助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才得到功德加持飞升成仙。
很显然,李世民认为他在效仿广成子,帮助自己成为天下共主然后借着这份功德飞升成仙。
很显然李世民产生了很美妙的误会。
虽然岳山觉得这很扯淡,但并不会傻到去反对,而是点头道:“我确实想效仿广成上仙,但却没有他的才能,也不敢当帝师。”
第212章 谋算儒家(3)
“哼,算你有自知之明。”李世民傲娇的道。
虽然他嘴上说的不客气,但心中对于岳山的最后一点怀疑和忌惮却彻底消失了。非但如此,还升起了一种类似于革命战友的认同感。
前文数次提到,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李世民不怕手下有能力有野心,再有能力的人他都有把握驾驭。他真正害怕的是这个有能力的人脱离他的掌控。
在他看来岳山就一直游离于他的掌控之外,主要是他摸不清岳山的路数。你一个神仙弟子不好好修炼早日飞升,跑到京城这个泥水坑里混什么?
为了荣华富贵?李世民是绝对不相信的,这可是成仙啊。多少帝王将相求之不可得的东西。
换成他自己,如果有人告诉他,给你一个成仙的机会但要放弃皇位,他都不敢肯定自己会选择哪一个。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