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隆基上位再次腾飞,于是有了开元盛世,有了万国来朝。
言归正传,李世民用二十年时间让华夏恢复元气。而就在此时西部高原上松赞干布也统一诸国建立了吐蕃国。
远在万里之外的阿拉伯帝国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节点消灭了萨珊王朝,开启了自己的争霸之路。
历史的巧合有时候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一双大手在背后操纵。很显然,李世民就是这么想的。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昊天的安排,就好像当年他给黄帝安排了一个角蚩尤的对手一样。
“好,二十年就二十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天下共主。”李世民霸气的宣布道。
第155章 权为谁所有(1)
岳山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史,对世界古代史仅限于知道部分大事件具体并不了解。
他只知道初唐世界上有几大帝国,唐、萨珊王朝、即将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伦巴底国、法兰克王国、斯拉夫人……至于别的小国家小势力就不是很了解了。
但还是那句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又不是搞研究没必要那么精细,有个大致的世界布局就足够了。
“没想到天下还拥有如此多的国家和势力。”李世民感慨的道。
“我说的这些只是比较大的势力,还有更多的小势力连我都不清楚,要靠陛下自己派人探索了。”岳山提醒道。
“哈哈……有这些已经足够了。今日方知天外有天……如此大世才是英雄驰骋的疆场。”李世民豪迈的道:
“你的礼物我很满意,说吧有什么事情求我?”
“不急,我最近读史书略有所得,想和圣人讨教一二。”岳山摇摇头说道。
“哦,想考我?放马过来吧。”李世民笑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岳山的话刚说一半,就被李世民打断。
只见他击掌赞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此言甚妙呀。”
岳山还能说什么,一时嘴快把李世民的名言给搬过来了,真是现实版的李鬼撞见了李逵啊。不过还好,在这个世界谁是李逵谁是李鬼还两说呢。
“我想问的是,圣人你从史书中读到了什么。”
“这……你这个问题……”李世民眉头微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岳山的问题实在是太大太笼统,让人不知道从哪里回答好。他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个提问有问题,于是笑道:“你说说自己认为最大的收获即可。”
“最大的收获?”李世民头都开始痛了,这个问题也很笼统好吧。什么叫最大收获?我的收获太多了,有许多都不分轻重高下的。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挑了一个说道:“王朝兴于君明臣贤,亡于君昏臣暗。”
“王莽呢?”岳山问道。
“王莽是乱臣贼子,煌煌大汉几亡于其手。”李世民道。
“我同意你后半句话,前半句不敢苟同。我认为他是个一心为民的改革家,只是太过于激进了。”岳山语出惊人道。
“荒谬。”李世民大怒道:“如果不是……不是因为你是观音婢的义弟,仅凭这句话我就让你人头落地。”
“正因为皇后娘娘是我义姐我才和你说这些话,换成别的人我保准闭口不言当自己的富家翁。”岳山淡淡的笑道。
“你……”李世民气结,指着他好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无耻之尤。”
“圣人别生气,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只是在探讨。暂且不管对与不对。”岳山说道。
“好,那你说,我倒要听他你有何高见。”李世民气冲冲的坐下道。
“前汉末年,世家贵族地方豪强牢牢把持朝政,平民永无出头之日。且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广厦万间贫者无立锥之地……平民生活日渐困苦……”岳山把西汉末年的情况大致描述了一遍。
李世民僵硬的脸色有所缓和,显然他也认可岳山的说法。
“如果形势继续按照这种情况走下去,大汉离亡国不远了。王莽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提出改革。他想重新分配财富,把豪门贵族的财货土地分一部分给平民,让他们得以存活下去。”岳山继续说道:
“可他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就连以前支持他的盟友都纷纷倒戈。于是他就采取了最极端的办法,造反。他以为自己当上皇帝之后就能强行推动改革,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
“可惜他失败了。圣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失败吗?”岳山问道。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李世民冷冷的道。
“呵……”岳山本来就没指望他能回答这个问题,对他的回答只是轻笑一声就继续说道:“因为他把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得罪了。我再问圣人一个问题,当时掌握天下权力的人是谁?”
“当然是天子。”李世民理所当然的道。
“但天子也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偌大的天下,还需要有人替天子牧民。圣人你以为当时替天子牧民的人是谁?”岳山摇摇头再次问道。
“自然是……”李世民本想说天下官吏,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因为他终于明白了岳山到底在问什么问题。
天下的官吏是什么人在担任。
“圣人明白了?天下官吏尽出自豪门贵族,他们怎么可能会支持王莽的改革?所以他纵使有再大的本领也只有败亡一途。”岳山说道。
李世民沉吟片刻,不得不承认岳山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说这些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我想说的是,从夏商周到我大唐,到底是哪些人在掌握天下的权力。”岳山道。
“说。”李世民豁然变色,盯着岳山看了许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我把历朝历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第二个阶段是汉至隋,第三个阶段就是我大唐。”岳山侃侃而谈道:
“先秦时代权力掌握在贵族手里。贵族靠血统传承他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贵族,不管是贤是愚都可以担任官吏替天子牧民。平民的孩子永远都是平民,不管有多大的才能都不可能成为官吏。”
“贵族还独占了学问,在那时候文字只有贵族才能学习,普通人没有机会接触的。正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这个道理。”
“直到孔夫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平民才有机会学习文字。贵族的统治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到了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贵族血统制度才被彻底打破。从此平民也有了成为贵族的机会。”
“但这种制度只在秦国一地实行,其余诸侯国依然实行贵族血统制。直到始皇帝一统六国建立大秦,天下皆行秦法,贵族血统制彻底被军功爵制取代。”
第156章 权为谁所有(2)
贵族血统制?军功爵制?李世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翻阅历史产生的种种疑惑瞬间就有了答案。
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原来历史还这样这样解读。
以前他们都是把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单独拿出来剖析正反面,吸取经验教训。却从来没有人能站在整个历史长河的角度去解读历史。
岳山是第一个从宏观角度去解析历史的人,这种完全不同却又更加深刻解读方法让李世民未知着迷。
“汉至隋呢?”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汉朝至隋的情况比较复杂。汉承秦法,又在秦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造了举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岳山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举孝廉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伟大的选拔人才制度。”
“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统制,但并没有提出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长此以往,要么国家的权利再次落入贵族之手,要么人才断绝。”
“不是有军功爵制吗?”李世民忍不住问道。
“军功爵提拔上来的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士,让他们治理一方为天子牧民,他们能做到吗?而且等到天下太平无仗可打的时候怎么办?”岳山反问道。
李世民沉默不语,很显然他也知道治军和治理地方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军功爵是能提拔贵族,但没有办法选拔出合格的官吏。
虽然军功贵族可以培养自己的子弟,但那需要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还是需要原本的贵族来掌握权力。
更重要的是,等到天下太平了怎么办?没有新贵族产生,国家的权利会再次落入另一批贵族手里。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前李世民就觉得举孝廉是个非常好的制度,但直到这时候他才明白到底有多优秀,才知道岳山为什么说它堪称伟大。
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家拥有了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李世民并不知道,举孝廉制度比他想象的还要伟大。伟大到二十一世百分之八九十的国家依然在用这种制度——只不过那时候选出来的官吏叫议员。
“举孝廉为国家开创了新的征辟人才的方式,一大批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仕,为汉朝的大兴奠定的人才基础。”岳山继续说道:“在这一时期,有真才实学的人开始掌握国家的权利为天子牧民。”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