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听到投敌这两个字,王霸心头一震,猛地抬起头来,声音又低又急,“仲华,你是不是说,陛下能接受伯昭的死,却受不了他投敌,因此宁愿说他死了。”
  邓禹点了点头,说道:“除了这个,还有一点,很重要。伯昭若是落在放牛皇帝的手里,上谷耿况便有两个儿子落在敌国,你说说,耿况会怎么办?”
  王霸暗暗打了个哆嗦,他从来没想过这些,也不知道这里面还牵扯了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陛下每天都要几次询问上谷的消息,问带兵过去的骠骑大将军杜茂的消息,问上谷太守耿况的动向,问渔阳太守张堪是否已出兵西进。
  如今上谷可是整个朝廷关注的焦点,杜茂三万大军正在前去的路上,渔阳太守张堪也率渔阳和右北平两郡共八千突骑出发,前去上谷增援。
  原来耿弇的死活还牵涉着上谷一郡的去留,怪不得陛下如此迅速地去上谷报丧,力陈耿弇已死,想必是为了稳住耿况。但是若耿弇真的投了长安朝廷,必定会向上谷家中送信,他的下落耿况早晚会知道。
  若是耿弇死了,万事好说。若是他没死,刘秀如此做,也只能尽量拖上一段时间,让耿况能晚一时知道便晚一时知道,等到朝廷早早布好了局,耿况想有什么图谋也不好实行了。
  王霸望着皇帝的背影,不禁暗叹:“做皇帝真累啊,就看陛下想的这些事,如此周全,还生怕有什么纰漏,常人实在是无法企及。”
  他又看了看旁边的邓禹,见他一副淡然的样子,好像这事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理所当然,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个邓仲华,年纪虽然不大,心思可太缜密了,这真是个人精,怪不得陛下须臾离不开他。”王霸暗道:“以后有什么事可得多请教他,让邓仲华帮着出主意,准没错!”
  刘秀亲自验收了马镫,命令用第一批两千副马镫装备邯郸南军和北军,先做适应训练,演练战法。同时下令全国大造马镫,各郡骑兵都就近补给装备。
  尤其是齐鲁梁三地,更要加紧赶工,尽快造出足够的马镫供应大司马吴汉,以满足其征战的需要。
  一直以来,幽州突骑主要集中在河北将领手中,除了邯郸的突骑部队之外,另外两支规模较大的突骑在吴汉和耿弇之手,吴汉手下突骑尤多。
  如今邯郸的突骑在洛阳一战中损失殆尽,耿弇也在太原全军覆没,建武汉的骑兵遭遇了极大的打击,在重建突骑部队之前,吴汉的突骑是此时硕果仅存的大规模骑兵队伍。
  吴汉此时正在平定淮南李宪,距离邯郸很远,刘秀有理由担心他的突骑遭遇放牛皇帝的袭击,在如今的装备条件下,吴汉军也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因此他严令各郡,一定要将马镫迅速打造出来,装备吴汉军,保存这一支骑兵有生力量。
  好在建世汉的势力与淮南还有距离,一时半会推进不到,给了吴汉一个将骑兵装备换代的时间窗口,就看建武汉的军器制造能力能不能供应得上了。
  刘秀回到未央宫,有人来禀报,说黄门侍郎耿广求见。
  “他来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刘秀一听到耿家人的名字,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可明明他很欣赏耿弇,并一直把他当成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一样地喜欢。
  黄门侍郎本来是随侍皇帝的官员,但是自从耿弇“死”后,刘秀以他的丧事为由,给耿广放了假,没想到还没过几天,耿广就又想回来了。
  “陛下,耿广在宫外等了半天,说是一定要见到陛下。”
  刘秀皱了皱眉,“让他进来吧!”
  耿广今年只有十六岁,性情与他的兄长有点相似,也喜好军旅之事,常常谈论兵法,与他的同僚们颇有些格格不入。
  耿广进来跪拜施礼致意之后,突然对刘秀说道:“陛下,臣愿领一军从井陉入太原郡,去寻找兄长下落,请陛下准许!”
  刘秀道:“伯昭已为国尽忠,朕心中虽也难过,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你要想开一些,多多安慰你的父母,照顾你在邯郸的嫂子。等再过几年,你长在成人了,朕就让你统兵,让你像你兄长一样纵横疆场。”
  “陛下!”耿广大声道:“兄长不会死的!他一定还在太原,臣恳请陛下发兵援救,臣愿亲领兵去,拼死也要把兄长找回来!”
  “放肆!”刘秀斥道,“念你兄长新死,你悲痛过度,御前失仪,朕不予追究,以后不可再如此胡言乱语,退下!”
  刘秀斥退了耿广,以手扶额,心里暗道:“此子想带兵出去,意欲何为?他耿家还要反天了不成?”
  他突然抬起头来,叫道:“拟旨,边郡苦寒,上谷太守耿况年龄大了,不宜长久居住边郡,让他来洛阳居住,享享清福!”


第432章 上谷疑云
  耿广去向刘秀请求带兵出征,由井陉攻入太原郡,刘秀十分不高兴。
  耿广本来就是个人质,只要老实呆在邯郸,让皇帝看着安心就可,可是他没有摆正位子,竟然不知死活地提出领兵出征的要求,听在皇帝的耳朵里,就是他想要借机逃走,摆脱邯郸的控制。
  若是如此,那么耿家的用心,就显得极为可疑了。
  刘秀一怒之下,下了旨意,要求耿况入朝。这个意思,竟是图穷匕现,要把上谷耿家连根拔起,一向和平的两家关系面临破碎,大家要撕破脸,摊牌了。
  当然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刘秀派了自己的舅舅,长罗侯樊宏率车驾去迎接耿况,这个表面上的礼遇还是比较高的,就看耿况是不是肯放下上谷的家业入朝了。
  从前耿家与皇帝保持着平衡,双方相安无事,主要是因为耿弇的存在,耿弇在朝为建威大将军,手握重权,是刘秀最为看重的将领之一,前途十分光明。
  耿家因此和邯郸朝廷绑定得比较紧密,耿家依赖朝廷实现自己的利益,即便耿况不入朝,皇帝也并不十分担心。可是如今形势变了,耿弇全军覆没,虽然没有见到死尸,但是确定回不来了,耿家在朝中的利益几乎全部破灭,如今这个邯郸朝廷,对于耿家来说,真的是可有可无。
  这也是刘秀一直不放心上谷的原因,即便耿广入质,他也依旧如鲠在喉,不拔出耿家的根不舒服。
  刘秀这道旨意,配合着杜茂和张堪的大军,杀机格外浓郁,耿况要是不肯奉旨,恐怕上谷立即就要起兵祸,耿况要是奉旨,那就得乖乖交出整个上谷郡,别再想天高皇帝远地自成一家了。
  长罗侯樊宏领了这道旨意,磨磨蹭蹭不想上路,心中恐怕对这个皇帝外甥有些怨言,让谁做这个使者不好,为什么非得让他去呢?
  樊宏是刘秀的亲舅舅,他的姊妹樊娴都是刘秀的母亲。
  樊家世为豪富大族,他的父亲樊重性情温厚,行事有法度,家里几代同堂,子孙执礼甚恭,就像在衙门里一样。刘秀可能受到了外公和母亲的影响,做事也喜欢有规矩条理,
  樊家是典型的地方豪强,有数百顷的田地,建起来一个超大的庄园,里面牲畜、粮食、鱼虾、果品、桑麻等等都可以自给自足,可以闭门成市,当时正逢乱世,为了自保,附近许多农户都跑去依附樊家。
  刘秀的外公樊重经常赈济宗族,在临死前居然立下遗嘱,把别人向樊家借的钱全都一笔勾销,把借据全部烧毁。那些欠债人听说了,十分羞愧,竟争先恐后地跑去樊家还债,但是樊宏受了父亲的遗命,坚决不肯接受。
  樊宏性格像父亲,宽厚谨慎,上朝时都是按时到达,恭敬地俯伏在地等侯,他有事上奏时,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书写,先打好草稿,再一字一字地誊写,然后再亲自毁掉草稿。
  虽然是皇帝的亲舅舅,但樊宏一点不骄奢,他生活简朴,恭敬地侍奉皇帝,宽厚地对待他人,并曾向刘秀说自己无功享食大国,诚恐福薄,子孙不肖,辜负皇恩,只愿还乡做一个小乡亭侯。刘秀当然不肯应允,但是却将他的话公开,将樊宏作为恭谨的典范。
  刘秀对耿况下手,下了一道外表温情而内容严厉的圣旨,却命樊宏这么一个性情宽厚柔顺的人去传旨,不知是不是想以他的宽厚形象,冲淡一下旨意中的杀机。
  樊宏磨蹭了许多天,终于还是在皇帝的催促下上路了。走之前,他将自己的儿孙都叫到面前,一个一个地叮嘱,让他们一定要谦逊恭谨,不要倚仗权势,触犯国家法度。
  他如此郑重其事,让儿孙们顿时觉得十分难过,好像全家要生离死别一样,家里的孩子竟哭泣起来,
  樊宏抹着眼泪上路,一路走,一路歇,几乎遇到一个驿战,便要进去休息一日,走了一个多月,才走到涿郡境内。
  然后他便停下不走了。停留了十天,樊宏听说杜茂的大军到了昌平附近,便启程继续向北,不是直接进入昌平去传旨,而是投到杜茂的大营中来。
  杜茂正在生气。
  耿况以有边郡和流民为由,在上谷郡的要路隘口派兵把守,骠骑大将军杜茂和渔阳太守张堪的大军抵达了上谷郡南端,但是因为守军控制要塞,两军竟不得其门而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