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从人口和军队数量及动员能力上来说,刘秀领先不少;从人心及军队的凝聚力上来说,刘钰更胜一筹;从地势上来说,因为洛阳在手,刘钰又领先了一步。
  这次他率大军出关,是憋着劲儿要和刘秀好好干一仗的,对抗刘秀,从前他想都不敢想,如今竟然成了现实。刘钰很激动,也有些紧张。
  但是好像刘秀更紧张。
  刘钰到洛阳没多久,便得到报告,邯郸要派使者来洛阳,大概三天之后到。
  使者的目的,从明面上来说,是要继续提倡两汉分治,与民休息,同时质问刘钰为何不坚持和平,而非要发兵打仗。从暗地里来说,是刘秀想摸摸刘钰得虚实,同时也是想来放烟雾,再施缓兵计,妄图一边嘴炮,一边完成兵力部署。
  使者有两人,正使是尚书韩歆,副使是议郎桓谭。
  韩歆字翁君,是南阳名士,曾任更始政权河内郡太守,后归顺刘秀,作为军师随邓禹西征长安。刘秀称帝之后,被封扶阳侯。他素习经学,是古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学问精深,名气很大。韩歆性情耿直,好直言,无隐讳,曾因言语触怒过刘秀。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投奔邯郸之后,因反对谶纬之学,不顺刘秀的意,一直没能得到重用。
  这两个人都不是刘秀中意的臣子,却一起出使到洛阳,不知道刘秀是什么想法,或许是怕刘钰不讲究,杀使者,派这两个来挨刀的。
  使者到来,令洛阳众臣一下子紧张起来,接待使者的大臣一直不能确定,因为没人敢接这个活。


第378章 一日封侯
  韩歆和桓谭都是当世名儒,不仅学问很好,而且辩才无碍,接待的人自然也要有学问,有辩才,否则话都接不上,让人笑话,不仅丢自己的脸,还会有失国体。
  洛阳诸臣其实大多对韩歆和桓谭比较熟悉,或在王莽新朝,或在更始朝,他们都有过共事的经历。韩歆行为端方,性情耿直,说话不知避讳,喜欢直来直去,一个不注意便要得罪人,也正因为此点为刘秀所不喜;桓谭潇洒不羁,思维有些叛逆,不喜寻章摘句,常常讽刺那些腐俗的儒士,在端方守礼的儒生眼中是个另类。
  这两个人的风格,一个像是犀利的长枪,枪枪直刺,威风霸道;一个像是时隐时现的飞刀,抽冷子来一下,让人无从防范。两个人的组合,杀伤力巨大。怪不得铜马帝派他们两人前来,想必是要先给放牛皇帝来个下马威。
  刘秀好像是对刘钰说道:“这两个货说话我TMD真受不了,兄弟你也来尝尝滋味吧!”
  接待的差使就是不招人待见,因为这事做好了无功,做不好有过,何况是面对这两个货。建世朝洛阳诸臣对这件事都避之唯恐不及,一个个噤声闭口,连皇帝面前都不敢去,生怕一不小心被抓了差。
  但事情总是要有人做,负责选定接待人的礼部根据对等接待的原则,考虑到学识高低,最后筛选出来两个人,两个都是太中大夫:郑兴和谷恭,两人也是当世名儒,在学识上足可与使臣匹敌,口才自然也是好的。
  这个名单一奏报给皇帝,其他人都暗暗地松了口气,然后就很欢乐地看着那两个倒霉蛋,看他们两个人如何PK,能躲开这块有五成概率砸到头上的砖头。
  谷恭率先开口道:“陛下,臣所学乃是今文经学,而韩歆与桓谭学的是古文经学,臣之所学与二人大不相同,当年共事之时,因经学之事,臣与韩歆便多有争论,其势如同水火,不能相容,此次若是谈起经学,恐仍会有所争辩。”
  他和韩歆岂止是争论,因古今经学之争,两人的关系相当紧张,一见面是必要争辩的,让谷恭去接待韩歆,是招待呢还是找人吵架呢?
  皇帝点了点头,这么说好像是有点道理,虽然他心里有点恶趣味,很想看儒生吵架,不过好像放在这件事上有点不合适。
  他转向郑兴,还没等开口,郑兴抢先说道:“陛下,臣学的是古文经学,与二人所学相近。韩歆乃端方君子,虽好直言,其言却合义理。桓谭此人虽通五经,但其所学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常讥臣寻章摘句,深研义理。桓谭精通音律,喜民间歌舞之戏,不喜为雅乐,臣尝斥其不合礼制,桓谭依然故我。臣与其所学虽近,所好却远,若是相会,难免相争。恐误国家大事,请陛下详察。”
  这意思是说桓谭这人治学只学大义,不喜欢抠字眼,自已不抠也还罢了,他还总笑话人家郑兴学得太死。他喜欢民间音乐歌舞,不好儒生认可的雅乐,两个人学的虽然都是古经,但喜好相差太大,见面还是吵架。
  皇帝心道,看来这桓谭是个不修边幅的艺术家,这个倒是有趣,他这做派,与端正守礼的郑兴肯定是格格不入,怪不得有矛盾。
  现在可倒好,千挑万选出来的两个人,一个说要和韩歆吵架,一个说要和桓谭吵架,谁都不爱接这活,那这个接待工作到底由谁来干?
  皇帝看了一眼随驾的礼部侍郎杜陵,杜陵忙站出来说道:“其余诸君,论学问及口才,亦有合适之人,但论起品秩,以郑谷二公最为合适,请陛下圣裁。”
  杜陵也不愿再折腾了,好不容易挑出这两个,俩人谁都不接,皮球又要踢回给他。皇帝不知道,他杜陵还不知道吗?他们说的什么什么不合,不能说没有,但也难免夸大了些,人家是客人,你做主人,就接待这么几天,就不能忍住不吵架吗?
  因此杜陵干脆说,就他俩最合适了,没别人,皇帝您干脆直接拍板,二选一,别再折磨礼部了。
  众臣的目光都落到皇帝刘钰身上,唯有郑兴和谷恭二人不敢抬头,唯恐一个眼神对上,激发出火花,惹火烧身。
  皇帝问道:“正使韩歆是什么品秩?”
  杜陵答道:“回陛下,韩歆乃是千石尚书,爵位列侯。”
  郑兴心里一哆嗦,他无论是品秩和爵位都与之相配,看来是跑不掉了。
  皇帝道:“邯郸伪朝高官如云,万石三公、两千石之官比比皆是,怎么差了个千石使者来,是故意看轻我大汉吗?”
  杜陵道:“陛下,韩歆因随邓禹西进兵败,被贬了官,但尚书之职,品秩虽不高,却是内朝官员,能为建武帝参谋政事。”
  就是说,刘秀虽然烦韩歆说话太直,但对他的能力还是认可的,以他为重要参谋,论起品秩,韩歆虽然不高,但是地位却很重要。
  皇帝向左右看了看,说道:“那朕就也选一个千石官吏,对等接待。”
  他的眼光向下一扫,所有千石官员都低下头去。
  皇帝的眼光扫了一圈,忽然转了回来,向着旁边侍立的班登说道:“你去!”
  班登吓了一跳,“陛下,臣。。。臣不识字啊?”
  “不是认了几百个字了吗?学问不小了。”
  杜陵却说道:“陛下,班中郎学问虽。。。好,不过他的品秩不够,韩歆是千石,班郎中是六百石。”
  皇帝好似恍然大悟一般,说道:“从现在起,以班登为千石车郎将!这回匹配了。。。哦对了,韩歆是列侯,班登没有爵位,还是不配,班登,从今天起,你就是关内侯了,虽然比列侯差点,不过邯郸朝廷乃是伪朝,我朝官员自然比之高出一等。”
  下面大臣都惊呆了,这个晋升速度,一下子从六百石到千石,凭空便成了关内侯,这该是立了大功啊,可是他做了什么,不过是以他为接待使臣而已。
  已经有几个人暗暗地扼腕叹息,早知道这样,拼了命也得抢这个差使,那咱不也成了关内侯了吗?
  班登此时不是高兴,而是吓着了,他站在那儿连话都说出不来了,他,一个小放牛娃,从小拖着鼻涕,跟在同是放牛娃的刘盆子后面乱跑,现在成了千石高官,关内侯?他才十七岁,鼻涕才刚刚干净,只勉强认了几百个字。
  许多人在下面暗暗摇头,他们或者学问精深,或者才干优长,或者驰骋沙场,军功无数,可是要想封侯却是难上加难。可这个天天跟在皇帝身边的小子,只凭皇帝宠幸,便能轻易封侯。看来皇帝挂在嘴边上的什么唯才是举,除宗室外无献土及军功者不封侯,都是场面话,说来说去,还是要看皇帝是不是看着顺眼。
  甚至有人想到了歪处,这个小小的郎中,看起来长得还算端正,难道竟是皇帝的男宠,因此要刻意提拔?这可真是一日封侯!
  大汉的皇帝就好这一口,他们刘家的基因那就是“基”。
  邓通、张放、董贤等人皆因皇帝宠幸而官居高位,最为夸张的是董贤,因为脸蛋漂亮受汉哀帝宠幸,出则同车,入则同寝,甚至皇帝因为起身时不忍惊醒旁边枕着他衣袖午睡的董贤,而挥剑断袖,留下“断袖”这个流传后世的著名典故。
  哀帝对董贤的赏赐一月达到一万万钱,使其富贵震动朝野,又不断提拔他,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权倾天下的大司马之职,哀帝甚至提过要禅位于董贤,对他的宠幸无以复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