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他若是去救平邑,正好落入张舒的伏击圈,想必会吃一场败仗,而他却调头向南,攻敌所必救,这是围魏救赵之计,终于一战建功。
  皇帝由此战对鲍永的能力有了进一步认识。鲍永威行并州,赏罚分明,安定数郡,足可为一方封疆大吏。但他的军事能力一般,以他为主将对付耿弇这个级别的大将,明显不是对手。
  看来并州只能守了,要想破局,还得靠河东、洛阳和马援的蜀地。
  如今建武汉境内比较安定,只有董宪还在苟延残喘,看样子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在刘钰定蜀的同时,刘秀攻灭了张步和彭宠,双方都在消化新占领的郡县,都没有准备好全面开战,暂时处于对峙阶段。
  双方势力接壤的南阳一带成了这一阶段的主战场,岑彭和邓奉将成为主角。而位于帝国西南边陲的蜀地,还有一些野心家不甘寂寞,蠢蠢欲动地想要搅动风云。


第354章 出谋划策
  自从征蜀的军师祭酒胡成被贬官之后,再没有人敢上书弹劾马援。在皇帝的庇护下,马援得以再益州大展拳脚。他为了表忠心,命令长子马廖去长安,侍候皇帝陛下,算作马家留在朝中的人质。
  但是依旧有许多人对马援不放心,不理解皇帝对马援的使用为什么这么大胆,工部尚书杨延寿就是其中一个。
  这天他与尚书令郑深在朝房中闲坐,说起尚书省的事务,杨延寿道:“如今这尚书省简直成了巴蜀专用,伏波大将军任用的官吏,陛下从不驳回,吏部只是行公文,发印信,工部呢,则为大将军输送工匠,刚送走一批造船工匠,又送了造霹雳车的工匠,亏得蜀道艰难,否则恐怕要直接送霹雳车过去。”
  郑深道:“伏波大将军准备顺江而下,东征荆州,自然需要许多船只军械,咱们也只能辛苦一些了。”
  杨延寿见左右无人,压低了声音道:“郑相,下吏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问。。。陛下为何如此信任伏波大将军?”
  郑深笑道:“士元难道对大将有所怀疑么?”
  “下吏不是怀疑大将军,只是纳闷,益州之地,沃野千里,地势险峻,自成一体,足可割据称雄。陛下就不怕再出一个公孙述吗?”
  郑深道:“公孙述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马援却不会。”
  “这是为何?”杨延寿有些奇怪。
  “此时与几年前时势不同。公孙述割据时,天下无主,中原混战,豪门动辄覆灭,百姓十不存一。蜀人自然想闭关自守,独享安定。而如今大汉渐趋安定,长安之繁华,胜过成都,益州已非百姓避乱之地。若要割据,定会有刀兵之祸,蜀人若求安定,当然是在大汉治下。”
  郑深停了一下,又说道:“公孙述在蜀地经营数年,深有根基,所任用的多是益州之人,将领们家室都在蜀地,保存蜀地便是保护家乡,所以公孙述能一呼百应,众人归心。而伏波大将军率大军入蜀,将士皆不是蜀人,岂能不顾家眷,自绝归乡之路?”
  一席话说得杨延寿连连点头。是啊,就算马援想造反,孙易、张允、诸葛稚,他们都是皇帝亲信,个个手握重兵,岂能听之任之?长安的十万大军能追随逆贼?就算是益州当地人,他们肯放弃安定的生活,承受随之而来的大军攻击?
  郑深又道:“陛下予大将军全权,是战时的权宜之计,此时正是东出争雄之时,应当统一号令,将益州拧成一股绳,使其能全力进行战争准备。大将军之眼光和能力皆可胜任,将来必可建不世之功,为一统天下出大力。”
  “下吏受教了。”杨延寿站起施礼,心中暗自叹服,怪不得郑深圣眷更胜他人,果然见解高超,自己与之相比,显得眼界有些小了。
  “士元,不论大将军要什么,都要尽快准备,万万不能耽搁,此事关系国家大事,若有延迟,不仅误事,且恐为陛下所不喜。”郑深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
  “下吏不敢,当尽全力施为。”杨延寿诚惶诚恐,心中有些后怕,他还真是动过心思,想故意拖延一下,真要是这么做了,恐怕会在皇帝那里减分了。
  马援的奏章隔三差五就会传到长安,有一些是向皇帝报告益州情景,大部分是求支援、要东西的。长安就是马援最大的靠山和后援,凡是益州不能自行解决的事情,他都向长安求援,而皇帝几乎对他有求必应。
  马援此时十分繁忙,他就像是一个团团转的陀螺,一刻也不停歇。
  他本是个疏阔大略之人,任陇西太守时,几乎不怎么过问政事,每天总是置酒高会,和一帮豪杰名士侃侃而谈,而陇西郡治却井井有条,羌人亦不敢进犯。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能力治理一郡绰绰有余。
  自从成为益州牧,马援一改在陇西的为政方式,许多事都亲历亲为。但他亲为之事多是有关战争准备,对于政务之事,他过问的依旧不多,都是交由地方官吏处理的。
  这些天他一直在江州,此地不仅是军粮转运之地,也是军械的主要制造地,马援在这儿建了一个百工曹,专门打造霹雳车等大型军械。
  这几天马援有些着急,造船的进度虽然不慢,但是要把十万大军运出蜀地,还要加上军械粮草,后续补给,需要的船太多了,恐怕他造个三年五载都未必能满足需要。
  这天他正在府中,家人来报,说是有一个叫李熊的来访,自称原是成家的大司徒。
  “李熊?他怎么来了?”马援有些奇怪。
  李熊是公孙述的谋主,当初力劝公孙述在益州自立,之后又劝他称帝,公孙述割据益州,大多是听了李熊的怂恿,等到公孙述当了皇帝,便投桃报李,以李熊为大司徒,让他位列三公。
  李熊在成家朝廷一直手握重权,等到汉军入蜀,成都城破,他微服逃走,不知所踪。
  汉军对于成家大臣比较宽大,除了公孙氏被灭族外,朝中重臣大多未遭杀戮,有的甚至又被重新任用。
  所以马援并未缉拿李熊,而且听之任之,随他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经过大半年之后,李熊又找上门来了。马援对此人多少有些好奇,便令家人引他进来。
  李熊的样子像是一个官署的小吏,他样貌并不出众,身材也不高大,看起来还有些佝偻,整个人显得有些猥琐。
  李熊一揖到地,说道:“大将军入蜀,李某劝公孙述开城相迎,奈何他不听在下之劝,竟落得身死名灭。李某自知有附逆之罪,不敢前来侍奉大将军,还请大将军恕罪。”
  马援笑道:“先生这不是来了么?”
  “惭愧,听闻大将军恢廓大度,不念旧恶,在下才敢觍颜来此,求大将军赏碗饭吃。”李熊的姿态放得很低,也很能拉得下脸。
  马援道:“不知先生想做什么官?”
  “在下不想为官。”李熊说道:“在下愿为大将军幕僚,为大将军出谋划策。”
  马援微微一笑:“先生欲为马某出什么谋,划什么策呢?”


第355章 不过万户
  成家大司徒李熊投奔马援,说要为他出谋划策,马援知道他是个人才,对巴蜀之事门儿清得很,便请他坐下来,虚心求教。
  李熊道:“为人幕僚,当然要帮东翁排难解困,不知大将军此时最忧心的是什么?”
  马援道:“益州船只不足大军所用,虽日夜赶造,但恐时间太久,误了出蜀的时机。”
  李熊道:“益州水系发达,水网密布,造船之业向来兴盛,只是由于连年战乱,天下不宁,不能出去行商,船只大都只能在巴蜀之内运行,才使船只慢慢减少。若大将军能平定荆扬,则益州之物产可源源东下,商贾可从中获取巨利,利之所趋,船只自会多起来。”
  马援道:“先生所言极是,可平定荆扬是日后之事,缺船运输却在此时。”
  “大将军便可用这日后之事做文章。”李熊微微一笑,“大将军带兵十余万入蜀,连蜀兵共有数十万之众,若大军顺流东下,定荆扬必矣。定荆扬之后,商贾通行,欲要货殖谋利,如粮、盐等大宗货物,哪一项不需官府准许?大将军何不用日后的承诺,来换取现在的船只?”
  “如何来换?”
  李熊摇了摇扇子,“这个法子多了,比如将军粮之运输分一些与益州商贾,官府照价给付货款,交货之地可定于荆州某处,由商贾自行运出蜀地。为大军运粮之商贾,可允其日后在荆益之间往来货殖。益州粮多,但路途难行,物产非船只不能运出,商贾得此允诺,自会建造大船,以备货殖之用。”
  马援点了点头,这意思他大概听明白了,就是发动民间,让商人为军方分担运粮压力,并以日后可以买卖粮食等物资的许可来诱惑他们,加入到为大军运粮的队伍中来。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还有很多类似的法子可以使用。因为官府手中的资源太多了,随便扔出一个给商人,都够他们吃上半辈子的。
  若是真能如此,则官民一道大造船只,进度必将大大加快。但马援依旧有顾虑,因为这法子建立在汉军获胜的基础之上,马援自然是有必胜的信心,但是百姓有吗?商人有吗?他们肯冒这个风险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