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小民,听我之言!”
巫祝的说话声调与平时截然不同,真像是有另一个人在他的体内,而他只是个出借身体供人说话的工具。
现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后面的人根本听不到台上在说什么,因此皇帝陛下贴心地安排了二十个羽林郎转述巫祝的话。
老巫祝说一句,羽林郎们便一齐大声重复一遍,让现场的人都能听得清楚。
二十人齐齐喊出第一句之后,全场都肃静下来,所有的人拜伏于地,倾听神明指示。
巫祝却忽然抬起头来,向着南方长安城的方向伸手指着,叫道:“尔乃逆贼,必为天子所执!”
有人在下面低声地问:“城阳景王在说谁?谁是逆贼?”
“看他指的,肯定是伪帝刘玄。”
这就可以说得通了,神明这是在预见这次长安之战的结果,伪帝刘玄必然会被他们的天子刘盆子所执。
众人立刻放心了大半,原本他们还担心长安城高墙厚,不好攻打,对是否能进入长安有些怀疑,现在听神明的意思,应该是破城无疑了。
“长安!长安!长安!”巫祝突然连着叫了三声长安,像是接不上气来一般,突然停住了。
周围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不知神明究竟在长安有什么未了之事,要在此提起。
“先人之所,不可亵渎!”
众人听了心里一沉,对呀,长安是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作为刘邦子孙的城阳王刘章,对长安应该是有感情的,因此才借巫祝之口,要大家保护长安,不可在此地造次。
“凡暴虐者,吾必殛之!”
那些原本还想进城后大掠一番的人,此刻心里已是暗暗打鼓,难道自己的想法被神明知晓了?难道皇帝的约法三章,也是受到了先人的训示?
神明的旨意非同小可,若是不遵从,便要遭受神的惩戒,可是,欠债要还,日子要过,若遵从了神谕,他们日后如何生活?
对于神明,众人不敢愤怒,只有敬畏,只是在敬畏之余,又不免发起愁来。
降神在巫祝的一个激凌中结束,老巫祝孤独地坐在高台之上,抬眼望着天,好像在望着远去神明的背影。
如果说白天时全营的情绪是愤怒,那么经过夜间的降神活动,愤怒的情绪淡化了,士兵们开始认真思考,“禁盗”之后该如何生存,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这样的思考让人忧愁,许多人因此辗转难眠。
人有惰性,生活有惯性,虽然东奔西跑、劫掠为生的日子不太好过,但是赤眉将士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在这种不稳定的流浪生活中感觉到安全。
原本以为进了长安推翻了刘玄就是胜利的终点,可现在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将面对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方式,这让他们感觉到恐慌,不知所措。
第120章 两个障碍
大汉丞相徐宣决定一天不出门,好好地歇上一歇,反正现在也无处可去,一旦出了大帐,必定会被手下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控诉新军法,徐丞相才不想惹这个不自在。
可奇怪的是,今天竟然消停得很,完全没有昨日的喧嚣吵闹。
昨天这个时候,就连他身边的侍卫都不安生,偷偷地议论新军法,可今天气氛完全不对。安静,完全恢复了平日的安静。只是这习惯了的安静今天竟让大汉丞相颇觉不自在。
虽然赤眉军中没有文书,徐宣还是习惯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做些记录,记录用的竹简就放在帐篷一角。崔老实的二子崔苗将竹简搬到案上,准备好了笔墨。
徐丞相走到案前坐下,似是不经意地问道:“今日外面情景如何?”
崔苗垂手答道:“回丞相的话,今日无事,与平常一样。”
徐宣松了口气,“好!好!无事就好!”
他提起了笔,正想在竹简上落下,忽地又放下,说道:“今日果真无事么?将士们可还安定?”
“回丞相,今日营中安静得很。”崔苗觉得丞相今天很奇怪,好像是等着外头有什么事似的。
“没有人议论新军法吗?”徐宣忍不住直接问了出来。
“回丞相,今日比昨日安稳多了,人们都说,陛下所颁新军令是遵神明旨意,要保全长安一城百姓。既是神明的意思,将士们便无话可说了。”
“神意?什么神意?”徐宣有点不明所已,他知道昨晚有一场降神仪式,可是并没有去看,也不知具体的情景。
“丞相,昨夜陛下请神,问其约法三章之事,城阳景王上身神师,警告全军,长安乃是神明先人所在,不可暴虐荼毒。”
“有这事儿?”徐宣心里有所怀疑,神明真的是这么说的?可他立即摇了摇头,努力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驱赶出去。
古人信鬼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随便怀疑都是一种亵渎,即便是大汉丞相,见多识广的徐宣也不敢妄自猜测。
“那今日将士们都在忙什么?”
“有的在收拾行李,准备进兵长安,有的在到处借钱,想要还羽林足协的债。”
看来这个新军法算是顶住了第一轮的风波,大概站住了脚,大家或情愿或不情愿,都已经开始接受了。
徐宣完全没有料到,只过了一天,事情便发生了这种反转,看昨日的情景,仿佛几十万人就要散伙了一般。
不得不说,请神明来做靠山是个再合适不过的法子,神明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于神明,只有绝对的服从,众人有再大不的不满也不能去找神明算账。
徐宣简直有些佩服小皇帝了,他那十五岁的脑袋瓜子到底装着多少天才的主意?
有这样的皇帝,难道赤眉军的天真的要变了?
徐宣再也坐不住,放下笔起身,刚要出帐去找樊崇,迎面碰到临沂将军贺长年。
本来丞相下令任何人也不见,可贺长年不管这些,只管低头往里闯,因他是丞相的亲信,侍卫们也就没有死命拦着。
“丞相,丞相!这什么破军法,你也不管管!就由着他们瞎折腾。”贺长年一见面就扯着脖子吼道。
临沂将军贺长年对于禁盗之事十分抵触,他甚至和全营将士一道骂娘,痛斥新军法的不是,在他的带动下,临沂营成为抵触情绪最激烈的营之一。
可只过了一天,营中的气氛便发生了变化,现在虽然还有人在愤愤不平,却远远不及昨天那么声势浩大。大部分将士都平静下来,转而开始谋划着以后的日子。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将士们安定下来,贺将军却觉得有些烦躁。索性也不在营里呆了,直接跑来找丞相告状。
“你看看你,成什么样子,都做将军的人了,还是这么莽撞。”徐宣表面上是责备,语气中却透着亲近。
“正好我也想知道营里的情景,现在怎么样了,还有人闹吗?”
“这些没血性的东西,就闹了一天,今天就消停了,都想着给小皇帝做顺民了!”贺长年很是气愤。
“你呀,你这个脾气还是收敛点,现在陛下的心气很高,一心要正军法,正想找人开刀,杀一儆百,你约束好手下,不要顶着风上,撞到他的刀口上去,否则我也不好为你说话......陛下如今风头正劲,连御史大夫都让他三分。”
徐宣开始殷殷地嘱咐,生怕这个亲信有什么闪失。
如果是昨日。甚至是方才,恐怕徐宣也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那时他想的还是新军法肯定施行不了,他徐宣不说是推波助澜,至少会默认着贺长年去闹。
贺长年本来是想找徐宣撑腰,万没想到丞相居然是这个态度,顿时有些泄气。
“哼,他们愿做顺民,小皇帝不是照样吸他们的血?营里有多少人欠了球债,不劫掠怎么还?等到进了长安,见到金山银山,我不信就有人忍得住!”
徐宣从心底里认同贺长年的话,答应不劫掠是一回事,见到了金银忍不忍得住是另一回事,很多事都是如此,开始时设想得很好,可事到临头时往往是另一番光景。
约法三章虽然挺过了第一关,可还有第二关,第三关,真正能不能施行,眼下还不能断定。
至少有两个障碍还摆在面前:一是将士们缺钱,不劫掠无以为生,甚至现在许多人拉了一屁股饥荒。这个问题不解决,约法三章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个障碍就是各营的将领,他们本身就是劫掠最大的受益者,不会支持这项军令,而将领们是军令最主要的执行者,他们不约束手下,不去执行军法,这事儿还怎么搞?
所以虽然小皇帝第一仗打得漂亮,暂时用神明压住了全营的情绪,但是对于新军法的前景,徐宣仍旧不乐观。
不过对于小皇帝,徐宣也不敢再有丝毫的轻视,谁知道他还能想出什么匪夷所思的法子来?
正如徐大丞相的判断,小皇帝也从来没想过新军法会很容易地推行,可他依旧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过着猪一样的生活。
杨延寿跟在皇帝陛下身边将近一个月,对他多少有了些了解,对他这种看似没心没肺的举动,杨延寿理解成了“胸有成竹”。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山贼做皇帝 (超神MVP) 起点VIP2021-06-13完结 20W收藏166.87万字 5.87万总推荐穿到古代做皇帝,原以为,自己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从此三宫...
-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起点VIP2021-06-16完结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