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脸上有些古怪,刘清芫算是他的弟子,仅限于算术。可李逵教授刘清芫的根本就不仅仅是算术。他把能想起来的数学的知识,一股脑的都交给了刘清芫。
延伸出来的学科就更多了,比方说记账法,统计等等。
虽说都是皮毛,可这些皮毛让个太学里学算科的学生来学,估计也得痛苦地撞墙。李逵很想问俏枝儿:“谁给的自信说简单的?”
但是他没说,后宅其乐融融的氛围,他还是要维护的。咳嗽一声,掩盖住对俏枝儿的怀疑,鼓励道:“那就好好学。”
俏枝儿用力的点头,满脸的渴望,那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的天真,让李逵看着都想要笑。
“主母太好了,她还说将来等我学成了,就给我两万贯本钱练手。”俏枝儿叽叽喳喳的快乐的像是清晨林中的小鸟,丝毫不知危险临近。
两万贯对李逵来说不是大数目。实际上,他和蔡京合作之后,发现钱就像是发大水般的往家里冲进来,光挣钱不花钱,这不就成守财奴啦。
李逵当即表示:“亏了也不要紧,积累经验才重要。要懂得在失败中成长。”
俏枝儿还说:“主母说了,以后在家里不能用俏枝儿这个艺名了,得用大名,我叫花月容。”
这名字倒是挺好听,李逵笑道:“没事,你喜欢就好。”
是夜。
李逵好奇的问刘清芫:“你不会还想着要培养个女掌柜吧?”
“怎么?舍不得?”
李逵哪敢拒绝,当即表示全凭夫人做主。
而刘清芫也将李逵从房内赶走,没好气道:“去陪你的美娇娘,看着你就烦。”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花月容感受到了压力。当然,她动力更足了,因为每当她要泄气的时候,刘清芫总会鼓励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想你小时候吃的苦,和现在能比吗?”
花月容回忆起小时候练舞,练琴,还有识字读书的场景,眼泪汪汪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她怎么能辜负姐姐的好意?
吃饭的时候,花月容在写作业,深夜,她还在写作业。
李逵一觉醒来,发现花月容掰着手指头嘟哝着,眼睛早就困的睁不开了,还不忘做题。
题目是鸡兔同笼,三十个头,一百只脚,问兔几何?鸡几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李逵放下花月容的作业本,为这倒霉的妹子默哀三分钟。才刚学会数数,九九表,就立刻跳到小学五年级的题目,这妹子还傻乎乎应该以为自己很笨……
以前刘清芫总是被李逵用这种题目虐地死去活来,没想到老李家后院的女人一个都逃不掉。
至于张贞娘和聂翠翠……放弃了,不是张贞娘和聂翠翠要放弃,而是刘清芫放弃了,太笨了,笨的刘清芫想撞墙。
而刘清芫就喜欢俏枝儿这样,斗志昂扬,却不知道凶险的单纯孩子,听句好话,就像是吃了蜜一般的开心。
且不说李家后宅的调教如火如荼的进行。
大宋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铁监半年的麻钢产量,突破五万石。麻钢是大宋初级碳钢的叫法,和后世的特种材料麻钢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材料有可以直接用来制造铠甲,而不需要繁琐的反复提炼和锻打。
这是一个让所有铁监官员都要热泪盈眶的成绩。
好大喜功的铁监正郑琦给皇帝上了奏章,热情洋溢的告诉了皇帝赵煦这个天大的喜讯。皇帝大为惊喜,让章惇陪同一起来铁监巡视。
李逵作为铁监监察上司,不得不在铁监工坊等待皇帝一行人的到来。
期间,他还不满地对郑琦抱怨:“郑大人,多大点事,就惊动官家,合适吗?”
郑琦睁大眼珠子,对李逵的话反应激烈道:“半年五万石啊!往年,全年一万石都不可能做到,如今半年就五万石,一年就是十万石。不,甚至是十五万石,李大人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郑琦觉得自己再加把劲,他能够将麻钢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你们铁监一年不是能产百万石的钢铁吗?这点数量也不不多啊!”李逵对郑琦的小题大做有点看不上眼,之前高射程火炮研究失败,让郑琦一度很没面子。当然高射程也不算太远,三里地的射程,可惜铁监铸造的大炮只能打一半。
郑琦嘟哝道:“李大人,这能一样吗?百万石的钢铁,一万石麻钢都不到。所有的好材料,都用在了铠甲上,还不够用。可是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吗?只要给我三年时间,大宋八十万禁军,我可以给每个将士都准备一套扎甲。”
“你可拉倒吧,你知道一套步人甲有多重吗?”
“才六十斤不到。”
“才六十斤不到?加上大枪,步兵的长刀,或者弓弩箭壶,得八十斤上下。将士穿上这等乌龟壳,交战一个时辰之后就是一堆烂肉,动都动弹不起来,还怎么打仗?”
李逵对重步兵可有很深的怨念,这种步兵太考验士兵的身体素质了,普通士兵根本就扛不住。加上宋斤本来就是大斤,一斤相当于后世的一斤三两,穿这么重的铠甲,两军对阵半天不打,能站着不躺下,就是条铁打的汉子。
郑琦委屈道:“可是麻钢产量这么大,总不能做菜刀吧?”
第715章 工业大宋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郑卿,上前来。”皇帝赵煦兴致很高,让郑琦这个主人给他好好介绍,大宋的铁监的辉煌成绩。
“陛下,您看这里的高炉,都是通过李大人的设计,然后铁监在使用过程之中改进,可以做到三天开一炉,一炉产钢50石。而那边的高炉,是经过改进设计之后,用上了水闸之水鼓风,可以做到三天开一炉,一炉产钢铁200石。”
为了增加产量,郑琦彻底放弃了铁英冶炼生铁的过程,直接用生铁炼钢。这样的结果是,高端货麻钢的产量直线上升。
铁建冶铁工坊内,到处都是这样的高炉,足足有十几个,有的在建,有点已经使用,正在吐着黑岩。光看着如此多的大烟囱,虽然有点眯眼睛,但人站在高炉下,哪怕这样的高炉才只有四五丈高,也能让人有种渺小的错觉。甚至有种恍惚,大宋的工业时代来临了。
皇帝赵煦龙颜大悦,对郝随道:“有功之人加官一级,赏赐特进官袍一件。”
“遵旨!”郝随记下等到回去之后,让户部发放。至于官职,就让都事堂拟订之后,叫翰林院拟旨。反正不是实缺,而是官阶而已。说直白一些,就是加一级工资,其他啥都不会变。
“李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煦来铁监表面上是因为郑琦的报喜奏折的原因,实际上皇帝来获取一波自己的丰功伟绩。可惜,如此大的功劳,却并没有引起蔡卞等人的重视。
李逵躬身道:“陛下,如今铁监的产能已经到了极限。事实上,水利鼓风也只能是解燃眉之急。京城周围,并没有建立大型冶铁作坊的条件。搬迁已经是迫在眉睫。”
“郑卿是这样吗?”
郑琦微微不满的瞄了一眼李逵,这不是毁爷们吗?好不容易铁监扬眉吐气一回,可李逵一转眼却说要搬迁。
是,没错,铁监的高炉如今靠人力肯定不成了。
根本就无法鼓动强劲的风进入高炉,尤其是加热之后的风,更是人无法靠近。要不然,生铁怎么可能变成钢呢?
但搬迁了,岂不是让他也离开京城吗?
“另外,臣以为,京城的冶铁工坊,以后最重要的重心应该放在铸造火器上,而不是提高钢的产量,这很重要。”李逵是朝堂上坚定不移的坚持要发展火器的文官,甚至连章惇和李清臣,虽看到了火器在战场的作用,但还在迟疑。
而李逵连一点迟疑的语气和反应都没有。
这让赵煦很奇怪,这种笃定的态度,会给人一种信心。但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难道没有火器,大宋的军队真的不行了吗?
皇帝赵煦转而看向了郑琦:“郑卿,除了火炮改用钢铁之外,李卿所说的燧发枪督造出来了吗?”
“陛下,不是臣故意推脱,而是李大人要求督造的燧发枪有个让人很困惑的问题,用火石击打出火星,然后点燃火药,这不难做到。但是如何能够将燧发枪的扳机在拉开之后,能够迅速准确落下,长久不坏,从而达到击发的作用,臣等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是材料问题,李逵想要帮忙,也帮不上。
可让李逵不解的是,郑琦说完,还用余光一个劲的瞄他,这让他很奇怪。难道是另有隐情?
章惇在边上看着,一直没有开口。他听郑琦的如何炼石炭成焦,如何鼓风,如何将风加热,如何添料,如何去杂质……这些东西老头听地脑仁疼。但他却能看出郑琦似乎有话要说。
对郑琦问道:“郑铁监,可有话说?”
“这个……”郑琦忍不住看向了李逵,尤其是在皇帝面前,他可不敢胡乱说话。
李逵没好气道:“郑大人,为何如此不痛快?”
平日里郑琦也是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可在皇帝跟前,他仿佛不会说话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朝小公爷 [校对全本] (贪狼独坐) 起点VIP2020-11-13完结 5W收藏223.64万字 14.75万总推荐好容易白板熬到高级神装的大号,就这么没了被丢到明朝...
-
大国战隼 [校对全本] (步枪) 起点中文vip2020-10-23完结 10W收藏232.39万字 73.49万总推荐“我一脚油门就能到关岛你信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