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王安石给苏轼介绍他变法的原因,目的,还有手段。
  苏轼深有启发,最让苏轼触动的就是,王安石一再告诫,底层百姓的事才是国之大事,百姓的肚子,才是大宋基业能否延续的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从那以后,苏轼开始深入民间,经常会了解采纳百姓的诉求。
  “几位,几年播种了多少田地,是租种的还是自己家的田地?”
  首位的老者开口道:“学士老爷,一半是租种的官田,自己家也有几亩薄田,另外还要租种一些田,才能度日。”
  “以前一直这样吗?”
  “以前我家还有十几亩田地,只不过这些年青苗法废除之后,每当春耕之际,都要欠下一些饥荒。加上粮食卖不上价,田产已经少了一半。”说话的这位年轻人脾气很冲,显然对于官府有些不满。却被老人给制止了下去,呵斥了两句土话,老人这才说道:“学士老爷并非说你,而是百姓……苦啊!好在学士来了,春耕的种粮都由官府安排下来,我等负担会小很多。”
  苏轼深以为然,颍州大户侵吞百姓的田产都是这个套路,但是他有一点不明:“难道你们春播借来的种粮,不是按照借来的粮食来还吗?”
  “虽说如此,但三月播种,粮价按五十文算,六月收割粮价十五文算,借一斗,最后至少要还四斗多,百姓苦不堪言。”
  “万一还不上呢?”
  “用田产抵押,想跑也跑不了,也不能上山!”
  ……
  老者猛地跳起来,抽了年轻人一巴掌,怒道:“说什么混帐话!”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但明明说的好好的,突然间老头子发怒,抽了儿子,显然,儿子刚才的话会引起一家的灾祸。气氛变得凝重且尴尬起来。
  苏轼眼见开场很顺利的谈话,最后不了了之,也是颇为无奈。
  上车之后,问李逵:“你知道上山是什么意思吗?”
  上山?
  上山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是当山大王!
  可是李逵能这么说吗?告诉苏轼,您老治理下百姓有当大王的宏大志向,要是运气好一点,您老还能赶上。恐怕为百姓做了不少事的苏轼,听到这样的话会被活活气死。
  他只能从自己的本行出发,告诉苏轼:“大概齐想上山当猎户吧?”虽说是胡扯,但李逵找了一个不错的理由:“师祖您看,百姓种地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同时税收也很高,普通百姓一年下来,恐怕混个吃饱都很难。但是猎户就不一样了,上次我出城去城外晃了一圈,就抓到了一头野猪,卖了十几贯。这事李云和高俅都知道。”
  高俅也附和道:“没错,学士。当猎户好,收入高,就是有点危险。恐怕那个年轻人的父辈担心年轻人受伤,才动手打了他。”
  相比高俅和李逵,李云自认为正直很多。
  露出不屑的表情,冷笑道:“你们哄骗师祖好吗?师祖,他们都胡说八道。我爹以前就是捕头,知道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会进山。进山后的百姓,寻常时节,他们也会开荒种地,用来逃避徭役和税收。但是如果有商队经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庄稼人,会变成暴徒。上山,在他们的意识中,就是当暴民,没有第二个选择。再说了,农夫辛苦种地,却被大户一再剥夺族产,心中怨恨怎么能少了?”
  苏轼脸色阴沉的看了一眼李逵,他也是玲珑剔透的人,自然明白上山的意思不那么简单。
  李逵的解释自然无法让他释怀,可没想到李逵竟然还敢哄骗自己?
  苏轼从小就不愁吃穿,父亲老苏虽然多次赶考失败,花掉了家里不少钱。一度日子还很艰难,但苏家就算是最艰难的时期,还是拥有田产奴仆,也没有经历过吃饭都没有着落的恓惶。上山这个词,自然不会有人告诉他。
  被师祖盯上的感觉肯定很不妙,李逵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多事的李云。
  高俅也是如此。
  让李云顿时紧张起来,但是想到自己在苏轼面前露脸了,嚣张的回应过去。而苏轼却发现自己虽然为颍州百姓做了很多事,但最终恐怕颍州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他心中无比的痛苦。
  一路无话。
  马车进城之后,一路快行到了衙门。
  邱掌柜在衙门的门房早就候着,见到李逵的那一刻,故意做出伸手的动作引起李逵的注意。
  等到两人见面之后,邱掌柜急切道:“二爷,你去哪儿了,让小人一通好找。”
  “发生什么事了?”李逵皱眉问,他之前一再告诫邱掌柜,不要在人前和他过多的接触。一来,他没有想在颍州培植多大的实力。而来,钱庄的生意,将来势必会得罪一大批人,只要自己和钱庄没有关系,就会少了很多麻烦。
  “二爷啊,你快去看看吧,交易所那边,都快疯了!”
  “等会儿再说。”李逵引着邱掌柜去了他住的小院,屋内做定之后,李逵这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茶油,茶油涨价涨疯了,一天之内,竟然增涨了三倍,颍州城内,宛如被烧滚的茶油给撩了一下似的,都炸锅了。”邱掌柜很想告诉李逵,可以行动了,机会难得。但是他也明白李逵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干着急的等着李逵做决定。
  李逵却并没有打算干涉的意思,反而沉闷道:“再等等。”
  “唉——”邱掌柜失望的离开了州衙。
  而李逵在邱掌柜走后,立刻找到了高俅,将一封写好的信件交给高俅,表情凝重道:“高兄,可有信任的人直接将信交给在江宁的小师叔?”
  “有。急不急?”高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即一拍脑门道:“看哥哥这记性,不着急,你也不会找我。放心吧,三日后,信一定会给到在江宁的三公子哪里。”
  李逵感激道:“有劳了!”


第175章 大宋府库
  扬州,知州蔡京坐着轿子去码头上溜达一圈之后,失望的回到了州衙。
  消息早就有人禀告了通判晁补之。
  面对这位坚持的上司,晁补之除了鄙夷他,在灵魂深处审问之外,竟然对蔡京一点办法都没有。另外蔡京也看不上晁补之,官二大最可恨了。晁补之家中可是世代官宦,大宋有多少年,巨鹿晁家的官宦世家身份就有多少年。而且一直有家族先祖在朝中担任大员的经历。副相,枢密使,参知政事这样的高官,每一代都能出一两个。就出身来说,蔡京说什么也比不过晁补之的出身。
  可要说比学问,晁补之怎么可能比蔡京不如?
  虽然蔡京也不差,但也要分和谁比。
  苏门弟子之中,不少都是穿着开裆裤就会写文章的神童,很不幸的是,晁补之就是其中之一,甚至蔡京还不如晁补之许多。
  一个看不上对方好面子,善于经营,一肚子坏水。
  而另外一个呢?
  看不上对方仗着门庭显赫,不把他这个上官看在眼里。
  这不两个互相看不对眼的同僚,在州衙门口相遇了,晁补之表情诧异的看了一眼蔡京的青衣小轿:“元长兄,你这又是去码头了?”
  蔡京愕然,随后正色道:“不错,水运乃我大宋的命脉,扬州又是运河北上之门户,连同江淮,乃我朝命脉。”
  “不会是去码头询问粮船吧?”
  晁补之根本就不给蔡京辩驳的机会,直指蔡京的目的。蔡京平日里出门,必然要乘坐他的华丽马车,那头高大的河曲马是蔡京花了高价才买来的,要是平日里不出门显摆一下,他心里堵得慌。锦衣夜行,根本就附和他的价值观。
  只有去码头的时候,他才会选择做轿子。
  轿子古来有之,最远可以追溯到先秦,而以文字记录下来,来自于《汉书》——会稽太守严助,舆轿而隃领。
  可惜,这种乘坐非常平稳的交通工具,因为慢,无法显出主人的身份,彰显不出高头大马的威风,等等原因,并没有在大宋大放异彩。反而在欧洲,在弹簧马车出现之前,轿子才是贵族们出行的标配。原因恐怕很简单,华夏从来不缺人,但欧洲就不一样了。
  能够让蔡京放弃他的华丽马车的原因,恐怕就是去码头了。高头大马是威风,也够华丽。但是码头附近水道密集,桥梁众多,有些桥梁建造的弧度太高,对马车非常不友好。尤其是拱桥,马车上不去,只能对桥心叹。
  至于蔡京去码头,原因很简单,颍州虽然距离扬州不远,但毕竟蔡京不能离开扬州,想要探听到颍州的消息,去码头上最好不过了。同时,他还能通过码头上的税卡,知道有多少粮食运抵了颍州。从而得到他想要知道的消息。
  可惜,蔡京这次又失望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被大户们逼到向周围同僚求援的苏轼,竟然在没有得到多少粮食帮助的情况下,竟然稳定了颍州的粮价。这让他很吃惊,同时也有种淡淡的失望。计谋无法用出来的难受劲,憋的他坐立不安,茶饭不思。
  反倒是被晁补之拆穿了意图并不让他难堪,蔡京反而堂而皇之的承认道:“无咎贤弟,真让你给猜着了,愚兄去码头询问了一下颍州的情况,万幸啊!学士吉人自有天相,颍州的粮价竟然被稳住了。愚兄匆匆赶来就是想要告诉老弟这个喜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