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小公爷 [校对全本] (贪狼独坐)


  拿起一枚枚的土豆,张小公爷手都在颤抖。
  粮食啊!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
  粮食,他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一旦国家出现了粮食的危机,即便是如何盛世亦不过空中楼阁。
  后世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多数的改朝换代都与气候骤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述:
  “我不由得想到应该把元明两朝的政治运势与其气候变化对照看看:
  忽必烈汗迁都北京正值小冰河期的开始;1366年,元期衰亡,处于小冰河期第一个阶段的极寒期。
  1644年,明朝灭亡,正值这400年历史上记载的最漫长的严寒期的尾声。
  气温当然不是解释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因素,但任何解释肯定绕不过它。”
  甚至再往前推至唐朝,盛唐最终衰落的原因很多。
  而其中压死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黄巢之乱。
  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食不果腹之下百姓还需缴租税、服差役。
  百姓走投无路,他们又能选择什么?!
  乾符二875年,黄巢在山东菏泽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因为大旱灾,官逼民反直接导致了唐的覆灭。
  黄巢义军攻占长安,后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粮食,便是一国之根。
  这一枚枚的土豆、一粒粒的玉米,一旦推广开来那么将可以救下无数条性命!
  “这或许,是我来到这个时代……能够留下最好的礼物。”
  妙安与足利鹤,第一次从自己的夫君眼中看到了一丝的雾气。
  “子安辛苦!”
  这是夷州孟冰,字子安。
  乃夷州学子之首,张小公爷曾破例将其纳入门墙以示对夷州之敬重。
  玉螭虎门下这一招牌,如今在仕林中可莫要太过响亮。
  那真是走出去,都比别人傲气几分。
  孟子安也争气,乃是夷州举人中第一个考出进士的。
  如今在庠序教谕部任职,来年将外派徽州府。
  他的目标不是留在京师,而是将来回夷州任职、主掌教化。
  好让夷州能多考出些许学子,光大夷州教化。
  “何敢言苦!恩师对夷州之情,学生等铭感五内!”
  孟子安虽然年龄比玉螭虎大,可这句“恩师”叫的是情真意切。
  若无恩师当年力举钱公前往夷州,他们这些人还在刀耕火种哪里有如今兴旺?!
  更别说还能就学,考出夷州来这京师为官进学了。
  “这些粮食亩产如何?!如今收获了多少?!”
  孟子安擦了擦眼角,恭敬的作揖道。
  “与海因里希将军所言一致!亩产甚至更多,如今收获后便在统计……”
  “夷州湿热,怕土豆发芽而民惜偷食。钱公如今让家父等与他们说,土豆生芽则有毒……”
  孟子安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林林总总的把自己所知全都说了一遍。
  “走!随我入宫,见陛下!”
  张小公爷深深的吐出一口气,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用这件大事,酬谢老钱能的功绩。
  亦是用这件大事,去激励后辈。
  很快的,一行人穿过京师来到了皇宫中。
  内阁刚刚下职三位阁老被紧急召见,在他们匆匆入宫的同时竟然还看到了元老院几位元老的车驾。
  甚至刘健亦是神色匆匆,顿时李东阳等几人紧张了起来。
  到底是发生了怎样的大事,才会让弘治皇帝把他们全都召见了。
  “英国公,此番陛下如此着急的见老夫等是为何事啊?!”
  李东阳见得英国公居然都来了,不由得长大了嘴巴。
  老国公此时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尽管他晋忠武王。
  可老臣们还是习惯上叫他英国公,他自己也不在意这个。
  “老夫亦是刚刚赶来,如何知道发生了什么。”
  虎头老国公那也是很无奈啊,自己都退休混迹元老院了。
  按说每日去元老院报道一下,悠哉悠哉过日子才是正理儿。
  可如今这紧急召见,算是个怎么回事儿。
  一行人带着忐忑,很快的进入了皇宫内。
  “夷州的域外良种,钱能种出来了!”
  进入了皇宫后,弘治皇帝红着眼珠子指着地上的口袋便道。
  “这玉米,亩产可达五石!这土豆,亩产可有八石之多!”
  弘治皇帝眼珠子都要红了,手指头不住的哆嗦。
  “这番薯,亩产竟有十石啊!”
  莫说弘治皇帝,李东阳和刘健他们几个一时间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刘大夏,那差点儿就直接腿一软就跪下了。
  为何?!
  大明如今上田,一亩的亩产能有二石半那就算是高产了。
  可人家这个最低的,那得是自己最高产的一倍!
  那番薯,直接亩产就奔十石去了。
  “陛下!此事是否属实?!”
  刘健这老家伙激动的胡子都在哆嗦,若是真如此……大明再无粮忧矣!
  英宗天顺七年,大明测得耕地余四百二十九万余顷。
  弘治十五年再测,实额仅四百二十二万余顷。
  也是由此引发了弘治皇帝的愤怒,开始大面积清查。
  现在国朝所得田亩,包括各地查获抄没的一时间增长到了近七百万顷。
  而内库所拥有的土地,亦增长到了三百万顷。
  若是从元末明初起时算起,再加上很多私人拥有的土地。
  这百五十年里耕地是大面积增长的,数量也对得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钱公留下千亩田产未曾采摘,便是等国朝前去查验的。”
  这个时候,众人才注意到张小公爷竟然在此。
  却见玉螭虎缓缓的站出来,沉声道:“臣建议陛下以元老院、内阁及诸部要员,组查收钦差。”
  “直接前往夷州,亲自查验此粮收获是否属实!”
  张小公爷的这一番话,倒是让几位元老、阁老们不住的点头。
  如此方可以确认,这粮食是否是真的有这么多的收成。
  “若是此粮果然如此丰产,钱公当为首功!入我元老院、陛下封侯亦不为过!!”
  刘健现在是看开了,若是真有大功重赏又如何?!
  从前他们是担心宦官当政,打压文官系统导致他们后继无人、祸乱国朝。
  可如今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这些元老院的元老们之地位不要太超然了。
  能进元老院的内官,那也都是一心为国朝、心无私念之人。
  钱能若是此番报上来的是真的,如此巨大的功绩确实封侯并不为过。
  “不!此番……朕要亲自去!”
  弘治皇帝豁然起身,他的这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朝臣们傻眼了。
  刘健无比着急的作揖:“陛下!!……”
  “爱卿莫要劝了,朕此番出行不仅是为了亲自查验粮秣而已。”
  老刘的话都还没有出口,便被弘治皇帝打断了。
  “水师如今日渐隆重,欧罗巴威胁近在咫尺!前往夷州,与水师将校们相见一番是朕必然要做的。”
  弘治皇帝的话,让老刘沉默了。
  确实,欧罗巴人打来了。
  这已经是存在的事实,如今四大造船厂都在疯狂的赶工。
  大量的国防军军伍被抽调到了水师去,并招募了不少沿海渔家子弟。
  为的就是尽快的形成战斗力,应付可能的欧罗巴大军。
  此时弘治皇帝亲自前往水师基地,与将校们相见鼓舞士气是非常合适的。
  “太子年纪渐长,此番朕往夷州却正好让其暂主国政。”
  弘治皇帝顿了顿,接着道:“大明江山,终究是要交到他手里的。”
  “如今趁着元老院诸爱卿犹在、内阁诸部贤臣亦在,朕尚算力强时让他一试。”
  “便是有错漏疏忽,朕与诸位爱卿还能补上。”
  说着,弘治皇帝苦笑着道:“想当初,朕初即位时手足无措!确是错漏不少国事。”
  “如今既是有此机会,太子当多加锻炼。以知国事艰难,才懂祖宗不易。”
  原本打算劝阻的其余诸臣听得此言,也就没了言语。
  弘治皇帝的这话在理儿,现在太子渐长了。
  而且数次出行都做的不错,是时候压压担子、让他体会一下治国是啥感觉。
  反正有他们这批老家伙在,弘治皇帝又正当年富力强。
  就算是熊孩子闹出个啥错漏来,他们也能给收拾好。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让太子锻炼一番也是好事儿。
  “就如此订了!由忠武王暂领京师防务、元老院院正晦庵公、内阁西涯公随朕前往夷州亲查。”
  “诸部、司,各选侍郎随驾!痴虎儿,你亦随朕去吧!”
  玉螭虎本来老老实实的呆在一边,听得这话不由得“啊?!啊?!”。
  但看着弘治皇帝的表情,他还是无奈的拱手叹气:“臣,遵旨!”
  但此事并没有对外宣布,第二天的圣旨只是说弘治皇帝将御驾幸夷州。
  命太子监国、内阁并元老院辅,京师防务则是交由元老院院督忠武王张懋暂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