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渐渐的多出了几分尊重,还有羡慕。
李易得荆州之后,不是留在襄阳,就是在外征战,对于南阳的书院只能遥控指挥,虽然威望不减,但书院事务的主要执行权利都落在副院长的身上。
随着蔡邕被调往豫州,后来安排过去的陶谦又只是个面子工程,所以,在书院的管理上,除李易之外,黄承彦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二人,权柄非常重。
今日这些官员家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书院那边,即便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所以,没人愿意得罪黄承彦。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对黄承彦敬畏,更别提羡慕,真正起到这一作用的,是人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造纸,连弩,这两样目前对李易影响最大的事物,虽然主题和框架,包括开端都是李易点出来的,但真正让这些构想成为现实,并展开批量生产,产生收益或者实战效果的,却是黄月英。
因为人家,多少读书人不用再捧着厚厚的竹简?
因为人家,多少将士不需要用血肉之躯硬抗对面的冲锋,只是几轮连弩的箭雨就将对方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切一切,都为黄月英博得了极高的威望,无论是文官士子,还是武将兵卒,都是如此。
但黄月英毕竟是女子,又顺利的成李易的学生进阶到了夫人,众人再是膜拜,也不可能去找黄月英,于是,许多的荣耀都落在了黄承彦的身上,给老头子加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
这让所有人都对黄承彦充满了羡慕,虽然跟李易联姻的世家很多,但多是依附,唯独黄家不一样,人家的女儿自己就非常争气,让许多男儿都自愧不如。
在巨大的名望面前,黄承彦也确实飘了几天,但智者就是智者,黄承彦很快就冷静下来,还亲自找到李易,请李易取消了以黄月英命名连弩的想法。
这件事情传出后,黄家父女更是再次被人赞扬,但也有聪明的人看出,黄承彦是不想让黄月英与伏寿争将来母仪天下的位置。
与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风波不同,黄月英的名望是实打实的,支持者很多,是真的有竞争的实力的,但人家主动放弃了。
其中原因剖析起来很多,但总之,黄家父女二人的品德与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与敬重,这点即便是蒯越也比不了。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似乎想要聊连弩的事情,黄承彦揉了揉鼻子,干咳一声说到:“有件事大家可能还不清楚,恰好今日人多,都是同僚,老夫正好给大家透个信。”
果然,黄承彦这么一说,众人的注意力直接转移。
黄承彦微微一笑,继续道:“主公年前交代老夫,要在南阳书院建一个印书局,用白纸刊印天下书册,而且,正如主公当年所言,‘为往圣继绝学’,主公特意叮嘱,一册书若有百页,只以十页白纸计价,可谓是在赔钱卖书,就是为了传递学问,开民智,不使圣人之学断绝!”
一听是这种事情,当即就有人忍不住问道:“敢问先生,这些书册几时能够购买?”
其余人也是跃跃欲试,不管是真心追求学问,还是给李易捧场,全都不愿落后。
黄承彦嘿嘿一笑,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首次刊印,都是经典之学,不过数目有限,所以,几时能买到,老夫也说不好。”
众人一愣,印书局放在书院,黄承彦是副院长,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正当众人纳闷,黄承彦又是一声咳嗽,老脸微红,继续说道:“不过,若是有人家中藏有孤本,珍本,或者其他难觅的书册,可拿来书院让印书局借鉴一二,然后嘛,老夫徇私赠送几本新刊印的书册,倒也不是不可以。”
听罢,众人先是一愣,然后便是失笑,明白黄承彦是瞄上了他们家中的藏书。
而且,不难看出,这也是李易的意思,只是李易不好意思开口罢了,干脆就找个由头让黄承彦来出头。
蒯良摸了摸胡子,笑道:“黄兄应当知道,我蒯家的藏书在荆州不敢说是首屈一指,但也绝对前列,若是我将书送去了,你回礼不够,我可不依啊。”
黄承彦啧啧一声,不屑道:“这是印书,你当是抄书?”
伸手比划了几下,黄承彦有些得意的道:“只要排好板子,上好墨,一眨眼就是一页,那速度,可是比看书都快了十倍。”
蒯良眼中闪过一抹好奇,拱手道:“这么说来,越要亲自往南阳走一遭了?”
“你尽管来便是,只是到时候可莫要惊得合不拢嘴。”
黄承彦与蒯良说笑,其余人则是在盘算着自家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书册,毕竟有李易的意思在其中,继续藏着掖着难免太小气,而且,印书局的第一批书,他们也想要搏个彩头。
众人说笑的功夫,李易已经走到了发出轰隆声响的地方,还不等李易进去,一个女子就自其中迎了出来,正是对造纸与连弩出力甚大的黄月英。
“夫君!”
看到李易,黄月英抿嘴浅笑,如今的她虽然做了妇人打扮,看上去温婉了许多,但眸子中却丝毫不减与李易初见时的灵动与聪慧,而且,随着稚气的褪去以及见识的增加,黄月英尽管还不到双十,但已经有了独属于她的那种知性韵味。
“等会说完事情,你坐我马车,一起回家。”
李易走到黄月英身边,低声说了一句,然后站定,转头看向身后那些官员。
“见过夫人。”
众人没想到黄月英也在,当即安静了不少,齐齐一礼,然后看向李易。
黄月英对着众人福了一福,然后向李易说道:“之前就有了进展,现在虽然还不能实用,但简单演示已经足够。”
“那好。”
李易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诸位,随我来。”
众人满心好奇的跟着李易进入小院,只见其中除了给黄月英做护卫的十来个女剑士之外,还有七八个中年匠人,以及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疙瘩。
那铁疙瘩模样很是古怪,下面烧着火,里面咣当咣当乱响,喷着白烟,中间有一根木棍链接到了对面的水槽,那木棍也不知是怎地,不停的转动,通过一个半人高的缩小版水车不断的将水槽的中的水汲出。
所有人都是头一次看到如此新奇的一幕,李易也不着急解释,任由他们到近处观看。
“这是如何动起来的?难不成里面藏有活物?”
“不可能,没看到下面烧着火,连水都烧沸了,碰都碰不得,什么活物能在里面存活?”
“不是活物,难道是机扩,墨家的手段?”
“无论是活物还是机扩,某倒是觉得,关键是下面的炭火。”
“依据何在,要不你烧一个给我看看?”
……
众人议论纷纷,就连郭嘉、蒯越、荀攸这些聪明人都是满脸的惊奇,因为这个物件他们也是头一次看到,至于分析其中缘由,那就更别提了,纵然学富五车也只能一头雾水。
最终,所有人只能看向李易,想看看李易会怎么说。
李易微微一笑,拉着黄月英上前,指着面前正在不断漏气的蒸汽机,说道:“当初我观人烧茶,看到水烧开之后壶盖跳跃,便突发奇想,准备造出一件奇物,后来我与月英讲了此事,斟酌之后觉得可行,便寻了这几位工匠。”
李易看向一旁有些紧张的匠人,笑着对他们点头致意,然后说道:“众人齐心协力,用时大半年,经过数十次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改进,到现在终于有了今日这个半成品。”
说道这里的时候,李易也是颇为唏嘘。
他是穿越者,脑子里有着许多的奇思妙想,似乎可以轻易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但许多事情只有真正付诸行动,才会发现其中究竟有着多少的难处。
尤其是李易不会盖高炉,不会炼钢,不会烧玻璃,也不会配水泥,甚至抓个硫磺放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
所以,李易只能放慢脚步,寻找合适的匠人,提出目标,布置任务,给出思路,让这些两千年前的工匠们去寻找,摸索,一点点的向着他定下的目标接近,完成,最终超越。
只是这个过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就说面前的蒸汽机,这东西炸伤人都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漏气漏的厉害,也是李易特意交代的,生怕他的文臣武将被这铁疙瘩给一锅烩了。
看到李易脸上的怅然之色,众人不禁心生疑惑,黄月英注意到这一点,轻轻碰了碰他,李易当即回过来神来,晃了晃脑袋,继续说道:“那些太细节的东西,暂且先不提,诸位只要知道,以烈火在外灼烧,此物就能工作,带动外面杠杆不断运动,只要火焰不熄,再适当的往里面补充清水,此物就不会停歇,而被他带动的水车,同样运转不停,呵呵,诸位,你们说说,此物比之白纸,连弩,如何?”
第748章 蒸汽机
毕竟是古人,尽管都是时代的精英,称智商大多都在李易之上,但首次接触到蒸汽机这中东西,虽然惊奇,感觉不凡,但想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达到“物尽其用”的境界,确实是有些为难了。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我爹是袁术 (重曈) 起点VIP2021-03-16完结49.18万字 1912总推荐做人难,做袁耀更难!袁术道“某要称帝”袁耀两眼发光道&...
-
我老婆是书香闺秀 (可乐中毒) 起点VIP2021-04-03完结51.59万字 9175总推荐穿越到一个完全没印象的朝代,成为一名世家子,要说与自己老婆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