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大哥叫朱重八 (南城二爷)


  这年轻人,定是郭子兴手下的猛将。
  再开口,更可气几分,说道,“县令大人托在下,问几句话。”
  “也没啥问的。”朱五笑笑,“话,我在信里说明白了,投降保他的身家性命,不单是他,全城官吏,只要没有民愤的,都可以保全性命家产。”
  李善长心中微动,“有民愤的,如何?”
  “宰了,给百姓出气!”朱五笑道,“抄没家财,充做军资。”
  “若是好官呢?”李善长又问。
  “当然留着。”朱五说道,“继续造福一方,为百姓办事儿。”
  李善长继续问道,“城中百姓如何待之?”
  朱笑笑,“善待,我们这些穷汉子,造反造反之前也是穷人百姓。我们反的是大元的暴政,不是百姓!”
  李善长心中愈发惊奇,他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朝历代所谓义军什么样。杀官有理,祸害百姓也是穷凶极恶。
  可眼前这位青年头领,只是寥寥数语,就显得心有苍生,见识不凡。
  就听朱五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想啥,无非是怕我们进城祸害百姓。我们这些兄弟都是濠州子弟,跟定远百姓也都是乡亲。亲不亲家乡人,怎么能朝自己乡亲动手,入城之后秋毫无犯!”
  李善长大喜,笑道,“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口说无凭。”
  “还要我立字据?”朱五笑了,便说道,“行,拿纸笔来,写了回去给你县令看。”
  身后众人面面相觑,大伙都不认字的人,哪来的纸笔阿?
  朱五无奈,用小刀割了一块衣服,又咬咬牙,划破手指。
  信手在布上写道,“进城之后,不伤害百姓,不劫掠财产,不杀投降官吏。”
  落款,朱五。
  这个举动是朱五一时心血来潮,可在李善长心中却是惊涛骇浪。
  纵观史书,从没有人如此做过。哪怕是汉高祖刘邦也是入关中之后,才和当地父老约法三章。
  眼前这青年,军不过千人,地不过一城,却能不骄不躁,以百姓为本,以苍生为念,难得。
  想到这里,李善长心中一动,濠州与沛地不远,莫非这两淮之地,又要出个人物?
  写完之后,朱五把手指头伸嘴里嗦几下,含糊不清的说道,“天不早了,要投降早点的,弟兄们还没吃饭呢!”
  李善长珍重的将那块布叠好,拱手说道,“将军请静待佳音,在下告退!”
  “等会!”朱五笑着叫住他,说道,“你是个读书人,我这营里缺一个书记,你意下如何?对了,还未请教姓名。”
  “在下李善长!”李善长笑道,“在下先回城,稍后去拜见将军。”
  朱五顿时无语,这特娘的有毒吧。
  怎么重八哥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在老子面前蹦出来!还都死的特惨那种!
  想到这里他又看看蓝玉,后者正无聊的用长反扣手指甲。
  他是不懂历史,知道的历史名人没几个。可是他知道,蓝玉和李善长,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难兄难弟。
  ……
  却说李善长回城之后,县令就急不可耐的问道。
  “如何?”
  李善长笑道,“幸不辱命!”
  说完,把朱五的血书掏出,顺带把和朱五的谈话,叙述一遍。
  “他真的肯保全本官的身家性命?”县令依旧半信半疑,这也怪不得他,历来有人造反,第一件事就是杀官。
  李善长知道他的小心思,开口说道,“大人,千真万确,有字为证。话说回来,人家没必要糊弄咱们,若真是个心狠手辣的,直接攻城就是了,何必和你我说这些!”
  “罢了,罢了!开城,投降!”县令叹道。
  元至正十二年春,定远县全城投降,濠州左军指挥使朱五进驻定远。
  (这几天状态不好啊,明明构思好的情节文字,到嘴边就忘了,头疼!)


第58章 李善长
  百姓怕两灾,一是天宰,二是兵灾。
  因为这两灾,要你的命,你还没地方说理。
  昨夜红巾进城开始,家家户户房门紧闭,赶紧藏好粮食银钱,还有家里的大闺女小媳妇。
  只是百姓想象中的兵乱没来,除了大军进城时发出些声响外,这夜晚和往常一样。
  而且,还有巡夜的更夫,沿街敲锣。
  “红巾军替天行道,淮西子弟兵,只杀贪官污吏,不伤乡亲父老,与民秋毫无犯……”
  百姓恨这大元朝不拿他们当人,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但同样也恨造反的不拿他们当人,烧杀抢劫祸害地方。
  突然间拿刀的说不伤百姓,尤其是淮西子弟四个字,顿时让人心里安定许多。
  清晨,百姓们战战兢兢的推开房门,街面还和往常一样。只是时不时的有带着兵器的红巾士卒,到处张贴告示。
  有胆子大的老人,凑到告示前面张望,上面的文字不像官府写的那么文绉绉的,通俗易懂。
  “各位乡亲父老,俺们造反是因为官府不给活路,实在活不下去了。俺们造反是为了杀出一个盛世,人人有屋有田能吃饱。俺们的刀枪只对朝廷贪官,不对百姓。大伙该咋过日子就咋过,外甥打灯笼,照旧。若有百姓受到欺辱,大营就在县衙,大伙可以告状。”
  落款,濠州红巾左军指挥朱五。
  许多百姓读着这样的安民告示,不由得笑了出来。告示写的,就好像唠家常一样。
  这也是朱五的手臂,告示这玩意就是安定民心用的,写那么多废话没用,越简单学好。
  所以昨夜进城之后,他信手写几笔文字,就这么着。
  殊不知李善长看到之后,心中又起波澜。
  这位年纪轻轻的指挥使,郭大帅的义子,真人杰也。告示中那句人人有屋有田能吃饱,胜过千言万语。
  比红巾唱的那个杀尽天下不平强多了。老百姓不在乎平不平,在乎的是自己的肚子。
  这句人人有田能吃饱,简直道尽天下民心。
  一位商铺老板看了告示之后,又看看告示边上标枪一样站着的年轻士卒。
  笑道,“军爷,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那还有假?”士卒大声回道,“昨晚上,俺五哥就给俺们训话。那啥,进了城都给我夹着尾巴做人,赶欺负百姓抢东西,捣蛋黄子挤出来喂苍蝇!”
  围观百姓一阵哄笑,这士卒说的活灵活现。尤其是嘴里的淮地口音,听了亲切。
  有人问道,“后生,恁是哪的人阿?”
  “俺家钟离的。”
  “咦,俺外甥女嫁到那了,你认不认识老张家……”
  ……
  “县衙银库有官银七万两,铜钱三万吊。”
  “粮库有粮七千担,盐八百斤。”
  “生铁料子三千斤,牛皮一百三十张。”
  “有马骡等牲畜三百匹……”
  朱五坐在县衙外院的一处小楼上,内院还给原来的县令拄着。
  视线中县衙旁边的原来军营里,弟兄们正热火朝天的搭建房屋,嘹亮的号子震耳欲聋。
  身前,几个县城的小吏恭敬的报账。定远虽小,物资却不少,别说他这千把人,再来几千人也能养活。
  只是那些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来实在脑袋疼。可是他身边除了席应真,一个认字的都没有。
  朱五眼珠子转转落到边上静坐的李善长身上,昨儿自己嘴快,说请人家当随军书记,人家当真的,一大早就来报道。
  蓝玉都收了,也不差他一个。有才不要大逆不道,收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席应真老道不知怎么就看李善长顺眼了,说了不下十遍,大才。
  随后又吧唧吧唧嘴,就是面相不好,命苦了点。
  小吏报完了账,见朱五不说话也不敢吱声,两人偷偷的给李善长打眼色。
  “敢问将军,如何处置县里这些财货?”李善长慢条斯理的问道。
  “李先生!”朱五琢磨着如何称呼李善长,不管咋说他毕竟是第一个,投靠过来的读书人,必须优待。
  “不敢当先生二字,将军唤俺的字,百室便可!”李善长纠正道。
  “老李!”朱五想了一个你那么别扭的称呼,“城里铁料太少,我拨给你一万银子,你去筹集铁料招募工匠,有多少要多少。”
  “将军要打造兵器?”李善长问道。
  朱五点点头,兵器还好说主要是甲,官军的弓箭厉害。若是弟兄们都有铁甲,不至于死伤那么多。
  而且如今好不容易有钱了,火炮的事必须安排上。一想到官军的土台子,甚至以后要面对的攻城云梯,楼车。朱五就牙痒痒,要是有炮,一炮就能给他们打成零件。
  谁知李善长却似乎不太赞同,“将军,定远城中财物虽多,可也不能怎么用,一下就一万两?将军可知道,这钱能买多少粮食吗?
  在下以为,如今官军新败,官府正是闻风丧胆之际,应该一边多囤积粮草。一边招募兵员。扫清定远周边,兵锋直逼和滁二州,如此一来,定远才能安稳。”
  “两不耽误!”朱五笑道,“有句话咋说的来着,工什么什么事,必先什么什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善长一头黑线,这位朱将军应该不是如此粗鄙之人,怎么胡乱引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