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东西只有在传闻中听说过。
而且……
她倒是没想到,夫君已经想得那么长远了。
然后既然已经说到了,李纵也是道:“你也一样。”说完,李纵在心中又想到,可惜忘了什么食物富含叶酸了。
好像缺乏叶酸,会有小概率得什么病。
总之……
后世的女的,一般要生小孩了,都会对这些比较敏感。
他却是在办公室里听说过来的,当时就想着,万一有一天能用到呢?总之,无聊的知识又增加了。
莺儿听完了他的话,也是认真地点了点头,温声道:“那莺儿也跟夫君一样,好好备……”
“备孕。”
“嗯!”
“这就乖了!”
说完,莺儿便把她的头埋在他的胸前。
不过很快,就又滑到了下面,最后就变成枕着他的大腿。
两人如此坐了一会。
然后一夜又是过去。
……
第二日。
一匹快马突然现身李府所在的街道。
这倒是引来不少人的侧目,上一次就听说李纵被皇帝授了一个什么大官,在京城却是威风神气得很。
当然,后面这半句绝对是谣传传出来的,才一个太子中舍人,还不至于说是什么大官。
毕竟,此时还不算掌握什么实权,但谣言就是如此。
而且,这都还算是传得没那么离谱的了。
因而,大概知道一些内情的人,都在暗想,这李府今后怕是要兴旺起来了。
本来也打算过来拜访拜访一下李纵的。
只是一开始有点拉不下那脸皮,等到拉下了,却发现李纵已经去郡城了。
恰好这一天,何凌便看到了又一匹快马停在了李府的门口。
只见管家模样的人在门口与来者先是交流了一番,尔后,便看到里面有人出来。
毫无疑问是李纵,紧接着却是驿使觉得不麻烦进去了。
那驿使当众把一卷用黄色布帛做成的文书,而且是用一个盒子装着的,就交到了李纵的手上。
虽说看着应该不是圣旨,但是,果然!
这李府日后怕是要宦途得意。
何凌心中便立刻暗想道:“正该此时前去相交一番。”
……
李纵拆开盒子,拿出那卷文书。
按照时间推断的话,应该是他的‘科举制’有效果了。
毕竟,他大概已经把差不多所有科举制度的优缺点,都几乎没有半点保留地写完了。
可能他的这个制度放在此时是不合时宜的,但至少,这能证明,他是个能做事的人。
拆开盒子,那驿使也自己离开了。
上面果然是狗皇帝的书信。
他倒是完全没有看过皇帝的字是怎样的。
这般看来,果然,能当上狗皇帝的,几乎都没几个写字不行的。
这是狗皇帝的亲笔书信。
上面第一列,说的就是他跟太子的事,说是别人都是看不起太子,唯独只有他,对太子却是克尽臣职,而且对太子尊敬万分。如今要想在朝堂之中,找到像你这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了。
皇帝此时正在书房念着自己的那封信,却是喃喃道:“只是,你对太子这般好,目的又是为何?”
皇帝咳嗽了两声,然后又道:“不过不管你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当官,尊享高位也好,还是其余也罢,太子身边此时正缺乏能做事的人。”
寒暄完这个,皇帝接着在信中接着写道:“你的奏呈朕看过了,想法不错,只可惜,你生不逢时。当今天下,世家仍然横行,你的方法无疑于与全天下世家做对抗。”
喃喃道:“这也是朕最看不明白你的地方,李纵、李佩弦,你自己不也是世家吗?”
然而,竟然真的有为了皇帝的天下,而舍弃世家的。
这李佩弦,倒是他见到的头一遭。
至于对于李纵的那些箴言,可以这么说吧。
李纵倒是写得煞有其事,而皇帝也看得一身是汗,只是回过头来想想,倒是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因为,这些基本上朝堂中都有讨论过,而李纵,只是换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把这些都说的骇人听闻了一些罢了。
不过,能有此等见识的年轻人,也实属是少见了。
因此,皇帝接下来要做的却不是别的,李纵在他看来潜力是有的,但是怕就怕他年少气盛,万一一上来辅佐太子,就说要改革选官制度,要用他自己的科举制,那这天下只会乱得更快。虽然,皇帝也明白,李纵已经足够小心,但是,李纵在皇帝看来,仍然是一颗不稳定的核弹。
毕竟他今年才二十岁啊,又手拿科举制这样的能够动摇世家利益的东西。
因此……
皇帝接下来要做的依旧是先安抚李纵,说他能够设想得如此周到,很不错了,只是官职改革,急不来。
“你此刻要做的,就是静待时机。且不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都不能做。”
皇帝接着写道:“可惜你如今人微言轻,又尚且没有任何功劳,说起来……我那侄女,你没有碰过吧?”
李纵倒是没想到,皇帝竟然还写到了这个。
大概是皇帝想明白了,李纵日后肯定也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要是让他跟自己王叔联合起来,那以后,太子都说不得要被李纵架空。
因此,皇帝希望李纵成为朝中的第四方势力,那四方,一方是支持齐王的铮臣,一方是支持太子的谗官,一方是为了平衡势力的乐安王叔,最后第四方势力,才是李纵。
此时那群铮臣在乐安王叔与谗官的联合下,倒是被镇住了。
而那些谗官呢,皇帝当然知道这些人不顶用,只是他拿来打压铮臣的工具人罢了,所以,李纵迟早是要用来取代这些人的。
这大概便是此时他心中的构想吧。
虽说无可避免,到时候也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权倾朝野的李纵,但这不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皇帝却是问,李纵什么时候才能到京。
去京城?
李纵立刻便摇了摇头,去干嘛。现如今还不是时候。
第一百三十四章 鲜血如注
大概是近日来,路上连日下了几场暴雨。
所以高凤的信并没有立刻就出现在皇帝的手上。
直到皇帝在巍峨的皇宫中嘀咕完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纵,忽然,外面才有人来报。
说是高内官有信回来了。
皇帝闻言,也是瞬间露出了正色。
他命高凤去调查李纵,虽然李纵倒是借着太子,将他的想法都说给了他听。
明显,李纵这也是不信任高凤,不然,为何要借着太子的驿使?
当然,不管如何,两边的话他都要听,那倒是真的。
“呈上来吧。”
他说完,便有一名内官下去把那封信要了过来,而且恭敬地呈到他的面前。
还别说,这内容还是有点多的。
他打开后,足足有好几页。
他甩了甩,让纸摊开了些,然后借着烛光看了起来。
皇宫毕竟是皇宫,点蜡烛跟不要钱一样。
要知道蜡烛这东西,那是直到明清时期,才真正普及到民间。
因此即便此时已经是入夜了,然而皇宫内,却也是灯火通明。
甚至此时若是从上空往整个皇帝居住的宫殿俯视下去,那份来自天下权力中心的灯烛所发出的光辉更是无比地吸引人。
‘奴婢高凤拜见陛下,耗费月余,终得结果。奴婢在宝应县并未有听闻‘麒麟之才’的传闻……”
只见高凤上来的头两句,便让皇帝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好在,后面高凤倒是立刻道:“然而李纵、李佩弦,却实有巨才不错。更难的是,他还有着千里之志。若要奴婢来说,那奴婢觉得,此人正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王佐之才是也。”
所谓龙章凤姿,说的乃是他的文章写得好,凤姿则是说得他的外貌,而王佐之才,则是他的志向。
试想想,当一个人被评价为拥有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以及王佐之才。这到底是有多厉害!?如此,就是皇帝看了,都不由得心中一突。这高凤该不会是骗他的吧?这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高凤当然也要拿出一些证据。
于是……
诗文当中间杂着解释,便纷纷出现在皇帝的眼前。
先是一首王佐之才的诗,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皇帝读罢,感觉也就那样吧,哪里来的蛟龙的文采。
这不是诓他吗?
之后则是描写李纵的悠闲日子的诗。
绿树阴浓夏日长,这画面写得,天质自然他倒是真的看出来了。
可这跟龙章凤姿也没什么关系。
读到这里,倒是令他不知不觉地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心想——此人,尚未被世俗所压倒,因为若是被世俗压倒的人,又如何能够写出如此幽静的诗句来。
‘虽则看不出有任何大才,但是那份对比夏日的悠闲心境,倒是让朕给读出来了。,
‘此子心境悠然如此,却是有几分王佐之才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