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有种 (大罗罗)


  难道是开封府方面出了什么状况?官家要提前出关去了?
  那么明年的会试还办吗?会不会取消?会不会改在一个安全一些的地方举行?
  ......
  那群带剑书生其实想多了,赵楷在黄昏时分不顾严寒出灵泉宫,是为了迎接赵叔向和赵不试二人。
  他要用亲迎举动,告诉身边的“伙伴骑兵”和“女班直”们,赵叔向和赵不试二人非常重要!
  这样,陕西沿边五路的将门,也会重视赵叔向和赵不试。
  而有了他们的重视,赵叔向和赵不试就能比较容易的指挥从沿边五路召集来的军队了!
  没错,赵楷已经准备让赵叔向、赵不试两位宗室带兵出征了!
  不过他并不想让他们马上对上金贼,而是想让他们去干点以德服人的差事儿......他想让赵不试出任四川宣抚使,率军进入四川,去替长安朝廷控制这块极为富庶的土地!
  至于赵叔向的任务要困难一些,赵楷想让他出任荆湖路宣府使,督军南下控制荆湖北路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要控制富饶的江汉平原!
  当然了,赵不试和赵叔向要去的地方并不是敌对区,而是不知所措的中间区——现在没有了一个“开封朝廷”,却一下冒出两个新的大宋朝廷,所以许多地方的官府自己都很迷茫。
  他们到底该听长安天子的,还是应该听金陵天子的,还是应该两头都马马虎虎应付着?
  所以“中间地区”或是“两面官服”现在就出现在了许多长安天子和金陵天子都鞭长莫及,一时无法加以控制的地方。
  而四川和襄州以南的江汉平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许多州府已经脱离了大宋朝廷的管辖,而且还擅自截留了税款,没有解往长安或金陵。
  哪怕长安朝廷已经收复开封府,并且将在开封府举行科举考试的消息传出去后,反响也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所以还是得出动军队去以德服人啊!
  不过赵楷手头的兵力并不宽裕,抽调不出天策兵南下——现在大量的天策兵都开赴河东或是京西,去领取分给他们的土地了,仍然在赵楷身边的天策兵人数不多,还得分出一些留守长安,剩下的还得跟着赵楷去东征。
  因此这回南征巴蜀和江汉平原的军队主要是五路府兵,得到五路将门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另外,安排两个宗室将领当主帅,也是仔细盘算过的。
  首先,以宗室督军,可以加强大宋宗室“御武”的本钱——宗室归根结底是皇权的分身,宗室御武,实际上就是以君御武!
  其次,以赵家宗室为宣抚,可以提升赵楷的正统性,让巴蜀、江汉的地方官更容易接受赵楷这个“重开大宋”的官家。
  第三,当然是为了历练赵叔向和赵不试了,能够以统军的大宋宗室就这么几个,当然得好好栽培了。
  在戏水镇上的一处豪宅中,赵楷已经和赵不试、赵叔向见过面了——他们早就认识,都是“老开封”了。
  现在时过境迁,开封已经残破,他们只能聚在一起,遥想当年了......
  不过赵楷显然没有那两人伤感,和他们聊了几句开封风物,就话题一转,直入正题了。
  “皇叔祖,听说你在开封府时自称大王?”
  “官家,臣,臣......”赵叔向本来是坐着的,现在被惊得都趴在地上了。
  赵楷看着他,问:“皇叔祖,你自称的是亲王还是郡王?”
  “郡王,是郡王......”赵叔向其实根本没和手下说清楚这个,不过他觉得郡王比较小,罪过也能小一点。
  “好吧,”赵楷道,“那朕回头就封你为襄阳王......你就以襄阳王之尊南下平定荆湖北路!”
  什么?
  赵叔向一怔:我如果说自称亲王,难道就能封魏王了?
  赵楷又对赵不试道:“不试,皇叔祖都是郡王,你也当个郡王,封汉中王,并以汉中王之尊督军入蜀......荆湖北路和四川的得失,干系我朝能否筹集到足够的粮饷,所以朕希望你们能为朕全取二地。
  你们一定要以德服人,可知道了?”


第170章 大宋洪武年
  十二月二十日,年节将至,灵泉宫,紫宸殿,赵楷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议,正在这里举行。
  赵楷的大宋因为是“重开”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有点草台班子的意思,里里外外就这几号人,都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也没时间聚在一起开大会。而且聚集起来人也不多,看着也没有大朝会的样子。
  不过随着陕西将门和洛阳士大夫的相继投靠,赵楷的麾下总算也有了一点人才济济的样子,可以举行一场体面的大朝议了。
  而且现在的确有不少大事要和底下的臣子们好好的商议一番。
  头一件大事儿当然是赵楷的长安朝廷要大举东进和南下了!
  陕西虽然有关河之固,但是现在的关中早就不是天府之国了!在安置了五路军府,又将天策后军府安置在长安附近后,陕西的“纳粮之地”已经不足二百万亩。即便努力经营,年入也就是二十万余石麦子......这些收入正好用于补贴沿边五路军府的开支,根本连一斗麦子都入不了长安朝廷的府库。
  至于隔壁的河东,财入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因为河东最富庶的汾河谷地刚刚被金贼蹂躏过,两三年内都别指望什么田赋了。而且赵楷又把天策前军、天策右军、天策左军等三个军府摆在汾河谷地。还在河东西北角设置了府麟军府,在河东的东部山区设了太行军府。
  这五个军府现在已经有了接近七万之数的军户——同为军府,下辖的府兵户数目却是有多有寡的,天策九府的人最少,每府仅有万余户。河东二府较多,合计有约四万户。陕西五府的人数最多,再仔细清点之后,仍然有近十七万户!
  十六个军府相加,现在长安朝廷账面上的府兵户已经多达三十万户......总算在数量上不输给金国和西贼了。
  而根据各个军府的统计,安置一户府兵,平均要分田150亩并荫田100亩,或给荫田权400百亩——所谓荫田就是和兵役挂钩的免税私田,可以整体专卖和继承,但是新的田主必须承担兵役。
  总之,普通的土地一旦被登记成府兵荫田,那就和兵役牢牢捆绑了!
  而尚未分配土地的效用士,在入伍时都可以得到100亩的“荫田权”(刚开始给200亩,现在已经减少了一半),以抵充部分军饷。
  而府兵本人,也可以选择领取更多的“荫田权”以抵充授田——就是不要职分地,并以一亩职分换三亩荫田的标准,取得荫田权。
  如此安排的好处,是为了将愿意为国征战的河东、陕西等处的豪强地主都纳入府兵体系,而且还可以不必拿出官田充职分。
  坏处则是陕西、河东这两处“血税之地”的田赋收入几近于无......即便还有一些商税(不包括盐税),用来维持地方官衙,补贴一下当地的军府和驻军也就花完了。
  如果赵楷不东出,不仅剩下五个天策军府的土地没有着落,连朝廷的日常开支都会发生困难。另外,陕西五路军府下辖的府兵户太多,陕西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分给他们,所以必须得往外迁移一部分。
  所以对赵楷言,根本就没有什么“偏安”,也别想着凭借关河之险要好好“种几年田”......要这么想就是在等死!
  至于在陕西发展工商业,进化到资本主义......更是没谱的事情!
  宋朝的陕西根本就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土壤,工商业的基础甚至还不如“穷堂”呢!
  唐朝的长安城好歹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而到了宋朝,丝绸之路已经改道了,大头走海路,还剩下一点小买卖也得绕开西夏这匹恶狼,大多走北道直接去燕云了。
  因此在整合好了陕西和河东的军事力量之后,赵楷就得尽快打出去抢地盘了!
  得趁着大家伙的热乎劲儿没过去,才能让他们自带干粮帮着打仗啊!
  所以政事堂和枢密院在整个冬天,都在准备出兵打仗!
  现在已经将最终的计划拟定好了。
  根据这份计划,长安朝廷的兵力将要分成五路,一路入川;一路入荆州;一路东出至广武山——开封府一线;一路留守河东;一路留守陕西。
  其中入川、入荆州两路预计要动员五万府兵和两万民壮!
  东出至广武山——开封府一线至少要出动十万大军和三万民壮!
  其余的兵力则留守河东、陕西,不需要特别的动员,只要轮番服役即可。
  而入川这一路的主帅是汉中王赵不试——汉中王入蜀,一听就知道会成功啊!
  入荆州的则是襄阳王赵叔向......赵楷前世里觉得《七侠五义》里面的襄阳王廷牛逼的,所以就把这个名号给了赵叔向,应该也能壮一下声势吧?
  留守河东的还是代王赵植。
  而在长安坐镇的则是赵楷的十八弟赵榛,他刚刚封了个灵武王,应该会很灵的。
  “兵将加上民壮要出动二十万人......”朝议刚刚开始,赵楷就将出兵规模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了,“那么多人,粮饷支出一定很多吧?能够承担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