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天子又道:“有天策将军在,金贼好过不了......朕若能用好这二十年,一定可以为先帝报仇雪恨的!”
这是在定国策!
这下所有的大臣都明白了!
赵桓这个金陵天子的国策就是“坐守东南二十年”......但同时不忘北上复中原。
对于西、北二敌,赵桓则是区别对待......虽然一家300万的岁贡不能不给。但是赵楷是“天策上将军”,金人则是贼!
给岁贡是真的打不过......
但是赵桓始终没有忘记金人是他的杀父仇人......他虽然怂,但得国是正当的!
金贼手里也没有个“一圣”可以威胁他,只有个赵构......不过他是老九,上面一大堆哥哥,都死绝了才能到他。
所以赵桓的江山不是捡来的,他得坐得正。
什么“杀楷言和”的,在他这里是不行的,至少不能公开干。
“不知官家想如何生聚?如何教训?”李纲虚心发问,“请陛下明示。”
赵桓今年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已经是长君了,而且当了多年的太子,手腕如何大家都知道......他也就不能打,其他方面都还行。之前又用雷霆手段杀了六贼,现在又乾纲独断拿出了“不战、不和、纳贡、开科举”的方针,所以李纲可不敢不把他当回事儿。
“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赵桓侃侃而道,“朕也将遵循孟子之言治理东南。应该先让东南之民安居乐业,家有余财,然后才能从其余财之中索取一些,以充国库。国库充裕了,才能招募壮士,严加训练,同时再打造足够多的兵器给壮士们使用。兵精、械足、粮饷充沛,北伐自然可以一举成功。
朕遍览东晋南北朝之史,发现北伐之功,在于一举。再三必衰!昔日宋武帝气吞万里如虎,若能一鼓作气,胡夏、北魏,谁人能敌?可惜宋武北伐半途而废......
如今的情况,也和东晋时类似......北方纷乱,东南偏安。朕如果想超过刘裕,就必须积攒起足够的力量,以求一举成功,绝不可实力不备就盲目北伐,徒耗实力。”
李纲无语了......上回跑徐州的时候说要学楚霸王,结果也没见你自刎乌江,而是跑到江东来当偏安之君了。
现在又要学刘裕......好像你弟弟赵楷比较像刘裕啊!
赵桓知道大臣们都不相信自己,于是朗声道:“如今北方有天策上将军牵制金贼,应该可以维持一二十年......既如此,朕何不先治理好江东之地,再聚二十万北府精兵,攒万万粮秣财货,然后伺机北伐,与天策会猎中原,何愁大仇不报?”
“官家,”已经如愿以偿当上东府大相公的耿南仲扬声附和道,“官家圣明!昔日一个小小的西贼,我朝历经百年征伐也未取胜,如今的金贼强悍如此,没有二十年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而奢谈北伐者,实是误国之贼也!”
“耿相言重了!”赵桓知道耿南仲马上要怼李纲了,赶紧出言阻止。
赵桓现在不能处分李纲......虽然这货每战皆北,丢了地盘还丢了个官家!
但是李纲一直都是赵桓的有力支持者!
站队正确,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赵桓现在严惩李纲,那他的金陵天子就别当了,他手底下谁不是误国之贼?干脆大家都投赵楷去算了!
耿南仲也明白赵桓的心意——他也不是真的要追究,只是想敲打一下李纲,让他别一天到晚喊打喊杀的。
“官家,”接替耿南仲知枢密院事的何栗出列道,“臣以为,以如今朝廷的实力,恢复的确是奢谈,与其奢谈恢复,不如好好商量怎么保全东南半壁江山为好。”
这话一出,殿中的臣子都眉头大皱。
“何卿,卿有何良谋?”赵桓问。
何栗当然是有良谋的,他是状元啊!赵桓做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他有办法,所以早就想让他进京辅弼。不过因为开封被围和之后的一路逃亡,没有机会用他。直到赵桓过了淮河,才把他从泰州招到身边,还和他讨论军事方略,知道他有办法才会提他当元枢。
何栗当下就进言道:“官家,臣建议设立淮东、淮西、荆湖和江南四道总管,以总领军事,兼管民政。同时设立长江制置使和沿海制置使,前者管长江水师,后者管沿海水师。如此便可以将东南防务都理得井井有条了,之后再要整顿或扩充,就容易多了。”
“四道总管和两位制帅让谁去担任?”赵桓问。
何栗道:“四道总管都应该由文臣出任,臣愿意领其中一道,还有三道,臣推荐李使相、张叔夜和汪伯彦出任。至于两位制帅可以由武将担任......臣不知将帅才能,就不推荐了。”
赵桓点点头,又看着李纲,“李卿,你愿意出任哪一道的总管?”
第166章 何以御武?以君御武!
四更还是没有完成,罗罗明天继续挑战!大家给点订阅和月票鼓励一下吧!
.......
在何栗和赵桓的一唱一和之下,今天这场朝议的主题已经从卧薪尝胆二十年,转到了恢复以文御武的大宋基本国策上去了!
没错,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赵桓也还是要恢复以文御武的!
可别以为赵桓傻了,不知道大宋的以文御武国策其实是弱军弱国之法。可是不以文御武,又何以御武?
哦,这个答案赵桓其实知道。不以文御武,就只有以宦官御武、以外戚御武、以武御武和以君王之武德御武这三条路线了。
以宦官御武的路数唐朝已经试过了......好像对天子不大友好啊!而且也不见得能打,唐朝的宦官能不能打赵桓不清楚,但是他老爹庄宗皇帝信任的几个军事宦官仿佛都不怎么样,比起厉害一点的文官阃帅还不如呢!
以外戚御武的事情汉朝经常来,外戚们要立功以巩固地位,所以在用兵打仗的问题上还算上心。不过赵桓却觉得自己的“丈人团”根本就是“怂人团”,让他们去御武那还是用文官吧。
当然了,如果“怂人团”变成“恶人团”,赵桓一样不敢用他们......老丈人夺女婿家的江山的事儿还少吗?
至于以武御武......有个叫郭(柴)荣的皇帝好像试过了,效果如何?看看现在的金陵天子、长安天子姓什么就知道了——好好的殿前都检点,咋睡了一觉就当皇帝了呢?
所以这条路子其实也走不通的。
既然宦官、外戚、武将这三者都靠不住,那么靠得住的也就只有以君御武和文御武这两个路子了
而赵宋开国的时候,其实不搞以文御武......赵匡胤自己就是军事家,打仗那么让人兴奋的事情,他自己不玩,去给一群文官瞎指挥吗?
根本不可能啊!文官去玩了,赵匡胤还玩什么?
所以赵匡胤其实是“以君御武”,而不是“以文御武”。
至于后世拥有“高梁河车神”这个浑号的赵光义,当然也是要自己下场玩的!
要不然他怎么当得上“高梁河车神”?虽然他被契丹人揍趴下了,但是还是在贯彻“以君御武”,甚至还搞出了临阵授图这种昏招。
而在“高梁河车神”之后的宋朝皇帝,一个个都病病歪歪的,以至于要让太医院出来的懂医术的宦官带着各种急救药物,寸步不离的跟着,准备随时救命!
就这样的皇帝,当然不可能去“御武”了,所以原本作为天子御武助手的文官,就把“御武”的权力拿过去,帮着皇帝瞎指挥了。
赵桓的身体其实不错,历史上他喝着东北风都活到56岁,最后还是被完颜亮给弄死的!
所以他是可以临阵御武的......但是他怂啊!
所以以君御武赵桓也不敢实行,要不然他早就步了赵佶的后尘,现在只怕连谥号都已经有了!
因此在赵桓过淮河的时候,就和耿南仲、何栗商量好了要恢复以文御武的传统。
而设立四道总管,用军政财大权集于一身的文臣大吏去压制下面的武臣,则是何栗给赵桓出得高招。
“官家,”李纲其实也赞成以文御武,要不然他能干什么?于是他就对赵桓道,“臣以为在淮东、淮西、荆湖、江南等四道之中,以江南道最为紧要。所以臣愿意提领江南道,为朝廷守住门户和庭院!有纲在一日,决不让敌人靠近金陵城池!”
李纲选择也在赵桓、耿南仲、何栗的计划当中。因为这个两江总管是保卫官家、保卫朝廷的大吏。要担当此任,
首先要对官家忠诚!
不是忠大宋,而是忠官家本人!
李纲虽然战无不败,但是他够忠心,而且还是对赵桓忠心。
其次是手里要有点实力,要能镇住刘光世和范琼这样带兵的将领。李纲又得到了种家军的支持,有种师中、种师闵中的一个跟他去两江,刘光世和范琼是不敢造次的。这样出镇淮西和荆湖的大吏就容易办事了......
看见李纲如了自己的愿,赵桓欣慰的点点头,笑着道:“有李卿镇守两江,朕就能安枕了。”他又对张叔夜道,“张叔夜,你是知兵的,而且还在淮东任过官,淮东总管由你来当吧!”
张叔夜手里也有一支义兵,所以能替赵桓牢牢守住扬州城。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古代当大佬 (飘雪恋歌) 起点VIP2020-09-13完结欢迎来到架空时代!有什么想法就评论出来,说不定能在书里实现!(好吧,我就是想抄书评!)...
-
水浒豪杰传 (固执的胖子) 原首发于起点中文网,悠空网VIP2019-01-12完结水浒好汉中,九纹龙史进最先出场。史家庄的高富帅,拜王进为师,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