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历史系之狼
- 入库:04.13
“治理天下,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我总是在教导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总是劝说你要放慢脚步,自己却没有这么做...我平日里总是觉得你的行为是骨子里所特有的,却没有想到,这居然是因为我自己的影响....”,赵括忽然停下来,他看着嬴政,认真的说道:“以后,我不会再插手庙堂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我就交给李斯,韩非他们去办...”
皇帝大惊,他问道:“可是,如果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呢?他们做的并没有您做的好,况且您又不老!”
“不,我迟早都要离开,如果什么事都要我自己来做,将来我不在了,又该怎么办呢?我相信他们,他们会做得更好...一王天下,战乱刚刚结束...我们想要在这战后的废墟上建立一个盛世,那就只能一步一步的建设,不然,我就是凭空建立了一个高楼,等我放开手,这高楼也因为地基不稳而倒下去的。”
“与其如此,不如还是专心的打地基,让后人们一点点的来建设吧。”
皇帝愣住了,他看着父亲,不知该说些什么,赵括看向了他,说道:“你还年轻,想要做很多事情,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皇帝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受教,赵括坐了下来,两人又聊起了天下的事情,赵括这一路上,倒是看到了不少让他安心的场面。
除却燕地和楚地部分地区,其余百姓们都拥有充足的粮食,在北方各地,人们也有足够的御寒之物,不至于被冻杀,虽说达不到让百姓们丰衣足食,百业兴旺的大盛世,可是比起从前的乱世,那是有天壤之别的。保持着如今的发展势头,大盛之世,迟早都能到来,赵括就是在盼望着那一天,可是他心里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等来那一天。
父子两人正在聊着,赵修和冒顿就冲进了府邸里,气喘吁吁的,赵修抬起头来,看到了皇帝,眼前一亮,叫着伯父,就冲到了嬴政的怀里,嬴政笑呵呵的抚摸着他的头,嬴政对自己的儿子非常的严厉,而对自己的侄子却那么的热情,这让他的几个孩子都有些羡慕,可是无能为力。
嬴政抬起头来,看着面前那个服饰皆与中原不同的孩子,思索了片刻,问道:“这就是那个东胡的王子?”
赵修抢先说道:“他就是!”
冒顿抬起头来,打量着面前这个中原的大“单于”,自从来到秦国后,他知道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匈奴对秦的误解,他已经明白了秦的恐怖,他的疆域,他的人口,他的所有一切,都不是匈奴所能媲美的,对于崇拜强者的冒顿来说,面前这个男人,天生就带着一种可怕而又令人敬重的气质,他暗自将父亲的气质与面前这个皇帝拿来对比,随后发现,他那父亲,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而皇帝也是打量着面前这个孩子,不知为什么,他看到了这个孩子的眼眸,孩子的眼眸里带着一种骄傲,一种莫名的霸气,仿佛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低下头来,皇帝心里既喜欢,却又不太喜欢,就仿佛,他在这个胡人孩子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两位不同文化的第一位统一者,此刻对视着。
第四百七十九章 现在知道了嘛?
接下来的时日里,赵括就过的较为清闲了,他听取了黄石公的建议,不再急着完成自己脑海里的那些变革,给与百姓和官吏一个缓气的机会。只是,赵括忽然不再插手,进行了大半的新政就落在了皇帝,左右丞相的手里。皇帝一直都是急性子,你让他坐在王宫里,安静的看着各地发展,这是不太可能的。
他总是想要做点什么出来,而左右丞相,对未来的策略的看法都不太一样,韩非认为秦国接下来的目标应当是在制度上,从制度上完成一个全新的转变,而其余事情都要为制度的改变而让步。秦国向来很重视未来战略,从范雎的东进战略,到吕不韦时期的大一统战略,到李斯时代的新政战略。
韩非就是新政的坚决拥护者,不只是因为这是老师所提出的,更是因为韩非看到了改变制度的重要性,让秦国变成秦朝,不是完成大一统就可以的,还要搭配出一系列能与大一统相配合的制度才可以。赵括先前的变法,似乎是给了韩非不少的启发,韩非就提出了四种制度上的变革。
首先是对地方制度的变革,地方必须尽快完成整合,如今在各地设立了郡,可是县城乡邑还没有准确的划分,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就是地方官吏问题,天下刚刚平定,官吏们就开始了贪赃枉法,韩非也担心未来会出现更恶劣的事情,故而要设立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韩非直接建议在地方上设立监察区。
所谓的监察区,就是将几个郡划分出一个监察区,由皇帝直接派遣官吏来进行监察,巡察所属郡、县,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地位更是在地方治政官吏之上。按着韩非的想法,他要将天下划分成十个监察区。很多赵括无意间说过的话,都成为了韩非的钻研方向。
韩非想要将天下分成幽,冀,并,兖,青,扬,荆,益,凉,司等十个监察区,每个州派遣刺史,直接督察。而这么大的事情,在韩非的四个问题里,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韩非的第二个变革是针对律法,韩非提出将律法进行划分,制定基本律和刑律,民律,经济律等等,其中基本律是不得修改,帝王也要遵从的。
为了避免律法不再适用,韩非制定了苛刻的修改方案,若是要修改律法,必须要百官共同聚齐,通过商谈后才能修改,就是皇帝也不能私自的修改违背。韩非的这一个观念,律法至上,却是正式让法家走出了全新的一步,从前的法家是为了君王服务的,就是商鞅这些人也承认这一点,律法只是君王统治百姓的工具,君王本身是不受律法限制的。
而韩非则是想要将律法从君王手里夺走,成为天下稳定的工具,想要将皇帝也关进律法的笼子里去。原先团结一心的法家,在韩非踏出这一步后,彻底的分裂,出现了律法辅王和律法为国的两种思想。韩非将君王与国家分裂开来,这若是原先的始皇帝,大概已经将他车裂。
可如今的皇帝,并没有那么的暴躁,面对韩非的这项提议,皇帝心里是很不喜,作为一代雄主,始皇帝当然是不想要进笼子的,何况如今的他,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连三皇五帝都不被他放在眼里,如此高傲霸道的人,你指望他会遵从律法?这有些不太可能,可是当韩非来拜见始皇帝的时候,皇帝还是愿意与他见面。
韩非就是来劝说皇帝的,而皇帝不愿意亲自与韩非解释,故而韩非看到皇帝面前坐着不少的大臣,这些人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一看就是皇帝手里的刀。当韩非选择坐下来后,群臣就开始了发难,最先是齐人茅焦,这位曾担任南郡太守,赵括也承认他的能力,可惜,这个人太过守旧,根本不能接受韩非的学说。
“我听闻,民众在乎的是鼎,还会去尊重贵族吗?如果尊卑贵贱的等级被打乱,那么该如何治理国家呢?您如今的作法,可不只是要将律法刻在鼎上来让他们诉讼,而是要将君王放在鼎内分食啊!!”,茅焦开口就用了个典故,跟这些人吵架,你读的书不够多是吵不起来的。
茅焦说的是当初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的时候,孔子所说的话,用意有两个,一个是提醒韩非不要忘记了尊贵区别,第二个就是律法要掌握在贵族手里才能治理好国家。
“我听闻,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这就是铸鼎的原因了。而我想要做的,就是让主政者对自己的是非准则能事先掌控,对个人的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子产铸鼎,律法公开,商君成书,秦国兴起,用准确的文字来明确律法,告知主政者是非对错,这怎么能算是分食呢?”
“您说尊卑贵贱,那我就要询问您了,尊贵的人是否就不会犯错?低贱的人是否就没有功德?那尊贵的人犯了错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他的尊贵?低贱的人若是做了善事又是否能变的尊贵?尊贵和低贱本来就是可以转变的,您这样的说毫无道理啊!”,韩非瞪大了双眼,毫不客气。
茅焦脸色赤红,他说道:“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桓子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卫人要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仲叔于奚谢绝,却请求朝见时用曲悬、繁缨之礼,卫君答应了仲叔于奚的请求。孔子说: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韩非冷笑了起来,他说道:“既然您提起了孔子,那我也要告诉您一件事。”
“您是想说制定律法和施行律法是君王的特权,当初子产不允许摧毁学校,任由学者议论,孔子说:若是再有人给他说子产不仁义,他是不会相信的!”,韩非愤怒的说道:“难道君王的尊贵不是来自国家的强大吗?如齐王,赵王,他们同样也是君王,他们的尊贵又能如何?对国家有利的制度,会让君王变得更加尊贵,而不利于国家的制度,却会让君王变得与奴隶一样!”
相似小说推荐
-
水浒豪杰传 (固执的胖子) 原首发于起点中文网,悠空网VIP2019-01-12完结水浒好汉中,九纹龙史进最先出场。史家庄的高富帅,拜王进为师,收了...
-
两千年不死 (芸阁) 起点VIP2019-12-07完结江晓活了两千年。第一世,她走过先秦的风土;第二世,她随着项羽逐鹿天下;第三世,她和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