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豪杰传 (固执的胖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固执的胖子
- 入库:04.13
杨志、王寅拱手喝道:“末将在!”
“本王命你们为左右军大将,护卫中军两翼!”
“末将尊令!”
“李应!”
李应拱手喝道:“末将在!”
“本王命你们为后军大将,负责押送粮草军械!”
“末将尊令!”
“本王自令中军,命林冲、鲁智深、栾廷玉、呼延灼、秦明、史文恭、庞万春、凌振各率本部兵马守护中军!”
林冲、鲁智深、栾廷玉等将军听到命令,齐齐站出来拱手喝道:“末将尊令!”
安排好出征的人手后,史进朗声对朱武喊道:“信州、开州是抵御女真族、高丽的军事要地。朱武,等下你派人多给朱仝、宗泽加送箭矢、弹药。告诉他们,在我大军击溃辽军之前,不得放一兵一卒进辽阳,否则严惩不贷!命阮小二率领本部兵马日夜巡驻渤海,确保我辽阳、金州的安全。命李俊、张横配合李逵、王英两人自渤海入黄海,不停息地骚扰高丽,好拖在高丽大军,不让高丽给我军带来麻烦!令辽东各地都地加强了战备,以防范辽国可能派出的偏师余部的袭击!”
朱武点头说:“微臣即可去办!””
“嗯!”史进点头对辽阳知府大公鼎说道。“鼎公,安抚民心,筹备粮草就要劳烦你多费心些了。人力钱财上你不用担心,我会叫蒋敬为你筹备好!”
辽阳府有三十多万人口,占据了辽东三分之二的人口。
只要辽阳稳,辽东就稳了!
“臣定必不有负王爷所托!”大公鼎躬身领命道。
“蒋敬,粮草物资调拨之事,劳你多费心了!”转过头,史进对神算子蒋敬嘱咐道。
“王爷放心,臣定不会耽误大事!”蒋敬站起来拱手说道。
史进喊道:“大军北上,必然会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裴宣你主管刑部,要多加留心。有作乱反叛者,准许你先斩后奏!”
自从被史进任命刑部尚书后,已经很少人喊裴宣“铁面孔目”的绰号,相熟的人多半都是戏称“铁面判官”裴宣了。
裴宣听到史进的命令后,面无表情地喊道:“微臣尊令!”
逐一吩咐留守辽东的官员的事务后,史进喊道:“在本王出征期间,辽东政务大事一切由许贯中负责。希望诸位同心协力帮助许军师稳定辽东,确保我大军能安心对付辽国!”
大公鼎、蒋敬、裴宣等人忙躬身拱手喊道:“臣遵令!”
……
政和五年七月十九日,黄道吉日。
史进在公孙胜的协助下,举行了一场浩打庄严的祭祀仪式后。
随着轰隆的金鼓震天撼地地响起、雄浑激昂的号角声直冲云霄,十万大军开拔。出辽阳,朝着显州进发。
前后三军,一齐进发,各随队伍,甚是严整。
随着史进率领十万大军出征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震动!
第一百一十四章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几千甚至几万兵马,靠着阴谋诡计,是很能快速战胜敌军的。
但是十万以上兵马的大兵团作战,除非主将太过昏庸。不然单纯想靠偷袭、设下埋伏,就可以简单快速击溃敌军取得胜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上十万的大兵团,不管是行军,还是扎营,大军都是分成几部,占地几里,十几里,前后呼应,左右有序。
同时也都会派出前锋探路,派出探子搜查打探,以便有时间警示中军。
在这么多人的搜查下,要想隐藏住大军,不被敌人探子发现,基本上是很难的。
派少量部队长途奔袭不是说没有可能,但风险很高。
要想长途奔袭,必然是精锐部队才能做到。
一旦被敌军发现,有了警惕呢?
长途奔袭,部队本来就疲惫了。一旦偷袭不成功,敌人以逸待劳,袭击的部队连逃跑都做不到,直接是被人歼灭了。
不说部队战败,容易影响到全军士气低落。更重要的是精锐部队都死了,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这一战还怎么打!
当然除了有探子,有警惕意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或者说是后勤。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本来士兵每天都需要消耗粮食。
为什么发生了战争,会消耗巨大呢?
为什么古代那些文官、皇帝那么害怕战争,有时宁愿花钱买平安呢?
这是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士兵就要上前线。前后就有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结束战争。
不算那些因为战亡,导致的人口下降。
士兵打仗是每天花力气的,是需要进食的,是需要补充损害的器械的。
那这些粮食器械从哪里来?
当然是要从后方运送过去了。
当年淮海战役时,红军动用了60万正规军加40万民兵。
为了保证前线的物资供给,红军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
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淮海战役胜利后,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近现代都需要这么多人,更不用说古代了。
古代没有足够的肉类食物补充,一个士兵出征的话,一个月至少需要2石粮食,才能保证吃饱,有力气作战。
如果是长达三个月的行军作战,一个士兵就需要6石的粮食。
现在史进出兵十万人,为了保证粮食的供给,至少需要准备60万石粮食,约合6千万斤粮食。
这还只是粮食,还不包括箭矢、盔甲、药石等其他必备物资。
一个人士兵要行军,要负责自己的兵器,还要考虑突然爆发的战斗,因此最多也就是能带着五天的粮食上路。
不然别说打仗了,光是那些粮食器械都可以直接累垮一支军队了。
那这么多粮食怎么办?
只能征召百姓服徭役来运送,在古代如果出动十万兵马远征,最少需要三四十万劳役帮着运送物资,才能保证物资的运输。
不过如果有马车、牛车这些的话,就可以大大减少劳役。
至于历史上那些所谓的百万大军,基本上都是不懂兵事的文官,直接是将运送物资粮草的劳役都算进去的。
正规军队只怕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万!
征召了百姓,除了百姓需要丢下手头上的事来完成徭役,没办法耕种。这些服徭役的百姓也同样需要消耗食物的(很多朝代,百姓服徭役是自个出粮食的。但是一般情况下,百姓服徭役,朝廷是要免税赋的,所以到最后算起来百姓吃的还是朝廷的)。
战线越长,供给运送越困难,需要抽调的百姓就越多,消耗的粮食越多。
而且这么多粮食物资除了很大一部分是随军前进的,其他都设立几个粮仓屯放。
战线的拉长,运送粮食队伍就越容易给偷袭。处处需要护卫,处处分兵。
设立的粮仓也越多,越容易给敌人发现偷袭。
粮食耗费巨大以外,那些破损的武器、药石,以及战后的封赏等等,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汉武帝北击匈奴,极大地扩充了汉朝疆土,不过也因此也花光了三代帝王的积蓄,掏空了国库。
也是古代为什么那么多文臣帝王不愿意北上攻打游牧民族的根本缘故,花费巨大,回报小!
为了保证这次出征的粮草军械,史进可是将这几年储备都快花光了。
准备了将近8千万斤粮食,是从山东、南方,甚至占城等地收购回来的。
辽东人口本来就不多,史进也无法抽调那么多劳役。不然不用打,辽东百姓自己先起义反抗了。
为了保证物资的运输,史进抽调了5千匹驽马改成马车,征召2万百姓,以及5千奴隶。还派立地太岁阮小二、赤须龙费保率领大小船只近百艘,日夜不停通过海运护送物资。
这才保证了大军物资供给。
辽国出动20万大军,这需要的物资更是海量。
以往辽国出征,经常情况是不组织后勤供应,按照辽朝军制,“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榖骑,四出抄掠以供之”。
不过这是以前,和敌国交战,当然可以这样干。
但现在辽国可以说在自己的“本国”作战,多少也要有点顾忌。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筹备粮草,辽国前后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才筹备好大军2个月的粮草。
这些海量的粮草物资都是对战双方千辛万苦才筹备出来的,一旦战败,多年辛苦付之东流。
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再筹备到那么多粮草物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冒险?
但凡能成为名帅都不会冒着将全军置于如同摇骰子,赌大小这种高风险的决策中去的,都是力求不败而后胜之。
所以只要是大兵团作战,主将元帅都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辅。
正面对峙,看到不能正面击溃对手了,才会寻求破敌良机。
就如同官渡之战,曹操也是在正面和袁绍对峙了几个月。然后曹操趁机偷袭粮仓,才大败袁绍。
就如同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也是在正面和曹操对峙,然后才设计火烧赤壁,才大败曹操。
相似小说推荐
-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鲸鱼阅读VIP2019-05-30完结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公元1127年,这一年正是大宋靖康元年。已经日薄西山的大宋王朝...
-
三国隐侯 (北冰鱼) 红薯网VIP2019-01-19完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