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这天早上,梁清和平常一样,一大早就带着早点——一个白饼到位于杭州城南的杭州报社上班,他去年考取了举人,但是经济地位并没有多少提高,虽然说在宋朝举人是可以资格候补官员的,但是他一个穷苦家的孩子没有门路怎么会轮到他?所以生活并没有多大变化,白天在报社当编辑,领一些薪水,业余时间则温习功课准备考取进士,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很充实。但是今天刚到报社的二层小楼,就看到同事一脸羡慕的望着他。
  “恭喜啊,白东”一个年轻的编辑笑着说:“吏部来文书招你去报道,看来你要做官了啊。”梁清听着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要做官?不可能。这个时候有人叫他去社长那里去一趟。
  临安报社的社长现在是欧阳澈担任,等梁清进去就看到他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手里拿着一份文书。他看到梁清走进来也也没说话就把文书递给了他,正是吏部招自己去报道的通知,上面盖着鲜红的吏部大印,这一刻梁清感觉自己的心剧烈跳动起来。这竟然是真的!
  “恭喜,白东老弟。”欧阳澈祝贺着,心里还带着一丝羡慕。因为只有他清楚,梁清将来要做什么工作!在皇上身边当差啊,想想就令人羡慕。
  当时欧阳澈从扬州到临安报社的时候,赵君还亲自见了欧阳澈一面,笑着原打算将欧阳澈调到自己身边做一些文书工作,但是杭州报社这个职位实在是太重要,非欧阳澈莫属,就只好忍痛割爱了。今日突然调梁清去吏部报道,而且上面没有写明任何就职机构和官职,欧阳澈就敏锐的感觉到有可能就是当初赵君所说的那份工作。
  “欧阳先生,您知道为何吏部招我,去做什么差事?”梁清有些好奇。
  “如果我猜测没错的话,应该是到官家身边当差,做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欧阳澈的声音故意压低,但是传到梁清的耳朵里无异于晴天霹雳。
  “什么?到官家身边当差?!我一个小小举子,官家怎么会记着我?”梁清惊讶万分。
  “还记得建炎三年发生在西子湖边的那场辩论会吗?”欧阳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自然记得。”梁清经过欧阳澈这么一提醒猛然想起也就是在那次士子聚会上,梁清见到了当时还是驸马的赵君,而且只见过他一面以后再无交集。
  “你是说…….”梁清惊讶的再一次说不出话来。
  “对,就是那次聚会,官家就很欣赏你,后来就一直注意着你在报社的情况,所以说白东兄老弟你早就简帝在心啊。”欧阳澈说道。
  梁清顿时激动起来,有些语无伦次,他看着欧阳澈抱拳说道:“多谢欧阳先生知遇之恩,白东永世不忘!”是欧阳澈拉自己去参加那个士子聚会,也是他将自己招到杭州报社,所以欧阳澈对梁清又知遇之恩也不算为过。
  “好好干吧,大宋将来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欧阳澈笑着回答。
  而远在温州乐清县正在县学读书的王十朋也同样接到了吏部的文书,不过他没有梁清这么激动,反倒犹豫起来。
  王十朋不同于梁清,家境殷实,少时颖悟强记,七岁入塾,十四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其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被称为当地的神童,正在积极准备明年春天的会试,按照他的估计,考取进士是十有八九之事。
  但是如果现在就去吏部报道做官,那么他的身份就一直是举人,这在以进士为主的大宋官场上学历明显低人一等,不利于以后的升迁,作为心高气傲的他自然不能接受。
  去,还是不去?他拿不定注意,于是找到了自己曾经的授业老师吴太白。吴太白今年将近五十岁,治学严谨,对于的自己的高徒到来自然高兴,听到他说出自己的困惑,也皱起眉头来,他一时也拿不定注意。
  “我记得你说曾经见过当今的皇上?”吴太白突然想起这件事。
  “老师,的确如此一共见过三次。”王十朋就把和赵君见面的三次经过告诉了吴太白,除了初次见面情境又些不愉快之外,后面两次倒也挺融洽。
  吴太白听了以后,思索了一会突然开口道:“去,你要去!”
  “为何?”王十朋有些不解。
  “当今天子登基不久,又曾经是行伍出身,身边自然缺乏政务人才,打造自己的班底,而听你所言官家对你印象颇佳,没准这次吏部突然下文与这件事有关!”
  “你是说这是官家的旨意?”王十朋有些呀然。
  “正是如此!”吴太白郑重的点点头。
  如果是天子钦点,王十朋自然不敢马虎,他对于自己这个老师的眼光睿智很是佩服,于是就决定前去临安。
  “龟龄,(王十朋的字)”做官不同于做学问,你聪慧博学,学问我是不担心,但你毕竟太年轻,容易花花世界迷失方向,一定要谨慎从事,切记切记。!”
  “先生教诲,学生铭记在心。”王十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离去。
  同样,在浙东桃园书院读书的史浩以及在扬州做官的张九成,也收拾行李,奔赴临安。而这四人被后世称为大宋中兴四臣,当然这是后话。


第264章 占城来的稻米
  当以后中兴四臣,现在的书记处四名即将上任的书记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或兴奋或忐忑的时候,而在临安的赵君同样为一件事头痛不已。就是临安附近粮价飞涨,已经出现大量逃荒的难民涌向临安城,临安城进入了混乱状态,又有许多富豪开始逃离。连柔福等赵君的妻妾都停下了手头的事情,带了一些宫女宦官在靠近皇宫的地方建了一个粥棚,每天轮流给灾民施粥,忙的不亦乐乎。
  临安府尹黄邵已经数次向朝廷请奏,从别地方调派粮食用以平抑物价。但是户部刚刚靠大臣们捐款筹措出来的银子才准备北上到洪州、鄂州一带收购粮食,来回也需要时日,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一切对于赵君登基不满的官宦和士子趁机煽风点火,尤其在杭州邸报上刊登文章批评朝廷救灾不力,枉顾百姓死活,同时还隐隐指出天灾就是人祸,乃新皇失德之表现,临安城充满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这些消息很快通过皇城司系统递到了赵君的案牍,是孙二狗亲自送来,赵君看到这些情报顿时皱眉起来。
  “造谣生事之人查清楚没有?”赵君问道。
  “官家,经过皇城司仔细勘查,总算已经查清为首的是一个叫罗淮的举子,是他组织了几个士子给临安的两家报社匿名投稿,被杭州周刊拒绝,但是杭州邸报却在头版登载。”
  “又是这个杭州邸报,现在处处和朕作对!”赵君冷哼了一声。
  “官家,直接查封了它!以后只允许欧阳先生的报社存在。”孙二狗建议道。
  赵君摇摇头,现在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的变化,欧阳澈的临安报社也摇身一变,从原来以批评朝廷政策为主变成了正面报道为主的官方报纸,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持反对立场的报纸,毕竟是一种监督和批评,只不过登载的文章写的有些太过分,看来以后要给所有报社立个规矩才行,大宋的新闻出版条例这一刻在赵君脑海中浮现。
  孙二狗见赵君不同意查封报社,于是又说道:“那我们可以以妖言惑众之罪将那个罗淮抓捕归案。”
  “一个小小的举子能有多大的能耐?他背后是否有人?”赵君又问道。
  “这个还再查,但是还没有结果。”孙二狗如实回答。
  “那暂且放过那个罗淮,给我好好查,一定要将背后指示之人给我查出来,我饶不了他!”赵君说的杀气腾腾。
  孙二狗领命而去,赵君心思放在了粮价上,在建炎三年扬州被围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自己曾经命令王瑞杀掉了一个哄抬物价的粮商,这才平抑了物价。但是这次不同,这次是由于江南去年大旱确实没粮了,靠暴力也无法变出粮食来。
  “李德贵啊李德贵,你怎么还没回来。”赵君喃喃道。
  …………………………………………………………………..
  ………………………………………………………………
  在东海海面上,一队大型船队从自南向北,缓缓行驶。每一艘船的吃水线都很深,看样子的都是满载而归。
  虽然号称是商船,但是其中有五艘商船上面竟然装着大宋水师的红衣大炮,显得威风凛凛。这就是扬州商团的船队,自从去年腊月从扬州出发下南洋,经过了大半年总算满载而归,不过这次回国满仓的不是珍珠玛瑙等南洋珠宝,而全部来自南洋占城的稻米。
  商团大掌柜李德贵就在商队的旗舰上,由于常年在海上奔波,所以显得有些黑廋,他看着封风平浪静的大海,心里长吁了一口气,总算回来了。本来可以提前一个月回国,但是从占城装上稻米最后在南洋遇到了风暴,不得已停靠了一段时间,等风暴过去然后才向北,为了赶时间,只在广州港进行了补给然后就向东行驶没有靠岸,这还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