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土地改良运动
府中还发生的两件大事,一是洪小娥在腊月底,十月怀胎分娩了一个女婴,当赵君抱着包裹成粽子一样的小人,看着皱皱巴巴的小脸庞,心想怎么这么难看,一点也不像她的娘。
最后还是接生婆笑着解释小孩出生都是这样,看着小鼻子小脸将来长大一定是个大美人,赵君听了高兴就多赏赐了接生婆银两,又给起了乳名叫丫丫。
对于坐月子的洪小娥赵君自然很是关心,不过他一个大男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每天下午都到洪小娥的闺房坐坐,和她说说体贴话,也算尽自己做丈夫的责任。
还有一件事就是远在东京郊区的陈家庄庄主陈重任,竟然带着自己的庄里的百姓,拖家带口千里迢迢赶到了扬州府,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自己唯一女儿的婚事。
陈重任全村搬迁到扬州,赵君还是很欢迎的,因为在自己军中许多中下层军官,原本就是在陈家庄招来的百姓,现在其全家搬迁过来,定然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另外,这个本来是也去年赵君答应陈珍珍的,说是联系上她爹爹以后,有了娘家人再出嫁比较合适。所以陈珍珍看到自己的爹爹出现在自己的府上,自然高兴万分,一下子扑到了怀里竟然忍不住哭起来。父女见面的场面分外感人,当晚赵君就决定在府上大摆宴席,邀请陈重任以及村上德高望重之辈参加,其余的百姓赵君让赖布衣和扬州府尹联系,先暂时安排住所,等日后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看到原本只是一个被赶如一条狗一样,躲到陈家庄暂住的赵君,仅仅过了三年就一跃成为手握重兵的朝廷封疆大吏,陈重任不得不心里感叹人生的变化无常,同时也暗赞自己的女儿的眼光。
而第二天,陈珍珍就理直气壮的找到了赵君,说是自己父亲已经来了,你看什么时候兑现诺言,嫁给你了。
赵君当然没法推脱,所以只好找柔福和洪小娥商量此事,后来又找管家钟会、陈重任等一起商谈,选定了黄道吉日迎娶陈珍珍。
花桥从正门抬进赵府,大摆筵席庆贺,赵君依旧一丝不苟按照对待迎娶洪小娥那样把陈珍珍接进了门。对于这个从东京城就一直跟着自己的女孩,开始自己只把她当成自己的妹妹,但是风里雨里这几年,陈珍珍痴心不改,无怨无悔,自己总要给她一个好的归宿。
只是到了洞房花烛夜,赵君看着依旧带着一丝稚气的陈珍珍,心里依旧还有一种犯罪的感觉,自己真是一个禽兽啊。
府中算是安定下来,时间也已经到了1131年,这一年元月,南宋皇帝赵构更改了年号改为绍兴元年,寓有“绍祚中兴”的意思,同时对于大宋兵制也进行了改革,刘广世的在杭州附近的东南大军改为御前巡卫军,赵君的御营前军改为神武前军,张俊再一次崛起,其部队改为神武中军、岳飞部改为神武后军,同时,在川陕的吴玠军队被任命为川陕大军,在绍兴初年便形成了赵君、吴玠、岳飞、张俊、刘光世为主帅的五支屯驻大军,总兵力30万,撤销了御营司,算是恢复了北宋初期旧制。
但这对于赵君而言影响不大,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他的重心在于如何尽快恢复两淮的经济。
两淮地区是宋金交战最激烈的地方,因此对于当地经济破坏也极大,大量的房屋倒塌,农田水利设施被毁,土地荒芜,而从因战乱从北方过来的大量流民居无定所,更加激化了这个矛盾。作为军政一把手的赵君自然不能等闲视之。趁着这段时间宋金局势相对平稳,都处于休养生息阶段,于是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当地经济上来。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一切经济基础的命根子,赵君当然不会忘记这一条,等赵君仔细研究大宋的土地政策,竟让他大吃一惊,
宋朝并不像汉唐等历代朝代那样,限制土地兼并和买卖,而是采取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不再执行强化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运用政权力量进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调整土地占有关系;国家不再干预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持自由放任的态度。
这样就直接导致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更是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三是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朝廷对土地买卖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手续,即买卖土地的双方要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种土地买卖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国家对土地买卖合法性的承认和保护。
作为有了千年知识的赵君,虽然并不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但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
有利之处就是土地的流转使得土地向部分有投资能力的人手中集中,起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并有能力的人不仅可对土地进行投资,而且能够实行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第二点土地政策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失去土地,部分农户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也使得宋朝工商业空前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弊病也显而易见,大量的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特别是失地农民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很快沦入赤贫状态,成为社会最不安定一份子,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在洞庭湖的钟相、杨幺起义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君作为现在的身份地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后世的那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极端暴力革命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无法实施,于是,他只能对于这种制度进行一些改良,不过现在大量的淮南东路大量的土地因无人种植而荒芜,而淮南西路又有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开垦,这些对于他而言都是难得的有利条件。
于是赵君不怕麻烦,带着赖布衣等人走遍了两淮,和当地官员交谈,实地查看当地土地和人口情况,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调查,最后出台了《两淮路田产扎礼》折子,上报朝廷作为两淮路进行土地改良的纲领性文件。
折子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清查田产,所有田产必须造册登记,依照朝廷律法纳税。二是所有无主田地全部收回国有,然后按照一定的政策分发给无地农民。三是鼓励农民进行开垦,所开垦之地全部归其所有,并且免三年的税。
折子很快被朝廷批准,从绍兴元年二月初,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良运动在两淮地区展开。
对于这项工作,赵君深知到大宋官僚系统的低效率和腐败问题,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田产清查衙门,自己亲自担任主事,并调入赖布衣以及府衙中一些有经验的官吏来工作,并命令淮南两路各府、县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作为这项工作主要实施者。
同时借鉴那个时空有些做法,赵君又在自己的军队中抽调有经验的老兵组成了一个个工作组,奔赴各个州县协助当地搞好田产清查工作,并且严格进行考核如果发现工作队在清查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一律军法处置。
这些老兵本身都是农民出身,对于田产清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各种猫腻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现在由赵君在后面撑腰,又有严苛的军法,所以干起活来倒也不留情面。清查工作进展的倒很顺利。
当然这项工作自然会引起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朝廷中对此非议的人存在。但是赵君一方面发动舆论宣传作用,暗地里命令扬州周刊大量报道在这次田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直接曝光一些大量瞒报土地的地主土豪,引导普通民众对于此次田产清查工作的支持。而位于杭州刚发行不久的杭州周报则在欧阳澈的主持下,选择性的报道在两淮地区进行的田产清查,并且评论分析,宣扬田产清查的好处。另一方面,两淮地区毕竟地域相对较小,而朝中大臣家乡在此地也较少,所以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销声匿迹。
田产清查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是在淮南西路的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就遇到了阻力,原因竟然来自现任参知政事的秦桧之妻——王氏的家族。
第176章 万俟卨来了(上)
这是赵君在淮南西路舒州视察工作才发现的,在别的州县的田产视察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而舒州却进展缓慢,就起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大族——王氏家族。
这支王氏家族原本是成都华阳,几十年前才迁到此,之所以很快成为当地一家土豪地主,主要是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宰相——王珪。
王珪出生于1019年,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家。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王珪历仕三朝,是有名的三朝元老,在朝廷和民间威望都很高,而起王氏家族自然水涨船高,几十年下来称为当地有名大家族。
相似小说推荐
-
喋血深空之我是空降兵 (金属裂纹) 起点VIP2020-08-16完结伞兵,面向大地,背向苍穹;伞兵,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伞兵,勇往直前,永不言败。铁血...
-
新唐朝王爷 (头条帝) 起点VIP2020-08-01完结蝴蝶翅膀一搧,李世民当不成大唐的皇帝,李建成也没有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如果人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