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时徐温是反对向陇国用兵的,向刘成上表言时机未到,不可用兵。
但刘成就是不听,言不愿任人宰割做亡国之君,下令徐温立刻进兵,徐温无奈只得提兵而去。
可心里没有底,陇国大军百万,虽不在细原可实力毋庸置疑。更兼有张如这一位绝世鬼才统领大军,徐温没有底,他自认不是庞疾之敌手,可庞疾死在了张如手中,此足以证明张如之恐怖。
与如此人物交手,徐温担忧。
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朝廷下令他必须要服从,即便是不愿意也要服从。
……
细原
却说韩玄离京之后便前往细原,来到细原之后训练士兵,演练阵法,现在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今日士兵来报,梁国一支人马进入了古舟城,大概有七八万,引军之将是梁国大将军徐温。
韩玄闻言便知梁帝已下决心与他陇国为敌。
这非常明显,徐温是梁国大将军,前者派他抵御夏军,自夏国归还了梁国土地之后便没有了消息。
如今出现在古舟,更引了大军必是要攻打细原。
心里冷笑,暗道:刘成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个时候竟然敢派兵与他陇国交战。不知是聪明还是傻呀!
士兵去后韩玄叫来众将,对众将道:“诸位将军,士兵来报徐温引大军入了古舟城,其意必是要攻打细原。”
说罢!林策道:“将军,末将以为如今出现率领大军拿下了紫阳又斩了庞疾,使刘成心惊。害怕我大军灭了夏国之后向他梁国用兵,故而先发制人,拿去先手,或许能有一线生机。倘若被动,则梁国必危。”
“刘成向我大陇用兵其真正的意图是使丞相分兵来救,如此夏国压力减轻。待缓过来日后灭之便就不容易了,如此,三国互相牵制梁国存矣!”
“故而,末将推断刘成比定急于求胜。”
韩玄点头,说道:“林将军说的不错,刘成必定是如此用意。单凭他梁国区区人马岂能与我大陇抗衡?不过若是结合夏国则就不一样了,便如林将军之言,三国牵制灭之不易。”
其余将领也是点头,张岱道:“将军,如此便可以刘成急于求胜而破之!”
韩玄道:“张将军有何妙计?”
张岱道:“将军,刘成急于求胜,但徐温为人谨慎,一般之计必定能识破。可往往越是一般之计越容易迷惑敌人,使敌军猜测。”
“徐温此来必定要派士兵打探一番,将军可故意留一破绽,叫徐温知晓。徐温自然不会相信,可若是时间长了他必定也会相信。”
“如此,一旦他中计便可破之!”
韩玄点头,问道:“张将军请说。”
“可叫守城士兵之兵力于每夜子时减下,徐温必定疑惑。以为是我军之计,可如是一连半月皆是如此徐温必定深信不疑,以为是将军之失策。”
“届时必定派大军夜袭细原。”
韩玄与众将皆是点头,一将道:“将军,张将军此法可行。到时候我军埋伏城中,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嗯!好。便依张将军之计而行,子时便将守城士兵减下来。”
“遵命!”
是夜!守城之将依韩玄之言将士兵减下,梁国探子探得之后便去回报徐温,徐温听后果然和张岱预料的一般开始猜测起来。
以为是韩玄诱他之计。
这时,徐博道:“大将军,这是一个好机会呀!陇军子时便将士兵减下必定是其人马不足,故而如此。”
一将附和:“大将军,少将军说的不错。”
徐温摇头:“如此错误韩玄是不会犯的,即便真的人马不足也不会在深夜减下士兵,此必是韩玄诱我之计。”
徐博又道:“大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况且我们刚刚到古舟韩玄又岂能知晓?”
徐温瞪了一眼徐博,厉声道:“你以为韩玄是三岁小孩不懂兵法吗?本将告诉你,古舟一举一动皆在他之掌握之中,你如此轻看于他必为其所败。”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军交战
徐博低头不语,徐温又道:“命令士兵继续打探陇军动静,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是!”
接着便就众将各种回营,唯独留下了徐博。
众将去后徐博厉声道:“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尚不知陇军底细便妄言出兵,倘若中了陇军之计又该如何?”
见其父发怒,徐博连道:“爹,孩儿知错了。”
“叫我大将军。”
“是!”
“韩玄久经沙场,身经百战我尚惧他三分,你才参军多少年便如此自大?你难道不知道战场轻敌会有什么后果吗?”
徐博反驳:“大将军,那张如年纪与末将一般却统领三军,位极人臣。由此可见年纪并不能代表什么。”
“哼!”徐温冷哼一声,说道:“张如年轻不假,可你知道似这等人物历史上有多少?”
徐博不答。
“况且你了解张如吗?”
“其人与韩玄同出一门,深谙兵道。韩玄此人心高气傲,张如能使其心服这便是本事。莫说韩玄本将亦是佩服,你若你使本将如此本将必定上表陛下使你代本将之位。”
徐博一惊,韩玄与张如居然同出一门,这个消息可非常重要呀!
问道:“韩玄与张如真的同门一门?”
徐温回道:“暂时还不确定,但据说张如曾亲口说过。”
“不可能吧!”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本将之言务必谨记,韩玄不是一般人,轻视于他必为他所败。”
徐博点头:“末将记下了。”
“下去罢!”
“是!”
徐博出去之后徐温思考韩玄减兵之意,按说夜里正是需要严守的时候为何在这个时候韩玄减下了人马?
难道真的是诱他之计?
不应该呀!韩玄用兵谨慎,如此小计他必定知道瞒不住。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何意也?
徐温认定,这样的错误韩玄是不会犯的,若要说是韩玄之计也有些难以置信。
这种计一眼便可看出,使之无益。
有可能是城中出了什么事情。
……
细原
一连几天每到子时韩玄便命士兵撤下,同时派出士兵打探梁军动静。
士兵来报,言徐温没有动静。
余是韩玄叫来众将,商议是否要改变策略。
“诸位将军,士兵来报徐温于古舟城中无有动静。今日本将叫诸位将军前来便是要商议一下是否要改变策略,诱其出城来战?”
说罢!张岱道:“将军,不可呀!凡计者长也!况且此计更加需要时间,这个时候万不可改变策略。一旦改变,徐温必定起疑,如此,破之便不易了。”
林策思考一阵,说道:“将军,末将以为改不改变策略都是一样的。我军主要的目的便是抵御梁军,只要梁军本来攻打对于我军来说便是有利的。”
“只要丞相灭了夏国,届时破梁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况且刘成恐惧,必定会使徐温来战。我军静待便就是了,无须改变策略。”
众将皆是点头,韩玄也以为二将之言颇有道理,遂未改变张岱之策。
与此同时,夏尘率领大军攻打紫阳城。
张如与众将定下计策,包围奉历困死夏尘,来一个围城打援。
没想到夏尘竟然率领大军突然攻打,闻听夏尘率领大军而来,张如与众将皆是一愣,问士兵:“夏尘领了多少人马?”
士兵回道:“大军十里不见其尾,不知其兵力。”
张如大概推算一下,夏尘率领之人马不下二十万,可谓来势汹汹呀!
一看左右,张如说道:“听令!”
众将起身齐道:“在!”
“命赵义为主将,白承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迎战夏尘。宝拉楚傅均各引三万骑兵出左右待两军厮杀之际杀出去。”
“遵命!”
“诸位将军,此战至关重要,务必胜之!此战胜利必能克其之心使夏人恐惧。如此,灭夏便又快一步。”
“请丞相放心!”
此战意义重大,原因正是夏帝亲征,败则于国有影响。
赵义领兵迎战夏尘,两军阵前赵义看去,只见夏军之中一车撵华贵至极,左右旌旗蔽空,车上之人自然是夏尘,可距离太远又因其坐与撵上赵义看不清楚他是如何的模样。
夏尘与撵上观察着陇军,见陇军阵型整齐,便问左右:“陇军阵前骑马之人是何人?”
一人回道:“陛下,此人便是赵义。”
“他就是赵义?”
“回陛下,此人正是赵义。”
夏尘点头:“告诉他,为何犯我大夏?”
“是!”
说罢!传令兵便齐声大喊:“赵义,为何率兵犯我大夏?”
赵义知此是夏尘所问,大声喊道:“奉命伐之!”
“哼!”夏尘冷哼一声,,说道:“那位将军去与朕取了赵义?”
说罢!一将应声而出:“陛下,末将愿去。”
“好!”
随即此将便杀了出去,赵义派田喜出战,二将战四十回合田喜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