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地佛教兴盛,这与朝廷有不可分割的原因。
刘成之母许太后是佛教信徒,曾用万两黄金打造了一座金佛,供在堂中。她自己每日吃斋念佛,比有些佛教弟子都敬业。
上行,则下效之!
许太后吃斋念佛,梁地百姓皆效之。余是佛教在梁地发展迅速,武帝暴毙对佛教有些影响,但没伤及根本。
夏国
御书房中,夏帝尘正在与一位古稀老者对话。
夏与陈一样,也是以国为姓。夏尘四十八岁,他发如墨染,斜眉似剑,轮廓棱角分明。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一双眼睛宛若雄霸鹰,散发出冷傲的气质,看一眼便叫人害怕。
夏尘十五岁继承皇位,到今年已经有三十三年了。
其人性格冷傲,杀伐果断。当年刚一上位便除了一批老臣,启用了一批书门的青年才俊。如此大胆的改革不仅没使朝廷混乱反而蒸蒸日上,可见其之自信。
“国师,昨夜异像所主何事?”
夏帝问这个古稀老者,这老者便是大名鼎鼎的夏国国师王羽。据说此人精通占卜,对星象之学研究颇深。
当年徐平安投江之时出现月食,王羽便言有大才降世梁地,若得此人可一统天下。王羽之言夏帝深信不疑,立刻派人偷偷去梁国打探消息,凡当日出生孩子皆要纪录,有异于常人者便买来培养。
不过,时至今日夏帝仍然没能找到这位降世的大才,开始怀疑王羽当初说的话。
王羽道:“陛下,此是凶兆。”
“哦!”夏帝惊讶:“国师明言。”
“此星是为灭星,主杀戮。此星光芒大盛只怕用不了多久九州便又要大乱了。”
“国师可知这灭星指向那国?”
“臣不知,但看那杀星方向绝非我朝。臣猜测,此星出于东,必降于西。”
“莫非是陈国?”
“这个臣不过妄断。”
“陈国。”夏帝轻念一声,又道:“陇陈是世仇,前不久陇地又割了城池给陈国,莫非这灭星指的是陇国?”
“不好说。”
夏帝一笑:“陇国偏安一隅,自保都是问题何谈一统天下,倒是梁国有这个野心。”说罢,又道:“对了,那降世的大才可有消息?”
王羽摇头。
“算了罢!以后便不要寻了。朕以为一统天下还须有强大的军队,雄厚的国力。单凭一人便一统天下,此无稽之谈。”
王羽一惊,便知陛下已经不相信他了。但为臣者当尽职责,况且当初他这条命是陛下给的,不能不报:“陛下,不可呀!臣知陛下有一统天下之心,但如今陈梁二国实力不弱,若得此人相助陛下如虎添翼,一统天下易如反掌啊!”
夏帝看着王羽,笑道:“国师,即便你说的那个大才在梁国,可如今他才几岁呀?应该牙牙学语的孩童你让他带兵打仗还是让他治国理政?”
王羽一时无法应答,便沉默不语,过了一阵,道:“臣知错了。”
“国师为朕可谓尽心尽力,但要取九州也不是几颗星辰说了说的,若如此这九州早已经私方安定了。”
“陛下圣明!”
“好了,国师回去歇着罢!”
“是,臣告退!”
楚陈二国司天官员与陇梁也差不多,皆说是大吉预兆。
楚陈二帝皆喜,亦告天下,上天异像是大吉也!老百姓知道后也是大喜,他们盼望五谷丰登,这异像正应了,今年必然有个好收成。
张如回府后商珏便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来到书房。张如早上走的早,没来得及吃早饭,商珏知他会饿,起床便开始煮粥。
一碗粥张如很快喝完,顿时暖遍全身。
“我在给你盛一碗。”商珏笑道,见张如喝的很香,她也开心。
“饱了。”
商珏一笑,便欲收了碗筷立刻,张如叫住她,笑道:“你都不问问昨晚那颗星吗?”
商珏摇头:“我只关心你吃没吃饭。”
张如大喜:“坐下,相公给你说道说道。”
商珏乖乖坐下,张如道:“今天,司天鉴的范良说了,东方为青,五行属木,上天突现此异像意为我大陇五谷丰登之兆。日出东方,此星现于东方是开始之意,而陛下刚刚继位正暗合此意。”
“相公昨天晚上就说过了,是大吉之兆。”
“说过了吗?”
商珏:“说过了。”
张如:“我怎么不记得了?相公是不是被你煮的粥给喝傻了?”
商珏掩口而笑,她这个相公呀!人前一本正经,是高高在上的相爷。人后却像个傻公子,不经意间便被他惹笑。
第二百二十二章 灌溉翻车
锣鼓声中春节悄悄而去。古语云:瑞雪兆丰年。
初四天降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劳动人民的智慧无论这个时代还是张如那个时代都是一样的。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是非常有道理。
天气寒冷,雪不易融化,覆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空气不流动,不传热。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冬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积雪慢慢融化,如此,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水份,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大为有利。
这个时代都老百姓自然不懂空气,传热这些。但他们发现每有大雪收成必定不差,久而久之便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初五,天依然阴沉。
因之前天生异像,秦议朝会过后便在城外祭天。
秦议宣读祭文,以求上天保佑,使大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后三天无有大事发生。
初九,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意味着天气慢慢温暖,万物开始生长,老百姓也将忙碌起来。
朝堂之上,秦议问农耕种之事。林楠道:“陛下,我国土地干旱,若降雨足则收成好,若雨伞不足收成必然不好。”
秦议点头,这个是不争之事实。陇地干旱,水雨水,一遇大旱之年有些地方颗粒无收。
“平缓处可用水渠灌溉,这山地倒是个问题呀!”秦议道
陇国山地居多,平地较水。这也是陇国国力一直不如他国的原因,南地平缓,少山,水源丰富,一年的收成自然是不差的。
说罢!看向张如,问道:“丞相可有法子?”
张如道:“陛下,臣确有一法,可一试。”
秦议与众臣皆惊,看着张如秦议连道:“丞相快讲。”
“陛下,臣这个法子须借助工具才可,这个工具名为翻车,可将低处之水运往高处。”
众人大惊,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听说过低处的水向高处走的,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群臣皆看着张如,不敢出声反驳。
“翻车?”秦议疑惑道
知秦议疑惑,张如便要来纸笔,将翻车的探案画了出来。画好之后内侍将图呈于秦议,看着纸上的图案秦议一头雾水:“丞相,这便是翻车?”
张如点头:“回陛下,图中便是翻车。”知秦议不懂,张如开始讲解:陛下,此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便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
秦议没听出个所以然,依然是一头雾水。
“可连续取水,效率高,操作与搬运都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
张如说完,秦议目光一直看着图纸。但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如何使用,并且心里头有疑问,这么个东西真的能将水送到高处吗?
但秦议哪里知道,这翻车可是张如那个世界古代的灌溉神器。世是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秦议一点头,便叫内侍将图拿与林楠几人观看,问张如:“丞相,这个东西果真能将低处的水引到高处?”
张如笑道:“陛下放心,如岂敢拿国家大事戏尔!”
见张如如此,秦议宽心。他是很相信张如的,虽自己看不懂,但先生说能那便一定能。
这时林楠,韩玄,谢元几人也研究着图纸。一阵后,韩玄道:“陛下,臣虽不懂这翻车但看张相所注,完全附和此车的运动。臣以为当命工匠造出一辆,一试便知。”
林楠也道:“陛下,臣也以为先造一辆试试。若可,那我大陇收成必将翻翻,丞相这翻车的名字也用的妙,有翻之意。”
“御史,你以为如何?”秦议问谢元
谢元道:“陛下,张相既然敢拿图出来,那必然是有绝对的把握。”
秦议点头,笑道:“好,既如此那便先造一辆出来,看看如何。”
“是!”
翻车的制造不是很麻烦,当然多了就麻烦了,少不了花时间,但一辆三天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