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千秋谋士 (小莫路)


  “是!”
  王成此人虽有瑕疵但对士兵很好,以前在西河之时颇受士兵爱戴,此等将才不用实在可惜。
  当初他心有顾虑,如今这个顾虑便不是顾虑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秦议登基,拜相张如

  次日,张如自皇宫回来之后便开始拟定登基诏书。
  今日朝会秦议与张如韩玄等人确定了年号以及登基时间。年号定为“启新”。
  顾名思义,取开启新时代之意。登基时间定为明日正午。
  回来之后张如立刻开始写登基诏书书,登基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张如拟定的诏书大概说了一些秦议以前、现在、以后的一些事情。
  这也是登基诏书经常用的三个方面。
  以前即说明自己的身世,现在即说举兵的原因,以后则是皇帝对老百姓的承诺,比如说以后要勤政爱民等等。
  后面则写临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启新”。
  大赦天下就是既往不咎,不再追究过去的问题,给予新机会重新开始的意思。对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
  当然,大赦天下并不是把监狱当中所有犯人都放出去,而是根据所犯罪证的大小相对应的免刑,一般罪行比较轻的一遇到这种大赦天下的时候便可以免除刑罚,还他们自由身,从监狱里面出来。
  如一些穷凶恶极之徒,即使遇到大众大赦天下的日子,他们也不能从监狱出来免得为祸人间。
  大赦天下基本上是每一位上位的新君都要干的事,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次日,大陇新帝秦议于紫宸殿外举行登基大典。史称“武帝”
  依祖宗制度新皇登基,群臣三次上奏劝进,皇帝拒绝两次,第三次“勉为其难”的答应。称之“劝进”。
  劝进仪式体现的是谦虚这一传统,虽然皇帝前两次都在做样子,但是人家祖宗就是怎么规定定。
  “劝进”这一仪式由张如率领群臣完成。
  接着,秦议正式登基,宣布年号。然后开始祭拜天地祖宗。到祖宗堂外,这时开始敲第一通鼓,群臣站立左右,秦议身着朝服恭恭敬敬的站在堂外。这个时候开始敲打第二通鼓,鼓声之后秦议进入祖宗堂内,待秦议祭拜之后便响起第三通鼓,第三通鼓敲响群臣依次进入,向秦家列祖列宗“表忠心”。
  祭拜之后返回紫宸殿便要册立皇后,有子者还要确定太子,以防不测。
  秦议未娶故不立皇后。
  这时乐官奏乐,群臣跪拜新帝,然后新帝开始上朝议事。不过秦议因清君侧取得帝位没有先帝托付的大臣,所以秦议还要任命百官。
  任命群臣之事秦议与张如几人商量个,皆写在表上。
  任命张如为丞相,军事阁大臣,金印紫绶,加爵辅国侯。
  任命韩玄为太尉,军事阁大臣,金印紫绶,加爵镇国侯。
  任命谢元为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加爵安国侯。
  任命宝拉楚为车骑将军,封草原王。
  任命易凌国为郎中令,银印青绶,加爵侯爵。(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等于是皇帝的禁卫司令,陇国兵制在京师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
  任命赵闫为卫将军,金印紫绶,加侯爵。
  任命沈齐为廷尉,银印青绶,加侯爵。(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
  任命李文魁为大行令,银印青绶。(管少数民族事务,在这也管理外交事务。)
  任命林楠为大司农,银印青绶。(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任命云艺为左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任命鲁嶙为右执金吾。
  任命王成为内史(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任命杨观为全国医院总院长。
  其余人各有官职,原先朝廷大臣有才能者继续任用,比如林楠、李文魁等。
  各郡官员继续就任,无有郡守者秦议一一派任。
  即便如此亦却人才,朝中官职也有缺者。
  官员任命变动不大,唯一有变化的就是军事阁,这是群臣疑惑。秦议向群臣说明,凡国家军事必须要三位军事阁大臣商议决断,任何人不能专断独行。
  群臣听后大为震惊,如此一来丞相之权便无人可及呀!由此也可看出秦议对张如的器重。
  宝拉楚,赵闫,易凌国这些人皆是大喜,丞相之才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易凌国之前还担心韩玄领了太尉于丞相不利,现在看来陛下早已经做了打算,如此甚好,有张相在进可开疆拓土,退可保国安家。
  接着秦议便给群臣分派府邸,将原丞相府改为御史府,将原御史府改为车骑将军府,将新王府改为丞相府。
  其余府邸皆由现任官员居住。
  随后开始上朝。
  此时的张如身着相服,站立群臣之前虽气度不凡,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只因他年纪太小,自古以来从没有人在这个年纪便拜相封侯者,张如是第一人。
  但在陇国没有人会因为张如年纪小而轻看于他,皆是佩服。便是韩玄,沈齐这样的老臣也对张如佩服的紧。
  这时,张如上前一步,道:“陛下,今纪元启新,臣以为当铸新币,以合时势。”
  说罢!林楠也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张相之言不错。”
  秦议点头,笑道:“想必丞相已有准备了。”
  张如亦笑,自袖子中拿出一纸,内侍呈于秦议,秦议看后连连点头,对林楠道:“林卿你看看如何?”
  内侍将新币图纸送至林楠跟前,林楠看后顿时一惊,只见那图纸上有清楚的铜钱图案,“启新通宝”四字更是如刀剑劈成的一般,一看,赫然便是悬针篆。
  图纸上更是详细写着新币的大小,比例。
  新币为小平、折二、折五、折十,这与之前的铜钱没有一样,比例是铅六铜四,与之前也没有多少变化。


第一百九十四章 改革

  不同的是将折二,折五,折十前的分量增加。原来的五枚小平钱的分量即可达到一枚折十铜钱的分量,一些奸商便利用这个空子大肆收够小平铜钱,将这些小平铜钱融化后铸成折十大钱,获利一半。
  也幸得朝廷对这些奸商处刑较重所以陇国才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不过还是有些胆子大的将小平钱融铸折钱。
  张如图纸上所画的“启新通宝”避免了小平融铸折钱的弊端。小平钱还是小平钱,这个是没有变化的,变的是折钱。图纸上写着折二钱的分量必须是两枚小平钱的分量,折五必须达到五枚小平钱的分量,折十要达到十枚小平钱的分量。
  如此一来融铸这一弊端便不复存在,不过如此铸币还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折十钱太大太重,不便携带。也就是说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张如这样铸币是有原因的,他打算将陇国货币的主体放在小平与折二钱上,然后在全国各郡县成立官方钱庄称之为“银行”。因折十大钱不便携带可以让百姓将大钱存入银行,给予一定的利息。
  如果说你要出远门,也不用担心钱的事情。先从县衙或者郡府拿到“传”然后到银行开一张“银票”。这个银票就是你存钱的数量,拿银票可以到另一个郡县兑换铜钱,如此一来老百姓就方便了,朝廷也可拿这些钱来富民。
  林楠看后,点头道:“陛下,张相如此铸币解决了融铸这一弊端,不过这样一来折十大钱的分量增加携带极不方便,若能解决掉这个问题实乃国之大幸。”
  秦议点头,他了解张如,先生既然这样铸币必然是已经想好了如何解决携带的问题,看向张如,道:“想必丞相已有解决之法了罢?”
  这时,群臣皆看向张如,张如一笑,道:“回陛下,欲解决这一问题须成立官方钱庄,为体现新朝气象臣称之为银行。”
  林楠惊讶:“银行?”
  “对,林大人方才也说了,折十大钱携带是个问题,所以如建议陛下成立银行。这个银行由官方成立,老百姓可以将折十大钱存入银行,给予一定的利息。比如说存五枚折十大钱每一年的利息是一枚小平铜钱,也就是说老百姓存的越多利息也就越多,如果有人要出远门户籍所在地的银行只需要开一张银票,出远门之人可以拿银票到另一地取所用的小平铜钱与折二铜钱。”
  张如这样一说秦议与群臣顿时明白了,林楠点头问道:“张相,您这银行之法确实是妙,不过如何成立又如何存钱呢?”
  张如道:“银行划归大司农,一郡设一总行长,郡下各县称为分行长,皆食朝廷俸禄,给予品级。存钱之人须拿自家户籍本与本人验方可存钱,二者缺一不可。比如说我张如要存折十大钱一百枚,银行官员可一一纪录,纪录户籍本、验上面的信息,以及是那一年几月几日几时存的钱。取钱的时候一样需要户籍本与验,而且必须要是存钱之人方可取钱,如果不是存钱之人即便是家人也不能取。若存钱之人因病或者意外去世,须在县衙郡府开出死亡证明,然后由其子其妻可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