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二没想到韩秀峰会冒出这个念头,下意识问:“还上你叔借我爹的银子,那这个缺不补了,这个官不做了?”
“要是早晓得我真不会补,因为不晓得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补上缺做上官,就算能补上缺做上官也不晓得能不能把花掉的银子赚回来。毕竟巡检就那么点官俸和养廉银,要是没陋规几十年也赚不回来,何况朝廷不可能让我做那么久的官。”说完之后,韩秀峰又长叹了一口气。
潘二能听得出韩秀峰这番话既是有感而发也是肺腑之言,急忙道:“四哥,眼看就要过年了,你一定是想家,一定是想嫂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难道你不想?”
“我也想,可我们千里迢迢来京城是为了啥,”潘二觉得有必要劝劝有些心灰意冷的韩秀峰,搂着韩秀峰肩膀眉飞色舞地说:“四哥,我们抛妻弃子,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大罪,跑京城来可不是只为赚钱的。两千两说少不少,说多也不算多,况且你这么大本事,在哪儿赚不到这两千两!”
“不为银子为了啥?”韩秀峰禁不住笑问道。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潘二拍拍他肩膀,振振有词地说:“四哥,你想想,在巴县不管我们赚多少银子,人家还是瞧不起。做上官就不一样了,哪怕只做一任,回去之后你就是士绅,谁敢再瞧不起你,今后谁敢再不让你韩家子弟去考功名。”
“这倒是,我要是不做一任官,我们韩家永远是冷籍,永远翻不了身。”
“所以说我们不能打退堂鼓,再苦再难也得咬着牙把缺补上。”
韩秀峰越想越好笑,忍不住问:“潘兄,你处处为我着想,可你自给儿呢?我补上缺做上官能光宗耀祖,你跟我不一样,现在是长随以后还是长随,出不了人头不了地。”
“你做上官我就能跟着沾光,”潘二想想又连忙道:“四哥,你放一百个心,沾光归沾光,但我有分寸,不会打着你的旗号在外面敲诈勒索,不会坏你的名声、不会毁你的前程。我就是想沾点小光管张嘴,顺带跟着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学学咋做官。”
韩秀峰乐了,停住脚步问:“潘兄,你也想做官?”
潘二回头看看身后,咬牙切齿地说:“四哥,我家的事你又不是不晓得,我就像个后娘养的,我爹向着长喜,柜上现在就是长喜说了算,将来一定会让长喜当家,长喜要是当上家你说我能有啥好日子过?我潘长生这辈子想翻身,想出人头地,只有跟你一样捐个官做做,等我做上官看我爹还会不会跟现在一样向着长喜,看长喜还敢不敢跟我指手画脚!”
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
潘二志向远大,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想到他在走马老家的名声,想到他家的那些事,韩秀峰赫然发现除了捐个官做做他这辈子确实很难翻身。而且这是好事,至少今后不用像防贼似的防着他,毕竟他志不在捞银子而是学习咋做官。
韩秀峰越想越好笑,禁不住打趣道:“潘兄,你家财大气粗,将来要捐就捐个大点的官,怎么也得捐个七品知县,只要能补上缺就是县太爷,县太爷多威风,你说是不是。”
“四哥,我……我是想争口气,是想出人头地,但不想再管我爹要钱了,更不想跟长喜低头。”
“没钱咋捐官?”
“你叔不是欠我爹两千两么,等你哪天手头上宽裕了连本带息还给我,我就拿这笔银子去捐官。四哥,我想好了,不混出个人样不回去!”
看着他很认真很严重的样子,韩秀峰意识到他决心很大,不禁笑道:“用我叔欠你爹的那笔银子当本也行,可是把利息算上也不够捐七品知县,而且这只是捐官的银子,你还得把补缺的银子算上。”
潘二没想过要捐那么大官,也不认为自给儿有做县太爷的本事,嘿嘿笑道:“四哥,我不捐那么大,我先跟你学着咋做官,等有了银子,等做官的本事学差不多了,跟你一样捐个小点的,哪怕捐个不入流的典史也行。”
“不好高骛远,潘兄,你还真是块做官的料!”
……
说说笑笑,韩秀峰的心情好了很多。
回到会馆,让大头赶紧做捎午,吃完捎午去东厢房换上官服,换上官服喝了一会儿茶,上午回来路上顺便雇的马车到了。
潘二换上一身新衣裳,把昨天刚买的锦盒捧上车,韩秀峰叮嘱大头看好门,大步流星走出院子钻进马车。志向远大的潘二又摇身一变为长随,跟着马车一路小跑,一直跑到一条叫不出名字的胡同口。
“韩老爷,到了。”马夫牵住马喊道。
“长生,去吧。”
“好的。”潘二掀开帘子,接过锦盒,跑进胡同。
泸州温家子弟在租的院子很好找,因为在胡同口就能闻到淡淡的酒香,他一口气跑到一个小院儿门口,嗅了嗅确认酒香更浓,应该就是这一家,上前喊道:“有没有人,温掌柜在家吗?”
屋外天寒地冻,屋里温暖如春,温有余跟两个儿子围炉而坐,喝着自家酿的酒烤着火,消磨着冬日的时光,十分惬意。听见外面有人喊,温有余心想是不是哪个酒馆上门来买酒,连忙起身道:“有人,来啦!”
“爹,我去开门。”
“去吧。”
大儿子跑去开门,温有余是一个会做买卖的,急忙让二儿子去厨房弄点下酒菜,准备请老主顾喝几杯去去寒,结果等来的不是老主顾,而是一个穿得很光鲜,看上去不是一般人的潘二。
“请问您是……”温有余下意识问。
潘二轻轻放下拜盒,打开取出一张大红拜帖,双手递上:“温掌柜,小的姓潘,名长生,我家老爷久闻‘温永盛’和温掌柜您的大名,今日特来拜会。”
拜帖是大红色的,盛拜帖用的是锦盒!
温有余晓得这是官老爷拜会的礼仪,顿时大吃一惊:“潘老弟,你家老爷尊姓?”
潘二咧嘴一笑:“名刺上写着呢。”
九品候补巡检重庆会馆首事韩志行敬拜,“韩志行”三个字在名帖中间,比抬头和落款的字要大很多,名帖角上竟写有“拜客留名,不作别用”八个字。
官不大,还是候补的。
不过重庆会馆首事可不一般,那是深得重庆府籍在京大小官员信赖的人才能做的。
温有余缓过神,急忙问:“潘老弟,你家老爷呢?”
“我家老爷在马车上,马车停在胡同口。”
“潘老弟,你咋不早说,你看看我,一点准备也没有。算了,可不能让韩老爷久等……”人家以礼相待,甚至用锦盒盛名帖以示庄重,温有余真受宠若惊,连棉袄都顾不上穿就提着衣角小跑着去巷口迎接。
韩秀峰不是想摆官老爷的架子,更不是想耍官老爷的威风,而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不得不摆出点官老爷的排场。
见到温有余,寒暄了几句,便在温有余邀请下来到小院。
“韩老爷,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多谢温掌柜盛情,京城的冬天真比我们四川老家冷,瞧把我给冻的,我就却之不恭了。”韩秀峰端起杯子品了品,抬头道:“好酒,好酒!温掌柜,这酒是你家酿的,是从泸州老家运来的?”
“正是,正是我‘温永盛’的老窖。”温有余得意地笑道。
韩秀峰一饮而尽,意犹未尽地说:“真是好酒啊,果然名不虚传,今儿个果然没白来,果然没白挨冻。”
“韩老爷,您再尝尝这杯。”
“好。”
韩秀峰一连喝了三杯,边喝边夸,狠狠的夸了一番,这才拿起筷子吃了几口小菜,放下筷子说起此行的来意。
“温掌柜,我今日冒昧登门,一是来送请帖,我们重庆会馆打算在腊月二十八晚上摆几桌团拜宴,届时翰林院检讨吉老爷、礼部员外郎钱老爷、工部员外郎王老爷、刑部员外郎江老爷和我们重庆府来京应试的几位举人老爷都会莅临,还请温掌柜届时务必赏光。”
“一定去,一定去。”平时想巴结也巴结不上,温有余岂能错过这个结交官老爷的机会,连忙起身拱手道:“韩老爷瞧得起温某,是温某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温某不光一定会去,还要带上我‘温永盛’的酒给老爷们尝尝。”
“带酒去,再好不过了,容我先代几位老爷谢谢温掌柜。”韩秀峰最喜欢跟他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先拱手回了个礼,随即端起刚斟满的酒,一边品尝一边惋惜地说:“温掌柜,你家的酒是好酒,窖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可这等美酒却一直没能名扬京城,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二)
“韩老爷,您这话说我心坎里去了。实不相瞒,我父子三人千里迢迢来京可不是为做现而今这点买卖,就是为了让我家‘温永盛’老窖名扬京城。要是京城的王公大臣个个说我家的酒好,您说我今后还用担心酒卖不掉吗?”
“所以说得想想办法。”
“韩老爷有何良策?”温有余急切地问。
韩秀峰笑道:“温掌柜,依我之见这种事四处求人不如只求一人,要是有位翰林老爷喜欢你家的酒,喝完之后诗兴大发,写一首诸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样的诗句,你家的酒想不名扬天下也不成!”
相似小说推荐
-
楚氏赘婿 (百里玺) 起点VIP2020-09-10完结大楚皇帝一道赐婚圣旨,霸气的将“小昏侯楚天秀”送到军权滔天的平王府,当了...
-
回到明初当王爷 (渤海郡公) 红薯网VIP2020-08-19完结执掌三千虎卫,壮我浩荡**!饮马恒河畔,剑指爱琴西;碎叶城揽月,赏雪夏威夷;黑海之畔张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