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韩四当官 [校对全本] (卓牧闲)


  “这就是了,请用茶,我们边喝茶边说。”
  “我不渴,刚喝过。”
  “好,我们说正事。”韩秀峰看看外面的天色,直言不讳地问:“方兄,徐同知除了让你署理海安巡检事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交代?”
  “有。”方士枚不敢也没必要隐瞒,从怀里掏出徐老鬼的章程,一脸无奈地说:“徐老爷让我到任之后劝辖下乡绅捐输钱粮,要我在十日内筹五千两银子外加五百石米。还让我召集四十个青壮,帮同衙门弹压地方。”
  “五千两,还外加五百石米!”
  “我正为这事头疼呢,说是劝捐济饷,实则征粮加耗。花户的地丁银都收不齐,哪有钱粮捐输?乡绅和那些大户家倒是有钱有余粮,可他们有那么好说话吗!”
  无论收地丁银还是收漕粮,乡绅一个收法,大户一个收法,平头百姓则是另一个收法。虽然一样要跟乡绅和大户收火耗,但相比平头百姓乡绅和大户的火耗要少得多,如果跟对待平头百姓一样对待乡绅和大户,那这个官就做到头了。
  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笑道:“这差事办不好夺职,差事办成了这官一样做不成。我以为徐老爷多器重方兄呢,原来打算把方兄你架在火上烤。”
  “老弟这才晓得啊,我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竟摊上这倒霉差事!”
  “方兄,光发牢骚没用,当务之急是怎么跟徐老爷交差。”
  “怎么交差?”方士枚越想越憋屈,竟恨恨地说:“我都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丢官,反正这官也没什么做头。”
  韩秀峰心想徐老鬼虽答应帮着谋李昌经空出来的那个缺,且不说不一定能谋上,就算能署理上州同,也只能做个说了不算的摇头老爷。而方士枚这人不但没啥魄力,甚至胆小怕事,让他做海安巡检倒不是什么坏事。
  “方兄,这儿没外人,你不要有啥顾忌。”
  “没有没有,我有什么好顾忌的,有什么话韩老弟但说无妨。”
  “你做巡检一年能赚多少银子?”
  方士枚没想到韩秀峰会问这个,想了想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韩老弟,我没出息,胆又小,跟你自然是没法儿比。但真要是能踏踏实实做一任,五六千两还是能赚到的。”
  韩秀峰沉吟道:“一年赚两千两?”
  方士枚尴尬地说:“也就这么多。”
  “方兄,我是这么想的,不管徐老爷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既然让你来署理海安巡检,你就不能轻易让出去。你想想,他移驻泰州这才多久,就劝捐出那么多顶戴。人家花了银子可不只是为了个体面,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去京城投供。当然,他们就算谋上个缺也不会回泰州做官。可其它地方的呢,尤其两广和湖广的那些捐了顶戴的士绅。总之,顶戴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但缺是越来越值钱,狼多肉少,你说是不是?”
  “还真是,现在想署个缺都这么难,以后只会更难!”
  “所以海安巡检这缺你既然署上了就不能轻易让出去,咬着牙干满一年,我帮你想办法去谋个实授,怎么着也得干个三五年。”
  别人说这话,方士枚不会轻易相信。
  韩秀峰说这话,方士枚却觉得可信,因为他早打听过韩秀峰的底细,晓得韩秀峰“朝中有人”。
  正准备感谢,可想到徐老鬼交办的差事,又愁眉苦脸说:“韩老弟,有官谁不想做,只是这官没法儿做!要是十天内筹不齐钱粮,徐老爷一定会把我调回泰州守城,一定会让别的候补巡检来海安接任。”
  “那就想办法筹。”
  “怎么筹,这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搞不好会激起民变!”
  韩秀峰拍拍他肩膀,笑看着他道:“方兄,五千两银子外加五百石米,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千把两银子你一定是有的,缺口也就三四千两。我帮你去跟当铺掌柜说说,看能不能从镇上当铺先借三四千两周转。至于那五百石米,我会请顾院长他们帮你想办法借。”
  方士枚哭笑不得地问:“韩老弟,为朝廷办事让我自个儿掏腰包算什么,何况不只是让我掏腰包,还得去借!”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巡检只要能做上一任,这会儿倒贴的和管当铺借的早晚能赚回来。”
  “话虽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只是现在天下不太平,贼匪眼看都要杀到泰州了,这官想做也做不长!”
  “方兄,没你想的那么可怕。”韩秀峰耐心地跟他分析了一下形势,随即话锋一转:“你想想,我们只要能咬着牙挺过这一关,朝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看我们?这就是富贵险中求,我把话撂这儿,要是错过这机会,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想到贼匪不一定会看得上泰州,更不一定会看得上海安这犄角旮旯,而且钦差大臣向荣和琦善的大军正在驰援扬州的路上,方士枚赫然发现泰州尤其海安并没有那么凶险。他挠着脖子权衡了一番,欲言又止地问:“韩老弟,照你这么说是可以搏一把,可当铺的银子没那么好借,别说我不一定能借到,就算能借到这利息也不会少。”
  “方兄,你借钱借粮又不是为了自个儿,你既是为了跟徐老爷交差,更是为了海安的百姓!”韩秀峰紧盯着他点点头,又说道:“相信我,顾院长他们心里有杆秤。这钱粮一定能借到,利息一分一厘也不会跟你算。不过到任之后无论大事小事,你得跟顾院长他们商量着办。”


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
  回到海安,太阳已落山。
  方士枚不敢耽误韩秀峰的大事,既没拜土地,也没拜仪门,城隍庙更没功夫去,跟进巡检司衙门大堂,从韩秀峰手里接过海安巡检司之印就算上任了。
  顾院长、王监生、杨财主和当铺谢掌柜等人刚在大堂坐下,白米团监正李致庸和曲塘团监正余青槐便带着白米、曲塘两地的五六个乡绅到了,潘二顾不上去内宅收拾行李,方士枚的堂弟方士俊也顾不上去内宅安顿,全留在大堂伺候,给一众士绅沏茶。
  方士枚虽已经上任却不敢坐上首,而是坐在公案右侧。
  韩秀峰跟众人寒暄几句,正准备说正事,刚才一直没插上嘴的大头,还是忍不住拿来一个大纸袋。
  “晓得了,你先下去吧,”韩秀峰接过纸袋,又抬头吩咐:“大头,赶紧准备两桌酒席,张罗好过来说一声。”
  “好的,我这就去。”
  “少爷,我也去吧。”
  “好。”韩秀峰点点头,随即转过身来一脸歉意地说:“诸位稍候,诸位请用茶,京城来了几封信,秀峰先看看都是哪位大人寄来的。”
  “韩老爷,您先看,我们不着急。”
  “是啊,我们不急。”
  顾院长更是感叹道:“这兵荒马乱的,京信是越来越难通。”
  当铺谢掌柜虽然有钱但并非士绅,被请到衙门来跟顾院长等士绅一起坐在大堂上,真有些受宠若惊。见很快就是州同的韩老爷看起信,禁不住侧身道:“顾院长,王老爷,韩老爷看的这些信是泰州通宝钱庄托人捎给我的,让我再捎给韩老爷。”
  “还有这事!”顾院长大吃一惊。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听捎给我的人说这一大袋信是从山西大票号‘日升昌’京城分号寄到‘日升昌’扬州分号的,‘日升昌’在泰州没分号,但跟我们泰州通宝钱庄有往来,通宝钱庄跟小号什么关系您老是晓得的,所以吴掌柜就托人捎给我,托我转交给韩老爷。”
  “这么说韩老爷要回信,一样可以把信交给你?”
  “这是自然。”
  ……
  他们正聊着,韩秀峰也看差不多了。
  一共九封信,其中一封是潘二的家信,一封是老丈人寄来的,有四封分别是翰林院检讨吉云飞、内阁中书何恒、省馆张馆长和重庆会馆值事温掌柜寄来的,还有三封是张馆长托人帮着转交给另一个四川同乡的。
  尽管没功夫细看,但有两件事让韩秀峰有些意外。
  前年刚去京城时费二爷曾提过有一个捐纳出身的重庆同乡,在刑部行走了一段时间就回了老家。吉云飞在信里说去年十月,那位姓刘,名存厚的同乡,又去了京城,花了点银子在省馆张馆长帮助下又被分发去刑部行走,现而今住在会馆。
  再就是张馆长在信里说叙州府兴文县有个叫薛焕的举人,道光二十九年选授的江苏金山知县,好像是因为不忍总是征粮加耗被革过职,也不晓得现而今过的咋样,反正很久没给家里信,家里人不放心把信寄到了省馆。让帮着打听打听,要是能打听到就帮着把那三封信捎给他。
  “方兄,金山县你熟不熟?”韩秀峰放下信问。
  方士枚愣了愣,急忙放下茶杯道:“韩老弟,金山我还真不熟,不怕老弟笑话,江苏那么多州县,我就对江宁和泰州熟。”
  “不熟没啥,我就是随口一问。”
  韩秀峰不想再耽误工夫,立马说起正事。
  先给众人说起贼情,做官的糊弄治下百姓乃至士绅都是同一套说辞,说了近半个时辰,几乎跟李昌经在城东十里铺跟那边士绅说得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没劝捐济饷,而且请顾院长等士绅帮方士枚作保,请谢掌柜借四千两银子给方士枚周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