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初当王爷 (渤海郡公)


  朱元璋拿起毛笔,在李善长的一道奏疏上写下了一个可字。然后让侍从送到政事堂。
  奏疏之上,赫然便是奏请提拔余通海为淮安行省平章。
  船队停靠的第三天,盛庸便匆匆赶回。
  到了朱振的坐船报道,见到朱振桌上放着一杯清酒,也不客气,抓起来咕嘟咕嘟的便一口气喝光,对着朱振大大方方的行了一计军礼。
  “盛庸向您报道!”朱振笑吟吟的看着盛庸那因为匆忙赶路而凌乱的衣衫,又见他脸上那股昂然的春风扑面而来,忍不住打趣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盛千户怎么不多呆两天,反正大军开拔之
  日甚远,到时候赶回来便是。”
  一旁正在名单上打归营证明的常茂,自诩风流倜傥到现在却是个处男,自然忍不住酸溜溜的说道:“与你久别重逢,你若不把红杏浇灌好了,可小心让别人摘去。”
  军总糙汉,很少讲究什么礼数,时常会荤段子乱飞。也不见盛庸恼火,俊逸的脸上,咧开大嘴便哈哈大笑,“某那浑家,最是贞洁不过了,那可是老家最出名的大家闺秀,对咱盛庸死心塌地,岂能干出这种事情?常茂大哥,不要过于羡慕,你将来的夫人肯定不会差的,只不过婚姻大事,要尊父母之命,小弟想来,令尊肯定是要为你拼搏个前程,再配个名门之后,所以才没给你那么早安排的
  。当然,小弟听说,那些大家闺秀玩儿的也比较奔放,到时候若是水性杨花,说不准你还得忍着呢。”
  这段子讲的,差点把常茂给气死。
  可人家盛庸说的都是实在话,就自己长得这模样,又常年在外当兵打仗,谁知道自己的浑家到时候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要知道自己这身份,到时候肯定找个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那些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可不是什么好想与的角色。
  淮安水师上下都知道盛庸的情况,对于他能娶到如此贤惠的老婆,不知道有多羡慕。别看常茂这厮说话很龌龊,但是对于那位尚未谋面的兄弟媳妇,可是钦佩的很。
  和常茂调侃了两句,盛庸对朱振说:“末将适才在海上碰到了阐东县县令一行人,说是要来拜见伯爷。”
  朱振好奇道:“我与他素来并无交往,他来见我做什么?”
  盛庸道:“末将亦不知晓,不过人大概快到了,末将的船快一些,所以先到的。”
  正说着,外面便有亲卫高声喊道:“阐东县令”前来拜访。朱振便命令盛庸出去迎接入内,自己安坐不动。倒不是朱振摆谱,而是朱振的爵位和职务高这位知县太多了,若是差距不大,他倒是可以出去迎接一下,传出去外人自然
  会说他随和,可是他的地位差距太大,反而不能太过于随意。
  片刻,有人踏上坐船的甲板,进入到了船舱之内。
  一个三旬左右的精气神十足的男子,一身浅绿色的官袍,见到朱振便开始大礼参拜,“阐东县令刘一闯拜见伯爷。”
  朱振行文人礼,拱手回应道:“免礼免礼,请坐,看茶。”
  刘一闯应该是从未见过朱振这般等级的官员,明显是有些局促,捧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便放下不再饮用,坐在那里欲言又止。
  朱振感觉有些好笑,这人看起来精气神十足,但是性格有些太过于腼腆了。而且相貌有些过于年轻,失于威严,反正在朱振看来,并不是当官的料子。
  不过这人倒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面相,一张颇为英俊的脸,显得棱角分明,而且有些黝黑的过分。
  官袍清洗的非常干净,只是脚下的靴子有些破旧,看得出家世并不是非常好,贫寒之家车速很的官员么?朱振对于此人略有感官之后,直言道:“刘大人有话不妨直接说,待聊过正事之后,本伯留您用饭,咱们好好的喝上几杯。跟你说,本伯这里的饭菜,可比外面强上不少。
  ”见伯爷开口,刘一闯感觉千斤重担卸下,这才赶忙对朱振说道:“素闻伯爷精通经济之术,在盱眙之时,便有财神之称,到了淮安更是点石成金,下官很是钦佩。今日冒昧
  前来,实在是有一事相求,还望伯爷给指点阐东县一条生财之道,使得咱们阐东县百姓得以温饱,不至于卖儿鬻女,易子而食。”
  他言辞恳切,两眼望着朱振,充满了期待。
  那眼神就像是面对着一尊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
  阐东县背靠大海,现如今海产丰富,便是因为渔船网具落后导致捕鱼业并不发达,想要以此致富很难,但是每天靠打渔为生,也不至于生活过于困难吧?
  还卖儿鬻女?
  还易子而食?
  嫌弃本伯太过于愚笨,过来行骗的吧?刘一闯见伯爷忽然面色一沉,便知道朱振不信,似乎早就预料到一般,苦笑一声,充满了苦涩说道:“下官无能,虽然受国公信任,忝为阐东县父母官,却不能为辖地百姓
  谋求富足,实在是愧对国公、百姓的信任。”
  他早有预料,朐县也是背靠大海,伯爷稍微一点拨,人家就一飞冲天了。
  阐东县也是背靠大海,按理说不至于大富大贵,肯定不会连饭都吃不上,这话说出来,别说别人不信,自己都难以置信。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
  本地多是盐碱地,本身不产粮食。
  本来尚可以依靠出海打鱼为生,换取一些粮食,可是阐东县太过于贫穷,此地连木材都不产,想要外出打渔,就得去外面买,当地百姓是连渔船的钱都出不起的。
  县里的那些小船儿,偶尔可以出海,可最近海上不太平,有海盗,还经常有风浪,损失了不少愚民之后,阐东县连出海打鱼都禁止了。朱振略微一沉,他知道为啥忽然卖儿鬻女了,因为自己把整个淮安的盐业改成了专营了。


第487章 爱民如子
  朐县作为盐场让淮安沿海的州县都非常眼红,如阐东县这般贫困,想到若是采用新式盐场的方法,设置语出盐场,县里的财政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别说是脱贫,甚至可以成为江南数一数二的县。谁知道刘一闯闻言,却摇摇头说道:“伯爷误会下官的意思了,下官虽未位卑,也知道这盐场乃是淮安整理战略的产物,不是随便可以修建的。为了阐东县一县,而破坏伯爷的整体布局,是完全不可取的。下官虽然愚昧但还不至于愚蠢。这一次,下官之所以之所以厚颜前来,是想请伯爷如同之前在盱眙那般,给咱们阐东县百姓指一条小康之路。而非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是下官清高,为了当地的百姓,下官给您磕头都行。可若是为了自己,下官可不好意思求您。再者说,之前阐东县给世家煮海盐的百姓
  十之六七,可是照样吃不饱穿不暖。”
  朱振本来还有些懈怠,听闻此言,顿时肃然起敬,原本懈怠的坐姿也正经起来,挺直腰板,以示尊重。
  乱世之中,竟然还有这般为民请命的好官,这可真不多见。
  甚至,在朱振看来,这就是典型的稀有动物,必须保护起来,用来树立典型,用来引导官场习气的改变。
  若是朱振开口向应天请命,在阐东县设立新的盐场,几乎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新式制盐之法,就是他首创的,应天的官员会给他这个面子。
  但是这位县令不仅仅有大局观,而且还能看透事情的本质。
  朐县的富裕,根本与盐场没有多大的关系。
  设立盐场,确实会让阐东县瞬间变得有钱,仅仅是赋税一样,就可以让阐东县富得流油。但是老百姓又有什么收益呢?
  说到底,当地的百姓煮盐和晒盐,都是给别人打工啊,收入上哪怕是有所变化,但是又能解决多少人的工作问题?
  刘一闯能够不为自己的政绩谋算,只是为了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比起当世的不少官员要强太多了。
  这样的官员,离任的时候,万民伞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得不说,阐东县虽然贫困,但是有一位好的县官。
  一旁的常茂、刘青山、戚斌、盛庸等人,也对这位之前表现的有些腼腆的县令肃然起敬。朱振看着眼前这位,大抵是自己到达淮安之后,第一位主动来求自己,而且是因为百姓来求自己的县令。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为阐东县的百姓相处一个发家致富
  的法子。
  不仅仅是为了阐东县的百姓,也为了这位爱民如子的县令。
  只是用什么办法好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徐梁略微一沉吟,便说道:“本伯可以让淮安银行为贵县的百姓提供一笔贷款,按照最低的利息结算。然后本伯在淮安船厂为你们定制一批新式的渔船,但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贵县要拿出当地的财政收入当做担保,若是因为意外风险,导致百姓破产,不能偿还的情况,贵县要为百姓填补这个空缺。本伯可以帮你们解决困难,但是风险要
  由你们来承担。”资助一个贫困县几百条小渔船,对于朱振的财力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是他不想这么直接,有钱人可以做善事也必须做善事,但是也要有个度,善事做得多了,也会成为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