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 入库:04.13
刘钧一头雾水,不知这老头带着女儿过来干嘛?
见刘钧神色疑惑,李然道:“老臣是来向殿下和太妃赔罪的。”
“这话从何说起?”刘钧看了眼李乐茹。
李乐茹正带着好奇的眼神打量他,碰见他的目光又低下头。
“下官昨天才知道小女曾拿匕首到王府威胁殿下,致使殿下昏过去,如此荒唐之事,实在有失家风。”李然瞪着李乐茹,“还不给殿下赔罪。”
自刘钧将李然关入大牢,李乐茹自是将刘钧恨得要死。
如今得知靖王只是为了迷惑高鸿允才如此,便不再那样看待刘钧,反而心生几分愧疚。
盈盈走到刘钧面前,李乐茹跪了下来,“奴家万死,望殿下赎罪。”
刘钧本能要去扶李乐茹,但想起这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便收了手,道:“起来吧,不知者不罪。”
李然松了口气,如释重负,又带李乐茹去见太妃。
他正有事要同他商议,便让他待会去勤政殿。
一炷香的时间,李然回来,躬身问道,“不知殿下找下官何事?”
沉吟了会儿,他问道:“当前景州还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百姓有地可耕?”
“下官只有一年前的账目,现在的则需重新让各府各县各乡清查。”李然说道,“不过有自己田亩的百姓只怕不多,不只是景州,整个荣朝皆是如此。”
刘钧点了点头,如今的荣朝同每个王朝晚期的弊病一样,土地兼并已经登峰造极。
地方豪绅连田阡陌,穷苦百姓无立锥之地。
百姓只能沦为佃农,或是成为流民。
借着高鸿允的事,他虽重整官场,但是这种导致动乱的根源问题却还摆在他面前。
他不能将粮食安全交到这些地主乡绅手中。
因为历史证明,这个群体完全靠不住。
对他们来说,皇帝是谁无所谓,靖王是谁也无所谓。
即便扶余人进来,他们磕头易服,照样安稳过自己的舒服日子。
而事实也证明如此,外四府被扶余人攻占后,四府的地方豪绅便立刻向扶余人献媚。
不但积极挑选族中子弟充当外四府官员,还充当扶余人征收赋税的先锋,逼迫百姓纳粮。
而内四府的地方豪绅在官府窘迫的情况下,隔岸观火。
在边军戍守景山塞期间,苏缙曾因缺粮向当地豪绅借粮。
但他们竟然一粒粮食都不肯拿出来。
这件事是高鸿允死后,苏缙和他闲谈时提及的。
当时便把他气的不轻。
第61章 流淌的铁水
书案上,温热的茶飘荡着淡淡的清香。
端起抿了口,刘钧缓缓道:“即日起,便清查四府田亩和户数。”
来自当代,他深知地主乡绅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垄断土地不说,还将百姓变成他们的奴隶。
如果不解决他们,他们便会像白蚁般将千里之提啃食殆尽。
他让李然统计田亩和户数,就是为了了解当前景州有多少失地的百姓。
李然见刘钧神色郑重,心中隐隐有了猜测,说道:“地方乡绅兼并田亩之事历朝历代皆有,朝代更迭概莫如是,只是这件事可比高鸿允难解决多了,毕竟要触犯很多人的利益。”
“本王当然清楚,那李左傅是否支持本王?”刘钧目光闪烁。
当代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懂得地主乡绅尾大不掉是因为其和士大夫阶层本就是一体。
古代的士大夫其实就是地主阶层的代表。
这样的一个阶层自然不会革自己的命,这才是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源。
“那殿下愿意将自己的田产拿出来分给百姓吗?”李然反问。
“本王正准备这么做。”
刘钧的回答让李然怔了半晌,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也曾深思过,但因为牵扯到四府上下所有官员,他最终也敢不去动这个心思。
“李左傅家中有多少田产?”刘钧走到李然面前,逼视着他。
他现在用李然,大体上是为了让他当个执行者。
而不是政策的制定者。
李然的知识虽渊博,但也无法透视未来,而当代的历史却让刘钧可以。
“按照官府规制,当初下官分了三百亩良田。”李然并不避讳,“一般来说,官员除俸禄之外,官府都会配给一些田产。”
“这次的田分了吗?”刘钧问道。
“尚没有,因为四府已无多余的官田可分,下官正要请求殿下,将抄家得来的田产分给新任官员。”李然越说声音越小,心知估计是不可能了。
“不用分了。”刘钧摆了摆手,“从今往后,景州的官员只领俸禄,不分田产。”
李然苦笑,心道刘钧还是有些少年心性,任性胡来,于是劝道:“殿下,若是不分田产,只靠官员每月的俸禄是养不起一家妻小和仆役的,那他们便只会想法去贪,如此反而得不偿失。”
刘钧当然想到过这个问题,这是个三妻四妾的时代,有些情况不能按照当代规则去办,需要徐徐渐进。
“那分给官员的田亩要和百姓一样,而且为了补偿,本王会提高他们的俸禄,如何?”刘钧沉吟道。
他现在决定改革俸禄体系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因为现在是最佳时机。
首先,除掉高鸿允,他威望大涨。再者,大量的官员被抄家关入大牢。
这批官员才是景州根深蒂固的地头蛇。
而新选拔的官员中四府本地官员只占半数。
另外一半来自荣朝各州以及外四府。
“下官需召集官员,探探他们的口风。”李然犹豫了一会儿。
“嗯,你告诉他们,只有景州在,他们才能吃香的喝辣的,景州若是没了,他们纵有万亩良田,那也是扶余人的。”刘钧盯着李然的眼睛,这话也是说给他听的。
李然闻言,望着刘钧看了半晌,忽然老脸一红。
自觉不配为人师,以前自己谆谆教导刘钧勤政爱民。
如今刘钧这么做了,自己却畏首畏尾。
“既然殿下能舍了田产以待分给百姓,下官亦能舍得,此事下官定会一力促成。”李然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改了口。
刘钧满意地点了点头,李然还是识大体的。
他这一步走出,官员便会和地主豪绅逐渐成为两个利益群体。
到时候均田亩就容易多了。
交代了这件事,刘钧让李然回去。
自己从基地中拿出一份技术图纸看了起来。
如果此次俸禄体系改革成功,那么对王府来说又是一份财政压力。
这还要多搞些赚钱的行当,毕竟景州要崛起,将需要巨额的财富支撑。
一直在勤政殿待到中午,寻思着时间到了,他向偏院走去。
路上正遇到前来寻他的家丁,正如他预计的,这个时间点,龚铭和匠人将土高炉建成了。
“殿下,和图纸上的一模一样。”龚铭拿着图纸,将高炉的各个部位对照给刘钧看。
“不错。”
刘钧围着高炉转了一圈。
龚铭建造的这个高炉两米多高,直径一米左右。
炉子中部偏下的位置也预留了鼓风口。
炼铁的时候只要将陶罐塞入口子,用泥将缝隙堵住,再连接风箱便能够鼓风了。
总得来说,高炉是个很简单的东西,主要的技术含量在于耐火砖。
这种耐火砖可以承受一千五百到一千七百多的高温,而铁的熔点也在这个区间。
“那下官便让泥瓦匠建风热炉了。”龚铭看刘钧的眼中全是崇拜的小星星。
这次龚铭没有问刘钧风热炉是什么,因为他发现刘钧在上面做了注解。
按照图纸上所言,有个叫温度的度量。
铁融化的温度是一千五百三十多,而炼铁用的木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一千二百多。
看到这,他才明白为什么铁匠炼不出铁水,只是炼出图纸上叫“海绵铁”的铁块。
而只要建了这个风热炉,将叫“空气”的东西加热到几百度,用鼓风机吹到高炉的木炭中,高炉内的温度就足够提升上来。
“下午本王会差人把料子送来,争取晚上能出铁。”刘钧没有理睬一副小粉丝模样的龚铭,正色道。
龚铭精神一震,连连指挥泥瓦匠继续干活。
傍晚的时候,一个比高炉稍微矮的密闭小炉子建成了。
这个炉子只留了一个鼓风口,一个出风口和一个进料口。
这时,三辆拉货的马车也来到了王府门口。
一辆车上装了铁矿石,一辆装着石灰石,还有一辆是木炭和煤饼。
刘钧吃过晚饭便来到院子中,太妃赵玉燕也被惊动。
不过对刘钧稀奇古怪的想法渐渐习以为常,她来看了两眼就走了。
“先放石灰石。”刘钧指挥。
在古代石灰石已被大量使用,所以并不难找。
明朝的于谦便有一首《石灰吟》,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可见石灰在古代不是稀罕物,而且常用来刷白墙。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朝富家子 (星辰玖) 起点VIP2020-05-28完结穷逼杨轻风出现意外穿越到大明嘉靖年间,变成泉州府最有钱的人惠安李家的长子嫡孙杨聪...
-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起点VIP2020-05-28完结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 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