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猫猫又认为朝廷恢复北京作为首都,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毕竟残清在辽东还有一定力量,如果天子为了就近处理辽东事务,完全可能移驾北京。
如今大顺版图和明朝相比,还未有较大变化。
那么明朝二百年来定都北京的成功历史经验,就可能成为迁燕论者的有力论据。
“林尚宫,又在找行商听地方上的趣闻啦?”
李懋亨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多识广的女官印象颇为深刻,他刚刚跟随刘芳亮从塞外回到大梁,在天法帝即位后重新担任起了管辖禁中羽林的职责。
林猫猫和李懋亨很熟悉,她反客为主问道:“将军见到西宁公了吗?近来都人都在讲西宁公、南安公两人的故事,听说西宁公李定国只用三百人就攻下了建昌,这是真的吗?”
李懋亨笑道:“夸张、夸张,这传闻稍微有些夸张了。建昌的确是李定国为顺军攻下的,不过三百人那只是李定国化妆入城的先头部队而已,打开城门以后,还有后续的许多大军呢。”
林猫猫感叹道:“许多人说西宁公助天子取四川,与明初的傅友德很相似。我朝名将辈出,将军以为西宁公算得上傅友德那等人物吗?”
李懋亨读书不多,他大概知道傅友德是明初开国的名将之一,但具体对傅友德到底是何样人物、有何战绩,就不大清楚了。
林猫猫看李懋亨答不上来有些尴尬的模样,就笑了笑,拉他一起去喝茶,跳过了这个话题。
李懋亨自己倒是因此觉得非常惭愧,身为天子信重的亲军大将之一,见识竟然不如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小女官,真是给大顺军丢脸了。
他暗暗下定决心,今天回家以后,一定要找来府中书办,好好读书——今后每天出门和回家时,都得要读一则史才行啊!
李懋亨羞愧道:“一天不学习,赶不上林尚宫,惭愧惭愧。”
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
“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
太宗皇帝驾崩已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李来亨也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归附大顺,他才终于露出喜形于色的表情,好像好几个月大顺朝廷里那种悲伤哀愁的氛围都被一扫而空了。
东京酒,梁园月,章台柳,大将归附,名王来投,烈火烹油的盛世好像将要来临,鲜花裹锦的繁荣似乎同样是酝酿已久。
开封人民翘首以盼两位名王的归附,他们都抢到了街头上,欢呼雀跃,既是为四川的平定欢呼,也是在为大顺朝海纳百川的开国气象感到鼓舞。
“听说西宁公是秦逆义弟,情同手足,此人来降,看来西南大局是彻底平定啦。”
自从开封成为顺朝实际上的首府以后,开封市民对于军事、政治的形势便愈发关注。他们将生活里本来用于嚼别人舌根的精力,都投注到了关注天下大势上。
一个老翁端着大杯茶碗,连口饮茶,气都不待喘的,喝的一声便提出反驳的意见来:
“哪有那么简单!?秦逆孙可望修长安、封府库,整军退回四川,这回虽然被王师拿下了四川,可我听说孙可望又全师退到了云南去。
秦逆大军始终未遭到王师的痛歼,兵力犹存,彻底平定一语,后生啊,这句话说得太早呀!”
市井中对西宁公李定国、南安公刘文秀来投的消息,抱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这意味着西南战事的彻底结束,有人认为孙可望为天下大寇,平蜀恐怕还会有些波折,也有些人想到了郑芝龙投降归附的事情,认为两者皆来朝,意味着大顺的金瓯已然无缺。
还有少数前朝的遗老,不情不愿地说:
“说到底,桂藩比起福藩实在难称正统。僭越称帝,现在落到被流寇裹挟去滇南的境况,也是自食其果了……”
“呵呵,老绅士,那福藩来朝又是什么何因何果?”
“……这、这……”
“老绅士口称流寇,哼哼,我看应该去龙衣卫的镇抚司衙门上问问,这算不算犯禁!”
那老先生听到这话,好像终于抓住对面市民言辞中的什么破绽一样,喜道:
“流寇、流寇!太宗皇帝去年亲自颁下诏令,禁止各司衙门以所谓流寇犯禁为罪名,惩治百姓!大顺朝口称流寇,岂能叫做违制?并无此制!”
那位开封市民反笑道:“哪一位太宗皇帝?不是成祖皇帝吗哈哈哈。”
在大顺政权的统治区内,依旧存在着数量不少的前朝遗老遗少。但是毕竟和后世清朝的统治不一样,大顺的治理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与剥夺了前朝官绅群体的利益,但双方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冲突关系。
考虑到个人利益、考虑到仕途的发展,多数官员当然能够直接接受新朝的管制——毕竟在另一条世界线上,他们中的多数人连东虏的统治秩序,都能够百分百的接受。
另外一些无意于仕途的明朝士绅群体,其中一部分同底层百姓有血仇的恶霸劣绅,已经遭到大顺政权的铁腕打击,大批大批地被肉体消灭。
除此外声誉较好的良绅,在见证了顺朝“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的整然行政之风后,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新朝的新秩序。
说来另一条世界线上多数人的抗清起义,虽然大多打出了复明旗号,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对明朝怀有特别感情,而更多是对东虏的统治怀有深切的憎恶。
毕竟前有明末的农民军们,在反明抗暴的十余年战争后,又为了抗清才选择了复明的旗号。
后则吴三桂的吴周政权,在放弃复明宗旨以后,仅仅依靠抗清口号,吴三桂作为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底线屑人,竟然也同样获得大批汉族官绅的拥护和支持。
明朝的招牌经过了二百多年行之有效的治理以后,到了明末时代,其实已遭到多数民众的抛弃。但东虏的残暴秩序,竟然使得这块腐烂的招牌重获新生,甚至连过去反明抗暴的农民起义军都被聚集到了这块招牌之下。
李来亨正为欢迎李定国的入朝而忙于布置,他想到此处,就心生强烈的感慨之情。李定国为了抗清在另一个历史上选择了成为南明的支柱,而现在,他再没有这样的需求了。
“朕希望,朕希望……”
李来亨突然有些哽咽了起来,这让在一旁收拾奏疏的女官们感到有些惊诧和困惑。
“朕希望天下英雄,今后能够同坐于一桌,杯酒相会,这十几年来的恩恩怨怨都该烟消云散了……”
李来亨说的是这十几年来的恩恩怨怨,但他心中所想的却是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十五年、是夔东十三家的二十年、是郑成功父子的三十九年……
在这近乎半个世纪的历史里,官绅们、义军们、海贼们、士人们……有贩夫走卒、屠户盗贼,也有书生将军、官员土司,那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地方、来自不同势力、来自不同派系的豪杰们,有的可以称为英雄,有的或许配不上英雄的赞誉……
但他们只要能够为抗清贡献一份力量,便都能足称豪杰。
李来亨很想邀请来所有的那些人,那些曾经互相攻杀、互扯后腿,也曾经飞兵救援、舍生取义的南明豪杰们,在西湖之畔选择一间长亭,摆好酒宴,与众人大饮一场,使一切的恩怨都淡漠在杯酒谈笑之间……
“还是有很多人死去了……”
李来亨有些哀愁,“但也有很多人活了下来。”
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牛金星、宋献策……这个世界依旧死去了很多人。
但是也多活下了许多人。
许都、张家玉、史可法、何腾蛟、李懋亨、米剌印、贺珍、刘芳亮、袁宗第……
活着的人,将会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李来亨在御书房桌上的粗茶一口饮尽,他到底还是更加习惯湖北的碎茶叶。
“西宁公、南安公、延平公,三公都安顿好了吗?”
李来亨好像也习惯了用京城来称呼开封,其实他内心中早就有了重修长安和北京的蓝图,只是即便修复二城以后,到底定都何处,李来亨自己也没有做好充足的打算。
他内心中对于将来的治国理政规划,有着“十大工程”的方案。
花五十年,甚至是子孙后代一百年的时间,来彻底整治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就是李来亨心目中“十大工程”的一部分。
重修长安、北京二都,以及可能建造一座新的大顺首都,同样在“十大工程”的规划范围内。
第843章.二十六章 岁入
女官回答说:“南安公和延平公都住进了陛下新赐的府邸,只有西宁公上书请求出镇西南。西宁公以为秦逆为滔天巨寇,非有如他那样了解西南地理形势、熟知西营内情兵势的人,断难彻底平定滇患。”
李来亨颔首沉吟,李定国、刘文秀、郑芝龙三人解甲入朝,是大顺能够迅速平定西南、东南割据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孙可望的负隅顽抗,则是云南迟迟未定的原因。
是否要将李定国外放使用呢?
相似小说推荐
-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起点VIP2020-05-28完结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 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
-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日日生) 起点VIP2020-05-31完结靖康前夕,大宋歌舞升平,汴梁春风糜烂。穿越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守正君子身上,杨霖走到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