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富家子 (星辰玖)


  还有后面的入题,简单来说就是我对题目的理解是什么,也就是结合题目和上面起讲中的阐述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至于为什么这么理解,请看下面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论述,这个入题大致就是起个中间过渡的作用。
  最后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就是正文,也就是详细阐述自己的论点。
  这四段最是考校人,因为每一段都必须由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组成,而且还必须像写诗词和对联那样,讲究平平仄仄,讲求押韵。
  比如,描写大海和章鱼,你就不能简单一句,大海宽广无垠,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仿佛连接着天际,海水中的章鱼……
  按八股文的格式,大致应该这样写。
  大海啊,你全是水。
  章鱼啊,你全是腿。
  当然,这样写只是格式上勉强凑合,内容上是严重不符合规定的,因为八股文对文章的内容,或者说描写的手法也是有严格要求的。
  八股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规定,那就是整篇文章都必须用孔子、孟子等古圣先贤的口气说话,也就是所谓的代圣人立言,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更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这个老要命了,因为古圣先贤说话的时候基本都带着之、乎、者、也等助词,你要想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像古圣先贤的口气就要到处加这些助词,加的好倒还罢了,加的不好,那就要闹笑话了。
  比如前面对大海和章鱼的描写,如果完全按八股文要求来写,大致就会变成这样。
  海之大者,一望无际乎,海之内兮,全是水也。
  章之鱼者,荒诞不羁乎,身之外兮,全是腿也。
  这格式死板,规矩繁多正是八股文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比如,前面两三句破题,三四句承题,连句数都规定死了,让人怎么发挥?
  又比如后面八股正文更是跟写对联一样,必须对仗工整,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像写对联一样来阐述,这样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吗?
  更有甚者,八股文对整篇文章字数都有规定,按明朝的规定,多于五百字的试卷就废了,五百字,前面还要根据格式要求写四段近乎废话的东西应景,这观点怎么论述的清楚呢?
  还有,整篇都要用古代先贤的口气来写,这得多难为人啊,搞的很多古代读书人都跟吃错药了一样,满口的之乎者也,其实,不是他们喜欢这么说话,而是科举考试要求他们用这种口气!
  总而言之,从格式和规定这些方面来说,八股文是相当有规律的,那么,杨聪为什么会认为这八股文找不出规律来呢?
  主要原因,这些格式和规定所有考生都知道啊!
  他想找出的规律是这时代所有读书人都不知道的规律,或者说,他想找出的是科举的捷径。
  简单来说,就是不用跟这个时代的书呆子一样死读《四书五经》也能做出上好八股文的方法。
  这个方法自然没这么容易找出来,他拿着几篇八股文仔细对照了半天,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他只感觉,这些八股文除了迂腐就是死板,没一点意思,看着都让人昏昏入睡。
  这些文章的确不怎么样,因为这些都是他吃完饭之后厚着脸皮去严老先生那里求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八股文都是跟他同窗的那些穷秀才写出来的。
  其实,县学也不光是讲解《四书五经》,严老先生也经常出题让下面的生员写八股文。
  不过,他就是出题,很少讲解,更不会教学生总结八股文的规律,就让你自己写,写完给他看。
  他看了,觉着写的好的就会当众读一读,以示嘉奖,写的不好,他也会批评一番,仅此而已。
  这些所谓写的好的自然都是那些穷秀才写的,他们都能考上秀才,做八股文肯定比杨聪他们这些例生肯定强多了。
  杨聪以前就属于写的不好的那一类,不过他写的八股文倒还不至于狗屁不通,所以,严先生才说他资质还可以,只要努力,考上生员没什么问题。
  这会儿他倒不是不想努力,他只是不想按这年代读书人的方法去努力而已,要按这年代读书人的方法去努力,他恐怕还得读几年才能考上秀才。
  而且,就算他努力一辈子,能不能考上举人还不好说。
  至于进士,那真如同严老先生说的,一点希望都没有。


第三十六章 科举考试有捷径吗
  这八股文有特殊的规律吗,或者说这科举考试有捷径吗?
  对于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自然是没有的,要有的话,只要是个读书人都能金榜题名,朝廷又哪能塞下这么多人呢?
  正因为朝廷塞不下这么多读书人,科举考试才会选用八股文这种规定近乎死板的文体。
  说白了,科举考试之所以选用八股文,就是为了为难读书人,就是为了淘汰大部分读书人,让金榜提名变得难如登天。
  杨聪是越看越绝望,这八股文真不是一般的难写啊,貌似只有死读书,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把古圣先贤的话都记在脑海,然后不断练习,模仿古圣先贤口气写他个千百回,这样才能具备写八股文的基础。
  这得苦读多少年啊,恐怕读到死他也只能考个举人,金榜题名岂不成了笑话。
  如果按这年头读书人的方法读下去,他还改变个屁啊,不说改变大明的命运,他自己的命运能不能改变都是个问题。
  捷径呢?
  他需要的是捷径啊!
  这破题、承题、起讲、入题也就罢了,只要模仿圣人的口气按格式写几句,能说出点道理来基本就没问题了,主要后面这八股,又要讲道理,又要模仿圣人的口气,还要对仗工整,还要注意平平仄仄,还要注意押韵,这不要人命吗!
  这平平仄仄和押韵就是最要命的地方,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古诗,那也讲究平平仄仄和押韵,古人写一首绝句最少都得琢磨好几天呢。
  一首绝句也就二十来个字,这时间当然不是费在写字上,要是光写二十来个字,当然费不了几天,几分钟就完事了,写古诗最费事的也是平平仄仄和押韵,有时候一个字都得推敲老半天。
  这八股文可不是二十来个字,正文部分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组排比对偶句最少也有两百来字,要一一注意平平仄仄和押韵,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平平仄仄,什么又是押韵呢?
  这个杨聪倒是很清楚,这时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学过这个。
  这平平仄仄,大致意思就是某些特定的文体每句话里每个字要按固定的声调来,这样读起来才会昂扬顿挫,至于声调其实跟后世的四声差不多,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四声这一说,这个时代对声调的描述是这样的: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
  至于押韵,还好理解一点,说白了就是特定的几句话结尾之处要用同韵母发声的字。
  不过,这个时代也没韵母这个说法,这个时代汉字的读音一般用直音法和反切法来标注。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或者近音字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比如“疾读若急”,“降读江入声”。
  反切法就是将这个字读音切开成两部分,用两个字来标注,比如“劝,去愿切”,“孤,古胡切”。
  这家伙,这个时代对读音和声调的标注方法还真是麻烦啊,杨聪下意识拿起笔在一篇八股文上涂抹起来。
  他的目的自然是想找出这八股文平平仄仄和押韵的规律,不过,他标注的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也不是一个个同音字或者两个反切的汉字,而是后世的声调符号和韵母。
  这一篇八股文总共还不到五百字,正文部分最多也就三百多字,用后世简单的符号标注倒也不怎么费时间,很快,他便将眼前这篇八股文的四组排比对偶句标上了声调,每个需要押韵的地方也标上也韵母,一篇整整齐齐的文章顿时被他涂的一塌糊涂。
  这个倒没多大关系,反正这种学生写的八股文严先生那里有的是,关键问题,就算他涂的一塌糊涂,还是找不出一点特别的规律来啊!
  怎么办呢?
  他呆呆的看着眼前的文章,陷入了沉思。
  看着看着,他眼前突然一亮,咦,这个标注方法貌似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啊,因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不知道这种简单的标注方法。
  那么,怎么发挥这种标注方法的长处,找到科举的捷径呢?
  有时候,灵感就如同火花一般,一闪就出来了,就看你抓不抓的住。
  很幸运,杨聪抓住了,他很快就从标注方法联想到了这个时候汉字注音和后世的不同之处。
  这个时代的人要理清平平仄仄可不容易,他们得一个个字去想这个字的直音或者反切音,然后才能判断出这个字的声调,而他不用啊,他心里默默读一下就知道声调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