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夫人这就见外了,本官公务繁忙,陛下数次差人前来催促回京,这拜师之礼就不在京兆府举办了。姚家若是有心,可以到汴京补办。”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都有些茫然,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这个少宰的学生。
不过,当了他的学生,仕途必定可以一帆风顺,也未必是坏事啊。
杨霖给了两人一个鼓励的目光,师道尊严,一旦进入为人师的角色,他还是很正气的。
“你们准备一番,到了汴京到昭德坊找我,哈哈,我带你去见圣上。”
姚平仲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浑然不顾自己屁股还隐隐作痛,已经对这个未来的师傅有些好感了。
杨霖不是推脱,赵佶确实派了好几拨人前来催促他入京了,原因竟然是两个最受陛下宠爱的小帝姬,柔福帝姬和茂德帝姬同时病了……
赵佶的皇子皇女,有六七个夭折的,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风水不顺,为了保住两个爱女,必须让杨霖回来堪舆一番。
杨霖却不是很着急,茂德帝姬和柔福帝姬都是活到十几年之后的,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春夏之交,有些病痛很正常,等自己回去之后,带着外甥许叔微进去看一看,又是一桩功劳。
陆谦扛着一把朴刀,正在给几个姚府的下人发放腰牌,看到杨霖出来上前道:“少宰,我们乘船走水路回汴京吧。”
杨霖点了点头,长安城外水路纵横,交通便利,尤其是现在有了专门的治河衙署,顺带着又疏通了一遍周围的河渠。
自己在西北一路走来,沿途有不少的民夫在黄土上种树,看来宗泽虽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好的治河班子。
宋元之际是黄河彻底崩溃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及时治理,还有机会。
……
江风吹来丝丝凉意,时值黄昏,夕阳正红。
河面上锦帆如云,舟楫似林,热闹非凡。
杨霖站在船头,看着来往的客船,时不时就冒出几个打着万岁营旌旗的大船,笑着对身边的陆谦说道:“挖河修渠,架桥铺路,看似花费甚巨,实则利在千秋。
你看这条河,不知道多少的人赖以为生,两淮也是一样,江南多少读书人,在骂着炀帝的时候,也都享受着他的遗产。”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读书人的嘴,最是……”
陆谦说道一半,突然想起跟前的少宰也是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状元,当即闭嘴。
好在他抬头一看,杨霖并无愠色,自己的这个少宰,时时刻刻就没怎么把自己当成读书呐。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考上的状元,便是后来又朝中人帮忙,若是没有一定的才气,就是官家也不敢钦点他为状元。
他哪里知道,眼前这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可是苦读十年书的真正书呆子。
沐浴着晚霞江风,杨霖心中正在酝酿着有一个大手笔,交通才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不管是船只、橡胶轮胎,还是更平整的地面,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呐。
自己虽然造不出来,但是可以引导,让社会上有这种诉求,让袖楼拿出足够动人心的财帛来,设立一个奖项。
凡是有所发明的,都可以领取那巨额的赏金,还怕没有人钻研?
回头一看,长安城墙已经看不见,杨霖甩了甩手,对着陆谦说道:“回船舱歇息吧。”
陆谦应了一声,刚要走,杨霖突然道:“那个姚夫人……”
“属下明白……”
第323章 皇子出宫
汴河,清溪港口。
人满为患,多有紫金官服,环佩玉带的朝中大臣,前来迎接凯旋的杨少宰。
盛唐之时,吐蕃崛起西南,从此制衡唐朝百年,一直蚕食唐领土到河西走廊。
如今,吐蕃平定在即,又把杨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船之后,杨霖迈步而行,身后跟着一种官员和五个学生。
张商英上前,道:“文渊,我等已经备好酒宴,为你接风洗尘呐。”
“哈哈,天觉公摆宴,杨霖岂敢推辞。”
随着车架前来,到了一所临湖而建的庄园,亭台楼阁布局有致,飞檐翘角,古树葱茏,环境清幽。
张商英下车之后,亲自将人都迎了进来,一时间宾客如云,热闹非凡。
众人先是盛赞了杨霖南征的功绩,然后便是各自落座,笑颜与座上众人寒暄。
“自从文渊出了汴梁,如今已经半年有余,这东京汴梁可是安静不少啊。”张商英开着玩笑,精神矍铄,声若洪钟。
杨霖笑道:“天觉公莫要打趣,不过是走马兰台,听鼓应官,为官之人的本分而已。此番回京,这百万户汴梁城,也不过是多了一个为君尽忠的臣子而已。”
众人又一齐称赞起来,杨霖捏着酒杯一角,暗暗舒展腰股,心中已经琢磨着去到昭德坊美美的睡一觉。
难怪古人会发明舟车劳顿这个词,实在是太累了,这个时代的长路简直难行。
丝竹声一响,侍女们穿花蝴蝶一般上酒菜,张商英刚要开口,外面来了一群锦衣侍卫,一看便知是皇城司的人。
这些侍卫簇拥而出的,却不是皇城司提举刘清水,而是缉事厂的杨戬。
杨戬见到座上杨霖,相对一笑,然后道:“杨少宰,陛下有请。”
众人无不暗暗称羡,这少宰的圣眷之隆,果然是无出其右者。
刚刚回到汴梁,饭都没吃一口,就急着召见。
杨霖却是明白其中原委,赶紧起身道:“有劳哥哥传旨了。”
起身一抱拳,杨霖笑道:“刚说完,这就叫嗟余听鼓了,哈哈,改日我摆宴,咱们再聚。”
“官家的事要紧,文渊赶快去吧,我等自饮自乐。”张商英起身,捻须笑道,作为这一脉的领袖,杨霖的圣眷就是他们权势的保证。
随着杨霖起身的,就是他的五个学生,跟着马车也回到了昭德坊。
杨霖在车内问道:“哥哥,那两位帝姬,病的可严重?”
杨戬面带愁色,叹道:“你是不知道,今年你走之后,宫中夭折了两位皇子……陛下为此大哭一场,闷闷不乐,如今帝姬染病,更是热动了陛下的情肠,生怕再有些闪失。”
杨霖暗暗点头,道:“我且回府,带上一位郎中,此人乃是我的外甥,最善医道。”
“如此甚好,那两位帝姬乃是郑皇后亲生,算起来和你也沾些亲戚。”
……
博山炉内香烟袅袅,珠帘后端坐的帝后二人半遮半掩,神情难测。
“臣杨霖,见过陛下,殿下。”
“你可算回来了,爱卿离京这段时间,朕诸事不顺,痛失爱子。郓王、淑庆都离朕而去……”赵佶色哀语弱,郑皇后赶紧握着他的手,良言温劝。
杨霖心道,这个皇帝对家人还真是不错,他要是知道自己后来会把全家害成什么样,不知道会不会因此痛改前非。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管家无须伤神,臣这就带人前去看看两位帝姬。”
帝姬年幼,虽是金枝玉叶,也没那么多的在乎。
杨霖带着身后一声玄青色道袍的许叔微,来到郑皇后的宫内,两个小帝姬大白天的躺在床上,盖着薄薄的绒被,睡得正沉,神色萎靡。
有宫女上前,轻轻掀开一角,把一根红线拴在两个帝姬细细的手腕处。
许叔微辞官之后,潜心研究医术,刚好主攻的便是此等伤寒症状。
他先是翘着脚尖,往里观瞧,杨霖刚想拽他,又想到望闻问切,这便是望,便转到一旁,替他遮挡一下。
捏住红线,许叔微闭目凝神,似乎是在探脉。
眉头一拧,许叔微低声道:“舅舅,两位帝姬小小年纪,积攒阴寒,阴虚火旺。”他一转头,像旁边的宫女作了个揖,问道:“敢问这位女官,帝姬是不是长期不寐?”
郑皇后在外听见,急声道:“怎么可能,本宫这两个女儿,哪次不是日上三竿才起床。”
几个宫女忙道:“娘娘有所不知,两位帝姬常常半夜起来呢。”
许叔微轻轻点头,走到一旁道:“那就对了,这就是寒气入体,此地乃是山泉泯泯,风水极好,对成人来说再好不过,不过不太适合幼稚孩童居住。”
“干山药、酸枣仁、辰砂、蒲黄、木通、远志,水二钟、姜三片煎服。三个月的调理,应该可以无碍。”
杨霖点了点头,出来之后,对帝后只说是陛下福运太盛,亲王帝姬不堪承受,赵佶面带难色,道:“既然如此,就让皇儿皇女,搬回禁中居住。”
从此之后,艮岳没有了皇子帝姬长住,反而搬回了赵佶原本的大内禁中。
杨霖神色一动,道:“禁中憋闷,不如为诸位亲王营建府邸。”
赵佶眉间轻轻一动,杨霖赶紧说道:“陛下亦可时时前往,而不至闷在艮岳,又成了另一个禁中。”
赵佶这才点了点头,道:“此言不差,朕这就安排梁师成去做。”
处理完了家事,郑皇后留下,君臣二人来到艮岳外的园子内。
赵佶这才道:“爱卿,两日前金人来使,相约结盟取辽,爱卿之意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炎垅) 百度小说VIP2019-01-31完结他化身的…流浪少年一统商周,西楚霸王定鼎天下,吕温侯笑傲三国,西晋太子力挽...
-
重生元末做皇帝 (法大小蒋) 起点VIP2019-01-31完结一个现代的功夫小子因暴力犯罪而困于牢狱,却也由此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穿越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