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霖剑眉轻挑,笑道:“你身上有没有功名?”
贾宪脸色涨红,“草民终日奔波,无暇专研经史,三考无缘。”
许叔微在一旁为朋友帮腔:“堂舅不知,贾宪是有真才学的。”
杨霖瞪了他一眼,道:“有才学怎地没有功名?”
“少宰所言,草民不敢苟同。”贾宪气恼之下忘了礼数,侃侃而谈,道:“数学古已有之,六艺之道,实数成之。河图、洛书开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上古圣贤犹且重之,今之常人岂可以为六艺之末而轻忽!
数学之用,普天之下,公私之间,不可一日而缺者也!”
杨霖嘴巴微张,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本官没有那个意思,有此眼界,确是当得起有才学三个字。”
自己对北宋数学历史肤浅的认识,让杨霖有些心虚,生怕错过什么大的数学家,耽误了中华科学的进步,便问道:“你既然如此执着,想必有所建树,可曾著书立说?”
在他看来,也就是写了书的,才是厉害的。
“有是有,可惜就是囊中羞涩,难以出版。”贾宪叹了口气道:“少时曾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古集》二卷,如今还有底稿。”
要是杨霖对数学史有研究,就会知道眼前的穷酸,在这个时代已经发明了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哦?改天拿来,我帮你看看,只要有真才实学,本官帮你出钱印刷。”
贾宪大喜过望,他有些忐忑道:“草民斗胆请少宰为拙作作序。”
一个状元给自己做序,定然是会把影响力和名声扩张到顶峰。
杨霖点了点头,道:“做序好说,知可外甥,你们还有什么朋友,都介绍给我认识认识。我对这些杂学,颇有兴趣。”
第232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
段正淳属实是个狠人。
苍山脚下,尸横遍野,就在这战场上,十几个敌对头人领主,被活生生丢到了焚烧尸体的火堆里。
本来养尊处优的领主家眷,惨像更是不忍直视,宋军中几个将领,都面带怒意。
宋江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一些不忍……
不过少宰有令,除了军权他摸不到,现在大理的一切都听段正淳的。
他转过头去,才发现王朝立已经闭着眼面朝天,眉头紧蹙似深沟。
这么多年的隐忍,宗族基业恢复无望,前途渺茫未知,让这个末代大理皇帝,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暴戾。
宋江和王朝立都没有制止他,他们知道段正淳越狠,越有利于将来大宋直接设置州郡,管理新得的这片广袤的国土。
云贵高原上土司遍布,崇山峻岭之间又不适合大兵团作战,连后世的日本人在云贵吃足了苦头。
段正淳兴冲冲地走了过来,狞笑道:“我还知道一个部落,在佛顶峰下,也是乌蛮三十七寨之一,对高泰明忠心耿耿,我们今夜去血洗佛顶峰!”
宋江点了点头,大声道:“埋锅做饭,吃饱了今晚夜战,他娘的快点杀完,免得本官夜夜难寐,还是回汴梁好。”
仰着脸苦大仇深的王朝立,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一个饭字,突然弯腰剧烈地呕吐起来。
段正淳冷眼看着,心中稍微有些快意,这些人摆明了利用自己要剿灭大理境内桀骜难驯的领主和部落。
大宋出兵的目的他已经全部了然于胸了,既然无法改变,不如趁机利用大宋的军队,狠狠地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在苍山上,乌蛮兵的营寨内,高泰明一脸憔悴。
自己的一家老小,除了逃出来的两个儿子,剩下的都已经被段正淳杀绝了。
大理白族的望族,西南高家至此几近绝种,更糟糕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难熬。
宋军源源不断地涌入大理,两个国家的实力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更要命的是现在敌军的统帅是大理的皇帝。
不但实力碾压,还名正言顺,再过几天苍山上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时云岭昨日突然下雨,这些天宋军越来越凌厉的攻势为之一缓,高泰明大大地松了口气。
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就传来消息,山下几个忠于自己的部落被清洗一空。
血流到洱海,染红了大片的湖水,焚烧尸体的烟尘时常飘落下黑色的颗粒。
军中人心惶惶,他们死乌蛮三十七族的联军,谁都不信任谁。
现在大家都知道,唯一活命的机会,可能就是拿着高明泰当筹码投降。
他不但要防备山下的宋军,对自己人也须得加着小心,很难不把自己搞的心力交瘁。
夜深如墨,高泰明突然叫来自己的家臣魏华廷,把一个黑色的锦囊交给他。
“国主,这是?”
高泰明叹了口气,道:“如今形势比人强,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宋吞并大理已经不可违逆。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在这里螳臂当车,不如早早投降。大宋君臣如果不傻,就知道靠我们高家,肯定比段氏更好控制大理。”
魏华廷脸上的喜色转瞬即逝,被他巧妙地隐藏了起来,如果高明泰决议投降,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就可能保住了。
山下的宋江收到这封投降密信之后,就停止了对苍山的进攻,转而任由段正淳屠戮周遭的土司。
另外快马加鞭,将此密卷送到汴梁,这种大事他还拿不了主意。
段正淳和高泰明,谁将作为大宋收复大理的代言人,是需要君臣商议的。
艮岳内,赵佶兴致颇高,拉着梁师成不知道在聊什么。
不一会,杨霖奉诏而来,对着皇帝拜了一拜,然后看向梁师成,也笑着行了一礼。
“杨爱卿,你来的正好,大理传来消息,高明泰想要投降。这下西南的战事,也可以很快平息了。”
杨霖已经收到了消息,实际上可能比赵佶还要早一些,他心里早有决断。
朝着皇帝抱了抱拳,杨霖笑道:“高泰明想要投降,万万不能答应,否则将来西南必将动乱不断。”
赵佶和梁师成一起朝他看来问道:“何以见得?”
“诚然,高氏对大理的掌控比起段氏更胜一筹,然则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很快招降大理各个土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西南清剿这些地头蛇。
陛下,西南各族,聚落而居,侍奉土司,在这土民的眼里,但知有土司、领主、头人,不知有朝廷、大宋和陛下。
试问,这样的疆域,打下来有什么用处?西南地势崎岖,山脉众多,不趁着这次机会把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将来还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劲。”
赵佶听得有些心动,但是按照杨霖的话来,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赵佶的心里又有些不忍。
一个宫女端着茶盘进来,杨霖截住从她手里拿过茶盘,走到御案前亲自给赵佶倒满,然后说道:
“陛下,试想一下,如果西南战事不断,常有反叛,每次至少要动用十万兵马,二十万民夫,耗费钱粮无数,关键是死伤的百姓将士也不再少数。
若是能一劳永逸,把大理建成川蜀、江南一般的州郡,废除当地土官,虽然当下会多死几个,但是长远看来,乃是真正的仁政!”
梁师成笑一声:“天下还有杀伤几十万性命的仁政?”
“没错,若非如此,将来这些地方的土民,世世代代为那几个家族之奴。西南土地约有大宋全部疆域的两成,这些地方的子民,生下来就是土官的奴隶,任由他们驱使奴役,毫无为人的尊严可言,陛下杀尽土官,就是对大理的仁政。”
赵佶沉思片刻,点了点,道:“西南之事,朕已经全盘交给杨爱卿处置,爱卿酌情而定吧。”
赵佶一推四五六,在杨霖的意料之中,梁师成对于西南毫无兴趣,打赢了没啥好处,打输了必受牵连,他的目光现在紧紧盯着幽燕之地。
燕云十六州,才是大宋心头的伤痛。
第233章 佛前贪恋人世欢
大理坐落于西南边陲,存在感不高,实力却不容小觑。
大唐王朝的灭亡,大理的前身南诏起的作用不小,这里就是个战争泥潭。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地势复杂,山路崎岖,长期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有了自己的一套土司制度。
加之民风彪悍,非常难打,老实说大宋西北有夏辽虎视眈眈,大理不来打宋朝,已经是很不错了。
对于大宋来说,如此对待大理国,确实有些不厚道……因为这个国家向来恭顺,从不入侵,还帮大宋牵制了西边的吐蕃。
可是国家利益面前,没有厚道的说法,有了一个天赐良机,杨霖是真的不想放过。
当初赵匡胤建立大宋,一条军棍打下天下四百座军州,到了这里也是勒马不前。
一来是蜀地新定,人心未安。师老兵疲,无隙可乘。
二来是北敌仍强,英雄易老,到后来开国大将早已死的死,老的老,就更谈不上打大理了。
碧瓦凝月,红灯高悬。
昭德坊内飞檐重阁,峻宇雕墙,煞是壮观,朱漆大门前双狮拱卫,门外砖石漫地,平坦整齐。
相似小说推荐
-
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炎垅) 百度小说VIP2019-01-31完结他化身的…流浪少年一统商周,西楚霸王定鼎天下,吕温侯笑傲三国,西晋太子力挽...
-
重生元末做皇帝 (法大小蒋) 起点VIP2019-01-31完结一个现代的功夫小子因暴力犯罪而困于牢狱,却也由此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穿越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