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日日生)


  赵佶看着面色苍白的杨霖,也下了一跳,刚要开口,杨霖突然抱拳,单膝跪地。
  “陛下,臣有罪,西军败了。”
  简单明了,没有丝毫的修饰、推诿,无情现实就砸到了风流天子的头上。
  赵佶手里的画笔落地,愣在原地,呢喃道:“怎会如此?”
  杨霖大声道:“此次伐夏,是臣一人策划,与他人无关。罪臣谋事不足,而有此败,甘愿受罚。伏愿陛下与诸位大臣,戮力同心,精诚团结,调动全国兵马,拯救西北糜烂的战局,保全中原国土。
  罪臣愿效犬马之力,出使契丹,求得辽人调停。宋辽合盟几十年,辽人不愿见大宋灭夏,同样也不会希望看到西夏做大。我大宋精兵损失惨重,无谓再做更大牺牲,请辽人出马是最好的办法。
  愿陛下恕臣死罪,赐臣节钺,让罪臣再为大宋尽力一次,虽死无憾。”


第183章 反转来的如此之快
  赵佶惊慌之下,召集所有大臣,在大庆殿共商国事。
  至于杨霖,已经被押到昭德坊,不能随意走动。
  家中的姬妾侍婢,小厮下人,都围在他的身边,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
  杨霖一句话也不说,心里还在思考该如何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自己若是真的退出舞台,又该告诉谁堤防契丹更北边的女真呢。
  苏家姐妹是小门小户出身,眼看平日里权势滔天的大郎,别人看押起来,早就瑟瑟发抖,反倒是殷浅浅上前,握住杨霖的手道:“大郎,事情很严重么?”
  杨霖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说话,继续沉思。
  至于大庆殿内,赵佶坐在龙椅上,看着乱哄哄的群臣,心中恼怒异常。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都在攻讦杨霖,怒气冲冲恨不得去手撕了这个祸国奸佞。
  不是他穷兵黩武,唆使陛下伐夏,哪来的这个局面。仿佛举国瞩目的伐夏之战,就是他杨霖一个人挑起的,罪责全都在他,和我们可没有半点关系。
  骂的越大声,摘的就越干净,可是这对局势有什么帮助?
  偶尔有几个想对策的,也淹没在讨伐的声浪中,赵佶气的手指发抖。
  可是他根本对于国事一窍不通,想要说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时候,第二道消息来了……
  伐夏大军攻占兴庆府,西夏灭国在即,西北诸路兵马正在疯狂赶奔支援。
  银州、石州、夏州、宥州,以及无数堡垒内的宋军,全都杀奔兴庆府,愤然欲雪数世之耻。
  整个朝堂鸦雀无声,传令的侍卫不知道,为何这天大的喜讯捷报,君臣都愣在原地没个反应。
  侍卫以为说的不清楚,又一次大声喊了一遍。
  赵佶站起身来,脸色恢复了红润,失望地看了一眼殿中群臣,拂袖而去。
  悲喜两重天,可是满殿的大臣却怎么都喜不起来。
  为什么刚才自己不站出来,悔恨交加的他们,更加嫉恨杨霖。
  要是刚才自己站出来,揽在身上,那么这比天还大的功劳,不就是自己的了?
  皇帝舍下群臣而去,给了大臣们一个没脸,回到后宫却喜极而泣。
  没有什么是在你绝望的时候,突然告知你大功告成来的舒爽,这坠地升空的感觉,刺激到赵佶有些失控了。
  随即他就想起了跪地请罪的杨霖,再和那群大臣一对比……
  国家需要有担当的臣子,尤其是自己这样的君王,赵佶很有自知之明,他不是有担当的皇帝,他的心思都在山水美人画笔宣纸上,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才是他的梦想,他需要一个肱股之臣。
  现在看来,能胜任的唯有杨霖,更妙的是,这个杨霖平日里还有各种花样满足自己的兴趣,还能赚到花不完的钱供自己挥霍,这不是就是完美的臣子。
  可是刚才自己还大怒喝骂,把他关到了府上,实在太委屈杨爱卿了。
  “来人呐,取笔墨来,朕要写一道圣旨。”
  小内侍们十分惊奇,官家已经多久没有亲自写圣旨了,都是吩咐梁师成梁公公着笔,根据自己的意思来写。
  百官神色复杂的散朝之后,伐夏之战大胜的消息不胫而走。
  汴梁,沸腾了。
  汴梁的春意,自然要比现在还冰天雪地的西夏得早上一些。
  在残冬还未曾全消之际汴梁百姓就仿佛已经从冬眠里醒了过来,冒着尚还凛凛的寒风,就已经有多少人家车马仕女已经在城外汴河上踏青,在柳枝上结彩,在佛寺道观上香,在亭廊之间置酒高会。
  消息散播的如此之快,一场不弱于上元佳节的欢庆,自发地开始了。
  无数百姓口耳相传,然后涌上街头,燃放鞭炮,悬挂彩幅,高搭彩棚,歌舞宴宴。
  曾布的府上,一众官员围着他,却如丧考妣。
  在横山出兵之前,曾布就指使手下频繁上书,极力反对童贯伐夏。
  这些自诩清流的人,对于蔡京谄媚宦官上位,和童贯促成宋夏连年战争的事,十分看不过眼。
  在他们眼里,恨不得武官永远别打仗,或者永远别打胜仗才好。
  大宋就维持这个样子,照样的富丽堂皇,照样的歌舞升平,照样的事他们文人的天堂。
  开疆拓土,在他们看来就是武人蹿升的罪魁,大宋不需要西北那些苦寒之地,现在的大宋才是最好的大宋。
  这种想法很煞笔,但是无奈的是,这个时候的文人很多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因为他们过得太舒服了!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文臣可以这么舒服,国家这么富,养着几万个闲散官吏,美酒、美人、美景、美食,再来几首诗词,人生为什么还要有别的追求?
  现在老太监一不小心快要把西夏灭了,这可如何是好?更要命的是,两封相差不过半天的战报,把他们眼中的奸佞杨霖推到了荣誉的至高点。
  曾布拧眉道:“官家所依仗蔡京、杨霖之流,无非理财兴兵二事,若是伐夏战败,我等奏言将蔡、杨之流赶出汴京,童贯之辈,剥离军权,又何愁官家不能远窜此辈奸邪小人?可是如今伐夏大胜,我恐朝中再无宁日,杨霖小儿要气焰滔天了。”
  众官皆称是,无不哀叹,让不知道的番邦使者看了这一幕,还以为大宋输得一败涂地呢。
  荒唐可笑,无过于此。
  蔡京府上,也是热闹非凡,众人围着蔡京七嘴八舌。
  他们是有些冤枉的,伐夏之事本就是他们一派极力撺掇,当时自己这一派人主张童贯伐夏时候,杨霖还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第二领导呢。
  现在倒好,杨少宰大义凌然,铁肩抗罪,把所有的功劳荣誉扛走了。
  “太师,此事必须说个清楚。”
  “官家面前,还是太师说话有分量。”
  ……
  蔡京重重一哼:“你们这般会看风色,今日在大殿上鼓动唇舌,恨不得生吞了杨文渊,还要老夫说什么?”
  蔡京动气,众人不敢再言,蓝从熙上前笑道:“恩相……今日之事……确实有些难以启齿。不过这弥天之功,可不能就此让出去啊,这可是灭夏啊。”
  西夏还未灭,大宋的文臣们,已经恨不得把战功分个干干净净了。可惜的是,一个迟到半天的捷报,让他们把到手的功劳推了个干净。
  这是最憋屈的,丢人就丢人吧,反正功劳不能丢。
  蔡京面色阴沉,冷冷道:“伐夏伐夏,本是我等一力主持,你们今日大庆殿内,又为何那般下作?便是老夫有舌灿莲花的口才,又如何说得动官家,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莫非还能抹去不成?”


第184章 西夏王宫
  昭德坊内人人噤若寒蝉,突然门口来了内侍省的宦官,进到大堂高声喊道:“杨霖接旨。”
  众人簇拥出杨霖,大宋接旨是无需跪迎的,甚至有的官员不服,还可以拒收……
  给事中封驳外制诰命之事更是不鲜见,元祐年间,宋哲宗罢宰相刘挚,“麻制过门下”,被给事中朱光庭封还。
  庆历七年,任宗降制召夏竦为宰相。却因为夏竦名声不好,在谏官、御史的反对下,宋仁宗只好改变对夏竦的任命。
  熙宁三年,神宗和王安石这俩战友,想要破格提拔新党骨干李定位监察御史,知制诰宋敏求即拒绝起草任命李定的诏书,封还词头,并于三天后辞职;接替他的另外两名知制诰苏颂、李大临,也以“爱惜朝廷之法制”为由,再次封还词头。
  在这方面,最没面子的当属宋仁宗,这皇帝喜欢越过官员下圣旨,结果宰相拿到后直接扣下,等攒多了就直接给皇帝送回去,皇帝心里吃了屎一样难受,但表面上还得夸宰相做事认真,帮助我纠正了错误。
  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明清两代……十族都不够砍得。
  到了徽宗一朝,赵佶虽然没什么帝王心术,但是他运气好啊……
  连续的党争,让文官集团元气大伤,大宋又没有什么外戚、宗室之类的厉害角色,宋徽宗赵佶渔人得利,成了有宋以来权柄最大的皇帝。
  宰相要是敢给他攒攒圣旨送回去,就别想干了,所以他亲自写的圣旨,不管是梁师成还是蔡京,都不敢不盖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