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牙齿咬的咯嘣响,这驻守长沙城的汉军显然不是汉军的国防军或近卫军,他们连“快枪”(燧发枪)都没用,而且兵力也不算多,即使这样,明军攻下它也如此困难。
他恶狠狠的说道:“传朕军令,集中全军所有铳炮,就是将所有弹药打完,所有铳筒打坏,也要轰开长沙城!”
他的话音刚落,传来十几声巨大轰鸣之声,接着两三声巨响,眼帘中湘江水面上腾起十几柱高达近十尺的水花。明军船队中一艘楼船的桅杆嘎嘎做响,接着直直的倒了下去,正砸在另一只较小的明军船只上,将船篷一下砸塌,船体顷刻间解体。有的船只开始倾斜,显然是水线以下中弹进水了。
朱元璋转头望去,湘江江面下游的水平线上浮现出一列舰形船影。他连忙举起手中的千里镜望去,只见那些汉军战船上的水手还在紧张的装填火炮。
汉军舰队越靠越近,并持续用舰载的滑膛加农炮直射着实心弹,链弹和葡萄弹。这个时期的加农炮还只是用于直射,包括加农炮在内的各炮种的炮手也不需要弹道计算一类操作流程,只要进行概略射击就行。这种长炮身加农重炮因为膛压问题也并不适合轰射榴弹(开花弹)。
对于湘江这样的支流而言,汉军中那名为“塞断江”的超级大舰能名副其实的将整个湘江江面占去一半。上面搭载着万斤重的铁芯铸铜巨炮,能发射近百斤重的实心炮弹。这样的巨炮五百步内能轻易将木质战船解体。这样的巨舰在冷兵器时代只能做一个流动兵营或超级攻城平台,在水战中相对小舰快艇,不一定能占据优势。但装上足够数量的远距火炮后就能进化成真正的水上霸主。
整个明军顿时慌乱起来,无论是战船甲板上,还是长沙城前临时搭建的营寨中。明军兵士奔走惊呼着:“汉军来了,汉军来了!”他们口里的汉军是专指汉帝国的国防军或近卫军,并不包含驻守各地的内务军。
朱元璋和手下诸将们知道自己水面上不可能敌的过汉军,急令战船上剩余的兵士全部登陆。此时湘江两岸却传来阵阵鼓号之声。
湘江两岸,一眼看不到头的汉军排成只有几列纵深的线性队列齐头向明军推进。在距湘江岸边两百步的地方停下。车载的子母鹰炮,臼炮,还有火绳机铳在排列整齐的燧发枪兵间一字排开。
前有固垒拦江铁索,后有汉军的无敌舰队,两边有火力强大的汉军精锐。朱元璋自知已是无路可逃。
数十匹骑白马的汉军御史从汉军阵中驰出,奔驰到明军阵前。徐达闷哼一声,喝道:“弓弩手,铳手准备…”却被朱元璋喝止了:“看看他们想说什么。”。
御史开始高声宣诵陈理的劝降诏书,核心意思是明军包括朱元璋在内的任何人,只要投降皆不杀不罪,否则汉军火力全开之下,十余万人全部将化为齑粉。
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会
朱元璋不敢与汉军一战,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十余万人与汉军交锋会是一触即溃。但他又不甘心自己就这样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需要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于是他令全军撤到湘江中的橘子洲上。当汉军冲过来时,有五万明军来不及撤回船上,他们丢掉兵器,高举双手,齐跪倒在地上投降。这其中很多人是故意拖延步伐投降于汉军的。
时间又过去两天,汉军水师指挥使陈荣已不耐烦了,在楼船上进行的朝议中请奏陈理道:
“陛下,我们毋须再与明军耗下去,江西江东淮南各路州县还等着我大军去接收呢。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洲上几万明军片刻间就会在炮火中化为齑粉。”
张定边也附议说:“是啊,陛下您已收了二十万明军,基本达到目的。至于剩余这几万顽固不化的明兵和那朱重八,陛下已是仁至义尽。不用再对他们客气,不要忘了,那朱重八于陛下可是有杀兄杀父之仇。按我们大汉法典,不株连他家眷也就罢了。他本人却是要问罪。”
“他犯了法典上哪条罪?”陈理反问道。
“额…这,这我不在行,得回去查查,或问问刑诉官。”张定边扣着脑袋说。
陈理默然片刻,说道:“等到明日拂晓时分吧。”
此时,有令兵前来禀报说:“圣上,明军派信使来了,说愿意投降,但需要圣上与朱元璋亲自一叙。”
“叙什么叙?他朱重八已是翁中的王八,有什么资格和圣上谈条件。他要么降,要么死…”张定边还是恨恨的说道。
……
湘江江面上,两条大船相互迎面靠拢。陈理端坐在其中一条船上,夏越将一把上好弹药,擦的锃亮的燧发手枪递给他,让他藏于袖中。
两船接舷后各自抛锚,船工将船用铁索锁在一起。陈理抬眼看去,二十仗外,另一船的甲板上坐着朱元璋。
二十仗,是个安全距离。即使用明军仿制于汉军火绳枪的最新型火门枪,也要一下跳出百十个铳手出来齐射才可能射到陈理。而他们跳出来,放铳这个时间足够夏越将陈理掩护到安全区域。至于弓弩手,他们的箭矢肯定射不穿站立于陈理身后几名亲卫手中的大盾。他们只要一发现有人异动,就会用大盾遮挡住陈理。
……
朱元璋最先开口说话:“朕输了,以后天下只有你一个人有资格称朕了。朕做梦也没想到会输在你这样一个娃娃手里。这也许就是天命所归吧。朕…我现在就是想知道你以后会如何待我家人。我予你可是有杀父弑兄之仇…”
“反元战乱中的恩怨,朕都会一笔勾销。待朕复国,形式大定后,会将你和你的家人都放归田园。考虑你反元的功绩,国家会奖励你一定田财。”
朱元璋能听懂这话意思,但总觉得有点怪。“复国,复什么国?前宋还是八百年前的汉朝?”
“华夏之国,一直没有具体的名字,有时以神州,中土这些名词代指。但到朕这,就有了。”
朱元璋咧嘴一笑说:“这个我懂,你说的就是要复汉人之国。我原来也如此想过。还要老九们预备了一封北伐檄文,现在看来也用不上了。那檄文里就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一说。但这只能是咱们反元时说说。真得了天下,你就不可能这样说。你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做为皇帝,即使那没有实际控制占据的土地,你也要名义上将其看成你的藩篱王臣。如此,这和【国仅仅是汉人的国】岂不矛盾?你天命所归,你和你的陈家应该是这天下的主子,而不只是一国之主或只是汉人的主子。所以,等你问鼎天下,还是得奉元朝为正朔…”
陈理也咧嘴笑了,说道:“你一个放牛娃出身能有如此见识,已是难得。怪不得在这乱世之中能做出如此成就。”
朱元璋尴尬的笑了几声:“咱原来也只是在寺庙中识得些字,读过几本书。平时研习的都是兵法和治人之术。这些,也是和刘伯温,李善长这些老九谈经论道多了,就略通了几分。”
陈理此时却收起笑容说道:“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之处。你是要用朱家取代孛儿只斤黄金家族天下之主的地位。而我,是要从孛儿只斤氏手中收回疆域,恢复华夏汉统。但这并不代表汉帝国不能包容蒙古人。”
朱元璋身旁的胡惟庸摇头晃脑,不以为然的说道:“何为汉统?入我华夏者皆为汉统!元主雄起于漠北,然君主中国,已近百年,此乃天命所归。”顿了一下,看陈理没开口,以为已经将他镇住,继续说道:
“还有这华夏是个文化概念,能证明元主归我华夏者有三。一是这元主自认为中国之君主,奉前宋为正朔,二是官制皆延续我华夏传统官制,三是元主尊奉孔教,开科进士。如今元廷濒亡是因其无道,而非因其夷狄。”他在说第二第三点时,故意加重语气,意指陈理实际上才是不继承华夏文化者。
陈理嘴角一撇,揶揄的说道:
“元主如此尊我华夏文化。请问你们儒老九称号是从何而来?时至今日,大都朝堂上包括历代皇帝在内的蒙古贵族有几人能不带通译的情况下与汉人交流?开科进士哪一年才开始的?色目人,蒙古人是否用和你们一样儒学内容的试卷?一样的中举比例?元朝几乎所有主要的宗教都尊奉,包括汉藏佛教以及色目人带来的xx教和xxx教。单拿出他尊奉孔教说事毫无意义”
“蒙古帝国分裂后,它所征服地区中的华夏传统疆域成了忽必烈的主要统治区域。他在此称帝不称中国之君难道称外国之君?不管什么人无论如何得到的江山都是【天命所归】,就理所当然的有了莫非王臣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权力。丢了江山就是【被伐了无道】。你们儒家这样的奴才世界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来的征服者谁不会欣然接受?元主天命所归了,那宋室跳海的小皇帝就是被伐了无道?还有那大大小小被蒙古帝国灭国屠族的邦国都是因为无道?”
第三十五章 无尽的行程(本卷完)
胡惟庸一时之间难于消化陈理所说。胀红了脸,脑子里飞速转着,组织语言要反击陈理。那边厢,本来无精打采的李善长来了兴趣,也嚅嗫着嘴唇打算加入论战。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春色 (西风紧) 纵横VIP2020-03-16完结大明初年风云激荡,注定要身败名裂、被活活烧死的王,必须走上叛天之路。恩怨爱恨,功过成...
-
贞观贤王 (大眼小金鱼) 起点VIP2020-06-02完结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還是老实巴交的小王爷。女王已入宫变成武才人。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