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酒楼茶馆很多,行人也熙熙攘攘,朱高煦赶车走不快。不过也比走路快一点,而且他个子比普通人高一截,坐在马车前面反而没那么显眼。
他心里有点着急,下午还要见两个人……便是四舅徐增寿、以及徐增寿引荐的都督陈瑄。
就在此时,迎面一个同样戴着大帽的汉子抬起头,向赶车的朱高煦看了两眼。马车很快便路过了那汉子旁边,朱高煦强忍了一下,这才没有回头去看。
在街尾转弯时,他微微侧目,但已不见了刚才戴大帽的汉子。
转过方向,朱高煦便向茶楼上面望了一眼,见郑和在窗户边正俯首点头。朱高煦将车靠在路边,径直从前面下来,撩开车厢的帘子,马上钻了进去。
他轻轻挑开后面布帘的一角,从缝儿里仔细观察侧后方长街上的光景,但什么也没看到,更不见刚才那人跟踪过来。
刚才被看了两眼,朱高煦心里有点担忧,但仔细回想了一番,似乎并不认识那个汉子……或许自己如惊弓之鸟,在京师太过紧张了?
不多时,郑和下楼来了,坐到了前面赶车的位置。朱高煦拍了一下木板,道:“先到后面来,我有话要说。”
郑和便走下来,进了车厢。朱高煦将刚才的一幕描述一番,沉声道:“咱们先不去见陈瑄了!我觉得应该马上出城。”
郑和沉吟不已。
朱高煦又道:“小心行得万年船,此次进京,本来就非常冒险,更容不得半点闪失!咱们先出了城,若是一定要见陈瑄,等一阵子后,再进城不迟。”
郑和听罢点头道:“公子言之有理,便遵公子之命!”
“你去赶车!”朱高煦道。
……酒楼雅间里的李景隆久久不语。旁边的赵辉倒是很想得开,拿起酒壶便倒酒。
“唉!”李景隆叹了一口气。
赵辉侧目,将倒满酒的酒杯递过来,说道:“公何故长吁短叹?”
李景隆低声道:“圣上待我不薄啊!想当初,满朝文武都要杀我,圣上皆不听,执意保全了我的性命。今日我却要背弃圣上,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赵辉笑道:“李公文武双全,书读得多,却染上了那文人伤春悲秋的性子。末将劝李公两句,您大可不必为此等事劳神。李公乃大丈夫,狠得下心方能有所作为!如今您在京师前途昏暗,得罪了整个朝廷的人,咱们根本过不下去了,投燕王只是明智之举。”
“那倒也是!”李景隆咬牙点头道,“我也是被逼无奈罢了。”
赵辉端起酒杯,道:“事已至此,那通敌的信也写了,咱们毫无退路,别烦心啦!来,李公,我敬你一杯,一醉解千愁!”
李景隆也把酒杯捏了起来,“干!”
两人仰头一饮而尽,赵辉将杯子的底朝天,没一滴流出来。李景隆喝完,便重重地把酒杯拍在桌面上。
第一百零七章 萍水相逢
皇城内,朱允炆脸色阴郁,快步走过斜廊,后面的宦官只有小跑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
朱允炆走进乾清门东暖阁,绕过隔扇,便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马上就有宫女端茶进来,吴忠从宫女手中接过茶杯,双手捧到皇帝跟前,用讨好的语气道:“皇爷快顺顺气儿,龙体要紧哩。”
接过茶杯,朱允炆拿在手里,用杯盖轻轻扇着水面,闻着茶的清香,久久一言不发。
不一会儿,吴忠出了东暖阁一趟,又回来了,小声道:“禀皇爷,黄寺卿奉诏觐见。”
“叫他进来说话。”朱允炆道。
黄子澄随即入内,行叩拜之礼。朱允炆招了招手,“免礼。”他沉吟片刻,便说道,“不久前,盛庸在夹河大败!朝中齐泰、徐辉祖都为他说话,又言平燕之战无法急战,仍为盛庸请旨增加援军,黄寺卿以为如何?”
不料黄子澄也道:“回圣上的话,据臣所知,夹河之战还真不能怪盛庸。
前线的兵部尚书铁铉证实,此战盛庸以步军迎战,先以盾兵长枪御前敌,燕军不能破;后以标枪投掷,燕军才突入盛庸步阵。但盛庸立刻以少量重骑权勇队,迅速反击,便将突入阵中的敌军大将谭渊阵斩!初时我官军十分勇猛……”
黄子澄讲起来眉飞色舞,要不是早已经知道了结果,朱允炆肯定会听得更加热血澎湃。
黄子澄继续道:“当此之时,燕逆亲率铁骑迂回至官军腹背,背击我师;燕逆与前方燕军一道,便成两相夹击之势!于是燕逆贯阵而出,致使官军战损数名猛将。不过盛庸督军之下,虽被穿阵,全军仍巍然不动!盛庸立刻调权勇队步军跑步入阵,马上顶住了燕逆的冲击。”
“那盛庸是怎么败的?”朱允炆问道。
黄子澄道:“彼时两军不分胜负,又因燕逆亲冒箭矢火器冲杀在阵中,我师尚有胜算……可是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正对着我师正面,将士不能睁目,以至大败!”
朱允炆听罢扼腕道:“为何就差那么一点?王师在河北多次苦战,却总是无法突破!又是因大风而败?这倒巧了。”
“朕听说……”朱允炆沉吟道,“铁铉与你关系甚笃,而盛庸去年与铁铉歃血为盟。难道是这个缘故?”
黄子澄马上“扑通”跪倒在地,“臣岂敢欺君罔上?此事绝无私情,臣之言,皆据实奏报!”
“罢了!”朱允炆道,“朕也觉得你说的是实情。那便去叫方孝孺拟旨,下旨何福聚拢各处兵马,征调了粮草之后,便北上增援盛庸等将。”
黄子澄悄悄呼出一口气,忙道:“圣上英明!”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急匆匆地弯腰走进来,见朱允炆点头,他便走到上位旁边,俯首小声说了一句话。
“哦?”朱允炆发出一声惊讶的声音,“叫他径直到这里来细说。”
宦官道:“奴婢遵旨。”
黄子澄小心道:“那臣便……”
朱允炆伸手往下轻轻一按,“慢着,黄寺卿也听听罢。”
黄子澄顿时面露欣慰之色,拜道:“臣领旨!”
君臣在东暖阁内等了许久,便有一个身穿青袍、头戴大帽的汉子躬身进来了,他在隔扇外便跪倒口称万岁。朱允炆马上叫他进来。
那人十分紧张的样子,朱允炆也不认识。毕竟来人只是锦衣卫的中低级武将,平时是见不着皇帝的。
“你说在秦淮河边见着高阳郡王朱高煦了?”朱允炆径直开口问道。
武将点头道:“回圣上,微臣见到了!今日微臣奉指挥使之命,到城外办差回来,从聚宝门入城,不久便见他坐在一架马车上……两年前太祖祭日,燕王世子、高阳王等到京,后被禁足;微臣便是其府上负责看守的人之一,前后见过高阳王几次,因此认得。”
黄子澄皱眉道:“燕王之子跑到京师来?你真没看花眼,能确定此事?在圣上面前可不能信口胡说,那是欺君大罪!”
“这……”武将顿时面有惧意。
朱允炆问道:“你究竟能不能确定?”
武将哭丧着脸道:“微臣本来能确认是他,可……当时高阳王坐在马车上,戴着一顶大帽遮了近半张脸。虽然微臣仍觉得是他,但彼时不敢打草惊蛇,便没跟上去细瞧。
微臣便只去了聚宝门,亮出锦衣卫印信,先叫聚宝门守卫拦下高壮的年轻后生,免得那高阳王就近混出城门,微臣便马上赶着回来禀报了。”
朱允炆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了起来。就在这时,宦官吴忠小声道:“奴婢多嘴,不过这事儿不管结果如何,皇爷查查也无妨的。”
朱允炆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开口道,“即刻传旨,叫各城守卫官署、锦衣卫、应天府各官铺安排人手,在城中察高阳王行踪!”
吴忠道:“奴婢为皇爷去传旨。”
弯腰站在中间的武将道:“吴公公,那高阳王长得人高马大,比一般人高出一截,只要在城中逮住那些高个子的年轻汉子,再让认识高阳王的人去辨认,必能凑效!”
吴忠转头看向朱允炆,朱允炆轻轻点头。
这时黄子澄又道:“叫人多画几张像。”
……
朱高煦已放弃与徐增寿、陈瑄见面的安排,当下便聚拢了三个哨点的人手。
他叫三个人都上了马车,说道:“京师有不少人认识我;而你们几乎都没来过京师,谁也不认识,反而不容易暴露身份。
此地离内城聚宝门、外城大安德门最近,我先从就近的聚宝门出去。你们则返回鸡笼山,带上杜姑娘,然后从太平门出城。所有人都出城后,咱们仍在江东门外的那家客栈汇合!”
三人纷纷应答下来。
朱高煦便道:“事不宜迟,咱们分头走罢。”
此时朱高煦也觉得自己警觉过头了,但小心一点并不是坏事,大不了就是多费点周折而已。前世他要办点事,更加麻烦,所以形成了不怕麻烦的习惯。
安排妥当,朱高煦便独自赶着一辆马车,将大帽压得更低,径直南行,奔聚宝门。他决定了马上闪人之后,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毕竟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料,朱高煦刚靠近聚宝门,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些高个汉子站在城门内,被披坚执锐的官兵看着,还有官兵拿着弓箭!
相似小说推荐
-
贞观贤王 (大眼小金鱼) 起点VIP2020-06-02完结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還是老实巴交的小王爷。女王已入宫变成武才人。翼...
-
三国之霸主刘琦 (帝夜之殇) 鲸鱼阅读VIP2019-01-30完结生当为枭雄,死亦为鬼雄;一曲英雄泪,回首已黄昏。一名打黑拳的青少年重生在刘琦这个...